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2017-11-05哲哲三明治三明治
哲哲是廣東一家美術培訓機構的行政人員,她始終覺得學習弓道這段經歷是她人生中的一個高潮。
十一年前,她在學校遇見內藤老師這位頗具傳奇色彩的日本人。跟隨內藤老師學習弓道的經歷,讓她一直引以為傲,因為這麼長時間堅持學習一項技能,她真切地看到了自己的努力和不足。日本弓道的獨特和神秘,也使她收穫了身邊人的關注和羨慕。
她在十一年後的今天,來到七日書,寫下這個故事。
文 | 哲哲
我和夥伴們狼狽地拖著行李箱,在內藤老師的催促聲中,走過一段石頭鋪砌的路徑,急促趕往伊勢神宮的弓道場。
一座古色古香的原木建築出現在面前,外牆略為斑駁,光滑的表面已經被侵蝕。不遠處還傳來「噹啷」的聲音。
我知道,比賽已經開始了。
1
觀眾席差不多已經坐滿了,所有人凝神屏息,周圍氣氛非常安靜。我們坐在面對弓道館右邊的席位,只能看到選手的背面。
身穿各色弓道服的少女選手雙腳與肩同寬站立,一列排開,依次拉開距離,站在各自的射位上,左手持弓,右手持箭搭在胯部上。
輪到射了,選手把箭尾固定卡在弦上,雙手伸直,帶著弓箭舉至比頭頂略高的位置。左手伸直,託著箭頭,向左45度平移,右手手肘彎曲,手指捏住箭尾,移至額頭前方,眼睛望左手方向。這時,弓拉開一半了。
緊接著,左手託著箭頭推弓,移動到與肩部平行,右手手肘繼續向下拉,手指捏住箭尾,從額頭划過耳朵後方,箭的位置大概停留在嘴部上下。
弓已經全部拉開了。
隨著右手放開,射出的箭在空中飛出一段流暢筆直的線條,最後就像鐵被磁石吸引住一樣, 伴隨著清脆悅耳的中靶聲,牢牢地射入靶面之中。
箭射出後,選手氣定神閒地把弓收起,雙手搭在胯部,站在原位等待第二輪比賽。
在比賽的整個過程中,無論中靶與否,選手們都保持著沉靜雍容的風度,每一個動作充滿了力度的美感,應對進退之間,把克己復禮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
這場全日本學生弓道王座決定戰女子比賽,由愛知大學取得冠軍。
在目睹了比賽之後,我內心的震撼猶如一顆石頭投入湖水,不斷地引起漣漪,原來弓道比賽是這麼莊嚴肅穆的。
2
在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的學生,可能都見過這麼一位老先生。留著花白的鬍子,穿著一身運動服,騎著單車穿梭在校園裡面。
這位老先生就是內藤敬老師。
內藤老師中等個子,身材有點偏瘦,濃濃的眉毛下,眼睛細小狹長,瞳孔可是透露著亮光,絲毫不渾濁。他笑的時候,眼睛眯成一道彎彎的弧度,露出一排整齊的牙齒,表情像孩子一樣天真無邪。
花白的頭髮、眉毛和鬍子,在內藤老師的臉上呼應,透出一種道骨仙風的氣質。因為長期鍛鍊的緣故,內藤老師身手敏捷,動作不比我們年輕人慢,一點也看不出他已經70多歲了。
內藤老師1934年出生,1960年從早稻田大學畢業後,在札幌第一高中做英語老師。1996年退休後,來到中國教授日本弓道。
從2007年4月開始,我在差不多一年的時間裡,跟內藤老師學習弓道。
學弓道一開始是要用皮筋來練習基本動作的。
雙腳呈外八字,比肩稍寬。把皮筋對摺後,張開雙肘,像懷抱著一棵樹。雙手伸直舉至頭頂上方,手臂與身體形成135度的角度。
左手拉皮筋前端,向左45度平移,右手手肘彎曲,拉著皮筋後段不放,移至額頭前方,大概有一個拳頭的距離。
接下來,左手移動到與肩平行,同時右手手肘繼續向下拉,從額頭划過耳朵後方,皮筋貼近臉頰時會聞到一股味道。
