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強儺技藝人冒雪表演赤腳上刀山過刀橋等絕技

2020-12-22 秦漢雄風

2018年12月8日,位於漢江源頭的寧強大地處處寒氣逼人、大雪紛飛、銀裝素裹。然而,在位於寧強東北方向的大安鎮白巖洞村寧強羌族儺藝傳習基地卻暖意融融、熱鬧非凡:來自四面八方村民及遠方的朋友相聚於此,圍著一大團熊熊篝火唱羌歌跳羌舞,觀看儺技藝人羅振和他的徒弟們冒著飛舞的雪花表演開紅山、釘八卦、上刀山、過刀橋等絕技。圖為12月8日,羅振的徒弟正冒著飛舞的雪花表演赤腳上刀山絕技。

在儺文化中儺技是一種最古老的驅兇納吉的祭祀儀式。每當儺技藝人在為願主還願時,都會根據不同需要使用儺技:由儺技藝人手執牛角、口念咒語、背著過關小孩,赤腳爬上爬下由36或48把刀組成的刀杆(橋)。而這次表演是經有關部門批准特意舉行的2018年「羌族慶豐年」活動。圖為12月8日,羅振的徒弟正冒雪表演赤腳上刀山絕技。

只見高聳入雲的刀杆上插著36把刀鋒銳利、寒光閃閃的鋼刀,儺技藝人羅振和他的徒弟們赤腳爬上爬下刀山勝似閒庭信步。如此高超、震撼的絕技讓每位觀眾看得都屏氣靜神,情不自禁地為其提心弔膽、揪心捏汗。圖為12月8日,羅振的徒弟正冒雪赤腳爬上了刀山「山頂」。

據了解,今年41歲的羅振8歲時就開始跟隨師傅學藝,20歲時就出師「獨闖江湖」,特別擅長上刀山、過刀橋、下油鍋、開紅山、喝九龍水(鐵釘)、釘八卦等絕技。二十多年來,羅振的儺技表演不斷提高,除經常在重大節日時再當地表演儺戲絕技之外,還應邀到北京、天津、河北、西安等地表演。圖為12月8日,羅振的兩個徒弟一起冒雪赤腳爬上了刀山。

在表演完赤腳上刀山之後,羅振的徒弟們又繼續依次表演了赤腳過刀橋絕技。圖為12月8日,羅振的徒弟正赤腳走在鋒利的刀橋上。

圖為12月8日,現場觀眾正全神貫注地觀看羅振的徒弟們表演赤腳上刀山、過刀橋等絕技。

當日,羅振的徒弟還表演了釘八卦絕技:只見黃紙上放著兩把鋒利的刀形鋼釘和一對八卦,羅振的徒弟挽起兩隻袖子露出手臂,邀請膽子大的觀眾手持一把鋼鉗,扯起手臂上的肉皮將鋒利的鋼釘釘入手臂上,鋼釘刺穿手臂後牢牢地釘在墊在下面的八卦上。觀眾看得是心驚肉跳,而表演者始終面帶微笑沒有絲毫的痛苦表情。圖為12月8日,羅振的徒弟正在飛舞的雪花中表演釘八卦絕技。

不到兩分鐘的時間,羅振的一個徒弟的兩個手臂上都釘上了鋼釘八卦。走近細看,兩顆鋼釘的上下面都有個小孔,小孔裡有一根細繩子,取的時候還要將細繩子從肉中抽出,會流出少量的血。羅振說,手臂上的傷口最多半個月就恢復了。此外,羅振的另一個徒弟還表演了驚險刺激的開紅山絕技,由於場面過於血腥,小編在此就不上圖了。

當日,來自寧強山花藝術團、大安金牛社區等民間文藝愛好者們還表演了十多個優美的羌歌羌舞、獨唱、三句半、川劇變臉等文藝節目。圖為12月8日,現場觀眾正全神貫注地觀看羅振的徒弟們表演赤腳上刀山、過刀橋等絕技以及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

