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子李的技與道|天津衛碼頭文化孕育的《俗世奇人》

2020-12-15 在水七方又一方

01

刷子李這一人物,出自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的短篇小說集《俗世奇人》。

馮驥才,祖籍浙江寧波,1942年生於天津。天津舊稱直沽海津,意思是海灣中的渡口。自隋代建立城市起,就是京杭大運河上重要的水陸碼頭。明永樂二年明成祖朱棣為了紀念靖難之役中自己率軍渡河、興兵奪取天下的事跡,將這一「天子渡河之地」改名為「天津」,並築城設衛,從此又稱「天津衛」。清末民初的天津,作為一個移民城市,接納了來自全國的各種階層的人物。大家都是來自異鄉,在本地並無根基,所能仰仗的只有自己的本領和親朋們的關照。這就為天津人的性格打上了重能力講義氣守規矩的烙印。馮驥才從小生長在天津,見到了很多身世平凡手藝出眾性格剛強市井人物。他們的人生經歷、處事風格,給馮驥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耳濡目染之下,也極大地影響了馮驥才的文藝創作。《神鞭》、《炮打雙燈》、《俗世奇人》等小說作品,大都以清末民初的天津為舞臺,刻畫了諸多特點鮮明、才藝過人,雖輾轉於俗世之中、又超脫於濁流之外的人物。

刷子李這一形象的塑造,就突出地體現了馮驥才的這種創作風格。他只是個粉刷匠,就其從事的職業來看,可以說是個不入流的小人物。可在天津衛的碼頭文化當中,只看重本領的高低、不過問出身的貴賤,於是這位手藝超群的李師傅,也就憑著那一套粉刷的絕活兒,躋身於俗世奇人之列了。

02

刷子李是一個綽號,而非粉刷師傅的真名。天津的各行各業當中,都有這樣本領齊天的活神仙。天津人喜歡把這種人的,和他們拿手擅長的行當連在一起稱呼。行當還在姓氏之前,職業成了人物的代號,人物成了職業的象徵。這種風俗,表達出了當地文化群落對真才實學的崇敬,也是對一個行業中頂尖高手的最高讚譽。

在開頭一段的鋪墊當中,作者採用了以虛寫實側面烘託的筆法,誇張地點出了刷子李的不同凡響。

他要是給您刷好一間屋子,屋裡什麼都不用放,單坐著,就如同神仙一般快活」。

這樣的話看似空洞,卻也引起了讀者的遐想——不過是粉刷而已,怎麼會有如此奇妙的效果呢?接下來又說了這位奇人的神奇之處:

「他刷漿時必穿一身黑,幹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而且還給自己立下了規矩「只要身上有白點,白刷不要錢」。

如果說「如同神仙一般快活」尚且不好印證,這個近乎於狂妄的規矩就激起了讀者較勁的心思。大家肯定會想:吹牛皮!平常的粉刷匠,刷完一間屋子弄得滿地粉漿也是常事,怎麼會渾身不沾一個白點呢?繼而我們就會像小說中刷子李的徒弟曹小三一樣,嘴上不說,心裡卻暗暗存起了一個半信半疑、非要看刷子李出乖露醜的念頭。

作者好像知道我們的心思一般在此寫道:「外行的沒見過的不信,行內的生氣愣說不信」。

外行人不信,那是因為第一段的鋪墊太過誇張。妙就妙在第二句中映襯對照的「生氣」、「愣說不信」這幾個字,作為同行,如果不是切身體會到了與這位頂尖高手那難以企及的差距,又怎麼會生氣,繼而惱羞成怒地「愣說不信」呢?

