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跨境電商行業的持續發展,及「一帶一路」的背景下,更多的中國企業賣家在這幾年不斷湧入國外市場,而亞馬遜平臺則成為了眾多賣家的。
由於賣家數量飆升導致平臺競爭持續升級,賣家之間的惡性循環競爭(刷單、跟賣、價格戰),以及平臺政策的不斷調整(佣金上漲、手續費提高、PPC費用徒增)等諸多因素,造成了眾多亞馬遜賣家的利潤大幅度縮水。相比前幾年而言,雖然銷售額呈上漲趨勢,但純利潤卻是逐步下滑狀態。
大部分賣家表示,利潤都壓在了貨上。而速賣通、Ebay、Wish等平臺的狀況,也是如出一轍,毫無二致。
為什麼亞馬遜賣家會轉戰獨立站?
廣告成本越來越高;
2.跟賣、惡搞的情況越來越劇烈;
3.買廣告流量和站外買流量成本有差距,而且獨立站能沉澱買家數據;
4.旺季開始出現銷售額沒有增長的跡象。
相信這些都是亞馬遜賣家都遭遇過的一些經歷,每天除了煩廣告的ROI,庫存情況還要防賣家之間的惡意競爭以及跟賣。上次有個亞馬遜賣家打趣的和我說:「為了髮際線著想,晚上不談亞馬遜」身心疲憊的亞馬遜賣家現在想找一個真正賣貨的淨土 - 獨立站!
做獨立站究竟難不難?
就在五月份,亞馬遜爆發了一場「5.25事件」,因為違規ASIN創建政策,大批賣家帳號被封,這場血案導致的結果就是亞馬遜賣家圈中有關獨立站的討論明顯增多。
獨立站回暖——偽命題?
行業中一直在說獨立站回暖,這並不是一個偽命題。
從近兩年賣家的生存處境來看,跨境電商生意難做是「」的:
依附平臺,沒有自主權,當平臺政策緊縮時,動不動被封號;跟賣、刷單等時常伴隨,賣家利潤大幅度縮水;沒有打造品牌,難以實現品牌溢價,抵擋激烈的價格競爭。
一位亞馬遜賣家這樣說道:「第三方平臺的規則越來越嚴苛,對我們賣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無論是在體量還是在品牌上。現在在平臺上繼續開店,運營越發捉襟見肘,不僅要和同行賣家競爭,還得和平臺競爭,很多人做不下去,只能被迫轉型去做獨立站。」
行業的整頓對跨境電商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獨立站也是在這時進入賣家的視野,並成為賣家尋求自救的一個有效途徑。時下,獨立站已經被許多跨境電商賣家列為下一步戰略,他們希望通過獨立站來開展線上業務,銷售自己的產品,積累培養屬於自己的忠實客戶,並打造出品牌。目前是這麼離奇,心裡是這麼蕪雜。我常想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然而委實不容易。
實際上,不僅僅是跨境電商賣家,包括傳統外貿工廠、線下零售商等也在不斷加入獨立站的行列。這種趨勢其實很好理解,傳統外貿工廠大單難尋,訂單碎片化趨勢已成定局,加上工廠議價能力低,利潤差,在業務擴張上也變得十分困難,建立獨立站是工廠開拓新渠道,實現轉型的一個重要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