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茗煮時秋霧碧,玉杯斟處彩霞鮮。臨階花笑如歌妓,傍竹松聲當管弦。雖未學窮生死訣,人間豈不是神仙
中國是東亞地區文化的先祖,許多優秀的文化傳統都是被周邊的朝鮮,日本等國所學習,追捧。茶道更是當中最閃亮的一顆明珠之一。
在日本,茶道是一種通過品茶藝術來接待賓客、交誼、懇親的特殊禮節。茶道不僅要求有幽雅自然的環境,而且規定有一整套煮茶、泡茶、品茶的程序。日本人把茶道視為一種修身養性、提高文化素養和進行社交的手段。
而中國自西漢至如今,茶由辣湯型到甘乳型再到撮泡型,種類之繁多,口感也是各不相同,實在是博大精深,日本茶道不過是兩宋點茶法的一點細枝末節罷了。
辣湯型
茶居然還有辣的?
當然是有的。
「不撤姜食,不多食。」
這句話可不是什麼俗人口中說出來的,而是孔老夫子說的,沒有辛辣口,倒不如不吃。
將這樣的茶發展到了極致的就是唐朝了,茶湯內要加入姜、蔥、鹽等佐料,更有甚者還會加各種藥材,煮成的一碗茶湯,說是茶湯,倒不如說是藥湯,畢竟盛唐及唐朝之前,茶的藥用價值比它的飲用價值高得多了,說是藥飲也不為過。
隨著時代發展,茶雖然還是會加各種佐料,但是也會有些婦人喜好喝茶卻難以忍受那股子辛辣,也會加一些花瓣或者甜味的佐料進去。
甘乳型
這種的茶大多出現在兩宋時期,當時的人們喜好點茶,品茶,甚至還有技藝高超者能夠在點茶時的茶麵上繪畫,李清照更是當中翹楚,
《曉夢》詩寫道:「嘲辭鬥詭辯,活火分新茶」。這個「活火分茶」,就是李清照的拿手好戲。
製作這樣的一杯茶,步驟繁雜,一般的點茶法就是,備水,碾茶,點茶,分茶,在這倒數第二步點茶裡面還有一個叫「鬥茶」的活動,是當時人們最喜愛的活動,宋代鬥茶就是比試誰的茶湯湯花──沫餑在盞面上的時間保持更久,稱為咬盞,直到花散水出,稱之為"雲腳散",經過幾個回合來決出勝負。
宋代鬥茶內容包括鬥茶品、鬥茶令、茶百戲很多種,茶道更是欣欣向榮,對周邊國家的飲茶品茶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比如日本茶道到現在都可以看出宋朝點茶的影子。
撮泡型
這種泡茶法就是現在最為大眾所接受的方式了,幾片茶葉泡出來的清茶,不添加許多的佐料,也不要研磨成粉,品嘗起來也別有一番滋味。
《茶經》裡說:「或用蔥、姜、棗、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斯溝渠間棄水耳。」
陸羽被稱為茶聖,對於前人在茶中添加各種佐料是嗤之以鼻,茶道是修行的,飲茶之人又是修行之人,用那麼多佐料來讓一杯清茶變成辛辣的茶湯,在修行的角度上真是大錯特錯。
而這樣的一種意境就非常受明清士人所追捧,一杯清茶,再有好友彈琴奏樂,很有古人風範,更增添文人雅趣。
中國的茶道博大精深,她悠久的歷史讓人沉迷其中,日本茶道,小道耳,不過是中國茶道中的一些微末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