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文藝而理性的人
都置頂了「周衝的影像聲色」
你好,關注您的公眾號很久了,現在我的處於極度的絕望與無力中,我不知道該怎樣救贖自己,希望能得到您的指點。
我的故事很長,從我小時候說起吧。
從小我就被貼上乖乖女的標籤。我的存在就是為了讓父母驕傲,媽媽總是告訴我你要乖,我們才會愛你,你才可以得到你想要的。
幼小的我生活的重心就是討好父母,滿足他們的期待,儘量不給他們添麻煩,每次看到自己想要的零食和玩具,我都不會像別的孩子那樣吵著要,我只會看一眼然後默默地說我不喜歡。
先說說我家裡的情況吧。
我爸是家裡的頂梁柱,負責賺錢,跟我基本沒溝通。
我媽是傳統的家庭主婦,照顧全家人的飲食起居,也是家裡我唯一可以說話的人。
可是我和媽媽卻無法進行精神溝通。
我的情緒我的興趣愛好總是被無情打壓,從小我就被要求要做學習標兵,媽媽總是把家裡的所有事情做完,不讓我做任何事,總是對我說「這些事都很簡單,長大自然就會了,學習是你唯一的任務」。
從我記事時開始我就是一直在讀書做作業。
直到我上大學我還不會洗衣服做飯,生活感知力為零,不懂什麼是愛與被愛,我也沒有什麼朋友,每次放學跟朋友一起回家或者周末一起玩玩都會被媽媽指責浪費時間。
久而久之,我變的越來越孤僻,獨來獨往,無法與人交心,這樣的我也慢慢學會了壓抑自己的情緒。
因為沒什麼特長的緣故吧,從幼兒園開始學校舉行什麼活動我都沒參加過,後來上了大學有了選擇和學習的自由,我還是沒有發展什麼興趣愛好,我骨子裡深深的自卑,每次開始學習一樣東西因為做的不夠好怕被人嘲笑,也就不敢繼續了。
以上是對我走上抑鬱之路的鋪墊。
自卑一方面是因為沒有特長,無法像其他同學一樣生龍活虎;
另一方面就是長得不好看,從小就胖,在荷爾蒙散發的青春期,也沒有收到過情書和告白。
身材成了我解不開的心結,於是乎我開始瘋狂的減肥。
從高二那年開始,因為住校,沒人管我,我開始不吃飯,一日三餐只吃一個蘋果,每次同學叫我去吃飯,我都打和她們一樣的分量,然後吃一兩口就倒掉,說不好吃吃不下。
天知道我當時有多想吃飯,吃飯成了一種奢侈,從那時起,吃東西對我有著致命的誘惑。
就這樣不吃飯堅持到了高考結束,之後沒有了學校的約束,放假在家我瘋狂的吃東西,只要能放進嘴裡的我都吃。
有一次我在超市買了一百多零食,吃的我快吐了,可是食物放在我面前我還是忍不住地不停的往嘴裡塞,肚子很脹很難受心裏面卻有快感
最後我把剩下的食物扔在垃圾桶,躺在床上不能動彈,可笑的是肚子消化了一會,我又開始瘋狂尋找食物,最後把扔在垃圾桶裡的食物撿起來吃光。
我痛恨自己這麼沒自制力,這麼糟蹋自己,就像一具行屍走肉。
自從高二開始,我的生活就是圍繞吃與不吃,什麼社交什麼朋友都沒有,朋友在一起基本都是吃吃喝喝。
我節食的時候都儘量避開他們,暴飲暴食的時候也是躲著一個人的時候,我怕他們覺得我是怪物,能一口氣吃下一箱東西,長此以往,越來越孤僻。
上了大學也是如此,我一直掙扎在節食和暴食的怪圈裡,不良的飲食習慣讓我掉發、失眠、冒痘,體重大起大落,乎胖乎瘦,心裡也越來越自卑。