圖為12月8日,一位攝影愛好者正在熊熊篝火邊抓拍精彩瞬間。

圖為12月8日,文藝愛好者李菊豔正冒著飛舞的雪花演唱動聽的山歌。

相關焦點

  • 傈僳族「上刀山,下火海」:傳承著民族文化的光芒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上刀山、下火海」卻難得一見,但在僳僳族一年一度的刀杆節上,我們卻能直擊驚心動魄的現場表演。刀杆節在農曆二月七日至八日舉行。第一天夜間舉行「下火海」儀式,第二天白天舉行「上刀山」儀式。「下火海」之前,僳僳勇士們先供奉神靈。供奉的神靈中有一位「白馬將軍」,傳說他就是明朝兵部尚書王驥將軍。王驥三徵麓川回朝後被奸臣所害,而僳僳族的刀杆節就是為了紀念王將軍。
  • 沅陵:打造儺文化基地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紅網時刻記者 張興誠 通訊員 李萌 沅陵報導近日,沅陵縣七甲坪鎮「非遺傳承健康生活」沅陵縣辰州儺文化基地在拖舟村舉行揭牌儀式。七甲坪鎮是辰州儺文化發源地,而拖舟村辰州儺文化基地是七甲坪鎮第一個掛牌的辰州儺文化基地。揭牌儀式結束後,七甲坪鎮民間儺戲團還現場表演了精彩的儺戲。
  • 大沙河首發之作中國儺城和野人谷景區今夏亮相
    在這條神秘帶上,仍有神秘尚未揭開面紗。「儺戲」、「仡佬」……單是這兩個生僻詞,便神秘範兒十足。   這份神秘範兒,來自傳承千年仡佬文明,融合東方智慧打造的貴州道真大沙河仡佬文化國際度假區。昨日,記者從該度假區獲悉,中國儺城和野人谷今年夏天將亮相,誠邀重慶市民前去體驗原汁原味的仡佬族生活方式,玩轉有「東方迪斯尼」美譽的中國儺城,感受北緯30°上亞洲新明珠的魅力。
  • 長清:賞花燈 看絕技 園博園的元宵節真熱鬧
    二十多組大型花燈,上千個小型燈組,還有雲南佤族的赤腳走大刀,雜技之鄉吳橋環球飛車,千古絕技打鐵花……長清區園博園準備了精彩絕倫的花燈和絕技表演。  據了解,本屆元宵燈會以「傳承文化,自然和諧,重溫年味,共賞花燈」為主題,整個園區設置二十多組大型花燈,上千個小型燈組,近萬個異形燈籠,一到夜晚,流光溢彩,火樹銀花。
  • 張家界溪布老街藝人排演儺戲迎新春 (1/5)
    張家界溪布老街藝人排演儺戲迎新春5) "← →"翻頁 1月11日,湖南張家界武陵源區溪布老街景區藝人排演自編自導的儺戲
  • 陝西寧強繡娘王小琴:41年如一日傳承羌繡技藝 帶動近千人居家就業...
    起步:重拾針線裡的刺繡絕技寧強縣禪家巖鎮火石子村,是一個古風淳樸、羌族文化濃厚的高山村莊。出生在這裡的王小琴,在豆蔻年華時與羌繡技藝「初次邂逅」,便從此相伴並一直傳承。見到王小琴時,她正安靜地坐在自己的「創作室」裡飛針走線。
  • 天津「大耍兒」最初沒有混混兒含義,單指市井奇人的絕技表演
    當時的鳥市,每天從早到晚人流不息,弦歌之聲不絕於耳,津京有名的老藝人都曾在這裡獻藝。而且鳥市的飲食,也集津門小吃之大成,其中有名的如白記餃子店、恩發祥羊肉鋪、全盛齋抻條面、陸記炸糕鋪、三合成飯館、姜記鍋巴菜、德發成包子、馬記切糕、柴記茶湯、叢記果子、陳記肉合子鋪、水煎包、羊腸子、水爆肚、麵茶、老豆腐、罈子肉……人們在遊樂之餘,進餐方便又實惠。
  • 美麗南方·青瓦房春節非遺表演 感受濃濃「年味兒」
    打鐵花是一項古老的民間絕技,至今已有千年歷史,是百姓祈盼五穀豐登,祈盼美好生活,國泰民安的一種特殊方式,經過歷史的演變,它已成為古老的祈福文化。春節假期期間(大年初一至初七)每晚19:00、20:15;(大年初八至初十五)每晚19:00,青瓦房將上演絕美震撼的打鐵花表演,打鐵花演出分為五個篇章:徒手風雷、驚濤駭浪、火樹金花、二龍戲珠、普天同慶。
