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絲
欄目|畢業生就業
根據教育部和有關部門公布的數據,我國2021年高校各類畢業生人數將突破900萬,而這一數據又將在2022年攀升至1000萬。
而就業的現實情況是:據統計,近幾年全國範圍內的高校畢業生數量每年以近千萬計的數量呈井噴式在就業市場出現,排除一部分選擇繼續升學或出國的學生,仍有70%到80%的畢業生需要走上就業崗位,在經濟下行,大量天使輪投資企業因缺少資金流而紛紛倒閉的現狀也將對部分就業能力不高的學生帶來就業難題,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現狀短期內難以有效改觀。
其一,新的就業形勢,情況不容樂觀。
由於經濟水平發展速度及產業升級的速度快,社會急需綜合素質強的人才,而我國經濟在區間發展不平衡,產業和規模經濟集中在東部沿海一些區域或一些中心城市,這些地方成為所有大學畢業生就業首選之地,崗位競爭激烈。
回首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這也給我國帶來了影響,今年全球出現的新情況,國內經濟再受一波衝擊導致部分企業倒閉,整體市場不景氣,就業空間再縮小;他們希望有份場所不限和時間自主的工作,不願意到基層艱苦崗位就業,這種挑肥揀瘦的擇業態度導致實現就業更加困難,更錯失在實際工作中認識自身優劣的機會,還有磨鍊成長的好機會。
其二,畢業生與就業實際有一定的距離。
很多高校畢業生就業眼高手低,職業技能不達標。
畢業生在就業時容易出現盲目選擇,並存在眼高手低的現象,主要指在就業時選擇行業前景較好,但自身能力遠達不到職業所需要求,因此在就業不久後或選擇主動離職或選擇調崗,不但不利於學生自身的職業發展,對其職業技能的養成也將產生不利影響,在諸多不利因素的主導下,若學生擁有對職業的正確認識後也將提升預期就業能力。
很多畢業生還缺少長遠的職業眼光,只看眼下,較少考慮未來。很多學生在畢業初期選擇就業時,看到崗位具有誘人的薪水後便貿然選擇,沒有考慮職業對其個人的影響和對應崗位的預期就業時間。
比如,選擇程式設計師崗位就業後,很多人一般只看到平均薪資標準高於其他職業,而忽視了需要經常加班和職業具有瓶頸期等不利因素,為此,高校學生需要在擁有長遠職業眼光的背景下考慮就業,以提升就業層次。
其三,新的就業空間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