穩定好位置好,把右手放開,皮筋後段就會啪的飛出去。
動作雖然簡單,但要練習到規範也是需要時間的。我們把這個階段稱為「拉皮條」。
我試過皮筋打到臉,一聲清脆的「啪」,右臉頰馬上火辣辣的痛,這是因為姿勢不正確,只要動作對了,皮筋是不會打到臉的。
皮筋練習好了,就可以學習拉空弓,就是不搭箭的拉弓。練習了幾天「拉皮條」和空弓之後,我開始想射兩米射距的草靶。
3
一天早上,我特地把內藤老師叫到草靶區來指導我射箭。
我把箭搭好,按照以往練習的動作舉起弓準備推開,卻發現自己很緊張,手心也沁出了細汗。小心翼翼地推開弓,在「大三」的位置就不動了,不敢繼續把弓拉滿。只覺得全身發熱,體內的血仿佛在沸騰著,更有一股血衝上了腦門,雙眼就看著頭上的箭,很害怕箭會掉下來,以致忘記了下一步的動作。
內藤老師看出了我的猶豫,走到我前面,雙手順著我原來的動作幫我推開弓。當時我的腦中一片空白,感覺身體已經脫離了控制,任由內藤老師的帶動指引放出了箭。
「戳」地一聲,當我回過神來,箭頭已經插入了草靶,露出箭尾的一段在草靶外微微震動著。我這才發現自己的心一直跳得很厲害,額頭上也冒出了汗水。
看到我射出箭,內藤老師笑了笑就走開了,對學生初射草靶這種情景或許已經司空見慣了。
但我的心情卻是久久不能平靜,這種感覺是我第一次體驗到的:拉弓時,整個身心沉醉在緊張和興奮的情緒中,外界的一切事物我都感受不到。箭離弦後,一直崩緊的神經頓時鬆懈下來,有一種如釋重負的輕鬆感,還夾雜著一絲愉悅。這種感受奇妙而難以言語,有點像心理學家馬斯洛所說的「高峰體驗」 ——「這種體驗可能是瞬間產生的壓倒一切的敬畏情緒,也可能是轉眼即逝的極度強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醉如痴、歡樂至極的感覺……」
說起射箭,很多人以為是用臂力拉,但日本弓道卻不是這樣。
日本弓本身沒有讓箭固定的結構,是靠雙手的力來平衡固定箭的位置。射箭時是左手推,右手拉,雙手一起把弓拉開,左手要用三分之二的力,右手用三分之一的力。
如果右手拉的力大,箭就會掉下來。初學者對力量的把握不到位,就經常會掉箭。我就是這樣,有時箭掉到半空被接住,有時直接掉到地上。
經歷接二連三的掉箭後,我對射草靶產生了一種恐懼,怕再次掉箭,箭一掉在地上,整個弓道館都會聽見「碰噔碰噔」的聲音,等於告訴別人說:我的動作又做錯了。
有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我都在拉皮筋,儘量避免射草靶。
直到有一天,一位同學對我說,如果因為怕掉箭而不敢射靶,那就永遠沒有進步。這句話仿佛戳中我內心的小心思。
於是我硬著頭皮去練習射草靶,忍受著「碰噔碰噔」的掉箭聲。慢慢地發現掉的次數少了,恐懼感也漸漸消失了。
射草靶熟練之後,我開始射28米射程的箭靶,剛開始射的時候,箭在射程三分之二的地方就掉下來,有時直接插入泥土,有時候在草地上作短暫的滑行。
很長一段時間裡,箭都沒有按照我預想的那樣射中,令我有點沮喪。我寧願射草靶而不想射箭靶。同學見我長時間練草靶,就叫我也一起來練箭靶,我藉口說想練草靶,好把動作練標準,其實是害怕射的箭老是不中。
在規定的射箭靶練習中,我硬著頭皮上場,每次看到箭掉在草地、插在沙面,都不由得嘆息一番。
一天早上,我練習射箭靶。像往常一樣,我做好每個步驟,放箭的一瞬間,覺得弦有點奇怪,手中的弓好象被什麼東西撞擊了一下,我定神一看,原來是弦斷了,弓因為沒有了弦的拉力而回復了直挺的狀態,就在同一時間,我聽到「當」的一聲,箭中靶了!
