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絲
欄目|大學專業和就業
2019屆全國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數據未能全部完成,2018屆各高校的就業數據已經出臺,就北京地區高校情況來看,就業情況還是比較好的。
如今的大學畢業生,女生多於男生。
根據北京統計口的數據,北京地區高校比較多,各級各類畢業生總數高達23萬餘人,專科畢業生2.95萬人,佔13.05%;本科畢業生11.8萬人,佔52.28%;碩士畢業生6.42萬人,佔28.37%;博士畢業生1.4萬餘人,佔6.30%。
冷絲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2018屆普通高校畢業生中,男生108500人,佔47.95%;女生117771人,佔52.05%。
也就是說,畢業男生多於女生。
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從這些畢業生就業情況可以了解到全國大學畢業生的整體情況。
不同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差異並不大,信息產業和教育行業就業人數最多。
如果從不同的學科、專業的角度來看,不同的學科和專業沒有太大的差異,僅有哲學和法學兩大學科門類的畢業生就業率低一點。其實也很好理解,哲學專業畢業生難找工作,這是事實;法學專業畢業生太多,就業率自然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從就業的去向來看,信息產業和教育兩大塊就業的人數最多,這兩大塊相加,畢業生就業比例佔據25%,即四分之一的比例。
製造業、公共管理、金融業、文化體育等行業,它們也是大學畢業生就業的重要去向。
同所有人的觀點一致,冷絲認為,大學生的就業需要優先發展,而優先發展包含了大學生本人和高校兩個方面,需要兩方共同努力。
根據很多高校、就業機構的調查數據,大家比較認同的是:15.63%的人有明確的長期目標,53.13%的人表示他們已經計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但沒有仔細考慮過,僅有6.25%的人對自己的職業有非常清晰的規劃。
可以看出,大多數人並沒有仔細考慮和規劃自己的職業,人們對職業規劃的關注較少。
這其實就是造成部分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一名大學生如何在就業前夕就確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呢?
確定職業發展的目標——包含短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組合。很少人才有明確的長期職業發展目標,很大一部分人並不清楚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是什麼。
所以,當代大學生首先要進行準確的自我評估和就業機會評估,並根據自身特點堅定職業發展的目標。目標的設定要立足實際,分別設定切實可行的短期職業目標、中期職業目標和長期職業目標,一步一個腳印,逐步走向成功。
在確定職業目標後,將實施職業發展路線的選擇和職業行動計劃的制定。
職業發展路線是採取技術路線,或管理路線,或他們的組合等,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做出選擇,及時調整現狀,制定職業行動計劃。制定職業行動計劃時,可以將職業目標分解為可行的短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以便根據環境、個體等變化不斷調整,及時跟蹤檢查,根據各個時期的目標採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學習效率,發揮潛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高校管理者又該如何幫助學生順利實現就業?
高校精準就業服務的核心要義就是根據每個畢業生的求職需求和職業願望,結合每個畢業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和服務,以實現崗位提供與畢業生需求的有效匹配,達到實現雙方價值的最大化。
在國家就業優先戰略下,高校要結合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實際需要,積極探索精準就業的實現路徑,加強就業工作師資隊伍建設,打造一支專業化、專家化、職業化的工作隊伍,以市場營銷理念培育畢業生就業市場,引導高校人才培養與就業市場的有效結合。
高校還必須定期開展畢業生就業創業狀況研究,主要包括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比較研究、競爭力研究和就業趨勢研究等,準確了解我校畢業生在全國同類院校畢業生中的定位以及各專業畢業生在同類專業畢業生中的競爭力。
冷絲認為,高校一定要將就業作為人才培養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招生計劃的制定、專業設置及課程建設、學生管理緊密相連。
大學校園內的就業指導中心要積極配合教務部門、各人才培養單位開展工作,在用人單位和學校之間營造良好的溝通平臺,及時反饋用人單位對學校人才培養的意見建議,根據市場需求,促進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