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耍兒」最初沒有混混兒含義,單指市井奇人的絕技表演

2020-12-13 10點一頁書

很多人對於清末民初時的天津有個誤解,以為天津的混混兒是市井奇人,只是因緣際會不得不「委身為賊」,其實市井奇人在天津有個稱呼,叫「耍兒」。

「耍兒」是天津獨有的詞語,「耍兒」與「混混兒」有很大的不同。

現在有人定義「耍兒」為「玩鬧」。「大耍兒」為「玩鬧」的頭頭。可是從這幾種人的行徑來看,「耍兒」的起源不是「玩鬧」,而是指耍手藝,耍絕活,「大耍兒」是出類拔萃、高人一頭的能工巧匠。

天津是漕運、海運交匯之地,上下九流為名為利而來,可是在這個碼頭不會耍兩下真本事,是難以立足的。

有老先生記述了自己在河北鳥市見過的「耍兒」。

河北鳥市,因原處南運河北岸而得名,後來南運河被人為改道,鳥市實際位於南運河南側了,但河北鳥市已成為固定稱呼流傳至今。

1930年前後,河北鳥市發展到全盛時期。除賣鳥、蟲以外,已演變成商販雲集,吃喝玩樂俱全的娛樂場所了。原來的茶攤、說書棚子、撂地打把式賣藝的,也逐漸發展成了書場、茶社和戲園子。

1935年前後,書場茶社即有寶生、小華北、慶和、光榮、玉峰、金華、連記、聲遠、東來軒、玉茗春、同樂等十幾家,後來還有聚英戲院和河北電影院。當時的鳥市,每天從早到晚人流不息,弦歌之聲不絕於耳,津京有名的老藝人都曾在這裡獻藝。

而且鳥市的飲食,也集津門小吃之大成,其中有名的如白記餃子店、恩發祥羊肉鋪、全盛齋抻條面、陸記炸糕鋪、三合成飯館、姜記鍋巴菜、德發成包子、馬記切糕、柴記茶湯、叢記果子、陳記肉合子鋪、水煎包、羊腸子、水爆肚、麵茶、老豆腐、罈子肉……人們在遊樂之餘,進餐方便又實惠。

這裡炒菜的師傅敲炒勺,打燒餅的或烙大餅的用麵杖在面案上敲花點兒,甚至靠這種花樣招呼生意,這就是「耍兒」的最初來源。

郭德綱愛講的李金鰲,就是大耍兒級別的混混兒。

據說當時有家醬肉攤切雜樣的師傅最出名,他切雜樣站在高臺上,腰裡繫著圍裙,他前面是張桌子,盤子裡擺著醬肉、豬耳朵、小肚兒、腸子、口條……他的「耍兒」是切雜樣耍刀。好看極了,如有人買兩角錢的雜樣,他能給你切一刻鐘。

當然這種「耍兒」,旨在吸引人流,只見他用刀面、刀尖或刀刃撞擊木墩子,叮叮噹噹,發出強弱快慢的聲音。有單點、雙點、混合花點,節奏花哨,悅耳中聽,使切肉聲進入了藝術境界。

師傅在耍刀花時,眯著眼,身體隨著節奏搖,完全是陶醉和享受,比現在的搖滾還美。兩毛錢的肉他折騰半天,給人的感覺是切了一大堆,其實他包在荷葉裡,交在你手裡的也就十來塊肉。當然,這是等價交換,不坑人,「音樂」白送。

許多人駐足不買雜樣專看他表演,有人說:「『耍兒』他爹,耍得還好,可以雙手持刀,將刀扔到空中,雙手輪換接刀切肉,人送外號『大耍兒』。」這是不是「耍兒」和「大耍兒」的來源呢?

像這樣的奇人絕技在天津市井並不少見,「耍兒」也就成了這些人的稱讚。

袁文會是混混兒,不能算大耍兒。

天津混混兒重名聲,更巴不得有那一手絕技,在市場閒逛除了白吃白喝白拿,還把這個詞兒拿到自己身上,當作「流氓行業」中的最高等級:狗癩兒、狗食兒、混混兒、大耍兒,類似於《津門英雄譜》(《混混兒論》)中的袍帶混混兒——所謂穿上長袍馬褂,腳踏夫子履,打扮成鄉紳模樣,養尊處優整日出沒於戲園、酒樓、澡堂之間——可能這就是混混兒的職業夢想和「升職」天花板吧。

