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翼手龍類起源研究獲進展

2020-12-22 科學網

 鄭氏鬥戰翼龍生態復原圖   趙闖繪

本報訊 近日,《科學報告》發表了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所研究員汪筱林團隊與臨沂大學地質與古生物所教授王孝理團隊關於翼手龍亞目起源研究的最新成果。這件標本的尾椎、翼掌骨和第五腳趾等形態特徵都介於翼手龍類和非翼手龍類之間,依據這些特徵其被命名為鄭氏鬥戰翼龍,標本的發現使人們能深入了解翼手龍亞目起源中頭後骨骼的演化過程。

在傳統的分類系統中,翼龍可分為長尾的「喙嘴龍亞目」(非翼手龍類)和短尾的翼手龍亞目(翼手龍類),前者較為原始,後者相對進步。翼手龍類都具有癒合的鼻眶前孔、明顯加長的翼掌骨、縮短的尾部和退化的第五腳趾,這些特徵與非翼手龍類明顯不同,長期以來這其中的任一特徵都可以用來區別翼手龍類和非翼手龍類。

自2009年以來,汪筱林領導的中國和巴西翼龍研究團隊首先研究命名了李氏悟空翼龍,並建立悟空翼龍科,目前確認的悟空翼龍科成員都被認為可能是非翼手龍類向翼手龍類演化的過渡環節。最近,在德國也發現了兩件未命名的翼龍標本,這一未命名的類型被認為是非翼手龍類向翼手龍類演化的最後一個環節。

研究者認為,鬥戰翼龍在頸椎、尾部、翼掌骨和腳部這幾個翼龍演化的關鍵特徵上都比悟空翼龍類更加進步,系統發育分析也支持這一觀點。相比德國發現的未命名標本,鬥戰翼龍在尾部表現得更為原始,系統位置也較德國未命名類型更加原始。這些發現使得「喙嘴龍類」—悟空翼龍類—鬥戰翼龍—德國未命名類型—翼手龍類這樣一個翼手龍類起源和演化的鏈條更加完整清晰。(柯訊)

《中國科學報》 (2017-02-22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吉林考古界又有新成就 在遼西發現翼手龍類化石
    「吉大翼龍」長春亮相(圖01、圖02)  這是我國古生物學界第二塊以大學名字作為古生物屬名而命名的珍稀動物化石  巷報訊 (記者 李嘉雪) 吉林大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研究中心昨日首次展示前不久在我國遼西首次發現的、能夠飛行的早白堊紀爬行動物新類群——吉大翼龍化石的模式標本及其研究成果。
  • 科學網—我國太陽風起源研究獲系列進展
    儘管太陽風研究已經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但是太陽風起源問題目前還沒有得到最後解決。主要原因是沒有衛星能靠近太陽去觀測,所有對其起源的研究都是基於模型得來的假說。為了了解太陽風起源和加速的本質,美國計劃在不久的將來發射一顆太陽觀測衛星,它能到達七八個太陽半徑的位置去實測太陽風。
  • 黏土礦物演化機制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何宏平、博士研究生李尚穎等人在黏土礦物演化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美國礦物學家》上。
  • 脊椎動物大腦起源研究獲進展
    在本周的《自然》(Nature)雜誌上,來自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稱他們在橡子蠕蟲(acorn worm)發現了一些調控脊椎動物大腦發育的遺傳進程。
  •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脈衝光抽運原子鐘研究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在王育竹院士開創的光抽運(POP)氣泡原子鐘研究基礎上,在POP原子鐘中長期頻率穩定度優化方面獲重要進展。
  • 森林土壤有機碳積累機制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鼎湖山站博士熊鑫在教授周國逸和研究員張德強指導下,在森林土壤有機碳積累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首次提出凋落物分解過程中的產物去向,而非凋落物產量
  • 高級激發態發光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超分子光化學研究中心吳驪珠團隊研究了一類基於雜原子取代類剛性二苯乙烯特有分子骨架,在室溫單一組分固體條件下表現明亮的多色發光。激發波長依賴的螢光發射、發光光譜與激發光譜的鏡像關係、時間分辨的發光行為等證明雙重螢光和雙重磷光分別源於單重激發態和三重激發態的高/低能級。
  • 礁棲海藻共附生微生物藥用天然產物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並在新穎天然產物和藥物先導物發現方面取得系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6月30日在線發表於《英國藥理學雜誌》。 從旋孢腔菌SCSIO41401無海鹽發酵物中分離發現多個抗腎癌活性的新穎艾裡莫芬烷型倍半萜。在含海鹽培養基中,該菌新產生4個螺環γ內醯胺類化合物,與南方醫科大學合作篩選發現新化合物螺圓孢菌素X對包括耐藥株在內的多株甲型流感病毒具有顯著抑制活性。
  • 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獲突破性進展
    12月22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工作獲得突破性進展。 分子振動對化學反應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長期以來一直是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H2以及它的同位素分子是分子反應動力學領域被最為廣泛研究的分子。過去的二三十年中,對H/D/F/O/Cl/OH+H2/HD/D2等反應的研究極大地推動了反應動力學研究的發展,也大大提高了我們對化學反應本質機理的認識。
  • 光催化劑晶面間電荷分離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微藻規模培養技術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 廖洋 官傑報導】記者11月22日從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所獲悉,在科技部科技支撐計劃、中科院太陽能行動計劃二期等項目支持下
  • 科學網—超分子化學研究獲新進展
    本報訊(記者黃辛)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學學院曲大輝研究組在基於納米粒子動態自組裝的多穩態催化劑研究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 表面光化學反應動力學研究獲新進展
    12月27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楊學明院士領導的科研團隊在表面光化學反應動力學研究工作中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Strong Photon Energy Dependence
  • 影像組學智能預測直腸癌術後遠端轉移研究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與國內多家醫院合作 針對這一挑戰性問題,中山大學第六附屬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雲南省腫瘤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和河南省人民醫院,共收集629名局部晚期直腸癌患者的多模態磁共振影像及臨床信息,所有被試均需滿足3年以上隨訪要求。
  • 電子束能量損失及能譜演化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日前,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太陽物理研究室副研究員唐建飛等人基於耀斑大氣模型,通過討論庫侖碰撞以及感應電場引起的能量損失,研究了電子束沿著耀斑環運動時的能量損失及其對電子束能譜的影響
  • 昆明在靈長目疣猴亞科分子系統學研究中獲進展
    昆明在靈長目疣猴亞科分子系統學研究中獲進展 2012年05月02日09:23 來源:中國科學院
  • 《魔獸世界8.0》翼手龍蛋怎麼獲得 獲得方法介紹
    導 讀 在8.0版本中有著很多侏羅紀的恐龍坐騎,那麼魔獸世界8.0翼手龍蛋怎麼獲得?
  • 脂肽類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長生團隊在脂肽糖苷類抗生素Totopotensamides(TPMs)研究中取得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