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人耗資320萬,在北極建造了個生態房,生活比以前便宜很多

2020-12-17 三分鐘學經營

挪威人班傑明·傑裡夫家族受溫室內建造房屋的啟發,在世界上最冷的地方之一建造了能自給自足的生態家園,總投資320萬挪威克朗,建設周期5年。現在,他們的生活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便宜。

1.設想建立自給自足的生態家園

班傑明·傑裡夫的家族熱衷可持續和環保生活,他的父母為自己設定了一個挑戰:在挪威Sandhornya島上為家庭建立自給自足的生態家園。

2.位於北極圈最冷的地方

這裡建房子面臨的挑戰來自大自然,因為Sandhornya位於北極圈的中間,這裡每天經歷著世界上最極端的天氣狀況。冬天很長,很冷,夏天很短,很酷。

3.靈感來自瑞典的一個溫室房子

天氣不會阻止Hjerteflger家族接受挑戰。「我們看到一篇關於瑞典家庭生活在一個」自然之家「(如圖)的文章,這是一個擁有自己的水循環系統的溫室房子,這座房子是為了幫助家人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寒冷天氣下生存下來建造的。」Hjerteflger家族表示。

4.瑞典溫室房「Naturhus」

1976年,班傑明·傑裡夫瑞典建築師Bengt Warne設計了「Naturhus」。他的想法是溫室內建造房子,這有助於保溫,並允許他們種植自己的水果和蔬菜,即使在最極端的天氣。

5.Cob房屋

它們在線研究不同的自然建築技術,並愛上了cob房屋,但是,在挪威北部建造這樣的房屋似乎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夏天短暫,雨水很多,傑裡夫說。

6.用回收的材料建造房子

因為處在極端的環境中,所以,該家庭必須相應地設計房子。他們開始使用回收的建築材料如沙子,粘土,稻草和木材建造他們的三層樓的木屋。

7.房子用cob was製成

班傑明·傑裡夫說:「這個房子是用cob was製成的,這只是沙子,粘土和稻草的混合物,你可以把cob用腳踩,水泥攪拌機,或任何可用的工具混合在一起。」

8.建設周期總共要5年

班傑明·傑裡夫說:「初期建設需要一年,總共有五年,即使搬到那裡,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其實我們還有幾間未完成的房間!」

9.一個叫家的地方

班傑明·傑裡夫已經住在這裡差不多兩年了。

10.充足的空間

班傑明·傑裡夫的房子面積240平方米。它配有五間臥室,兩間浴室,一間休息室,一間廚房,餐廳和一個車庫。

11.一個玻璃圓頂

班傑明·傑裡夫Hjerteflger家族的設計符合「大自然」的設計,擁有一個玻璃圓頂,圓頂包含360個玻璃面板,雙門,11個窗戶和一個大門,允許進入戶外甲板區域。

12.成品

班傑明·傑裡夫在一個如此遙遠的地方

13.保溫

玻璃圓頂就像一個溫室一樣,在內部保留了大量的熱量。圓頂頂部甚至有空間做一點瑜伽,一邊望著海洋一邊望去。

14.在北極光下

更重要的是,房子的位置和透過圓頂的全景意味著總是有機會看到北極光。

15.一個便宜的生活方式

班傑明·傑裡夫家族斥資320萬挪威克朗建造這個房子,但他們的生活方式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便宜。

16.環保

房子配備了太陽能收集器和一個壁爐供暖房子和自來水變暖,但是沒有太陽能電池板,」Ingrid說,當他們這樣做時,他們的帳單會進一步下降。

17.自給自足

因為具有溫室的性質,所以,房子周圍的玻璃圓頂可以全年種植自己的水果和蔬菜。

18.自產自銷

班傑明·傑裡夫一家是食主義者和純素食生活的追隨者,家庭在環境方面一直是積極的,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特別感興趣的是確保房子有空間和設施來種植自己的食物。