如今,混混兒、大耍兒都成了歷史名詞,好事者對混混兒行徑徒生羨慕,也就更不願意提起「大耍兒」的來歷,這個詞也就無奈地域「非主流行業」綁定了。

相關焦點

  • 北京老炮兒,山東響馬、關中刀客、東北鬍子、天津衛的混混,各混各...
    提起天津衛,就不得不提一個天津衛的一個行當——混混兒。混混兒實則應該叫混會兒,顧名思義,這個行當不能一輩子當飯吃,出名要趁早,老了嘛也玩不了。 混混兒不同於山東的響馬、關中的刀客、東北的鬍子、北京的老炮兒,他是一種只能在天津衛混跡的行當,出了天津,不太好使。因此,將混混兒稱為老天津衛的一種文化,也不為過。
  • 舊時天津「混混兒」的經濟學 女「混混兒」崔氏的行為分析
    「鍋夥」的出現必然以大量無業游民的出現為前提,而清朝時期,天津城區及周邊人口出現爆炸式增長的起因,是1860年的天津開埠。這一時期,勞動力的短缺和新的生活際遇的出現,使大量外地人口湧入天津,而並不穩定的用人需求和勞動力的過剩,導致大量無業者出現。為「混混兒」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土壤。
  • 《民初奇人傳》八行都擅長什麼 外八行有什麼特殊含義?
    《民初奇人傳》八行都擅長什麼電視劇《民初奇人傳》的原名是《外八行》,雖然劇名變了,但劇中「八行」的設定卻沒有變,這裡的「八行」指的就是八個行當,設定有點像《老九門》。自古以來,市井中正經營生者一直都有「三百六十行」的說法,然而大千世界仍有八個行當不在其列,分別稱為仙流、千手、黑殺、商女、神通、諦聽、墨班、陰陽。其中「易陽行」的「希水」善於研藥使毒;「諦聽行」的「六耳」善於情報搜集;「商女行」的「金繡娘」掌握「八行」中的財力,同時她本人也是一位風情萬種的商界女子;「黑紗行」的「一方」是一名武藝卓絕的刺客。
  • 祁門奇人王伯順異事
    奇人定有異事,奇人必有絕活!王伯順是祁門奇人,是安徽奇人,也是中華奇人!王伯順的異事與絕活,是練就了一門王氏逍遙無極球十三丹功氣功!王氏氣功絕技世代單傳。他的兩個叔叔和兩個姑姑未被父母傳授功夫,功夫只傳授他的父親。
  • 「不冒黑話不叫流氓」,見識一下舊社會天津混混兒口中的江湖術語
    今日你且聽大獅與你道一道這天津混混兒,讓您瞧瞧想當年咱天津衛青皮混星子那些隱語、暗語和黑話。有道是「九河下梢天津衛,三道浮橋兩道關。」自打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朱棣爺下令建立天津衛那天起,這天津衛便自此有了屬於自己的故事,也有了屬於自己的文化,更有了屬於自己一方水土的語言特色。說起天津話,少不了一個字——哏。
  • 老天津衛特有的女混混兒,惹上她們,只能自認倒黴
    自古萬事分陰陽,混混也一樣。混混之中,不光是大老爺們兒,其中也有大老娘們兒,這便是所謂的女混混。 在大獅聽老一輩講述的故事中,最有名的女混混無外乎兩人,一個是丁二姐,一個是崔氏。 花開兩朵,單表一枝。今日裡大獅給各位說說這位崔氏。為何不說丁二姐?因為丁二姐的段子太過於殘忍,我怕寫出來嚇著各位朋友,因而咱只說崔氏。若有興趣,再表丁二姐不遲。 話說大清同治九年,這一年是西曆1870年。這一年,在天津衛發生一件震驚中外的大事。
  • 絕技奇人蔡東生 29顆骰子搖成一根擎天柱(圖)
    絕技奇人蔡東生 29顆骰子搖成一根擎天柱(圖) 2016-05-10 13:20:50記者在現場看到,51歲的重慶絕技奇人蔡東生在12秒鐘內,屏住呼吸、全神貫注地從50多釐米高的骰子「擎天柱」中,取出了口徑不到5釐米的玻璃長骰盅,疊成一根柱的29顆骰子雖然有些彎曲但並不倒。
  • 刷子李的技與道|天津衛碼頭文化孕育的《俗世奇人》
    01刷子李這一人物,出自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的短篇小說集《俗世奇人》。馮驥才,祖籍浙江寧波,1942年生於天津。馮驥才從小生長在天津,見到了很多身世平凡、手藝出眾、性格剛強的市井人物。他們的人生經歷、處事風格,給馮驥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耳濡目染之下,也極大地影響了馮驥才的文藝創作。
  • 短篇小說集《俗世奇人(叄)》出版
    馮驥才短篇小說集《俗世奇人(叄)》近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小說集延續《俗世奇人》壹、貳風格,由18個短篇小說連綴構成,描寫天津衛的鄉土異士和市井奇人。小說集中的人物都是凡人,但其言談舉止又有非凡之處。作者對篇中人物照例有褒有貶,他們那種強韌剽悍的性格瑕瑜互見,深深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
