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肛周「小疙瘩」久不癒合 反覆感染催生肛瘻

2020-12-20 荊楚網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黃濤 通訊員陳彥西)患肛周膿腫後,本以為只要簡單把膿液排出便可痊癒,漢口40歲的陳先生屁股上的「小疙瘩」卻始終難以癒合,甚至最終引發了更為嚴重的肛瘻。

陳先生常年喜食辛辣、油膩之物,四個月前,回黃石老家過年的陳先生發現肛周長了個「小疙瘩」,紅腫發熱,按壓上去有明顯觸痛,排便後肛門外更是劇烈疼痛。到當地醫院就診後,被診斷為「肛周膿腫」,簡單切了個小口引流出膿液後,疼痛得到有效緩解。此後,陳先生一直堅持自己在家上藥,眼看著傷口慢慢「癒合」,雖然時常有分泌物流出,但由於不痛不癢,他便也沒放在心上。

至五月中旬,在武漢復工的陳先生屁股上的小疙瘩仍未完全癒合且伴有少量分泌物,又紅腫疼痛了起來。意識到可能是肛周膿腫復發了,陳先生趕緊來到武漢市中醫醫院肛腸科就診。

肛腸科主治醫師鄭勇接診後,詳詢病史,發現陳先生肛周腫塊潮紅,按壓有波動感,疼痛明顯。經詳細專科檢查,陳先生被診斷為「肛瘻伴感染」,需及時手術治療。

「我的傷口都快癒合了,怎麼反而越變越嚴重了呢?」陳先生感到百思不得其解。

「很多肛周膿腫患者認為只要將皮膚表層的膿液排出或擠出後,傷口消腫,病情就會康復,實際上這只是一種假性癒合。」鄭勇醫師解釋,其實瘻口分為外瘻口和內瘻口,陳先生在治療初期,僅在肛周外切口排膿,而沒有對原發內瘻口進行根治切開引流,內瘻口持續感染,感染形成的膿液流出不暢通,膿腫造成的炎症無法完全清除乾淨,炎症邊消散邊形成纖維化管壁或管腔,反覆感染,經久不能自愈,就容易「催生」肛瘻的產生。

隨後,陳先生接受了肛瘻切開掛線引流術,術中徹底清除了內口及周邊、瘻管的腐朽組織,術後經過近半個月的中藥調理和換藥治療,至5月30日複診時,陳先生病情已完全痊癒。

鄭勇提醒,肛周膿腫和肛瘻無法自愈,手術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手段。一旦確診肛周膿腫或肛瘻,應及時就醫,手術根治,延誤治療後肛周膿腫容易二次成瘻,肛瘻不及時處理也會越來越複雜,而且肛瘻經久不愈,還有發生癌變的風險。