19.回收

班傑明·傑裡夫他們現在種植水果和蔬菜,如杏,李子,黃瓜,獼猴桃和葡萄,意味著他們的食物費用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

ngrid說:「一個計時器可以調節植物的水量,灌溉和施肥。」

20.綠色生活

隨著歲月的流逝,他們已經變得更加」綠色「,Ingrid說。

21.快樂的關鍵

班傑明·傑裡夫「認為,如果每個人都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並且做出了他們所擅長的事情,那麼這個世界將會奇妙地運作。

」她說,「我相信一切都有一個智能的設計。每個人都應該做自己的事情,需要什麼。我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永久文化。我想表明,有可能做任何你想要的,即使以前沒有人曾經做過。「

相關焦點

  • 挪威人耗資320萬,在北極圈建了一個生態房,生活比以前便宜了
    挪威人班傑明·傑裡夫家族受溫室內建造房屋的啟發,在世界上最冷的地方之一建造了能自給自足的生態家園,總投資320萬挪威克朗,建設周期5年。現在,他們的生活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便宜。
  • 挪威北極鱈魚節拉開帷幕
    在發布會開場的歡迎視頻中,挪威駐華大使白思娜介紹道:「挪威北極鱈魚在挪威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它是挪威漁業中最重要的資源,以其品質、營養和烹飪多樣性而聞名。儘管挪威北極鱈魚對於中國消費者而言是一個相對較新的海產,但其消費量逐年穩步增長。我希望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像我們一樣喜愛挪威北極鱈魚。」
  • 挪威把北極之門搬進展館?關於海洋館還有哪些不知道的?
    滿眼流動的魚群,還能看海洋動物的表演–海洋館是很多人心儀之地,趕上周末或是假日,大人孩子總想著去海洋館逛逛。世界上最早的海洋館外表看著像植物溫室將原本生活在江河湖海之中的水生動物「請」上陸地,並且讓它們活著供人觀賞,這樣的構想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而讓這些動物出現在公眾面前作科學傳播之用,則是直到19世紀中葉才得以實現。1853年,英國倫敦動物園建成了在挪威的特羅姆瑟,一座名為「魚之屋」的展館。
  • 挪威駐華大使:望中挪在北極開發合作中取得雙贏
    挪威,對很多中國人來說是蒙克的畫作,是村上春樹的小說,是高福利的宜居國家,隨著北極遊的熱潮襲來,中國對挪威的關注正在逐步升溫。  12月18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大使官邸獨家專訪挪威王國駐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司文(Svein O. S?ther)。
  • 挪威卑爾根魚市:鮮花、棉衣、玩具、水果、帝王蟹、北極蝦、鱈魚...
    這樣的價格,在物價昂貴的挪威也就不算什麼了。▼最惹人喜愛的莫過於傻乎乎的馴鹿了。有瞪著個大眼裝萌的,也有吐著舌頭一副歡樂「二逼」相。▼640挪威克朗一個,差不多合人民幣700元左右。如果告訴你,全是真毛的哦。這個價格覺得怎樣呢?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各種各樣漂亮的巖石和水晶,貝殼。色彩鮮麗無比。
  • 挪威北極鱈魚,下一個三文魚?「洋海鮮」成家常菜新寵
