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科必讀:新高考等級賦分制,選科人數越多,對考生越好麼?

2020-09-14 李老師升學規劃

新高考改革已經在全國半數省市啟動或實施

2014年,浙江上海第一批啟動新高考改革,2017年兩省市新高考落地;

2017年,山東、海南、北京、天津四省市第二批啟動新高考改革,2020年四省市新高考落地;

2018年,河北、廣東、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重慶等8省市第三批啟動新高考改革,2021年,8省市新高考將落地實施。

新高考最大的亮點,就是給予考生最大程度的考試選擇權,給予高校最大程度的專業招生選擇權,而這兩個選擇權的實現,是通過考試科目自主選擇來實現的。

在選科中,有諸多的博弈思路,李老師已經在2019年10月以來的諸多文章中,做了深入的解析,今天回答一部分家長提出的關於選科人數對等級賦分影響的疑問。

本文所闡述分析,基於山東省的新高考政策和賦分制度,特此說明。

選科問題,是新高考最為重要的問題,選科不僅決定分數,還決定所能報考的專業

【問題提出】選擇人數越多,賦分越高麼?

從首輪改革省份開始,到山東省2017級學生的選科,有一個觀點,既然等級賦分制下,考生某科的賦分,取決於考生的位次在本科目所有考生的百分比,那麼增加分母,百分比值是不是就可以變小,也就是考生的相對位置,能夠靠前?

這變成了一個數學問題,分子不變,分母變大,那麼,分數值變小,名次佔比變小,位次前移,所得賦分就變高!

似乎沒有毛病!我之所以用黑體加重上述結論,是讓您便於回頭再來審視這個數學問題的條件。

影響賦分的根本因素是考生在所選科目群體中的名次佔比

基於上邊這個認識,很多考生對於物理等科目,出於選擇人少而放棄,對於地理等科目,出於選擇的人多,而選擇;

同樣基於上邊這個認識,浙江省出現了很多爸爸媽媽甚至爺爺奶奶報名高考,選擇與孩子一樣的科目,目的也是增大分母!

結果果真湊效麼?其實,很簡單!往下看!

【解析1】分子真的沒有變化麼?

重新複製一下上邊的數學原理:分子不變,分母變大,那麼,分數值變小,名次佔比變小,位次前移,所得賦分就變高!

這個數學論述,沒有錯,這是小學的數學問題。

但是,我們要注意其條件:分子不變!-------果真分子不變麼?

比如地理學科,選科前,某考生小明在全省60萬考生中,佔據30萬名,名次百分比是50%;那麼,(1)如果山東省該級考生有30萬人選考地理,小明的名次佔比應該是多少?(2)如果增加10萬人,共計40萬人選考地理,小明的名次佔比又是多少?

上述問題的第一問:小明的名次佔比應該是多少?我們怎麼算?我們採用假設的方法來解決。

假設從60萬減少到30萬人,減少的都是排在小明之前的,那麼小明會在前1%,這可能麼?學習比你好的,都給你讓路?這顯然不可能!

假設減少的都是排在小明之後的,這同樣也是不可能的!

在同一個規則指導下的選擇問題,在幾十萬人範圍內的選擇問題,就不能用一個班級來解答了。因為它符合社會現象,同樣符合統計學規律!

你必須接受這樣的統計學結論:在十幾萬、幾十萬人的選擇中,所減少和增加的,遵循抽樣規律,也就是說,增加或減少的選科人數,是均勻分布在各個百分比段中的。這樣的減少或增加,保證了考生的名次佔比維持不變,增加或減少時,考生的名次值,發生變化,而非不變!

換句話說,你一廂情願的以為,增加的那些考生,都排名在你的後面,給你充當分母,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選科人數越多,越有利於賦分,是不正確的!

【一個例外】所謂的爸爸媽媽報名高考,如果交白卷的話,肯定是增大了分母,拉低了百分比值,增加了賦分,但這樣的影響,同樣對於十幾萬考生、幾十萬考生的選擇中,影響甚微!