03

文章的前三段,劍走偏鋒地以側面描寫為主。層層烘託,將讀者好奇和不服氣的心思一再撩撥。我們已經急不可耐地想要隨著文中的曹小三一起,跟這位聲名遠播的刷子李去工作現場一探那黑衣傳說的究竟了!可是下面的一段偏偏又賣了個關子,不寫他的本事,又寫了一個規矩

曹小三初次跟著師傅前去幹活兒,到達現場以後刷子李又耍起了派頭。他一天只刷一間屋子,九間房要刷九天。這一下,作為讀者的我們幾乎不能再忍下去了。一個小小的粉刷匠哪來的這麼多窮講究?這不是磨洋工嗎?於是當他把那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開,穿上了傳說中那一身黑色的行頭時,我們簡直就要冷笑出來——等著吧!看你一會丟人現眼的時候怎麼收場!而那李師傅倒是顯得氣定神閒、頗有自信,整理妥當就開始和白漿較上了勁。作為業內首屈一指的粉刷大師,他的信心並不單單是這一次,而是源自於多年來對技能精益求精的反覆打磨。從下面的直接描寫當中,我們就可以體會到,他還真是「確實有兩把刷子啊」!

刷子李開始行動了,像所有粉刷匠一樣,先刷屋頂後刷牆。可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沒有。在這位神工巧匠的手下,簡直把刷房頂這個最難的環節,變成了一種令人賞心悅目的藝術表演。每一次蘸漿刷漿,都是那麼四平八穩、恰到好處。刷子上稀溜溜的粉漿不多不少,看著好像沒有,刷過去的時候卻又勻勻實實一道白。勻實二字看似簡單,但每個有過手工藝體驗的人都知道,要做到絲毫不差、萬無一失,那必須經過不知道多少次實踐的鍛鍊,才能如此信手拈來。可以說,這從入門起就一直在重複的基本功,經過千錘百鍊以後便煥發出了神採。雖然沒有任何花巧的噱頭,卻能讓人分外感受到當中的凝重。

如此情景之下,我們心中那些好奇和較勁的念頭已經消了一半,卻總不甘願就此服氣,還要像很多對磨練二字缺乏理解的人一樣,給自己的執拗尋找一些藉口。那肯定是蘸漿的手法有高招,不然就是調漿的配料有秘方,如同武俠小說中那些福緣滿滿的主人公一樣,一定是因為某個我們不知道的訣竅才能做到如此神異!其實每個這樣想的人,都是投機取巧的心理在作怪。之所以刻意打起這樣的念頭來,說到底就是不願意承認自己的懶惰與那些出類拔萃的人物身上的勤勉罷了。

戰國時代莊子所作的《養生主》當中,就為我們講述過類似的故事。一位庖丁,也就是姓丁的廚師,在為梁惠王宰牛的時候,以其神乎其技的刀法,上演了一幕精彩絕倫的《庖丁解牛》之舞。原文寫道:

庖丁解牛時,「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yǐ)砉(xū)然響然,奏刀騞(huō)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砉、響、騞,都是象聲詞,《桑林》、《經首》則是樂曲名。丁廚師解牛的過程,仿佛是和著音樂在跳舞一般。刷子李刷牆的手法,不也與此類似嗎?其實,馮驥才先生正是巧妙地套用了《庖丁解牛》的描寫手法,將傳承數千年的中華文化不著痕跡地融入了自己的新作當中。可即便如此美輪美奐的一幕,也不能打消學徒曹小三和我們讀者心中的妄念。趁著刷子李休息的機會,我們還要仔細再將他檢查一番。

04

每一面牆刷完,就審視他一遍,可居然一個芝麻大小的粉點也沒發現,這讓我們幾乎完全打消了賭氣的想法,對這身黑色的衣服產生了狂熱的崇拜。這就是滿心投機思想的人身上的另一個毛病——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要麼偏執地懷疑,要麼盲目地景仰,就是不相信自我的價值,也不承認他人的努力。既然如此,當那尊由自己的投機心理塑造而成的偶像身上出現了些許瑕疵的時候,這些崇拜者也就很容易信仰崩塌了!

曹小三剛把刷子李的黑衣看得神聖不可侵犯,那一身黑色當中就出現了扎眼的白點。完了!露餡兒了!往日傳說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轟然倒去,曹小三剛剛高漲的熱情就迅速被澆上了一盆冷水。他不敢說、不敢看,這種舉動體現出了其複雜的心理。到底是真的怕師傅難堪,還是從開始就存在的半信半疑又死灰復燃了?到底是為師傅感到難過,還是帶了一絲見證神仙隕落時的幸災樂禍?「忍不住還要掃一眼」,準確地把握住了他大失所望、略帶竊喜、欲言又止的心理。