    昨日,挪威海產局在杭州發布的一組數據透露,挪威北極鱈魚進軍中國市場的三年時間內,產品已入駐杭州盒馬鮮生、永旺、麥德龍、物美、Ole『等超市進口生鮮專櫃,各廠商的挪威北極鱈魚銷量增幅達到50%——300%。  針對市場上品類繁多的進口鱈魚, 有著豐富烹飪經驗的杭州西溪賓館餐飲總監韓政建議,挑選肉質飽滿、色澤白淨的進口鱈魚,品質更好。
  • 頂級海鮮亮相中國 鮭魚、挪威北極鱈魚等你認識嗎?
    帝王蟹這個大家一定不陌生,帝王蟹是一種冷水品種,目前主要生活在巴倫支海沿岸及其南部水域。根據季節變化,帝王蟹生活水域深度為5—400米。多數帝王蟹的銷售方式為煮熟,也包括冷凍。許多人認為煮熟的帝王蟹腿是一種美味,蟹肉也可作熱菜輔料或用於製作涼菜。蟹鉗可蒸煮或裹麵包屑油炸,烹飪和食用方法與龍蝦相仿。帝王蟹肉是一種良好的蛋白質來源,脂肪含量很低。鮭魚說起鮭魚,那可是在挪威具有重要地位。
  • 北極之門「口罩也已售罄」,市長:依然歡迎中國人來旅遊
    最後,有著挪威生活經驗的她「機智」地去了工具店,在那裡斬獲了幾包防塵用的口罩,雖然效果不及醫用口罩,但聊勝於無。第一財經記者走進特羅姆瑟市中心最為顯目的Apotek 1藥店,這是一家挪威大型連鎖藥店。藥店的管理人員沃爾登(Martine Volden)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平日裡挪威人並不會來買口罩,藥店也不把口罩上架銷售,只會在庫房裡存上幾包以備不時之需。
  • 歐洲氣象專家:北極野火頻發,6月碳排放量比挪威整年都多
    本文轉自【環球時報新媒體】;據《紐約時報》7月7日報導,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的專家在報告中指出,今年6月,北極地區野火頻發,向大氣中排放的有害氣體創下18年來的單月記錄。ECMWF的專家馬克·帕林頓當日在報告中稱,今年6月,北極地區的火災釋放了5900萬噸二氧化碳,比產油國挪威一年的碳排放量還要多。北極地區的大火之所以能夠大面積持續燃燒,是因為更高的溫度和更乾燥的地表條件。北極地區的土壤比以前更加乾燥了,野火正在大面積蔓延。
  • 挪威要建「世界末日庫」 收集所有農作物種子
    環球在線消息:據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挪威昨日起建設一個耗資300萬美元「世界末日庫」,選址在北極附近。攝氏零度以下保存世界上所有已知的農作物種子,一旦地球發生重大自然災難或爆發核戰,可維持種子供應。預計倉庫將於明年9月啟用。
  • 環北極國家及居民
    北冰洋有8個附屬海:挪威海(Norwegian Sea)、格陵蘭海(Greenland Sea)、巴倫支海(Barents Sea)、喀拉海(Kara Sea在該群島上,由挪威、日本建有數個北極觀測站,開展了氣象、冰雪環境、高空大氣物理和北極光等學科的考察研究工作。
  • 我在北極住了半個月,世界上離繁華最遙遠的地方
    在這裡,總共只生活著兩千餘人,這裡見不到人類的出生和死亡(當地沒正經醫院,生娃和死亡前,都會跑去挪威大陸);隨便一處建築都有世界最北的噱頭:世界最北的大學、最北的博物館、最北的教堂,甚至最北的超市、最北的加油站。由於北極熊數量比人多,因此禁止遊客私自出城,法律規定只要出城,人人都必須背著一桿來福槍。
  • 在北極附近,有整整半年的時間,每天都是白天
    如果我們爬上地球的頂點,如北極,在夜晚也能看到太陽。打個比方說吧,如果你住在山的同一側,有個小夥伴從山的另一側過來看你。你可以在自己住的地方看到他下山來,也可以看到他上山去。一旦他走過了山頂,到了另一側,你就看不到他了。太陽的運動也是同樣的道理。地球的北極常常被叫做「夜半太陽的土地」,因為有半年時間,太陽半夜也掛在空中。