【解析2】選科人數越多,專業報考競爭力越大!

選擇人數多的,可能會成為競爭的炮灰!

選科人數越多,越不利於專業報考。

因為新高考不分文理科,自主選擇,在給予學生充分選擇權的同時,也給予了招生學校和專業,充分的人才選拔選擇權。

教育部和各省市,都出臺了專業招生對選考科目的要求。不符合某學校某專業選考要求的,將無法報考該學校該專業。

選擇同一科目的在對該科目有要求的專業招生中,形成了競爭關係。選擇該科目的人越多,競爭力越大!

同理,選科人數少的科目,對於該科目有要求的專業報考中,競爭力就越小。

從2020年山東首屆新高考看,低分段選擇物理的考生,在本科錄取中,佔據了相當大的優勢!

【解析3】政史地是藝體類考生所選,這些學生作為墊底考生,勢必抬升政史地等偏文科目中上遊考生的賦分?

偏文考生,除了政治,是選擇比較多的。有一部分考生的想法就是,有藝體類考生墊底,這部分藝體類考生,平均成績普遍低,排在中下遊的居多。無形中會抬高非藝體類考生的賦分。

但是,李老師必須告訴你如下幾點誤讀:

一、並非藝體類考生都去選擇偏文科目。

二、從本科升學率來看,藝體類考生要考取本科,所需成績也不低,這些學生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低。

三、隨著高考改革的推進,考生和家長逐漸成熟,對賦分制把握清晰,藝體類考生,也是從個人學習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自己佔優勢的科目,並非都一味地選擇偏文科目。

四、從學習特點來看,偏文的科目,需要不斷的重複記憶,學習壓力並不輕鬆,很多考生和家長已經清醒的認識到了這一點。

【結論】並非選科人數越多越好,偏離了自己的優勢學科,選擇人數多的科目,是會吃大虧的!

