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夷山:高鐵帶動「萬裡茶道起點」煥發新機
新華社記者 邰曉安 攝武夷山被看作「萬裡茶道」的起點,下梅村則是起點上的重要商埠。17世紀開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武夷茶」從這裡被運走,穿過中國多個省份後一直抵達俄羅斯。走進下梅村,平整的青石板路、高大成群的中式古建築、精美的建築雕花等還可依稀看到「萬裡茶道起點」的昔日榮光。
-
2020「萬裡茶道」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在福建武夷山發車
人民網武夷山11月17日電(餘杉芳)第十四屆海峽兩岸茶博會期間,福建武夷山市舉行「萬裡茶道-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系列活動,以「萬裡茶道」為文化載體,將遺產考察與體育賽事結合,打造完全不同的茶體旅體驗新模式,助力「萬裡茶道」申遺,促進茶文旅產業深度融合和高質量發展。
-
臺胞青年武夷行:感受兩岸茶文化淵源
臺胞青年武夷行:感受兩岸茶文化淵源 2014-07-12 10:13:27 11日,以「茶鄉品茗尋祖」為主題的2014年海峽西岸臺胞青年夏令營活動進入最後一天,臺灣近200名大學師生來到青心烏龍和凍頂烏龍的發源地建甌,到茶園親自體驗採茶,在茶廠觀看茶製作過程,感受兩岸茶歷史文化淵源,體驗中華傳統文化。 「因為平時一家人都會聚在一起泡茶喝,所以我對茶、茶文化特別感興趣。這次的夏令營對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
中國茶文化走進非洲 在南非舉行「海絲茶道」文藝展演
中國茶文化走進非洲 在南非舉行「海絲茶道」文藝展演 2018-01「絲路茶道」藝術團給各界人士帶來茶歌、茶舞和茶水,讓眾人品嘗中國茶味道,給大家講述中國茶故事,讓觀眾感受中國茶文化。通過舉辦這次活動,藝術團希望能夠增進彼此的認知與友誼,加強與各位來賓的交流,與在座的熱愛茶文化人士共同攜手推進中南文化交流,並推動中南兩國的友誼、兩國的關係邁向更高、更遠的境界。「絲路茶道」藝術團演員表演客家木偶(提線木偶)倒茶。
-
茶與山——武夷山為什麼能出好茶?
武夷茶武夷巖茶的醇厚綿長離不開武夷山的自然環境優勢。武夷山,武夷山位於江西與福建西北部兩省交界處,武夷山脈北段東南麓總面積999.75平方公裡,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區和避暑勝地。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
首個「國際茶日」 新華社「快看」聯手中茶直播品讀中國茶文化
5月21日下午,新華社「快看」財經平臺聯合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在快手發起「尋『萬裡茶道』起點,瞰好山好水好茶」專場直播。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劉鎧維,國家一級編劇、節目主持人趙保樂、配音演員李世宏,影視演員喻恩泰,歌手寶石GEM,武夷山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吳宗燕等嘉賓聯袂獻禮首個「國際茶日」,帶領全國網友雲遊武夷好山好水,品味中國茶葉文化。
-
山西祁縣將建「茶文化旅遊城」 萬裡茶道節點城市打出「茶旅融合...
7月1日,中國茶文化旅遊第一城建設啟動儀式暨招商會在晉中市祁縣舉行。曾是萬裡茶道重要節點、集散地的祁縣昭餘古城再次因「茶」受到關注。 「此次『中國茶文化旅遊第一城』建設項目啟動,是山西促進農旅融合、茶旅融合、文旅融合、商旅融合的有力抓手。」
-
日本茶道的研習是探尋茶百戲的重要途徑
烏龍茶湯幻變茶百戲圖:壽星茶百戲傳承人章志峰在80年代福建農大學習時從古籍資料中了解了茶百戲。由於歷史原因茶百戲到清代後幾近失傳,茶百戲的人非常少。十幾年來通過典籍查閱收集了大量描述點茶、茶百戲的原料加工和茶湯幻變圖案的詩文和圖的記載。茶百戲的歷史演變清晰展現。唐貞元年間武夷山一帶開始生產點茶、茶百戲的原料研膏茶,茶百戲已初步形成,首先在茶人中流傳。宋張舜民在《畫墁錄》記載:「貞元中常袞為建安刺史,始蒸焙而研之,謂之研膏茶」。
-
山西晚報記者節特別策劃——我們走在萬裡茶路上
作為晉商萬裡茶道起點的福建武夷山下梅村,留存著無數曾經晉商的印跡。當地收藏家魏水才就有太行崖柏木壺、核桃木製茶箱、茶葉罐等數百件藏品,都是從當地晉商後人手中尋找來的。一桿長約1.8米的紅木秤,配一塊5公斤、雕刻精美的青古秤砣,秤桿上刻「常盛記茶莊」。當年晉商來收茶時,會定製一桿秤留給茶農。每年開春收茶,均使用這桿秤稱重。
-
2020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萬裡茶道(太原古縣城站)開賽