  • 山東耗資10億打造古鎮,竟是「假古鎮」,108個景點代表108個人物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不斷的發展,經濟方面提高的同時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在物質條件的滿足下,人們對精神方面和眼界方面都有了新的追求,人們工作總會有匱乏的時候,這會人們就都會選擇去旅遊來放鬆自己,開闊眼界,在冬天來臨的時候,很多自然景點幾乎看不到遊客了, 而古鎮中遊客甚多,很多人都會在冬天選擇去古鎮遊玩。
  • 北極科考:我們為什麼要在北極呆上一年?
    其實在北極圈附近已經遍布人類的足跡,最廣為人知的就是這裡的原住民因紐特人,他們與北極的生態環境保持著脆弱的平衡,但是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更多的開拓者來這裡發現了煤炭、石油和動物皮毛,將北極圈內變成一個熱鬧的地方。 實際上,北極並不歡迎人類。每年只有包括科考人員在內的1000多人登上北極冰原,而南極大陸每年有2萬人。
  • 挪威海產品牌與久事美術館合作,在雙十二「全城遇見蒙克」
    來自挪威的海產品牌Norway in a Box 有幸參與合作了這場特別的主題活動,運用蒙克本人最愛的鱈魚作為主要食材,結合不同國家的料理方式,為現場受邀嘉賓們提供了「吶喊」主題壽司和小餅乾、挪威傳統北極鱈魚餅、英式北極鱈魚薯條、日式北極鱈魚丸,以及中國風的糖醋咕咾北極鱈魚等多款特色美食,和全球的蒙克藝術追隨者一起,記住這位天才的誕辰日,讓大家在參觀展覽的同時也能感受「來自蒙克家鄉挪威的祝福」。
  • 耗資334億建造高鐵,網友:幸福生活要來了
    耗資334億建造高鐵,網友:幸福生活要來了現在隨著我國實力越來越強國內的許多事業也越來越完善。 其中,交通作為我國重點建設的項目,近年來取得了非常好的建設成果。 國內很多發達地區的內部有非常密集的交通網,交通也成為一個城市的「心臟」。 很多地區也意識到交通的重要性,紛紛在內部開展交通建設,安徽省就是這樣的省,在國內的發展非常好。
  • 生活在北極的土著人 是地地道道的黃種人 從亞洲經大遷徙進入北極
    愛斯基摩人生活在北極地區,他們又被稱為因紐特人。分布在從西伯利亞、阿拉斯加到格陵蘭的北極圈內外,屬蒙古人種北極類型,先後創製了用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拼寫的文字。今非昔比,愛斯基摩人的生活已經相當現代化了。他們以前住的冰屋伊格魯早已不復存在,代之以裝有下水道和暖氣設備的木板房子;用海豹皮做成的小船尤米安克也已經進了博物館,而為水上摩託所代替;狗拉雪橇已很少使用,狗兒們因此失了業了,因為人們大部分都用上了汽車;為了抵禦冬天的嚴寒,獸皮雖然仍必不可少,但外面卻罩上了非常漂亮的尼龍布。
  • 24小時都是黑夜的城市-挪威斯瓦巴德群島
    位於北極圈的斯瓦巴德群島(Svalbard),屬於挪威領土,每年有長達4個月的極夜,這段期間太陽不會升起,不管早上還是晚上,都處於黑夜的狀態。同時,它的極晝長達3個多月,變成了日不落。每年只有80多天是正常的,就是有日夜之分。首府朗伊爾城(Longyearbyen)位於最大的島上——斯匹次卑爾根島(Spitsbergen),是世界最北的城市,也是遊客落腳之地。
  • 四川承建北歐千米極光大橋,挪威人盛讚中國質量
    挪威北部,在北極圈深處,白雪覆蓋的群山聳入雲霄,向下深入到挪威海岸峽灣中冰凍的深海裡,北部港口城市那維克就坐落在羅姆巴肯峽灣南方,約有14000人在這裡生活。這裡的風景雖然非常優美,但是這樣的地理環境也給居民帶來了問題。為了到達北邊,他們必須開車經過彎曲險惡的道路,沿途山體的落石和山崩滑坡經常造成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