我看著箭插在箭靶上,心中有按捺不住的興奮,難以置信我真的射中了。再回頭看著斷成兩段的弓弦掉落在地上,一時不知所措,就呆呆地站在原地。
一位同學幫我把弦撿起來,我才想起要行禮退出射位。
4
學習弓道半年之後,內藤老師在11月底組織學生去日本進行為期一周的弓道交流活動,當中就有我的一個名額。老師告訴我只需要來回出機票和交通費,日本當地食宿的費用由他負責。
最初我有點想不明白內藤老師為什麼讓我去日本,因為我射得並不好,也不會說日語。隊長跟我解釋,老師看到我很認真地練習,而且是大四的學生,希望我交流回來能夠把經驗和心得傳給後輩,並以身作則教導後輩。我才知道,原來老師一直在默默觀察我。
我心情有點矛盾。一方面很慶幸可以去日本見識真正的弓道活動,另一方面又擔心技術不好出醜。
之前去過日本的學生說,到了日本經常要跪坐,坐到膝蓋都麻了,還要經常穿弓道服。
穿弓道服差不多要綁三條腰帶,我之前穿過兩次弓道服,每次都勒得很不舒服。
為了儘早適應,去日本前兩個星期,我開始在宿舍裡練習,無論在電腦桌前,還是在床上休息,都像日本人那樣跪坐。我跪坐的樣子又很彆扭,以至於舍友看到了都來調侃我。
我還每天穿皮帶,儘量綁到像穿弓道服時的那種程度,有時候穿的褲子不需要皮帶,就把皮帶直接綁在肚子上。
就這樣,無論是跪坐,還是勒緊腰帶,我都做好準備。
這次日本之行,我們主要是走訪弓道團體和學校的弓道部。非常幸運,在伊勢神宮觀看了第31回全日本學生弓道王座決定戰女子比賽;在明治神宮參觀了全日本弓道聯盟總部。
拜訪近畿大學時,近大的同學給我們作示範,我留意到一位女生的左手也戴著手套,覺得很奇怪(學習弓道時,右手要戴上手套,目的是增加手和弦之間的摩擦)。詢問後得知,原來她每天堅持射150支箭,天氣轉冷時手背容易擦傷,為了不影響練習,她就戴上手套堅持練習。
對照自己的練習態度,我有時以功課忙、身體不舒服為理由逃避練習,又或者在練習時漫不經心,得過且過。或許這就是我一直以來技術進步不大的原因吧。
交流會最後,近大的同學在沙牆上擺放了紙扇和「金的」(半徑約為10釐米、靶面繪有圖案的特製靶),我們射中了哪樣就可以拿走作為紀念。剛開始時,我也是興致勃勃,很想快點射中,但是連射了好幾箭都沒有中。同學們都陸陸續續射中了,最後只剩下我一個人,我心裡開始著急了。
天色漸漸暗下來,氣溫也略有下降,已經入夜了。
我的手指因為冷而變得僵硬,漸漸失去知覺不聽使喚,肩膀也因為使用重弓而疼痛。我對近大弓道部的負責人山本先生說可不可以不射,我不要紀念品了。
山本先生語氣堅定地對說我不可以,要堅持射下去,直到射中。他見我拉弓用不上力,就在背後幫我拉伸肩膀,並扳正我的身體。不知道射了多少箭之後,我終於射中了一個「金的」。
拿到靶的那一刻,痛苦、難堪、悔恨的情緒交織在一起,一併湧上心頭,淚水也忍不住奪眶而出,我捧著自己射中的靶,當著眾人的面失聲痛哭起來,身邊的同學一再安慰也止不住。
山本先生送我們去坐電車的途中說,我射中的那個靶,上面畫的是春天的燕子,是希望的象徵,也是最好的一個靶。
5
旅途的第三站,我們來到水上街的月夜野弓道館,和弓道愛好者進行聯合練習,當天還有新聞媒體採訪了我們。
練習開始前,當地弓道的領軍人後閒先生帶著我們集體向觀看席上方的神位鞠躬,他說,我們每次射箭前的行禮並不是向人行禮,而是向弓道館內的武神行禮,向神表示敬意。就算沒有旁人觀看,也要行禮。