相關焦點

  • 【科普】肛周「小包」莫亂治,小心變肛瘻!
    臨床上多是肛周膿腫,如果盲目消炎、消腫,只會造成病況加重。包塊破潰後膿液腐蝕肛門構成多個瘻管,在臨床上稱為肛瘻。 肛瘻作為肛腸疾病中較為複雜的病種,多數人並不知道,實際上肛瘻多是因肛周膿腫醫治不妥導致。
  • 小心患了肛周膿腫!治療不及時可成肛瘻
    很多人在感染的初始階段往往不易察覺,當有了自覺症狀時已經形成了膿腫,此時會出現肛周腫痛、膿腫破潰等等表現,所以,當發現肛門旁有腫塊、觸痛、周圍皮膚顏色較紅時應及時就醫,確診是否患了肛周膿腫。肛周膿腫有哪些表現?
  • 肛周膿腫怎麼辦?
    它的形成主要是由肛竇炎引起的化膿性炎症,細菌由感染的肛竇、肛門腺導管和肛門腺進-步侵人到肛門直腸的周圍,一旦在那裡「安家落戶」,就會引起膿性的炎症。此時肛門直腸,周圍可有劇烈疼痛、紅腫發熱,甚至全身不適,排尿困難,繼則破潰流膿。潰後傷口久不癒合,就會形成肛瘻。
  • 寶寶「紅屁股」,小心肛周膿腫
    寶寶「紅屁股」,小心肛周膿腫(肛瘻)!專家提醒,小兒肛周膿腫是一場持久戰,少則一月,多則半年,寶媽寶爸需要有足夠的耐心,積極配合醫生。不過,專家也強調,肛周膿腫在一歲內反覆發作,大部分小患者會在一歲後自愈,不需要任何處理,也無需根治手術。
  • 肛周有小包多是膿腫 臀部長小癤子不要動手擠
    可對於肛門部位的小包,臨床上多是肛周膿腫,若是盲目消炎、消腫,只會造成病情加重。包塊破潰後膿液侵蝕肛門形成多個瘻管,在臨床上稱為肛瘻。肛瘻作為肛腸疾病中較為複雜的病種,多數人並不了解,實際上肛瘻多是因肛周膿腫治療不當導致。肛周膿腫在初期多以肛周小包「癤子」為典型表現,因此容易被患者忽略。另外,不少人習慣性將肛門部位的腫包誤認為是痔瘡,採取久拖或是藥物治療,結果還是難逃肛瘻這一劫。
  • 男子膿腫術後復發轉為肛瘻 肛周術後護理需重視
    紅網時刻7月18日訊(通訊員 秦淮)「85後」的羅先生今年32歲,在傳媒行業工作,自稱「電視臺民工」,近日,因肛周膿腫復發來到長沙東大肛腸醫院就診,手術後現已轉入住院區恢復。羅先生5個月前,肛周附近長了一個膿腫,迅速腫大,短短幾天長到雞蛋大小,行動、睡覺、坐立均相當痛苦。因當時正在外地出差,且工作任務緊,羅先生不便治療,便想著買些藥先緩一緩,然而一周後膿腫有明顯波動感,已經到不得不治的時候了。見無法再拖延,羅先生在當地一家醫院接受了膿腫引流手術,因工作繁忙,手術後兩天便又回到了工作崗位上。
  • 百天寶寶肛周反覆流膿 原是「瘻道」惹的禍
    金山網訊 出生僅百天的樂樂(化名),肛周反覆流膿,受苦萬分。醫生檢查後發現原來是肛周膿腫伴瘻道形成所致,好在經手術治療,寶寶終於擺脫痛苦,逐漸恢復健康。出生僅3個多月的樂樂,1個月前因左側肛周包塊,在外地醫院行膿腫切開引流術,術後傷口一直未癒合,間斷有膿液流出。
  • 這種成人常見疾病也愛盯上寶寶|膿腫|肛瘻|肛周|治療|感染_網易親子
    肛瘻的前身——肛周膿腫,是發生於肛門、肛管和直腸周圍的急性化膿感染性疾病。它不僅是成人常見的一種肛腸疾病,小兒發病率也相對較高。1月7日,記者從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獲悉,一個飽受小兒肛周膿腫煎熬、才剛滿7個月的寶寶,在該院肛腸外科任東林教授的妙手下終於解除了反覆不愈的病痛,寶寶媽媽寫下了近4000字的回憶錄,記下了長達120天的肛周膿腫治療經歷。
  • 西安道生中醫醫院吳作會化管條療法不手術治療肛瘻
    多見於肛周膿腫、直腸肛門損傷、肛門裂反覆感染等因素。多有局部膿性分泌物,腫塊疼痛瘙癢等症狀。肛瘻的發病很常見,一旦得了肛瘻會有很多痛苦和不方便。  手術是肛瘻最常見的治療方法,但是由於肛瘻內口沒有找全或者術後感染導致再次復發的很多,而且由於每次手術要切除肛門組織,再次手術很容易對肛門括約肌造成嚴重創傷,容易誘發大便失禁,肛門狹窄等後遺症。
  • 多發於中年人的肛瘻,為何嬰幼兒也會得?嬰幼兒肛瘻能自愈嗎?
    近年來,門診上因肛瘻來就診的小寶寶們越來越多,小則1個月的嬰兒,大也不過七八歲。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寶貝,孩子生病,家長著急。有的媽媽邪乎,有的爸爸誇張,有的奶奶姥姥心急火燎,有的乾脆全家亂成一鍋粥。瘻的內壁為一層薄的上皮組織,不斷分泌液體,所以管道總不能自行癒合。人體的許多部位都可以出現瘻,肛瘻就是其中之一,它是肛管、直腸與外界相通瘻管的簡稱。多發於中年人,但也有少數為嬰幼兒患者。
  • 肛瘻居然會「變癌」!肛瘻如此討厭,趕緊「走開」!