為助力萬裡茶道申遺,促進文、旅、體、產多方面業態的融合發展,中國汽車摩託車運動聯合會、中國文物交流中心、萬裡茶道聯合申遺辦、沿線8省區文物局共同主辦這次2020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ACSC)。萬裡茶道中國段上的遺產點目前統計共有49處,大關帝廟是太原唯一入選點,此次集結賽的線路是根據8個省區的遺產點分布規劃的。集結賽11月15日在福建武夷山開始,途經8省區23市(縣),計劃於11月29日到達中國段的終點內蒙古二連浩特市結束,總裡程3826公裡。參賽車輛包括40輛小車、10輛房車,參賽選手140人。
-
江西鉛山河口古鎮,晉商萬裡茶道第一鎮,堪稱明清商業建築博物館
萬裡茶道是明清時期中外貿易文化交流的通道,由山西晉商開闢並經營兩個世紀,福建省武夷山下梅花為起點,福建贛湘、顎、豫、晉、身體,蒙古八省區及經由蒙古和俄羅斯,中國的主要河流,縱貫南北,橫跨歐亞大陸,全長13000多公裡,茶葉貿易商主要道路正在形成,它成為了中國商業文化史上的一個傳說,
-
武夷山:立足生態「高顏值」 激發茶業新活力
十年來,武夷山茶業品牌影響力、市場佔有率和茶文化推廣知曉率得到全面提升,開啟轉型升級新徵程:圍繞「控制面積、提升質量、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目標,著眼「三個轉變」,建好「三大平臺」,實現「三大跨越」「三個轉變」;成功申報武夷巖茶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獲批籌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示範區;「武夷山大紅袍」2015-2017年連續三年榮獲區域品牌價值十強;武夷巖茶榮獲「中國十大茶葉區域公用品牌」稱號;完成武夷山肉桂
-
談中國茶文化「泛化」現象及對茶藝、茶道、茶文化概念的思考
由於部分社會人士、學者、研究人員缺乏對茶文化的相關學理、內涵界限、基本特徵與特質的清晰而準確的認識,憑藉其對茶文化的主觀認識,因時因事因需而論,出現將「茶之道」與「茶道」、「茶道」與「茶文化」等同,以茶藝來論述茶道或以茶道來代指茶文化,任意誇大茶道的內涵,將茶道凌駕於茶文化之上,將茶道視為的茶文化的代名詞等現象。
-
再現昭餘古城輝煌 山西打造「中國茶文化旅遊第一城」
人民網祁縣7月1日電(李夢文、王帆)弘揚晉商精神、傳承晉商文化,著力建設「世界茶文化之都」。今日,「中國茶文化旅遊第一城」建設項目在祁縣啟動,見證了中國茶文化輝煌歷史的昭餘古城再次迎來世人關注的目光。
-
【萬裡茶道集結賽】湖北:漫步幽幽古巷,攜一脈茶香尋味靈秀荊楚
縱橫蜿蜒的茶馬古道,含蓄雋永的茶韻文化,茶品、茶具、茶藝、茶曲的品茗盛宴,都極大地豐富和充實了萬裡茶道的文化內涵。「洞茶」醇香彌古鎮,青石板街歲月痕其正在規劃中的萬畝茶園·俄羅斯方塊小鎮項目,濃縮了萬裡茶道文化之精華,展現中俄茶文化發展交流歷史,連結網遊電競產業,集約打造茶文化俄羅斯風情小鎮、茶景觀電子競技小鎮,重現百年商貿盛況,復通中俄友誼。俄風商業街,匯其衣食日用;俄風酒店,融其起居意趣;俄風演藝,萃其歌舞民俗。讓遊客足不出國,便可盡享俄羅斯風情。
-
中國茶文化:獨特的臺灣茶道文化
從古至今,中國人都很喜歡茶,中國的茶道文化源遠流長。家裡來客人,喝茶聊天、聊人生,節日送親朋好友。茶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被稱為美的哲學。每個地方的茶文化是不同的。一起來看下臺灣文化中,獨特的臺灣茶道文化吧。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
-
山西晚報採訪團重走晉商萬裡茶路:跨越閩贛!翻山越嶺涉古渡,尋販茶...
山西晚報記者 馬立明 攝 閩贛交界處: 分水關祭拜「孤魂總祭」碑 300多年前,晉商曆經磨難打通萬裡茶道,最初起點是福建省崇安縣(現武夷山市)下梅村。
-
和平古鎮,武夷山下梅村,嵩口鎮,浦源村一起感受一下
武夷山下梅村,位於武夷山市東部,現存清代古民居建築30餘處,古民居「三雕」景觀資源得天獨厚,村落裡蘊藏著豐富的人文景觀資源,嵩口福州市位於大方縣西南部,古時已有近千年的歷史,高成志嵩陽,是福州唯一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嵩口鎮留有100多處明清古民居,被專家讚譽為「品種之多、數量之眾、保存之優、藝術之高、創造了奇蹟」。
-
第21屆京臺科技論壇
(完)(來源:中國新聞網)京臺金融業界代表共商「拓展合作空間」 中新社北京8月24日電 (記者 鄭巧)京臺科技論壇分論壇之一、2018京臺金融合作論壇24日在北京舉行。逾百位來自京臺兩地的金融機構和企業代表、專家學者圍繞「聚焦金融科技,拓展合作空間」這一主題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