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的研習是探尋茶百戲的重要途徑

2020-12-18 茶友集結號
烏龍茶湯幻變茶百戲圖:壽星

茶百戲傳承人章志峰在80年代福建農大學習時從古籍資料中了解了茶百戲。由於歷史原因茶百戲到清代後幾近失傳,茶百戲的人非常少。由於點茶、茶百戲有密切關聯性,為了恢復茶百戲,首先要探尋點茶法。當時他的指導老師葉延庠教授曾指出,古籍查閱和日本茶道學習是探尋的重要途徑。

1997年在日本留學
1998年在日本留學結業儀式

1984年大學畢業後,章志峰開始了漫長的探尋之路。十幾年來通過典籍查閱收集了大量描述點茶、茶百戲的原料加工和茶湯幻變圖案的詩文和圖的記載。茶百戲的歷史演變清晰展現。唐貞元年間武夷山一帶開始生產點茶、茶百戲的原料研膏茶,茶百戲已初步形成,首先在茶人中流傳。宋張舜民在《畫墁錄》記載:「貞元中常袞為建安刺史,始蒸焙而研之,謂之研膏茶」。宋代是茶百戲在閩北發展的鼎盛時期,在茶人、文人、道家等各階層普遍流傳,茶百戲也受到朝廷大臣蔡襄(留下《茶錄》等著作和詩文)等人推薦給朝廷,成為皇帝和大臣舉辦茶會的重要內容。南宋周去非《嶺外代答》記載:「夫建寧名茶所出,俗亦雅尚,無不尚分茶者。」道家白玉蟾以及理學家劉子翬、朱熹父親朱松等也都有記載。元明代茶百戲在武夷山仍有流傳一直延續到近現代, 元代劉說道云:「進入蓬萊宮,翠甌生白雲。近現代易順鼎有詩云:「一樣閒門巷,少紅肩賣杏,素手分茶。 」

2004年在日本長崎向日本茶道老師學習
日本茶道保留點茶特徵:攪拌茶湯形成泡
日本茶道老師演示裡千家流

近代後未見詳細記載,但日本茶道中卻一直保留了茶百戲的基礎--點茶法的基本特徵。為了探尋點茶法,日本茶道學習成為探尋點茶的重要途徑。為此1997-1998年,2004-2005年章志峰兩度赴日留學學習日本茶道,並通過日本茶道和宋代點茶歷史記載進行比較分析。

南宋時期日本僧人聖一國師(圓爾辯圓)、南浦昭明禪師等人到浙江餘杭徑山寺苦修佛學和種茶、點茶,回國後將點茶工具傳入日本傳播中國的點茶法。室町幕府時代村田珠光禪師制定了第一部品茶法,將禪宗思想融入到點茶過程之中,將品茶變成茶道。同時他將點茶工具進行改變,將原本高級的漆臺以竹臺代替,將原本象牙做的茶杓以竹子代替,而中國傳來的陶器則用日本土產的茶碗來代替,如此力求簡潔的茶之湯,後世稱作為草庵茶 。隨後,對茶道起承前啟後作用的偉大茶匠武野紹鷗將歌道引入茶道,對村田珠光茶道進行全面的改進和發展,進一步使日本茶道民族化和本土化。室町末期,茶道大師千利休創立利休流草庵風茶法,將日本文化各個方面融入到茶道之中,將茶道推向頂峰。千利休之後其子孫後代承其衣缽,出現了以「表千家」、「裡千家」、「武者小路千家」為代表的日本茶道流派一直傳承至今。

烏龍茶湯幻變茶百戲圖:迎春

雖然日本茶道由中國的點茶法演變形成,但由於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過程,具有較大的區別。 茶道的原料、內涵、工具都有較大改變如日本茶道是以禪宗思想為主導,點茶只是外在表現的形式。中國點茶原料為團餅茶而日本茶道用抹茶,兩者加工工藝不同。但日本茶道卻保留點茶基本特徵,攪拌並飲用茶湯泡沫,需要典型工具茶筅,這個特徵和宋代點茶核心特徵是吻合的。因此日本茶道的研習和宋代點茶歷史的對比,對於啟發茶百戲研究起到重要作用,但最終需要依靠大量的科學實踐揭示茶百戲。