相關焦點

  • 新高考模式帶來了「等級賦分制」,能實現公平嗎?學生選科要注意
    何為等級賦分制?新高考對學生成績等級賦分有A/B/C/D/E這幾個等級,等級的劃分為一分一檔,其中最低的檔次是30分,最高的檔次是100分。這個制度的分級意在通過高考試卷難度來區分學生實力水平。此時,在有等級賦分制情況下,我們就不能單純地說這個學生英語學得比數學好。等級賦分制的高考模式下,學生在單科成績方面要注意哪些問題?
  • 什麼是新高考等級賦分制,為何要實施等級賦分,賦分制公平嗎?
    關於新高考模式「賦分」制,不用說不在教育崗位的家長,哪怕是在職老師,很多人都不清不楚,甚至是高三的老師,一些人也稀裡糊塗。很多人只是清楚是賦分模式不看原始分,要看排名,但具體檔次劃分,根本記不住,其實賦分制規則並不難理解。
  • 新高考「等級賦分制」,有失公允or相對公平?一文帶你全看懂
    我們以北京21級賦分制為例,詳細介紹一下這種新的模式。北京市採用3+3自由選科模式,高考分數由數語外和選擇的3科的等級性考試的分數構成。採用五等21級賦分制,把學生每門科目的原始成績按照分數高低進行排名,再按照排名將1%-15%,16%-50%、51%-84%、85%-99%、99%以下劃分成A、B、C、D、E五個等級。
  • 2021年江蘇新高考選科組合出來了,地理成「主選」,這樣選很現實
    2021年是新高考改革的重要一年,在這一年中又有8個省份實施新高考模式。學生需要遵循「3+2+1」的選科模式,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而在這8個省份中,江蘇省的改革是最引人關注的,也是最為明顯的。選擇科目時有「等級賦分制」,儘量選擇自己擅長的科目新高考模式的內容除了包括學生自己選擇科目外,還有「等級賦分制」。要說最讓學生感到無所適從的,就是「等級賦分制」。
  • 「高一」新高考來臨,如何選科?等級賦分規則是什麼?
    對於高一學生,現在除了迅速調整狀態,適應高中學習,新高考選科成為考生和家長們關注的焦點。選考科目該怎麼選呢?今天對於選科進行解答,供大家參考。取消文理分科,選考科目「6選3」直接關係到高一高二的同學。高一的選擇會對以後的大學專業的選擇造成影響。新高考下,選考科目的成績不是按卷面分數算,而是這科成績在省內的排名,如果你的排名在全省前1%,哪怕實際分數不是滿分,你也是滿分,這就是按等級賦分。
  • 新高考改革之選科專題三:影響選科的因素分析
    新高考改革之選科專題三:影響選科的因素分析上一篇文章《新高考改革之選科專題二:選科原則》中提到,選科的建議是:了解自己的性格和氣質特點——初步的職業規劃——尊重自己的興趣——結合學習能力——選擇專業的大概範圍——最後的選科。
  • 從賦分怎麼看你的選科排名?
    新高考省份考生預估自己的原始分成績相對容易,但很難估算自己高考成績,原因就是選科賦分成績很難預估,因為選科排名區間不好預測,既使你能準確預估選科排名,還要知道所在區間最高分和最低分成績但我們可以根據高考成績倒推我們的選科排名。我們以山東為例,假設你在26號查到的等級考試成績:在91以上,你的排名在前3%。在81以上,你的排名在前10%。在71以上,你的排名在前26%。在61以上,你的排名在前50%。在51以上,你的排名在前74%。在41以上,你的排名在前90%。
  • 等級考試分數的高低,最終還是要回歸到「選科」問題
    新高考實施以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分為合格性考試和等級考試,合格性考試包含14個科目,和改革前的會考意義相同; 改革後新呈現的等級考試,則只包含過去的「文綜+理綜」6門科目,即我們新高考「6選3」或「3+1+2」中的選考科目範圍。學生選報的3門科目均通過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才有資格參加相關科目的等級考試。
  • 新高考3+2+1模式下,如何選科「賦分」更高?要參考哪些標準?
    文|娟娟lu教育「高考」,對於高中生而言,是關乎前程、未來發展的重要考試,所以到了高三,大家都在全力以赴,但是隨著新高考的到來,考生不僅要做到「成績」優異,在「選科」上還要下功夫,不然在賦分制度下報考難佔優勢。
  • 山東省新高考選科方法
    隨著深化教育制度改革文件的推出,各省份也陸續在實施新高考的改革,最早一批是浙江和上海這兩個省份,隨後在2017年山東省,北京,天津,海南這四個省份陸續實施第二批的改革。今天小編重點來說一下山東省的新高考改革。
  • 2020屆新高考背景下對於2019級高一選科的影響
    總是有家長說,既然等級賦分制這麼公平,那麼為什麼浙江省的物理選考人數這麼低?我想告訴大家的就是這一點,我強調的是山東考生,而不是浙江考生。山東與浙江的等級賦分制,在賦分機制上,原理相同,但是浙江的賦分,採用5個等級,而且其分數的最高分100,最低分40分,每個等級內的賦分,與山東機制相同。這點差異不大。但是,差距最大的,有兩點,一是浙江的等級考試,考兩次,取最高賦分,計入高考。這使得考生對較難學科付出的努力要大很多,浪費精力很大。
