孫明春:人工智慧技術發展中的倫理規範與行業自律

2021-01-14 新浪財經

來源:第一財經

原標題:孫明春:人工智慧技術發展中的倫理規範與行業自律丨明言ESG

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學術機構和企業界都積極參與相關倫理標準的討論和制定,確保人工智慧技術發展「以人為本」、技術向善。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與之相關的倫理問題越發得到各界重視。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學術機構和企業界都積極參與相關倫理標準的討論和制定,確保人工智慧技術發展「以人為本」、技術向善。

聯合國是推動建立全球AI倫理規範的重要力量。201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啟動了全球AI倫理建議書的撰寫,並於2020年9月完成草案,提交193個會員國協商,預計將於2021年末發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於2017年聯同世界科學知識與技術倫理委員會發布了《機器人倫理報告》。經合組織(OECD)也高度重視AI準則的制定,於2019年5月發布首套政府間人工智慧政策指南《OECD人工智慧原則》,共42個國家籤署,隨後也被G20採納。

各國政府也積極推進AI倫理標準的制定。目前,全球已有28個國家發布了有關人工智慧的國家戰略及政策,而倫理問題是各國政策的重要領域之一。美國在2019年修訂了《國家人工智慧研究與發展戰略計劃》,提出包括應對倫理、法律和社會影響、確保人工智慧系統安全等八項戰略重點。歐盟在2019年4月發布了《可信賴的AI倫理指南》,並在2020年2月發布《人工智慧白皮書》,將倫理監管作為重要政策目標。2020年10月,歐洲議會通過了三項有關監管人工智慧的立法倡議,以更好地平衡技術創新和社會治理的關係。

與此同時,行業組織、學術機構和企業界也提出了相關倡議。國際化標準化組織(ISO)於2017年成立人工智慧委員會,負責涵蓋算法偏見、隱私保護等領域的標準研製工作。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在2017年提出了「人權、福祉、問責、透明、慎用」的五項原則,已成為國際上最具影響的AI倫理原則之一。在學術界,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和Open AI公司等7家機構於2018年共同發布《人工智慧的惡意使用:預測、預防和緩解》,分析了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安全威脅並提出應對建議。在企業界,微軟、谷歌、IBM等科技企業制定了人工智慧開發的倫理原則,臉書也在2019年初聯合慕尼黑工業大學建立了AI倫理研究所。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中的倫理問題。2017年7月,國務院在《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中提出,要「制定促進人工智慧發展的法律法規和倫理規範;開展人工智慧行為科學和倫理等問題研究;制定人工智慧產品研發設計人員的道德規範和行為守則」。2019年2月,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治理專業委員會成立,並於6月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慧治理原則——發展負責任的人工智慧》,旨在「更好地協調發展與治理的關係,確保人工智慧安全可靠可控,推動經濟、社會及生態可持續發展」。同年4月,國家人工智慧標準化總體組發布了《人工智慧倫理風險分析報告》,提出「人類根本利益原則」和「責任原則」。

中國的學界和企業界也積極關注AI倫理問題。2019年5月,由科技部和北京市政府指導成立的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成立了人工智慧倫理與安全研究中心,並聯合北大、清華、中科院、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發起成員包括百度、阿里、騰訊、華為等)和其他學術機構及產業組織共同發布《人工智慧北京共識》,提出了人工智慧研發、使用和治理應遵循的「有益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和社會發展」的15條原則。2019年8月,深圳人工智慧行業協會與曠視科技、科大訊飛等數十家企業聯合發布《新一代人工智慧行業自律公約》。百度、騰訊等主要科技企業也提出了企業自身的AI倫理準則;曠視科技還在制定準則的基礎上,成立了人工智慧道德委員會,以推動「可持續、負責任、有價值的人工智慧生態」。