相關焦點

  • 茶百戲探尋茶湯幻變圖案之一
    在茶百戲恢復之前,也許沒有人會相信用清水能使茶湯幻變圖案。2009年茶百戲技藝在武夷山由章志峰恢復重現之後,茶百戲走入我們的生活。茶百戲有豐富的歷史記載。北宋陶谷《荈茗錄》中記載:「茶百戲 近世有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但須臾即就散滅。」
  • 喝茶,還得看我中國茶道,日本茶道就往後稍稍吧
    雖未學窮生死訣,人間豈不是神仙中國是東亞地區文化的先祖,許多優秀的文化傳統都是被周邊的朝鮮,日本等國所學習,追捧。茶道更是當中最閃亮的一顆明珠之一。在日本,茶道是一種通過品茶藝術來接待賓客、交誼、懇親的特殊禮節。茶道不僅要求有幽雅自然的環境,而且規定有一整套煮茶、泡茶、品茶的程序。
  • 宋代人「鬥茶」趣味多,行茶令、茶百戲,喝茶不耽誤談文論道
    2.行茶令和茶百戲同樣是鬥茶的項目鬥茶,鬥的不僅僅是茶品。行茶令也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人們在品茶之餘,吟詩作賦,列舉古往今來有關茶的典故、詩詞,增添喝茶的情趣。茶令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古代文人們在品茶的時候談論的諸多典故,才讓關於茶的記載更加的豐富。茶百戲最早出現於唐代,是在茶湯花出現的基礎上,用注入茶湯或者用茶勺攪拌的手法製造出各種各樣的圖案。
  • 在杭州就能學日本茶道,中國茶葉學會新闢國際培訓板塊
    小時新聞記者從現場了解到,這些課程都是以短期集中培訓的形式開展,像少兒茶藝的培訓,不僅要讓小朋友掌握茶葉的科學知識,泡茶禮儀,還要研習和茶有關的文學作品等。除了中國茶課程,中心還將聘請海外專家來教授國際課程,比如,源於中國的日本茶道,就是非常多茶友感興趣,今後,學會也將計劃邀請日本茶道大師來杭州授課,包括蒙古國的奶茶,印度的拉茶等課程,將陸續上新。成立會上,還為澳大利亞坎培拉、加拿大多倫多、韓國益山、日本東京及馬來西亞吉隆坡等5個中國茶葉學會會員海外聯絡點授牌。
  • 最好的成長在路上——日本茶道研學課程
    這將是一次充滿期待的旅程,也將是一次對我們自理能力的挑戰,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研學旅行……我們的「日本茶道修養研學課程」從國內就開始咯!伴著溫和的晨光,我們走進清水寺,並在寺內探尋到諸多中國唐代建築的蹤影,比如:高挑的屋梁、碩大的鬥拱……更讓我們感受到了古時期中日文化的交融。
  • 日本茶道和中國茶道到底什麼關係?是否日本茶道抄襲了中國茶禮?
    日本茶道緣起日本的茶道確實是在中國的影響下產生,這個連日本茶道千家家元千宗室也曾經撰文論證過中國的《茶經》對日本茶道所產生的深遠影響在明清之際,煎茶傳入日本,套用了抹茶道而產生出所謂的煎茶道,但由於煎茶道沒有獨立性,它是不被納入茶道的。所以日本的抹茶道並非是在中國形成之後傳入日本的,而是有一個相對獨立的發展過程,抹茶從唐朝傳入日本,到明中期形成抹茶道,中間經歷了七八百年的時間,足夠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了。
  • 日本茶道往事
    除了詩歌,日本茶道也是直接從中國移植的文化,保留、延續、異化,直到今天。之前寫過一系列日本茶道的簡史,擷成以下長文,約7000字。(1)佛系皇帝與佛系營銷「移居今夜薜蘿眠,夢裡山雞報曉天。不覺雲來衣暗溼,即知家近深溪邊。」
  • 孫機: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
    [摘要]日本飲茶之風已興起七百多年,才由村田珠光從中悟出『道』來。至千利休時,日本茶道的體系始告完成。中國沒有日本的那種茶道,中國自唐以來,即稱「茶為食物,無異米鹽」。他把珠光提出的茶道之四諦「謹敬清寂」改為「和敬清寂」,即將帶有嚴肅意味的「謹」改為衝淡平夷的「和」。但他又強調「敬」,敬體現在茶道的禮法上,這是日本封建等級制度下的人際關係的反映。由於中世紀的日本是一個以武士為中心的社會,所以武家禮法的地位很崇高,影響很大。而吸收了若干禪院清規制度的小笠原流派武家禮法中的茶禮,更在頗大的程度上為茶道所接納。
  • 日本香川縣舉辦文化交流 中國留學生體驗茶道
    日本香川縣舉辦文化交流 中國留學生體驗茶道   中新網8月30日電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茶道源自中國,卻在日本得到了更大發展。
  • 來《天天向上》,和王一博一起學習茶百戲
    近日湖南衛視 《天天向上》王一博向茶百戲傳承人拜師學藝節目成為年輕人熱議的話題。節目中一博學習點茶和茶百戲的情景備受關注。茶百戲是集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於一體的非遺文化。茶百戲的科學原理、豐富的歷史內涵、獨特的藝術表現力深受年輕人喜愛。