  • 新高考「等級賦分」不懂要吃大虧?到底選不選物理?
    很多人在今年高考填志願的時候發現填物理的人佔了很大便宜,那是不是就要選物理了呢?等級賦分制,只針對新高考制度下的選考科目。人少的地方不能去舉一個例子:假設某省2021年新高考,為便於計算,賦分方案假設按上表實施。此處的選科人數也是假設。物理選科5萬人;生物選科30萬人。➤某學霸A,物理、生物成績均能排名全省1千名之內。①學霸A,物理、生物均排名全省1千名。
  • 新高考模式:正確理解「3+1+2」中的「等級賦分制」
    2021年新高考「3+1+2」模式在湖南、湖北、河北、重慶、福建、遼寧、廣東、江蘇這八個省市正式實施。高考總分750分(語文、數學、英語各為150分;物理、歷史各為100分、化學、生物、地理、政治各為100分)。「3+1+2」新高考改革,除了走班、排課、選考科等熱門話題討論。
  • 新高考選科等級賦分計算方法,感興趣的朋友請拿走!
    新高考選科等級賦分共分為五個檔次,如圖表所示。不難看出,A檔和D檔、E檔的比例較少,中間兩檔人數最多。這也符合同學們成績的分布情況,同時儘可能拉開分差。例如:同學小新2021年高考化學原始成績為75分,在當年考生中位於前18.45%,所以該成績位於B檔賦分區間,該等級的等級分數區間為85~71分。同時,我們也得知2021年化學該等級的原始分數區間為78~65分。
  • 新高考改革,河北高考六選三該怎麼選?考生選科要考慮哪些方面?
    新高考改革,河北高考六選三該怎麼選?考生選科要考慮哪些方面?河北高考六選三指的是改革後的高考科目從現在的文理科分科改為從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政治六個科目選擇三個作為高考科目。怎麼選,目前並沒有很清晰的政策,但是可以參考山東、北京和浙江的高考模式。考生選科需要從新高考的賦分方式、高考招生要求和考生特質出發。首先是新高考賦分方式。新高考的賦分方式採用等級賦分法,把原始分數進行等級劃分,前3%化成A等,3-7%化為B+等,往後依次劃分成B、C+、C、D+和D等,分數對應如上圖。
  • 新高考3+1+2選科究竟怎麼選才划算,21個等級賦分制度詳細刨析
    選考科目按21個等級賦分(以浙江省為例)學生各科成績按等級賦分,以高中學考合格成績為賦分前提,高中學考不合格不賦分,起點分40分,滿分100分,共分21個等級,每個等級分差為3分。選考科目等級起點賦分設置為40分,主要原因如下:浙江省高考選考科目以高中學考成績合格為賦分前提,有利於進一步增強高考與高中學習的關聯度,體現高考與學考相結合及高中教學的基本要求,有利於學生為進入高校學習打下更紮實的學科基礎。
  • 最新版新高考選科策略
    統一高考科目中,語文、數學、外語使用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50分; 選考科目中,物理或歷史使用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00分; 自選科目中,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中的兩門科目按等級賦分後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00分。
  • 高考等級賦分—學生篇
    解讀:在《山東省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試點方案》中:將每門等級考試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績從高到低劃分為A、B+、B、C+、C、D+、D、E共8個等級。參照正態分布原則,確定各等級人數所佔比例分別為3%、7%、16%、24%、24%、16%、7%、3%。
  • 高中選科難?新高考選科不會怎麼辦?
    隨著全國新高考制度的執行,新高一們也即將面臨選科。對於2021屆學生來說,雖然學選考分離後,不再如17-19屆學生一樣,一旦確定並考掉後不得更改。我個人認為,高一學考最多選擇三門,首先得將不選考的科目考掉,以免高二時還拖著學考複習,增加負擔。所以,在確定學考報名時,也基本就要確定將來的選考科目了。
  • 高考改革!新高一選科常見五大誤區,沒有分數作保障的選科都免談
    【分析】等級賦分制的根本規則,就是考生在群體中所佔的比例決定的如果大家都是這種想法,多數同學都棄選物理,這就形成了已選物理的好學生,因為選擇人數少,而排名靠後,賦分較低的現象,這顯然與高考的公平性相悖。在浙江省的選科中,出現了這種現象,但是在山東,得到了糾正。選科不僅僅是體現考生的分數,更是大學專業學習的必須,根據選考科目錄取到相應專業,是選科的根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