節食的時候我可以一天只吃一個蘋果,還擔心糖分高,放在早上吃,晚上為了避免同學叫我出去吃飯,總是一個人躲在空教室裡,說自己有事出去了。
別人關心我有沒有吃飯,我都覺得是在阻礙我減肥。
我一度覺得自己人格分裂,在別人面前總是裝小胃,吃一兩口,一個人的時候就暴飲暴食,其實是長期節食造成的,後來我才知道這是暴食症和厭食症。
我最瘦的時候皮包骨,無法進食任何東西,任何東西在我眼裡都是熱量,那時160的我只有70多斤,厭食症沒有經歷的人不懂,那是一種難以治癒的心理病,我還要不停的在人前偽裝成正常的樣子。
之後不知怎麼,又變成了暴食症。
總之這幾年就一直在這兩者間交替,從來沒有正常過,心很累,很抑鬱。
現在仍然處在暴食症狀態,越來越嚴重,前段時間吃到自己直接就吐出來了,腸胃炎住院,還心心念念吃東西,剛打完吊瓶又出去狂吃,整個人都癲狂
我現在大四,臨近畢業,同學們都在努力準備考試或找工作,可我卻完全沒有動力,深陷泥淖,出門都低著頭怕被別人認出來我是個暴食症患者。
心裡很痛苦,卻無處訴說,說了也只是自取其辱,正常人可能都會說我自己作踐自己,餓了就吃,飽了就不吃啊。
可是我做不到啊,沒有人知道暴食症發作的時候根本無法入睡,無法集中精力做任何事,滿腦子都是食物,就像毒癮發作無法控制
我自己知道這些年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把我折磨的遍體凌傷,失眠抑鬱症一直壓迫著我,生活中的一切都感覺沒有意思,我嘗試過一切方法救贖自己,運動健身看書等等,可是都沒用,開始的時候可能有好轉,可是過不了多久一切又都回原樣了,心魔永遠都剷除不了。
我很想跟朋友說說哪怕只是傾訴一下,可惜我沒有,前面說過我性格一向孤僻。
我甚至好幾次實在承受不了了想告訴媽媽,可是我放棄了,我知道她不會理解的,她覺得我除了吃飽穿暖外不應該有別的訴求。
重度抑鬱症讓我很痛苦,但我不想別人知道,我該怎麼辦。
我囉囉嗦嗦寫了很多,可能也沒有很清楚的表達我的感受,因為無處訴說所以我經常逛百度貼吧的暴食吧,那裡有很多同病相憐的人,在那裡感覺自己可以得到安慰,我也那裡發了帖子,您可以去看看嗎?這樣會對暴食症有更深的了解。
我現在整個人渾渾噩噩,也不想找工作,失眠抑鬱,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您能給我一些建議嗎?
薇薇思密達
你問
我答
暴食症:基因給你上了膛,環境扣響了扳機
薇薇:
你好!
你經常逛百度暴食吧,說明你對自己的情況應該有基本的了解,應該能接受自己是暴食症患者的現實。
暴食症在醫學上稱為神經性貪食症。暴食症患者往往並發憂鬱症。憂鬱症的主要表現就是自我評價偏低,社交機能受損。
在你的來信中,這一點非常明顯。
暴食症患者很多都有催吐行為,就是大量進食後,用手指緊扣喉嚨將食物嘔吐出來。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個情況?