(作者系海通國際首席經濟學家)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中 的ESG思考
    來源:第一財經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中 的ESG思考作者: 孫明春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技術在軟硬體領域取得重要突破,人工智慧產業在全球快速發展。在全球範圍內,國際組織(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各國政府和監管機構、學術界和企業界紛紛推出關於人工智慧道德規範和倫理標準的指引與倡議。中國政府也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慧治理原則——發展負責任的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倫理風險分析報告》等報告,以應對人工智慧技術應用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
  • 多元智能視域中的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及教育應用
    文章在闡述人工智慧概念與分類的基礎上,分析了人工智慧的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理解與交流、認知與推理、機器人學、博弈與倫理、機器學習等六大主要領域的技術特徵,以多元智能為參照,建立了人工智慧與多元智能的結構對應關係,從多元智能空間結構的技術實現程度、時序結構的技術框架達成程度分析了人工智慧的研究現狀和未來發展的趨勢,探討了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教育的發展方向和建議。
  • 2019GAITC專題論壇之三丨全球視野下的人工智慧倫理新觀點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日新月異般的發展,一個「智能+」的時代呼之欲出。語音、語義、圖像等核心技術有何突破?人工智慧在哪些行業和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隨之而來的社會倫理問題如何規避和化解?成為人工智慧浪潮中亟待答覆的問題。
  • 人工智慧技術在幼教行業發展如何?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正在追逐人工智慧的風口,人工智慧賦能教育行業是其中最熱門的項目。那麼,人工智慧技術在幼教行業發展如何?   中國教育經過千年發展,其本質並沒有改變,唯一的變化就是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因此,在當前的人工智慧時代,各種教育載體和教育的教具需要升級。人工智慧在學前教育領域的應用將越來越成熟。人與技術的結合將成為一種趨勢。
  • 中關村科學城網際網路教育產業發展聯盟成立,推動行業自律規範發展
    中關村科學城網際網路教育產業發展聯盟是以實現教育產業資源優化整合、協同創新及跨界合作為目標的非盈利性社會組織,由海澱區眾多知名網際網路教育企業自願結成,致力於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網際網路教育跨界協同創新平臺,成為引領網際網路教育行業自律和規範發展的有力抓手,成為帶動網際網路教育行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載體。
  • ...政協「人工智慧發展中的科技倫理與法律問題」雙周協商座談會述評
    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人工智慧是時代發展的巨大機遇,也給科技倫理和法律帶來挑戰,它的「未知」遠遠大於「已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人工智慧作為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進行部署,是科學應變,更是主動求變。在政協這個「攬八方才俊、集各界精英」的平臺上,探討「人工智慧發展中的科技倫理與法律問題」這樣前沿、跨學科的課題,可謂適得其所。
  • 科技部強調人工智慧倫理治理工作 曠視以能動性推進AI治理進程
    作為引領新一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人工智慧正深刻影響社會生活、改變世界。在引發巨大變革的同時,人工智慧如何健康發展也成為了全世界的關注焦點。近日,科技部高新技術司司長秦勇就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我國在人工智慧倫理治理方面的部署。
  • 如何治理科技發展中的倫理問題?
    當今世界,人們享受著前所未有的科技發展紅利,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科技倫理風險。如何治理科技發展中的倫理問題,防止科技濫用、科技作惡、學術不端?對此,亟須完善科技倫理研究資助和激勵機制,將激勵與約束有機結合起來,為科技倫理研究者大膽創新、推出高質量研究成果營造良好學術環境和社會氛圍。不斷完善人才引進機制,吸引更多倫理學工作者參與到科技倫理研究中來,努力打造一支既懂科技又有倫理學素養的科技倫理研究隊伍。 健全多學科研究協同機制。科技倫理研究涵蓋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多個領域,涉及哲學、法學、社會學等多個專業。
  • 欲望、理性與真實:科幻電影中的人工智慧倫理問題
    摘要:科幻電影在較深的精神層面凸顯了人工智慧科技發展所造成的當代倫理困境,本質上是關於當代人的欲望與理性之間的對立、矛盾、鬥爭和解決。回歸智能社會本身,反思智能社會的真實嚮往,以我們自己的方式解決智能社會中人自身的困惑與焦慮,進而正確引導尚不成熟的人工智慧趨利避害發展,就有了重要現實價值。
  • 歐盟:技術發展激勵與倫理道德監管雙管齊下
    原標題:人工智慧列國志|歐盟:技術發展激勵與倫理道德監管雙管齊下來源:澎湃新聞編者按: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將於7月9日至7月11日舉行。此次大會採用線上為主、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以「智聯世界共同家園」為主題,邀請550餘位演講嘉賓參會,圍繞AI深度賦能行業和AI向善規範發展等話題,討論AI賦能的現狀、難點和未來前景,推動智能時代的傳統行業轉型。澎湃新聞特此整理各國人工智慧發展現狀,希望能為讀者呈現較為全面而深入的人工智慧發展圖景。今日推出人工智慧列國志之歐盟篇。
