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泉 吳夢
旅遊,本該是性情的陶冶、友誼的升華,是文人墨客創作的絕佳契機,亦是與自然、與歷史對話的通途。而現在一些人把發朋友圈,曬微博視為旅行最重要的事,連喝碗湯也要拍了照、曬了才吃,樂此不疲,駁雜乏味。這些現象說明不少人把旅遊當成了一種目的而不是過程,不是發現美、表現美、分享美的過程。劉勰曾云:「山沓水匝,樹雜雲合。目既往還,心亦吐納。春日遲遲,秋風颯颯。情往似贈,興來如答。」目光往還馳騁欣賞景物,激起心中之情就有所抒發。人與自然猶如熱戀的情侶般一往情深,相互贈答,在這種關係中極致的美呼之欲出,縈繞在世人腦海裡久久不能消逝,即使是時間也磨滅不了這種美。
發現美、表現美、分享美,是現代旅遊最深層次最具品味最有表達價值的體現。黎光成、梁福貴、古鳴清的《楓國詩韻》(四川文藝出版社2019年9月版)將詩歌、書法、攝影、散文多種藝術樣式融為一體,開創了藝術複合體遊記新形式,幾位藝術家聯袂即興創作,沒有長篇大論的闡述,沒有直白乾癟的攻略,更沒有趨之若鶩的社交分享,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視覺衝擊力和美的享受。晨光熹微,目之所至,層林盡染,光影氤氳,楓火連天,白雪搶地,千島靜謐,湖光瀲灩,夜幕降臨,歡笑,歌聲,談天,論地,快意人生不過如此。這就是這本書帶給讀者的感受,它用善於發現美的視角,清雅深邃的表現形式和動人真摯的感情完完整整的將加拿大的風土人情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引發讀者對楓國無限的嚮往。
每每談及加拿大,人們固有的印象總是高度發達的經濟,自由豐富的文化,白雪皚皚的高山。殊不知在欣賞完《楓國詩韻》後我們眼前卻飄動著紅色的激情,想要親眼目睹加國楓葉的浪漫纏綿。縱覽全書,一張張絢麗多姿的美圖訴說著楓葉的流光溢彩,一首首深刻雋永的詩歌展現著楓葉的激情厚重,一幅幅筆力遒勁的書法揮灑著楓葉的婀娜多姿,楓葉的美從視覺聽覺觸覺上三管齊下,給人以無盡的審美體驗。世間的美景千千萬萬,但唯獨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這部作品從攝影家、書法家、畫家、詩人的角度去發現美,用藝術的形式描繪出加國最美的畫卷,如空靈協調的變奏曲,相得益彰。蘇東坡一生遊歷於天地山川,縱覽中華美景,他認為作品要傳神,就要做到象唐代王維作品那樣畫中有詩,詩中有畫。而在這部作品中有畫,有詩,有照片,有書法,以楓葉的青澀、悽美、熱烈、浪漫為主線,使光影畫圖與詩文融為一體,完美精湛的審美藝術氛圍躍然紙上。
「初戀情懷」「悽美山水」「熱情奔放」「浪漫纏綿」四個樂章將清新自然的多倫多楓葉,悽美清冷的山地楓葉,熱情奔放的公園楓葉,浪漫纏綿的小鎮楓葉展現在我們的眼前。「生命般的紅,典雅淡定又絢麗斑斕」,開篇第一句詩便將楓葉之紅融入生命之紅,字裡行間能感受到作者對于楓國之旅的激情,一種對美的嚮往和對生命的愛。「被他人挑肥揀瘦的光陰已在楓葉飄紅的季節消亡」,此句節選自作品第二部分,褪去了初來乍到的期待與激情,天公不作美,淫雨霏霏,甚至有冰雪從天而降,但這並不能遮蔽作者追逐美的心。在攝影圖和詩句中,那昔日面朝鐵路揮灑汗水背朝祖國心心念念的華工的身影,生命中不僅僅只有美,還有沉重。長眠於此的華工如果知道如今的祖國同胞還記得他們,詩作的字裡行間還在追憶他們,會感念這幾位藝術家的。這正是這部作品最感動人的地方。在旅行途中不僅發現美,還結合歷史探索厚重的過往,真正直擊著遊者的內心和靈魂。
楓葉美景可以是浪漫的,可以是激情的,可以是纏綿的,也可以是厚重的。《毛詩序》云:「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記錄在《楓國詩韻》中的每一座高山,每一條清流,每一棟建築乃至每一片楓葉,都洋溢著作者的喜怒哀樂和率性抒寫,毫無保留地展現在人們面前,使人們恨不得沿著作者書中的路線暢遊加國一番。「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縱觀中國古代的詩歌,楓葉的出現往往意味著蕭索,落寞,悽美,離別。而這本藝術複合體遊記所展現的楓葉美景,有的如久別不見戀人般激情纏綿,在楓樹上絢麗多姿;有的如遺世獨立的高人孤獨深邃,隱隱約約地顯露在河流深林;有的如血染大地的徵戰歷史,紅的令人觸目驚心,靜靜地臥入楓林,化作春泥。這些美景讓人耳目一新,心曠神怡,而目擊審美與回味歷史的結合又發人深省,使整部作品有了獨特的美學價值。
王國維說「有我之境,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在如今很多熱愛旅遊的朋友圈裡只能找到平鋪直敘的文字和千篇一律的圖片,本應該絕美的景色也變得蒼白無味無趣,如那些沒完沒了的曬圖以及了無情趣的旅遊攻略。《楓國詩韻》後記中寫道:「至今思加國,忘情楓葉間。不肯舍情意,重遊再言歡。」通泰的達觀、人文的情懷、審美的發現、詩情的表達,就不僅僅是旅遊了,而是人與自然之間情往似贈的關係,人與歷史之間無法磨滅的印記。這就是《楓國詩韻》發現美、表現美、分享美的文本意義。
《楓國詩韻》 黎光成著,四川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