  • 廣西奇人吸血絕技是特異功能還是另有玄機
    廣西奇人吸血絕技是特異功能還是另有玄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2日 07:41 來源:CCTV.com     記者親眼所見,廣西奇人果然能吐血、吸血  農永光是廣西南寧市天等縣一名普通的農民,他有一手令人驚訝的絕活,能夠任由自己的意志隨時吐血,還能用嘴從身體任意一個部位吸出鮮血,卻不傷及皮膚。  農永光能吐血吸血的消息一經傳出,引起了全國各地媒體的關注。為了揭開吐血吸血的謎底,記者前往廣西天等縣萬合村,找到了農永光。
  • 廣西奇人吸血絕技調查 能隨意吐血無傷害(圖)
    廣西奇人展示吸血絕技  能隨意吐血,並從身體任何部位吸出鮮血  能隨意控制身體裡血液的走向,談笑風生間能隨時口吐鮮血,身體不會受到任何傷害。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嘴接觸身體任何一個部位都能吸出一大口鮮血。
  • 伊川小夥有絕技:見字識筆畫
    本網訊 伊川縣呂店鄉呂店村,有一名19歲的小夥兒身懷絕技:不管多麼複雜的漢字,只要他看上一眼,就能立刻說出這個字的筆畫是多少。   小夥兒名叫任夢濤,如果不是他主動打來電話「爆料」,記者怎麼也不能把他和身懷絕技的「高人」聯繫在一起。  「隨便什麼漢字,我看上一眼就知道它的筆畫數。」
  • 全國散打冠軍將在天津擺擂臺 稱為挖掘津門絕技
    大哥擺擂臺比武找能人 目的:挖掘津門武術絕技   為了開發天津的武術資源,展示「武林絕技」,全國散打冠軍、天津市武術散打集訓隊教練張猛準備在國慶節期間擺起「武術擂臺」,邀請天津的「武林高手」互相切磋學習。
  • 寧強儺技藝人冒雪表演赤腳上刀山過刀橋等絕技
    然而,在位於寧強東北方向的大安鎮白巖洞村寧強羌族儺藝傳習基地卻暖意融融、熱鬧非凡:來自四面八方村民及遠方的朋友相聚於此,圍著一大團熊熊篝火唱羌歌跳羌舞,觀看儺技藝人羅振和他的徒弟們冒著飛舞的雪花表演開紅山、釘八卦、上刀山、過刀橋等絕技。圖為12月8日,羅振的徒弟正冒著飛舞的雪花表演赤腳上刀山絕技。
  • 《民初奇人傳》八行指的是哪些人 八行解散的原因是什麼
    民初奇人傳中八行是哪些人電視劇《民初奇人傳》的原名是《外八行》,雖然劇名變了,但劇中「八行」的設定卻沒有變,這裡的「八行」指的就是八個行當,設定有點像《老九門》。自古以來,市井中正經營生者一直都有「三百六十行」的說法,然而大千世界仍有八個行當不在其列,分別稱為仙流、千手、黑殺、商女、神通、諦聽、墨班、陰陽。其中「易陽行」的「希水」善於研藥使毒;「諦聽行」的「六耳」善於情報搜集;「商女行」的「金繡娘」掌握「八行」中的財力,同時她本人也是一位風情萬種的商界女子;「黑紗行」的「一方」是一名武藝卓絕的刺客。
  • 天橋八大怪都是哪些奇人異士?天橋相聲家、雜技奇人的結局如何?
    後來南郊水系乾涸,露出一大片空地,常有打把式賣藝,表演各種曲藝的人,在此地撂地表演,慢慢就形成規模了。之後,又因為修建火車站離此不遠,來此觀看和表演的人就越來越多。天橋留下最出名的故事,當數「天橋八大怪」的傳說。因為這一稱呼來自百姓的口頭相傳,所以關於八大怪的具體所指,一直也有爭議。
  • 天津話太厲害了,天津人都逃不掉「三個字」!
    不管天津話說起來就是這麼生活,這麼有情趣。專屬天津人的三個字,小編打賭你都在說! 一個「哏兒」就反映出天津人「樂天知命」的性格特徵。天津地處九河下梢,碼頭文化遺風,生存競爭激烈。想在天津養家活命,不是樁容易的事。要化解生活的壓力,只能自己找樂兒。
  • 傳統武術有多抗揍:抗擊打訓練與七十二絕技
    抗擊打訓練是每個練武之人的必經之路,因為誰也沒有一招制敵的能力。抗打擊訓練的原理是:骨骼受外力打擊後可能會形成細小的損傷,癒合後會更加強壯堅韌。運動員習慣打擊後,會提高對疼痛的耐受力,避免因過度疼痛而意識模糊甚至昏厥。
  • 東莞奇人綽號"天蠶腳" 五一將挑戰南北鐵鞋王
    東莞奇人綽號"天蠶腳" 五一將挑戰南北鐵鞋王 2009-04-17 09:37:03 [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文新徵]   本報訊(記者/王雄偉)4月12日,有「天蠶腳」之稱的東莞鐵鞋奇人劉妹借東莞(中國)武林盟主大會舉辦之機,在大會舉辦地常平鎮擺下天門陣,指名道姓要挑戰張正輝、吳保新、賴瑩瑩等鐵鞋王(
  • 鄉野奇人之——賽諸葛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更多……  自古奇人出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