共同練習中,幾位日本友人熱心細緻地指導了我的動作。在他們的提點下,我終於知道為什麼自己射的箭會落在靶的左邊:身體歪了,左肩向後傾斜了一點,即是雙肩沒有保持在同一直線上。這是因為我在想著左手用力推開弓時,推力的方向不知不覺偏了,改正的辦法就是在推弓時有意識調整左手的方向,不要再偏斜。
最後一站,我們來到北海道的札幌學院大學。
穿越鋪滿積雪的操場,就來到札學大弓道館。札學大弓道館坐落在一個小山坡上。儘管室內有暖爐,但是當脫了鞋走在弓道館的木地板上,我還是感到一股寒意從腳底開始升上來。
弓道館射位的門是關著的,門上設有許多玻璃窗。聽老師解釋,因為北海道冬天天氣寒冷,為了防寒,冬天練習時就只開門上的窗,箭就通過窗射出去。和我們進行了問候之後,札學大的學生就動手把門打開了。為了迎接我們到來,他們決定要打開門進行弓道演示。
剛推開門,我就感覺到一股寒氣湧進室內,嗆了一個冷戰。外面是白茫茫的一片雪地,放靶的沙場在雪色的輝映下顯得幽靜深邃。沙場後面是挺拔茂密的杉樹叢,午後的陽光透過樹叢的縫隙灑落在弓道館的地板上,也映照在一絲不苟為我們作演示的學生身上。
有些學生的練習服已經褪色泛白,顯然是已經穿了很長時間。還有兩位學生的左手包著繃帶,拆下後,原來手上都起了厚厚的繭。
6
從日本回來,我有一段時間都沉浸在愉悅中。
不過春節過後,隨著畢業季的來臨,我知道,自己在弓道館的時間不多了。
2008年4月底,內藤老師打算舉行一場兩所學校的弓道對抗賽。我很想參加,這可能是我的最後一次射會。比賽的名單原先是沒有我的,在我的央求下,內藤老師最終允許我參加。
得知能參賽,我一直很興奮,前一晚,我在床上輾轉反側,滿腦子想的都是第二天的比賽。
比賽當天早上,弓道館的氣氛比平時安靜,熱身活動在悄然無聲中的氣氛中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排隊等候時,我感到心跳得很快,咚咚咚,一下接著一下,好像隨時都會從體內跳出來。
握弓的左手也不斷地沁出汗,剛在衣服上擦乾了,馬上又滿手是汗。推弓射箭時,我的腦中一片空白,雙手的動作脫離了我的意識控制。
當我回過神來,箭已經射出了,落在靶的上方。
我心想,糟了,要控制自己,慢一點。在隨後的正式比賽中,我越是想控制,就越是控制不了,熱身活動的情況又重演了一遍:心跳、出汗、腦中空白、箭落在靶的上方。這次射會我一箭都沒有射中。
事後內藤老師說,我的動作太快了,最後一步動作沒有做好就放箭了。
我在學校的幾次比賽中都沒有中過箭,比賽記錄都是「殘念」(意思是沒有中)。我對這一點,一直是耿耿於懷的。不管我是否接受這種結果,畢業的那天還是到來了。
弓道部的畢業餐會上,我們一群人舉杯相向。幾杯酒下肚後,師生之間都沒有往日的嚴肅和拘謹。
內藤老師滿臉紅光,拿著麥克風唱了一首日本民歌《瀨戶的新娘》,連我這個不懂日語的人也聽出唱走調了。
一位嬌小斯文的妹子喝醉了,鬧騰著要找某樣東西,同學們想安撫她,又怕用力過度而畏手畏腳,於是一群人圍繞著妹子跑到餐廳外面的魚塘走了一圈。
四位同學把麻將桌挪到最亮的一盞燈下,清脆的麻將碰牌聲和爽朗的粵語交織在一起。
在熱鬧紛擾中,我百感交集,思緒從現實中抽離出來,往日的一幕幕情景像放電影一樣在我腦海裡重現,一股難以形容的情緒湧上心頭。
這不是單純的快樂或哀傷,這些經歷沉澱在血液裡,銘刻在記憶中,已經是我生命中永不消逝的一部分。
來自同班同學的點評:
好有畫面感!
