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稀釋倍數計算口訣,1500倍稀釋該加多少水?

2020-12-25 農村十萬個為什麼

在農業生產中,最令農戶頭疼的問題中,絕對就有農藥稀釋倍數換算問題,很多農藥產品在背面都標記使用倍數,具體怎麼用卻沒有寫,這可真是給種植戶出了個大難題。那麼這個倍數到底該怎麼使用呢?下面我們就進行詳細的講解!

農藥稀釋倍數計算公式

在開講之前,先給大家分享一個我自己總結的農藥稀釋倍數計算公式:

稀釋倍數÷500×農藥體積=用水量(斤)

我們在觀看產品說明時,包裝袋後面製劑用藥量欄目,往往會寫多少倍使用,可能是500、1000、1500、2000甚至更多,但是這個說法就讓種植戶很頭疼。這個倍數如何轉化成用藥量?上面那個公式大家只要記好,就不會再被難到!

稀釋倍數公式解析

農藥稀釋倍數其實是個簡略的說法,省略掉很多字,以1500倍用藥量為例,我把它延伸起出來,實際上是這樣一句話:

把1毫升農藥稀釋1500倍;

毫升是體積單位,1500倍就是1500ml;

需要加1500毫升的水;

按照水的密度、體積、質量換算關係;

1ml水的質量就是1g;

那麼1500ml水的質量就是1500g

1斤=500g,1500÷500=3斤;

也就是3斤水!

換句話說,就是1ml農藥,用3斤水稀釋!

得出這個結果,我們再用3×農藥體積,得出的數值就是稀釋這一瓶(袋)農藥所需的水量!如果是10毫升一袋,那麼按照1500倍用量,需要用30斤水稀釋!

稀釋倍數注意事項

1)使用這個公式,種植戶需要注意這兩個細節。第一個細節,就是關注產品的質量或者體積,一般在包裝袋的正面有標記;第二個細節要關注稀釋倍數,一般在包裝背面!

2)有些農藥包裝袋正面標記的是質量,有些標記的卻是體積,這可能會讓種植戶發愁,不知道怎麼計算。實際上農業生產中有個不成文的規矩,我們一般認為農藥的質量約等於農藥的體積,即1克≈1ml!那麼10g就等於體積10ml。

3)另外,我再說一下,還有一些產品包裝背面標記的不是使用倍數,而是一畝的用量,如下圖:

針對這種情況,種植戶不用多想,它就是一畝地的用量,不同地方的用藥習慣不同,有些地方一畝地可能就打一桶水,有些地方一畝地能打兩三桶,不管是打一桶水還是打三桶水,總用藥量就是這麼多,你只需保證一畝地打完藥以後,剛好用這麼多藥劑就行!

最後我再提個醒,包裝後面所標記的用量,往往只是理論上的安全有效用量,這個用量對於沒有抗性的病蟲害效果可以,但是對於實際農業生產中的高抗性病蟲害而言,效果卻可能不是很理想!所以在這裡建議種植戶,使用時可以稍稍的提高使用量!最好有農技植保人員指導使用!