而本篇中極少的語言描寫,就在這個時候第一次出現了。刷子李說:

「你瞧見我褲子上的白點了吧?你以為師傅的能耐有假,名氣有詐,是吧?」

兩句反問絲絲入扣,一下子就把曹小三和讀者們的小心思完全點破了。晴天霹靂一般,我們被這看穿心事的問話逼得心驚肉跳,進而產生了這樣的疑問——明明是刷子李漏了餡兒,怎麼還有如此的底氣來質問我們呢?隨著他手指輕輕的一、一再一,奇蹟出現了!原來那白點只是煙燒出的一個破洞,露出了裡面的白襯褲!

心情幾經起落,我們和曹小三一樣都有點發怔。刷子李的話猶如當頭棒喝:「好好學本事吧」!原來這個專注於每一次工作的漢子,早就經歷了不知道多少次質疑和挑剔,他見慣了碼頭江湖上的風雨,更飽嘗過俗世的苛刻。那些猜疑他嫉妒他的人,到底還是要拜服在他神妙無比的技藝之下。所謂藝高自然膽大,超凡才能脫俗,他就是這樣一個將平凡的技藝發揮到了極致,將普通的手法磨練成了藝術的俗世奇人

05

從一開始聽到黑衣的傳說,到親眼看到黑衣的實物;從發現黑衣上的白點,到親身見證了傳說的真實。小說家馮驥才另闢蹊徑地摒棄了慣用的人物描寫方法,於正面和側面相結合的輕描淡寫之中寫出了刷子李的神奇。全文通篇以黑衣這一細節描寫為線索,以曹小三這一旁觀者的眼光為鏡頭,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反覆烘託,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畫龍點睛,引領著讀者認清了一位看似面目模糊、實則特點清晰的人物。凸顯出了奇人憑手藝揚名的天津文化特點,也啟發教育了只會豔羨旁人的成功,卻總是心存僥倖的那一類讀者。

曹小三在學徒的頭一天就學到了遠超粉刷技藝之外的深刻道理,而我們又可以從這個故事中領悟到些什麼呢?

本公眾號使用的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於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本公眾號刪除。

本公眾號使用的音頻材料均為自行錄製,相關文字材料為本公眾號自行撰寫,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改編