  • 李唐年間「茶道」文化傳至日本,在日本茶道包含著多少中國文化?
    即為"茶道",從廣義上講這種茶道是中國古人的一種深刻的飲食文化。但是它又不僅僅如此,在"飲茶文化"發展的歷史過程,它逐漸與中國的儒、釋、道三家產生融合,吸收了他們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慢慢的"茶道"文化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 明治維新150年︱被激活的文化:日本茶道走向世界
    今天,人們談論日本文化,一般都會提及茶道。茶道與武士道、柔道、花道以及現代的動漫等一起,已成為日本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元素,並在國際文化交流事務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茶道是日本古來就有的嗎?作為日常生活中極為普通的沏茶、喝茶行為,緣何會與「道」牽連在一起,上升為「茶道」?
  • 日本明治時期女性茶道教育為什麼興起?
    」茶之一道,於我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於周邊諸國亦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尤以日本最得精髓。不過飲茶者素來以男子居多,然而日本明治時期女性茶道教育為什麼興起?一、日本茶道談及日本文化,不覺間湧上腦海的約莫便是關於武士道、茶道、花道以及日本動漫等等。
  • 日本茶道是日本人藉由飲茶活動的一種修行方式
    日本茶道是日本人藉由飲茶活動的一種修行方式環境包括了自然環境與工作環境兩種。首先從最重要的自然環境開始,自古以來陶瓷製品一直是日本人愛用的產品,從建築材料、衛浴設備到餐桌上飲食用品等生活上各個角落都可以見到用陶瓷材料製品的身影,陶瓷相關產業在日本已經過度發展,同時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也是過度的。這在日本各地域上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因此對自然環境保護的呼籲也一直是日本各界努力的目標。有添丁的泉山礦山已經接近乾涸不再生產了,只剩下少數研究性質的開採。
  • 探秘千年文化傳承茶百戲,為何清湯作畫,讓古代大家文豪愛不釋手
    茶百戲是點茶的藝術升華,北宋陶谷在《荈茗錄》中記載茶湯幻變的圖案:"茶百戲 近世有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古人除了記載「禽獸蟲魚花草」等茶湯顯現的圖案外,還多用雲、花描述茶湯幻變的圖案,如「白雲、白花、綠雲」等等。
  • 京臺兩地臺胞武夷山研習茶文化 訪萬裡茶道起點下梅村(圖)
    13日上午,京臺兩地臺胞搭乘高鐵來到武夷山開啟武夷山茶文化之旅,參觀香江名苑了解武夷山大紅袍的歷史文化和生產工藝,研習茶文化並體驗制茶流程。鬥茶表演14日,京臺兩地臺胞尋訪了萬裡茶道起點—下梅村位於武夷山市東部,是清代武夷山的茶葉貿易集市,也是萬裡茶道起點,2006年被列為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現留有清代茶市貿易水運遺址景龍碼頭和茶市街,茶貿易文物遺存,清代茶商民居建築等。
  • 傲慢與謙卑的對抗:日本茶道文化裡折射出的日本民族矛盾性格
    日本茶道雖來源於中國,受中華文化影響頗深,但與中國茶文化卻出現了十分不同的樣貌。在日本文化中,茶道藝術具有很高的地位。日本的茶道在演變的過程中,逐漸變成具有日本民族精神的綜合性文化體系。一、茶文化在中國形成,通過佛教傳入日本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日本茶道發展的起源地。
  • 長安雅士:十二年瘦金體《千字文》,《廣陵散》,煎茶道,隔火薰香研習
    八世紀下半葉,值中唐時期,煎茶茶藝完備,以茶修道思想確立,注重對飲茶環境的具備初步的飲茶禮儀,標誌著中國茶道的正式形成。陸羽不僅是煎茶道的創始人,也是中國茶道的奠基人。煎茶道是中國最先形成的茶道形式,鼎盛於中、晚唐、經五代、北宋,至南宋而亡,歷時約五百年。
  • 茶道:四字真言「和、靜、怡、真」遠比日本的茶道更深入
    在一種看法來說,日本的茶道為什麼會比我們的茶道更來得受歡迎?原因在於我們未重視過。有句話說得好,我們的傳統文化在別人的眼中那是國粹,那是他們偽造的文化傳承。歸屬本源,又何嘗不是我們將其融合生活而不被呈現。
  • 日本著名的茶道文化,你了解多少呢?
    茶道不同於一般的喝茶,品茗,而是具有一整套的嚴格程序和規則。茶道品茶很講究場所,一般均在茶室中進行。茶室面積大小不等。以「四疊半」(約合九平方米)大的茶室居多,小於四疊半的稱「小間」,大於四疊半的稱「廣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