  • 千年絕技「打鐵花」 上千度鐵水打出「鐵花火雨」
    其中,一根為上棒一根為下棒。用於擊打的下棒要求不高,但用於盛放鐵水的上棒則要求嚴格,除了必須選用柳樹杆,還要選擇沒有裂紋,沒有蟲眼的健康樹杆,如果有蟲眼,灼熱的鐵水,就會順著空洞流出灼傷手腳。花棒的粗細也要稱手,花棒太細,在表演過程中就很容易被燒爛,花棒太粗則過重,不利於擊打。
  • 從《寧強縣誌(1993-2012)》的出版說起
    回顧寧強縣誌的歷史,不由得想起民國期間寧強縣誌的修編。1942年下半年,寧強縣為制定經濟發展規劃,成立了寧強縣經濟調查團,縣長王孟周為團長,渭南人姚化晴、太原人劉紹(字繩武)、長沙人鄒桐士、寧強人黎琴南組成調查團,歷時三、四個月,對寧強全縣進行了經濟普查、調查,形成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這是歷史上最直接的一次社會經濟情況摸底,特別是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現場,進行了解、論證,其意義重大。
  • 漢中寧強縣「草根藝術家」陳朝霞:在石頭上作畫100多幅
    陳朝霞擺放在架子上的部分石頭畫作品。當年我上初、高中時,曾受到寧強畫家賀致美、趙世鈞等名師的指點。高中畢業後,雖然因家裡姊妹多、經濟困難而沒能上美院深造,也沒有去拜師學藝,成家之後既要忙家庭又要忙工作,沒有多少時間和精力用在畫畫上,但我始終沒有忘記我的『畫家夢』,總是擠時間找些好看的石頭在上面畫一畫。」
  • 表演造句和解釋_表演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表演(biǎo yǎn),動詞。近義詞有:演出,獻技,獻藝。 [張天翼《歡迎會》:「表演的時候要到了,快準備!」,表演拿手絕技。] 指做示範性的動作。 [陳殘雲《山谷風煙》:「別的人包括婦女們也傳聞老周好槍法,想看看他表演。」] 做事不真實,好像演戲一樣。
  • 道家絕技團表演「五馬分身」(組圖)
    「常海師兄的『鋼針穿肘吊水』,就是把縫衣針穿在左手或右手肘部,再在縫衣針上掛一桶水(這桶水重達30公斤左右),在院壩健步如飛;常喜師兄的『口叼雞公車』,用牙齒咬住雞公車上的鐵環把雞公車叼起來,雞公車上坐一個人,常喜叼著雞公車轉圈並來回走動;常心道長的『腳踩火蠟燭』,在一張桌子上擺兩三百支點著火的蠟燭,常心道長從蠟燭上赤腳走過,蠟燭上的火不熄滅,常心道長的腳也不會燙傷;還有我表演的『
  • 寧強小吃培訓熱米皮
    寧強小吃培訓熱米皮製作流程。蜀湘情緣專家表示:寧強縣各地均可見到的小吃,系純天然綠色食品。野生蕨根提取的澱粉作皮,以鮮蔬菜為餡,急火蒸成,佐以酸辣調味之汁。麻辣爽口,回味悠長。現有半月形和菱形,依其各自形狀稱為「根面角子」和「菱角」,有葷素兩種餡。因其開胃健脾,老少皆宜,宜堂宜野,街頭小吃和賓館宴席上頗受歡迎。
  • 在麗傈僳族藝人舉行2021闊時節聯歡
    臘梅含笑、玉河奔流,「花果山」上歡歌笑語。2020年12月20日,傈僳族藝人闊時節聯歡活動在古城區花果山休閒山莊如期舉行,上百名在麗江發展的傈僳族藝人和親友歡聚在一起,共度傈僳族傳統新年——闊時節。傈僳族尼琶(祭師)主持了傳統的祭神儀式和上刀山、下火海活動,祝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