相關焦點

  • 正在讀取《俗世奇人》
    我讀了著名作家馮驥才寫的書《俗世奇人》。那個年代中的生存是「碼頭人」中唯一的「念想」。所以碼頭上有各種各樣的奇怪的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容易,沒有人可以逃避生活的痛苦。正如作者在封底所說:「碼頭上的人不強活不成,一強就生出各樣空前絕後的人物,但都是俗世奇人。
  • 短篇小說集《俗世奇人(叄)》出版
    馮驥才短篇小說集《俗世奇人(叄)》近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小說集延續《俗世奇人》壹、貳風格,由18個短篇小說連綴構成,描寫天津衛的鄉土異士和市井奇人。小說集中的人物都是凡人,但其言談舉止又有非凡之處。作者對篇中人物照例有褒有貶,他們那種強韌剽悍的性格瑕瑜互見,深深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
  • 人教版語文知識點匯總八年級(下):第20課 俗世奇人
    第20課  俗世奇人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發蔫niān  擅shàn長  蘸zhàn  闊綽chuò   撂liào  怵chù  摳kōu   2.用恰當的詞語填空。   刷子李幹活還有個規矩。
  • 國華書院「閱讀課」第241期:《俗世奇人(三)》
    列位,又到了一周推薦一本書的時候,前兩個禮拜,我們推薦的是馮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這套書一共有三冊,今天咱們推薦的是最後一冊,也就是《俗世奇人(三)》。第一冊我選了個角度,從說話或者說溝通的藝術講開去。第二冊,從看圖寫話的角度講了講。第三冊,從哪個角度說起呢?
  • 部編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音頻朗讀+知識點+圖文解讀 第14課《刷子李》
    二、作者簡介馮驥才:浙江寧波人,1942年生於天津,當代作家、畫家。主要作品:《雕花菸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蓮》《俗世奇人》等。3.刷子李看著曹小三發怔發傻的模樣,笑道:「好好學本事吧!」「刷子李」對徒弟說的這句話是意味深長的。他告訴徒弟曹小三,不要以為別人的名氣都是虛的,那可是名副其實的。他教育徒弟要好好學本事。手藝人必須有本事,本事是勤學苦練出來的,有了本事才能有自己的尊嚴。這句話貌似一般,但是在課文裡有很深的含義。
  • 【微課堂】統編語文五年級下冊第14課《刷子李》圖文解讀+教學視頻+知識點+同步練習
    既為奇人,則軼事多多,但作者只選擇一件小事來寫,借一件極富戲劇性的小事窺見人物的大本領、大智慧,表達了作者對奇人刷子李的肯定和由衷的讚嘆。 作者介紹:馮驥才  1942年生於天津,浙江寧波人。中國當代作家、畫家、文化學者和教授,在文學上為「傷痕文學」代表作家,1985年後以「文化反思小說」對文壇產生深遠影響。代表作有《啊!》
  • 俗世奇人:打假的遭遇造假的,看誰比誰能耐,結局絕了!
    在《俗世奇人》這本小說集裡,因為故事的背景是天津衛這個地方,所以語言也充滿天津色彩,人物形象更是符合天津衛的時代特徵。在作者的筆下,天津是一個藏龍臥虎的地方,不論上流還是市井階層皆有手眼通天的人物,或俠或盜,有奸有義,明明暗暗之間都是人性和人心。
  • 九河下梢天津衛,去《河神》外的天津轉轉,天津老景點你知道哪些
    《河神》這部劇主要講述了民國時期天津衛的懸疑故事,由天下霸唱的原著小說改編而來。整部劇也透著一股濃濃的老天津味兒。一部《河神》,一部劇道盡了天津的土著風情,讓人恨不得當下便奔去津門轉上一轉。那麼過去的天津有哪些不可錯過的好去處,發展至今又是怎樣一番景象?今天阿九帶著大家走進天津,看看各大景點背後究竟隱藏了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
  • 九河下梢天津衛,去《河神》之外的天津轉轉,天津老景點你知道哪些?
    《河神》這部劇主要講述了民國時期天津衛的懸疑故事,由天下霸唱的原著小說改編而來。整部劇也透著一股濃濃的老天津味兒。一部《河神》,一部劇道盡了天津的土著風情,讓人恨不得當下便奔去津門轉上一轉。那麼過去的天津有哪些不可錯過的好去處,發展至今又是怎樣一番景象?今天阿九帶著大家走進天津,看看各大景點背後究竟隱藏了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
  • 【熟讀精思千百遍,乘風破浪萬裡行】悅讀寒假五一班《俗世奇人》整本書閱讀記錄
    3月22日晚五年級一班「悅讀寒假」《俗世奇人》整本書閱讀活動拉開序幕。一本書,就像一艘船,帶領孩子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激發起孩子們對一本書的期待和興趣。生活是平凡的,卻是不平凡的。在《俗世奇人》這本書中,作者講述了一位位有著跟普通老百姓不一樣的地方,謂之奇人。《俗世奇人》這套書由一個個人物故事組成,孩子們通過對人物進行閱讀,從中找到閱讀的快樂。
  • 天津的「九河下梢天津衛,三道浮橋兩道關」,到底都是哪些地方
    但凡提到天津,那必提到的一句話就是「九河下梢天津衛,三道浮橋兩道關」。但能說清楚這句話具體意思的人不多,至少我是沒見過,別說老百姓說不清,就連各種文獻記錄也是五花八門,相互矛盾。當然也有說「九」為極數,是形容河流眾多,比如形容某個地方交通便利,稱為「九省通衢」;說龍的兒子多,叫「龍生九子」等等,這樣說無非是要突出天津的海河文化、漕運文化,我覺得這種說法更符合今天的現實情況。重點說說後半句。這「三道浮橋」中的第一道,是指舊時時期南運河上的「鈔關浮橋」。
  • 祝福|今年不一般,親愛的天津,生日快樂!
    > 一個「衛」字 道出了天津在古代 作為軍事重地的地位 在當時設有 天津衛、天津左衛、天津右衛 到了清朝三衛合一 歸併於天津衛 名字也就叫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