還有,你的文字給我很有力量的感覺,沒想到照片上是這麼清秀的女孩子。
來自七日書導師的點評:
你寫了內藤老師的許多事情,我列了一下:
念同學的中文名字
穿著簡樸
自己節儉,籌款建弓道館,給學生買弓箭用具
家人很支持他
講共產主義思想
老師觀察你,給你去日本的名額
老師愛看書
老師聽力不好
老師指導學生拉弓
宿舍聚餐
老師給你換紀念冊
老師撿箭
好,這麼多事情,這麼豐富的素材,是寫好一篇文章的基礎。那麼如何寫好呢?如果是每件事情寥寥幾筆帶過,把所有的素材簡單堆積,這些每一件拎出來都很有意義的事情堆在一起以後,就成為流水帳了,因為哪一件都沒有著重展開,都不能讓人印象深刻。
那麼我們就要去進行選擇,在這麼多事件中挑出兩三件,對你來說最觸動的,細細地展開來寫。其他的事情可以簡略帶過,或者乾脆就捨去了。
你可以試著先從其中一件事寫起,找到感覺。
——晗倩
自即日起可開始報名,11月13日,帶著你的故事,來一場「自虐」的寫作之旅, 在導師帶領下鍛鍊你的故事肌肉。
Day 1
每一個人身上都暗藏故事。但你未必知道哪一個最動人,哪一個最有潛力成為你的好作品。在這一天,我們將和你一起確定故事主題。
是寫兩年前旅途中遇到的那個陌生人?是寫自己最熟知的父母、愛人,還是勇敢地解剖自己?這些主題都可以討論咀嚼。選擇能把你帶得最遠的那一個。
在開始寫作之前,你會得到三明治提供的寫作學習資料一份,閱讀和學習寫作的基本技巧,是開始鍛鍊故事肌肉的必要準備。
Day 2
開一個好頭。「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這是不是你聽了無數遍卻始終模仿不出的開頭?寫出一個好的開頭建立在你對全篇運籌帷幄的基礎上,它甚至像表白一樣,不是衝鋒陷陣的號角,而是鳴金收兵的鐘聲。別擔心,我們會幫助你打贏這場仗。
開頭有幾十種方法,但最直指人心的可能只有一個。
(本日寫作量約300字)
Day 3
漸進鋪墊。有了一個好開頭,你開始帶著你的故事爬升,「人物的生活正如山頂上搖搖欲墜的巨石」。上升曲線上搖擺著故事和人物的希望、懸念、困惑和隱忍。行動和情感在這裡積蓄著。
(本日寫作量約300-500字)
Day 4
記敘衝突,把故事推向高潮。一個故事不是被作者推著向前發展的,推動它的應該是矛盾。矛盾是故事的靈魂。在第四天,敘事弧線在這時來到了頂峰。我們會和你一起化身「靈魂鍊金術士」,直面生活最真實的矛盾。
量預計在500字以上)
Day 5
到了收尾的時候,是該戛然而止、留下懸念?還是接一個新故事的開始?又或者,春秋筆法,寫一句簡單而含蓄的結尾,在字的縫隙間填上無數留白?讓我們根據你的故事而定。
Day 6
刪減和修改。把刪減單列出來,是為了突出它的重要性。一個好看的故事,必須「字字看來皆是血」,或者未必是血,也該是精華液、精釀啤酒和濃縮咖啡,萬不能是鹹豐酒店的黃酒,摻著儘可能多的水。而修改,則是結構上和語言上那「交卷前的驗算」,我們有語言感覺極好的編輯為你精確再精確,也有最擅長「把握大局」的寫作者,甚至可能重整你的結構。
(本日寫作量約500字)
Day 7
好了,現在你拿到了你的故事(字數通常在2000字以上),我們可以開始那一場「圍爐夜話」了。 我們會組織每一個學員分享自己的故事成 品 ,並交流這七天來的、故事背後的故事 。而這時候,你也得以跳出前六天的環環相扣、用上帝視角觀察你寫作的整個過程了。我們相信,這樣的觀察審視能幫助你,自己在將來展開無數個「七日書」,在自己的花園中種滿故事。
Q & A
關於「七日書」,我還想了解……
用七天時間,寫好一個屬於你的故事
China30s
1.「七日書」和「每日書」(點擊了解三明治項目「每日書」)有什麼區別?
