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對於高中生而言是頭等大事。通過高中努力上一所好大學,對學生將來的發展起到引導性作用。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新高考模式的出現更加適應當前的教育局勢,幫助學生更好的發展。
高考新模式的誕生,意味著學生將擁有更多自主選擇的機會。對於學生而言,選科制更能夠幫助學生在高中更好的發展。在選擇自身優勢學科的前提下,學生在平時學習時也會更充滿活力。伴隨新高考模式出現的,就是新的賦分制度,為了讓高考更加公平,「等級賦分制」開始嶄露頭角。
等級賦分制的概念是什麼?
在原來文理分科時,學生的成績組成比較直接。直接由三大主科以及文理三小科組成。文科就是政史地,理科就是物化生。而如今的高考模式使文理科界限變得模糊。學生們選科也五花八門,為了公平起見,就出現了等級賦分制。等級賦分制其實非常簡單,學生所在省份的排名由高到低將被分成而是一個檔位,每個檔位對應的分值也會有所不同。像是一種良性循環,成績越高,處於的等級就越高。
這種新賦分制帶來的結果就是:成績好的學生等級賦分後成績增高的幅度也會變大,而成績不好的學生雖然在等級賦分後成績有所提升,但相較於成績優異的學生而言,增加的分值依舊是「杯水車薪」。
新高考為什麼要採取等級賦分制?
鼓勵選擇難度較大科目,促進全面發展
新高考模式「3+2+1」模式前原定的是高考「3+3」模式。可這種模式存在較大的弊端,學生往往放棄了難度較大的物理和歷史。這與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馳。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才出現了後來的「3+2+1」模式。
等級賦分制配合新高考模式的推行。在等級賦分制中,較難學科在等級賦分中所佔比重也會相應增多。一些對較難學科不牴觸的學生自然會選擇較難的學科,雖然學習學習難度大,但成績賦分後增長的幅度非常令人心動。
保證了高考的公平性
高中的九大學科難度參差不齊。物理就是非常難學的一科。相對於物理而言,生物就要簡單得多。為了讓所有學生的考試難度與分數比值成正比,等級賦分制的出現就巧妙地解決了難度不同的問題。總成績也更加合理。
讓學生改變「為考試而學習」的觀念
能讓學生成為「學習永動機」的,不是對學習的興趣,而是知識帶來的利益。家長也經常教導孩子,努力學習才會有好的未來,能賺更多的錢。學生將學習更多與經濟掛鈎。等級賦分制的出現打破了這一現象,讓學生更能感受知識帶來的魅力,意識到學習的差異性。
等級賦分制下,哪些學生更佔優勢?
三大主科全面發展的學生
無論高考制度出現什麼樣的轉變,三大主科的地位依舊不可被撼動。很多學生在高中學習中都會出現偏科的狀況。導致成績提升非常困難。無論在哪一種高考模式下,三大主科成績優異的學生,都能在考試中佔據主導地位。
成績中等的學生得到突破
這種優勢在理科中的體現更為明顯。畢竟理科中兩大「小科巨頭」不是浪得虛名的。物理化學的知識點不僅抽象,而且知識系統也比較龐大,對於理科學生而言,這兩科成績不突出,很難在考試中名列前茅。而等級賦分制幫助學生解決了這方面的問題。
擅長政史地的學生
對於文科生而言,這三科的知「招招致命」 ,而文科學霸卻對這三科青睞有加。即使實行了新高考模式,這三科作為高考選科也是非常有優勢的。畢竟實行了高考新制度,大部分學生都會放棄這三科同時選擇,從而讓自己的成績得到提高。但純文科在等級賦分制中,是非常吃香的,對於擅長的學生而言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成績提升也會更加明顯。
從新高考制度中我們被難看出,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已經成為了當今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想要在高考時考出好成績,就要掌握選科小技巧,不僅要選擇自己擅長的,更要選出「性價比」最高的。選好適合的科目後,就要加強平時的學習,要注重全面發展,一旦出現偏科就可能在新高考中失去優勢,與理想大學失之交臂。
【今日話題】你覺得等級賦分制對新高考產生了什麼影響?#12月跨年衝刺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