暴食症患者很多都曾有過厭食的經歷。
正如自卑和自大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一樣,暴食和厭食也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而且在生活中它們更像是鐘擺的兩個極端,讓你來回折騰自己,根本停不下來。
現在,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就醫。
如果確診有憂鬱症,醫生會開一些心境穩定和抗抑鬱的藥物,幫助你恢復精神和身體的部分機能。
暴食症患者絕大多數都是女性,她們反覆糾結的就是自己的身材,認為自己身材不完美,就將喪失生活的一切。
我們這個時代的廣告、影視、一般人的觀念以及現實生活的真實事例,都在暗示女性的身體特徵——而非她們的品質、能力——是她們生活幸福的決定性因素
或者是把女性的品質與能力,跟她們的身材聯繫起來,製造一種刻板偏見——體重超標的女生是無能的,對自己不負責任的
因此,在這個意義上,暴食症也是文化環境造就的疾病,它是女生接受男權文化暗示之後的無可自拔的自我戕害
具體到患者個體,暴食症患者跟憂鬱症患者一樣往往有完美主義的傾向,對自己的期待非常高
而一旦沒有實現,就感到沮喪和絕望,然後就開始了自暴自棄——厭惡自己——再繼續自暴自棄的惡性循環
這種循環就像一個大坑,感覺自己如何努力掙扎,都沒有辦法爬出來。
暴食症患者如果想要從這個泥潭中把自己拯救出來,心理認知的調整和必要的行為計劃不可或缺。
改變的關鍵是接受自己,接受自己患上一種神經機能疾病的現實,還要接受一個不完美的自己。
然後,第二步,降低期待,不要給自己設下治癒的期限。
雖然有不少患者能夠在一兩個月之內基本戒掉暴飲暴食的習慣,但如果你在打算改變之初就立下宏願要數周之內治好自己,那就是在給自己製造新的壓力,一旦感覺完不成,容易再度陷入泥潭。
接受自己患病的現實,意味著你要反覆告訴自己一個基本的醫學常識:
你沒有你目前想像的那麼糟糕,你只是神經機能暫時出了器質性病變,跟你個人的能力與品質沒有關係。
你需要藥物、意念、行動以及時間來療愈自己。
目前科學研究結果表明,絕大部分神經機能障礙,都與遺傳因素有關(有些是隱性的,有些是顯性的),也就是說,你可能存在這種疾病的易感基因,然後受個人經歷、成長環境影響,誘發了疾病。
正如一位已經治癒的暴食症患者所說的那樣,基因把子彈上了膛,然後環境扣響了扳機。
而患者本人是受害者,而非咎由自取的loser。
做好這些思想準備後,你可以著手制定一些寬鬆的,可以隨時調整的計劃。
具體怎麼做,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取捨。
但有一些基本原則建議你試著堅持一下。
第一,扔掉體重計,不要去稱體重。
扔掉瀉藥、減肥藥。
儘量不要催吐。
催吐絕非完美解決既能放心吃,又不會胖起來的良方。
相反,催吐會給自己的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並成為誘發下一次暴食的導火線
第二,誘發暴食的直接因素只有兩個:1,進食快感被剝奪;2,出現飢餓感。
因此,起初階段不要設定節食目標,儘量保證一日三餐的正常進食。
進食以自己沒有飢餓感,而不是以食物量或者卡路裡量為界限。
吃自己喜歡吃的食物,而不是以所謂的減肥食譜為標準。
必須補充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比如米飯、麵食、麵包等,這樣不容易餓。
如果做不到一日三餐,那就餓了就吃,感覺不餓了就停,不要負罪感。然後再逐漸形成規律的飲食習慣。
規律飲食才是減肥和保持身材的正道。
第三,要做好飲食和心情日記。
記錄每天進食的時間和量,以及吃飯前後的感受,列舉自己的面臨的壓力。
只是記錄,不要在日記中制定計劃。
暴食本身經常就是患者逃避壓力的反應,做日記是為了讓你了解自己,並總結出規律,而不是壓迫自己改變。
對自己了解越多,越容易找到更多讓自己舒適的方式。
第四,從專業治療計劃中的建議中,選取你覺得自己不太抗拒、且容易執行的措施,作為自己的目標。
每達成一個小目標,就給自己一點非進食的其他獎勵。
偶有反彈,不要沮喪,做好記錄重新來過。
此外,如果感到自己特別孤獨,去暴食吧聊聊也是一個好辦法,應該堅持。
上網找患友傾訴的同時,多看看一些已經治癒的患者的親身感受和建議,可以選擇你覺得自己能做到的辦法試試。
難受的時候,或者覺得自己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也歡迎繼續給我來信。
你還很年輕,不急,慢慢來,說不定奇蹟就會不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