    原來,經國內醫生的檢查後發現,王先生患上的並不是「痔瘡」,而是肛瘻,肛瘻的發生在100人中就有3個,而且特別容易和痔瘡混淆。如果治療不及時,單純肛瘻會慢慢轉變成複雜肛瘻,低位肛瘻也會因感染髮展為高位肛瘻,超過十年會有癌變的機率!肛瘻是什麼?
  • 肛瘻為什麼會復發 8大原因是引火線
    肛瘻為什麼會復發1、高位瘻管未處理主要是因為肛瘻已經深入肛直環,如果手術切開之後就會容易掛線從而導致尿失禁的現象,所以治療肛瘻的時候就會採取只切開齒線下的瘻管,深向直腸腔的瘻管未予處理。在加上每次瘻管無論如何換藥,就是反覆感染,有時候還有手術的方法不正當也會引起復發的。
  • 小兒洗屁屁哭鬧可能是肛周膿腫作怪
    抗炎症、換藥治療20天後,肛門周圍膿腫癒合不好,仍有分泌物不斷滲出。兩周前,聖兒轉入省中醫院肛腸科,採用清涼膏外敷醫治,才慢慢好起來。  醫院肛腸科專家林國強主任醫師說,近年來嬰幼兒肛瘻和肛周膿腫就診率有明顯升高趨勢。資料表明,嬰幼兒肛瘻和肛周膿腫就診患者約佔0.15%—4.13%,「中秋小長假,就接診了好幾位這樣的小病人。」  為何發病率逐年升高?
  • 煙臺山醫院成功治療十年不愈的肛瘻患者
    殊不知,時間久了,疾病不但可能從單純性肛瘻發展成複雜性肛瘻,而且還可能誘發痔瘡、肛裂,甚至癌變。男性、肥胖、久坐、慢性腹瀉、慢性便秘、辛辣刺激等因素更易誘發肛瘻的發生。此外,結核、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惡性腫瘤、肛管外傷感染也可能合併出現肛瘻。肛瘻唯一的治癒方法是手術肛瘻唯一的治癒方法就是手術。
  • 關於肛瘻的二三事
    膿腫經手術切開引流或自行破潰後,糞便仍可由肛管直腸壁上的原發感染灶進入膿腔,膿腔內膿液常不易引流,長期炎症刺激可使膿腔壁纖維化,不易癒合,而形成瘻道。這種病理變化的結果即肛瘻形成。換句話說就是肛瘻會是一種伴隨著滲液和分泌物的肛腸疾病。
  • 肛瘻為什麼不能自愈 5點因素導致不能自愈
    肛瘻為什麼不能自愈1、內口的存在主要是由於膿腫已經破潰或者說已經切開引流了,但是原發感染源如肛竇炎、或肛腺感染依然存在,腸腔內容物還可從內口繼續進入瘻管;所以是完全沒有辦法自愈的。如果患上肛痿還沒有採取及時治療的話,時間一長,就會使身體虛弱消瘦、精神不振、抗病能力下降,出現貧血,發作亦越加頻繁,形成互為因果;由於多次反覆發作,膿液可穿破管壁順括肌間隙蔓延而形成多發性、複雜性肛瘻,不但給治療帶來了困難,而且也影響到肛門的正常生理功能;肛瘻的多發性,可形成直腸陰道瘻、直腸尿道瘻和直腸膀膚瘻,危及周圍臟器,並且肛瘻有惡變傾向。
  • 不想屁屁遭罪,肛周膿腫必知道!
    肛管、直腸周圍軟組織內或其周圍間隙內發生急性化膿性感染,並形成膿腫,稱為肛管、直腸周圍膿腫,簡稱為:肛周膿腫。其特點是自行破潰,或在手術切開引流後常形成肛瘻。是常見的肛管直腸疾病,也是肛管、直腸炎症病理過程的急性期,肛瘻是慢性期。肛周膿腫最主要的症狀是疼痛,這種疼痛會非常劇烈,且會逐漸加重,很多患者說會吃不下,睡不著。只有在膿腫自行潰破後,疼痛才會暫時有所緩解。
  • 寶寶肛周長「小硬瘡」竟是肛瘻前身!這兩個年齡段的男性注意啦
    聽到任東林教授說出這句話,「小豆丁」的家人們心頭懸了4個多月的石頭終於落下。剛滿7個月的「小豆丁」,出生不久就飽受小兒肛周膿腫的煎熬。輾轉求醫近十次,最終在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讓肛腸外科任東林教授妙手解除了「小豆丁」的病痛。專家介紹,肛周膿腫是肛瘻的前身,男嬰2-3個月、成年男性20-40多歲高發,如果治療不及時,將發展為複雜性肛瘻,嚴重影響生活。
  • 等待肛周膿腫自愈?你這是要將自己推向火坑啊!
    肛周膿腫是什麼?  肛周膿腫在醫學上是指肛門直腸周圍間隙內急性或慢性化膿性感染。這種感染與眾不同,一旦來了,就紮根不走,在那裡「安家落戶」,「繁衍生息「,引起化膿性的炎症。  一般來說,任何疾病的發病都有一個過程,但肛周膿腫的發病絕大多數都很急,往往不經意間已出現了膿包腫塊。
  • 出現肛瘻不能拖,提醒:若總是不管不顧,3個危害找上門
    臨床上引起肛瘻的原因較多,如直腸肛管外傷、潰瘍性結腸炎、肛裂反覆感染、克羅恩病、白血病、盆腔腫瘤、結核等多種疾病。常見的肛瘻多起源於肛門腺感染形成的肛周膿腫,局部反覆的感染、流膿導致發展為慢性肉芽腫性管道,即為肛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