相關焦點

  • 怎樣正確稀釋農藥?這裡有超詳細的計算方法!
    兌水方法  幾種農藥混用時,不是每加一種藥都加1次水,而是各種藥都用:同1份水來計算濃度。  例如:配製500倍的尿素加1000倍的甲基託布津,是用2份尿素加1份甲基託布津加1000份水。另外,兌水時,應先配成母液,即先用少量溫水將藥液化開,再加水至所需濃度,充分溶解,以提高藥效,防止藥害。
  • 農藥稀釋倍數、ppm看不懂?教大家轉換成一桶水用量,很簡單
    投稿/廣告合作請加:lihelong139 噴施農藥,最重要的是把握好農藥的用量,用量過大就會導致藥害的發生,用量過少,農藥的效果不明顯!菜農朋友在稀釋農藥的時候,一看辣椒上400倍液,黃瓜上500倍液等等,頓時頭大,特別是我們中年的菜農朋友,沒啃過幾年書本,是真的不知道怎麼算!有不少菜農朋友就抱怨,「這農藥稀釋倍數是咋回事?
  • 農藥稀釋換算知識,菜農們都用的到
    很多棚友都在問我,農藥說明書上的稀釋倍數怎麼計算呢,最好有一個簡單的說明。雖然每次庫房發貨都會標註多少g/ml兌多少水,方便客戶使用。但是很多棚友們還是想知道具體怎麼計算的,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下超級詳細的農藥稀釋換算方法,希望對農戶們有幫助,一定收藏哦!方便隨時查看。
  • 農藥稀釋倍數與有效成分濃度(mg/kg)換算表
    * 農藥稀釋倍數與有效成分濃度(mg/kg)換算表
  • 稀釋農藥不要用井水!為啥?
    你知道農藥稀釋時又為什麼不能用硬水? 眾所周知,水是一種良好的溶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用水洗手、洗衣、洗碗就是在利用這一點。 農藥最科學的使用方法——二次稀釋法,整個農藥全行業,包括外企在內,都在大範圍的宣導、鼓勵農戶二次稀釋,以提高農藥的利用率及使用效果。 一次稀釋的農藥用藥方法是對農藥資源的一種浪費,應當制止。粉劑、水分散粒劑更應該提倡二次稀釋,包括一些披著幹懸浮劑外衣的水分散粒劑產品也該如此。
  • 你知道二次稀釋多重要了吧?
    最近接到一位農戶來電,反映磷酸二氫鉀「溶解不了」,二次稀釋都沒用,放大半天了,這是不是假貨呀?我一聽,這位農友可能「二次稀釋」的方法錯了,我回復農戶:多加兩瓢水。兩分鐘後,農友回復電話:溶解了,不錯!因為磷酸二氫鉀的密度(比重)較大,是水2.24倍,磷酸二氫鉀投入到噴霧器中之後會快速沉底,而噴霧器的形狀,又難以用木棒之類的東西來充分攪拌,農戶只能是簡單的晃幾下,磷酸二氫鉀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全溶解的。
  • 稀釋塗布平板法計數活菌的方法簡介
    稀釋塗布平板法是對微生物計數的常用方法,用來統計樣品中活菌的數目。當樣品的稀釋度足夠高時,培養基表面生長的一個菌落來源於樣品稀釋液中的一個活菌。通過統計平板上的菌落數,就能推測出樣品中大約有多少活菌。但對菌落計數的結果處理往往成為學生的易錯點。
  • 輕鬆掌握單一溶液稀釋後和酸鹼溶液混合後的pH變化規律!
    解答:答案: 2; 12(通過pH的公式、水的離子積計算)2、pH值計算—— 溶液的稀釋①酸的稀釋:在25℃時,pH值等於3的鹽酸溶液稀釋到原來的100倍,pH值等於多少?[H+]= 1*10-3 /100 =1.0 ×10-5mol/L, pH=-lg[H+]=-lg 1.0 ×10-5=5②鹼的稀釋:在25℃時,pH值等於12的強鹼溶液稀釋到原來的100倍,pH 等於多少?
  • 硫酸亞鐵澆花怎樣稀釋 硫酸亞鐵兌多少水澆花你造嗎?
    硫酸亞鐵澆花怎樣稀釋 硫酸亞鐵兌多少水澆花你造嗎?時間:2019-10-14 15:30   來源:花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硫酸亞鐵澆花怎樣稀釋 硫酸亞鐵兌多少水澆花你造嗎?
  • 農藥這樣混配,不出藥害,見效最快!
