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在路上瀏覽高考資訊,對於2020年實施新高考的四個省份之一,北京已於1日開啟網上報名。
木子老師在此提醒廣大考生,要注意只有所選報3門科目均已通過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才有資格參加相關科目的等級考試。不明白的考生和家長,請往下看:
一、新高考改革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一分為二」
新高考改革與傳統高考相比最大的變化,簡稱「兩依據、一參考」:
兩依據:全國統一高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亦稱「會考」)
一參考:參考綜合素質評價
在過去,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僅需簡單以「合格」或「不合格」的形式呈現,不具有選拔意義,部分省份將會考成績作為參考依據,但在絕大部分省份只關係到考生是否可以獲得高中畢業證。
新高考實施以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分為合格性考試和等級考試,合格性考試包含14個科目,和改革前的會考意義相同;
改革後新呈現的等級考試,則只包含過去的「文綜+理綜」6門科目,即我們新高考「6選3」或「3+1+2」中的選考科目範圍。學生選報的3門科目均通過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才有資格參加相關科目的等級考試。
二、等級賦分制:此成績非彼成績
等級考試的出現,意味著原高考成績的組成發生變化。除了夏季統考的3門科目:語文、數學、外語,等級考試的3門成績也會通過賦分的形式,納入高考成績之中。在選科時,充分理解「等級賦分制」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1、什麼是等級賦分制?
簡單來說,就是將等級考試成績的卷面分,按照賦分的方法換算成等級分,並計入高考總成績。其中,根據正態分布原則確定各等級人數比例,依照等比例轉換法則將原始卷面成績轉換為相應的等級考試科目成績。下圖是以山東省為例:
圖1 等級換算對應關係
圖2 賦分方法
值得考生注意的是,如果是從外省轉到高考所在省份,則需在高考省份參加等級考試,已在外省取得的等級考試科目成績均無效。
2、針對不同新高考政策有什麼區別?
「6選3」:從史、地、政、物、化、生6門科目中任選3門參加等級考試,考試成績按照等級賦分的方法進行換算;「3+1+2」則是從政、地、化、生4門中任選2門,最終以等級分計入高考總成績。
3、合格性考試和等級考試的時間安排
總體上,合格性考試每學年有2次機會,安排在上、下學期的期末;等級考試,高中三年只有1次機會,比如:首次實施改革的2017級是安排在2020年6月份高考之後進行,成績僅當年有效。
因此,從新高一開始,「新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為了高考的重要一環。
三、等級賦分制:為什麼只是相對公平?
圖2 例子
舉個例子:假設李同學和王同學同時參加2020年新高考,李同學選擇物、化、地,王同學選擇了物、生、地,兩位同學都報考了某個大學的醫學專業。
在符合選科要求的情況下,錄取與否的判斷依據是他們的高考成績總分,但是化學和生物的試題難度和內容等均不能以統一標準衡量。
如果化學難度大,李同學就會吃虧,相反亦然。因此,通過賦分制換算出來的等級分數則相對公平。
但實際上,「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根據科目試題難度的不同,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除此之外,還可能出現學霸或中下遊考生報考扎堆的情況。
情況一:學霸扎堆,85分可能賦成70分
眾所周知物理通常被認為是理綜裡面最難的學科,不擅長的考生不會選,成績一般的學生怕墊底,最後就可能是學霸扎堆選考。
由於原始成績是按照比例來賦分的,很多學生分數雖然不低,但排名靠後,最終得到的等級分數可能比原來的還低,甚至低很多——85分被賦成80分,甚至70分也有可能。
情況二:中下遊考生集中,60分可能賦成75分
在我讀大學的時候,大類專業分流還沒有那麼完善,有一個常見的現象:學期末績點高的學生基本上選擇了應用化學,中等學生選了環境,而成績吊車尾的學生通常是被「分」到了生物。
雖然學院明確表明,學生有自主選擇權,但為了保持考生的均衡分配,很多同學還是被調到了生物專業。在每年期末的時候,績點滿分5的情況下,應化3.2的成績只能是倒數5名,可在生物卻有可能擠進前3。這不僅是因為生物這門課比較難,不好拿高績點,還因為學生的成績本身就相對靠後。
在等級賦分制中,比如政治因為相對簡單,但主觀性比較強、分數不好把握,對選專業有所限制。學霸不作為考慮,而成績靠後的考生則可能成為佼佼者。成績僅60分,但賦分後反而多了15甚至20分也大有可能!
四、等級考試分數的高低,最終還是要回歸到「選科」問題
在去年公開的山東新高考首批選科數據顯示:單科選考率最高的是地理,佔到67.86%,最低的是政治佔35.34%,而物理佔39.52%位列倒數第二。
而在20種選科組合中,選取率最高的是老文綜,第二是老理綜,選擇人數最少的是「政治、歷史、物理」。雖然最後一個組合僅有0.79%,但選物理還是可以報考近九成的本科專業。
等級賦分制度雖然有利有弊,但對於較原先老理綜、文綜設限的形式相比,還是有發揮空間:
1、有興趣才有學習動力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可以理解為它至少是學習的動力和源泉。因此選擇感興趣的科目,至少可以提高考生的專注力,成績也容易提高。
2、選擇優勢學科
打個比方,有些考生學習地理毫不費力成績還很好,像這種學科就可以稱之為優勢學科。我們可以將6個科目按照自己學習的強弱程度排序,儘量選擇把握性大的。
3、結合意向專業
以計算機專業為例,這類專業的選科要求是必須有物理,如果考生物理不是很好還堅持這類專業,那另外兩門科目要儘量選擇自己佔優勢的學科,來彌補自己的弱項。因此,在選科之前,我通常建議考生了解心儀專業的選科要求,綜合來考慮選科的組合。
最後:
選科既取決於自身對學科的把握程度,還取決於選科組合的人數分布及高校專業要求,因此綜合三方面共同考慮選科會更加全面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