  • 中國AI全景論文:關注AI發展帶來的倫理、法律和經濟問題
    論文的發布是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成果在全球的重要性和影響力的體現,也彰顯了上海作為全球人工智慧高地的實力。除了提到AI在各個行業中的應用和人才培養外,論文詳細介紹了人工智慧道德規範問題。論文寫道,根據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要實現人工智慧造福人類社會的長遠目標,不僅要加大人工智慧的研發和應用力度,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工智慧的潛力,而且要更加關注人工智慧發展帶來的諸多倫理、法律和經濟問題。2019年6月,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治理委員會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負責任人工智慧治理原則》。
  • 貴大教授李傳兵:防控倫理道德風險 保障人工智慧健康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整合多學科力量,加強人工智慧相關法律、倫理、社會問題研究,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慧健康發展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倫理道德。」保障人工智慧健康發展,需要採取合理有效的舉措,防範人工智慧技術可能帶來的倫理道德風險,讓這一技術更好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人工智慧發展存在倫理道德風險。
  • 人工智慧列國志|歐盟:技術發展激勵與倫理道德監管雙管齊下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人工智慧列國志|歐盟:技術發展激勵與倫理道德監管雙管齊下編者按: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將於7月9日至7月11日舉行。此次大會採用線上為主、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以「智聯世界共同家園」為主題,邀請550餘位演講嘉賓參會,圍繞AI深度賦能行業和AI向善規範發展等話題,討論AI賦能的現狀、難點和未來前景,推動智能時代的傳統行業轉型。澎湃新聞特此整理各國人工智慧發展現狀,希望能為讀者呈現較為全面而深入的人工智慧發展圖景。今日推出人工智慧列國志之歐盟篇。
  • 什麼能夠幫助我們在人工智慧倫理領域前行?能夠採取的行動有哪些?
    在人工智慧倫理研究中,主流的看法是既然讓人工智慧決策已經不可避免,應該將倫理嵌入人工智慧技術之中,以便增加人工智慧決策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這種嵌入,也稱為「道德算法」。在道德算法的實現路徑上,人們已經考慮了三種進路:自上而下進路、自下而上進路和某些混合式進路。
  • 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中的ESG思考丨明言ESG
    因此,在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的早期階段,需高度重視相關議題,做前瞻性規劃,致力發展「以人為本」的人工智慧,令技術進步服務於公眾福祉的改善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全球範圍內,國際組織(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各國政府和監管機構、學術界和企業界紛紛推出關於人工智慧道德規範和倫理標準的指引與倡議。
  • 智源人工智慧倫理與安全中心主任曾毅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工智慧倫理特設國際專家組專家
    3 月 11 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宣布成立人工智慧倫理特設專家組並公布專家組成員,智源人工智慧倫理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 人工智慧發展需要「導航」
    該準則已成為全球範圍內系統、全面闡述人工智慧倫理問題的重要文件,並在持續發展和完善中,預計最終版將於2019年發布。人工智慧倫理準則可以給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正在推動的與人工智慧倫理相關的標準制定提供參考,標準的制定則有望將人工智慧倫理從抽象原則落實到具體的技術研發和系統設計中。
  • 人工智慧或衝擊法律規範道德倫理 你會愛上機器人嗎
    對話中,Sophia流露出的喜悅、驚奇、厭惡等表情真實得令人讚嘆,網友驚呼:快和真人分不清了! 技術往往是一把雙刃劍。人工智慧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困惑和挑戰。人工智慧會產生自主意識和情感嗎?會不會因此給人類社會帶來衝擊?
  • 移動網際網路視野下的廣告倫理問題研究
    在消費者的精神生活相對匱乏的時期,廣告以其獨特的創意、詼諧幽默的表現形式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廣告商和廣告從業人員為了最大程度攫取經濟利潤,經常在廣告中加入各類虛假、誇張、色情及暴力的內容,這樣的行為不僅容易誤導消費者,還破壞了社會風氣,這些無視法律及倫理的行為嚴重阻礙了廣告行業的發展。
  • 上海版專開設全國首批人工智慧技術服務專業
    該專業面向涉及智能製造、智能印刷、智慧城市等人工智慧相關企業的生產、銷售、服務等部門,通過系統學習,讓學生掌握人工智慧技術服務的基礎理論,機電一體化設備的操作,智能化系統組建、維護、調試與管理技術,從而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素質、人工智慧基本理念、較強的人工智慧技術服務技能,畢業後能夠從事智能印刷行業相關的人工智慧系統組建、調試、維護運行、產品推廣和營銷等高技能服務型複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