每日書是每天300字,不限主題的基礎寫字訓練,類似長期荒疏寫字之後的熱身、找回狀態,從最自由的感覺,從碎片化的寫作開始。
「七日書」偏向指導你寫一個完整的故事。像老師傅帶學徒一般,我們希望能手把手教你寫好一個屬於你自己的故事, 在七個工作日的連續訓練之後,你將帶著一篇完整的作品離開。 你的作品也將有機會在三明治發表。
2.參加「七日書」的每一天都必須要完成相應的任務嗎?
是的。「七日書」就是一個短期集訓營,每一天都安排了重要的內容。我們不要求你每一天在規定的時段內寫作。但自你選定日期開始之後,我們的服務周期將只持續七個工作日,期滿如你不能完成作品,則將無法得到後續指導。
3.「七日書」的書寫內容一定要是非虛構嗎?
是的。「三明治」作為一個普通人非虛構寫作孵化平臺,一直致力於非虛構寫作。我們期待普通人可以寫出與自己有關的故事,繼而整理好自己個人口述史、也記錄下我們的時代。記者不能出現在每一個故事裡,但你們,可以。
更多問題,請諮詢三明治明仔(微信ID:ming30s)。
「七日書」帶領導師
總導師
李梓新
三明治創始人
近20年經驗傳媒人,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本科以及倫敦大學學院國際公共政策碩士。曾任《外灘畫報》主筆等職務。曾多次現場採訪過英美法俄等國大選,以及諾貝爾文學獎頒獎現場。獨家專訪哈佛大學校長、美國總統候選人等名人。著有《民主是個技術活兒:英國民主生活走筆》、《災難如何報導》等。2011年創辦中國第一個非虛構寫作平臺,培養了數千名普通寫作者逐步成長為專業寫作者。
導師
李依蔓
中國人民大學美學碩士,三明治作者、破繭計劃1.0作者,關注城市文化題材,作品被收入《破繭001》等書中,主要作品有《「北京深漂群」:霧霾移民群體寫照》、《SNH48粉絲的「偶像養成」遊戲年輕「貓奴」的日常:他們都為貓付出了什麼?》。
萬千
三明治作者,關注青年群體的故事,採訪過多位業內經驗豐富的寫作者。個人主要作品有《網紅背後的影子寫手讓外國人產生依賴的中國App覃裡雯:前半生的「遊蕩者」
龔晗倩
三明治作者、破繭計劃2.0作者,關注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主要作品有:《身為陸家嘴的金融獵頭,她的生活是這樣的我曾是一名涉外導遊,這個行業太特殊了江夏裡:一座上海老房子見證的知青兩代
報名七日書
「七日書」時間和參與方式:
自即日起可開始報名, 11月13日正式開始寫作之旅,將在7個工作日裡開展每天的指導和寫作 , 組成小班相互交流,在導師帶領下鍛鍊你的故事肌肉。
課程期間,你將獲得:
三明治提供的一份 全新 寫作學習資料(包括寫作指導和20+篇經典特稿閱讀資料) ,幫你打開故事寫作的任督二脈;
一個你一直渴望寫出、卻從未在紙上成型的故事。並有機會在三明治發表;
一群同樣熱愛寫作,背景各異的小夥伴在小群交流;
非虛構生活寫作的基本方法和實踐;
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費用:
499元 / 人 (參加過每日書及三明治寫作課程學員優惠價 459元)
報名方式
掃描下面二維碼,填寫報名表,支付費用。
支付成功後添加三明治明仔(ming30s)確認報名信息。如已添加三明治小治為好友,可直接聯繫三明治小治。
本活動開始後恕不退費。
點擊圖片,閱讀往期七日書學員作品
點擊圖片,即可查看相關內容詳情
/ 成為城市的漫遊者,尋找日常的高光時刻/
11月10日開始,連續四周
《人物》雜誌執行主編 趙涵漠 線上寫作工坊第二期
學會如何觀察並記錄生活
用寫作的方式去發現生活當中的高光時刻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 我們與我們的城市,談過這樣的戀愛/
這本書從策劃、採訪到出版,歷時一年多
第一本以城市作為經脈維度,講述故事的雜誌書
記錄了上海五原路、臺北、廈門等城市的故事
▽ 點擊 進入《三明治:我們與我們的城市》亞馬遜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