    上圖為藥和肥混配的順序,微肥、水溶肥、可溼性粉劑、水分散粒劑、懸浮劑、微乳劑、水乳劑、乳油,依次加入,原則上農藥混配不要超過三種,每加入一種即充分攪拌混勻,然後再加入下一種。農藥混配不當容易出現沉澱或絮狀物等,影響藥效。混配時要先加水後加藥,最好在混配時進行二次稀釋。
  • 純露可以用礦泉水稀釋嗎?稀釋的比例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商家賣起了純露,很多人不知道使用方法,一些濃度比較高的純露是需要稀釋後使用的,不然可能會有過敏的現象發生,稀釋的時候可選擇蒸餾水、純淨水等水源稀釋。純露可以用礦泉水稀釋嗎可以的,用純露前還是要測試一下會不會過敏,可以將純露抹到耳後或者胳膊,如果不會出現不適,就可以放心100%使用純露。而且對於剛接觸純露的親們,建議可以和礦泉水兌稀釋一點來敷水膜使用,比例可以是1:1或者1:5,具體的濃度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定。
  • dnf:面對各種入口屬性,如何計算設備升級和稀釋?
    讓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明,例如,如果我們的基礎傷害是100,黃色字符屬性增加10%,那麼我們的屬性將是110,如果再增加一個增加10%的黃色字符,則不按新屬性計算,而是按基本屬性計算,即120,所以120/110=1.09,即屬性增加0.9%,比最初的10%增加1%,這是稀釋度的計算。
  • 引物溶解與稀釋建議
    注意,對於長期保存,避免使用DEPC水或者去離子水溶解引物。這類水經常是酸性的(pH最低可達到5),因而可能隨時間的延長造成DNA降解。稀釋成100uM的儲存濃度:找到管壁標籤或者引物報告單上的引物合成量(通常XX nmol)這一數字乘以10所得結果即為得到100uM濃度引物的所需Buffer體積數(uL),稀釋成其它的儲存濃度找到管壁或者合成報告單上的引物合成量信息,通常,這將會以
  • 水質大偵探:稀釋10倍後的尿液有多汙?出沒白沙古井的櫛水蝨能否存活?
    2、COD(化學需氧量)COD,表示水中還原性物質多少的一個指標。水中還原性物質有各種有機物、亞硝酸鹽、硫化物、亞鐵鹽等,但主要是有機物,有機物汙染的來源可能是農藥、有機肥料、化工廠的排放等。因此,COD往往又作為衡量水中有機物質含量多少的指標,COD的數值越大表明水體的汙染情況越嚴重。
  • 2020年中考化學溶液知識點之溶液的稀釋和濃縮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化學溶液知識點之溶液的稀釋和濃縮,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溶液的稀釋和濃縮   1.關於溶液稀釋的計算:   (1)溶液稀釋前後,溶質的質量不變。
  • 2015年國家公務員筆試輔導:溶液問題中的反覆稀釋
    >,報名時間:,請考生多加關注。這四個量之間的關係可表述為以下兩個基本公式:   溶液=溶質+溶劑; 濃度=溶質÷溶液   本文就溶液問題中的一種特殊題型——反覆稀釋問題進行詳細解讀。   溶液的反覆稀釋題型往往要求從一杯溶液當中倒出一部分溶液之後,再加入一定量的清水(溶劑),要求考生把握如此操作一次或者幾次之後溶液濃度的變化。
  • 破傷風抗毒素皮試液的配製與計算
    破傷風抗毒素(TAT)皮試液的配製與計算。 (200IU/ml) /支 根據藥品規格可知每ml原液含TAT多少IU?
  • 手把手陪創始人融資:投資人優先權解讀之「反稀釋條款」
    不可否認,在經濟周期上行以及「熱錢」充斥市場的時候,無論創始人還是投資人都會認為這是一個「擺設」條款,因為下一輪的融資估值完全可預期地會高於上一輪;但是,在經濟下行的當下,融資不易,估值打折應該是家常便飯,不知道有多少項目公司已經觸發了這個條款,多少創始人已經對投資人進行了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