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例 某次考試,小紅物理卷面考了95分,在全省排名70%以內,最後等級賦分變為了65分。而小張物理卷面考了65分,在全省排名3%以內,最後等級賦分變為了95分。
高考改革事關每一位高考生和家長,改革的措施對學生的影響也很大。那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家長只有了解高考改革,才能有效合理的對孩子未來進行規劃指導。
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同時設等級性考試,成績按等級賦分。
解讀:在《山東省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試點方案》中:將每門等級考試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績從高到低劃分為A、B+、B、C+、C、D+、D、E共8個等級。參照正態分布原則,確定各等級人數所佔比例分別為3%、7%、16%、24%、24%、16%、7%、3%。等級考試科目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時,將A至E等級內的考生原始成績,依照等比例轉換法則,分別轉換到91-100、81-90、71-80、61-70、51-60、41-50、31-40、21-30八個分數區間,得到考生的等級成績。
對於唯分數論的父母來說,分數的高低是判斷成績好壞的唯一標準。然而,事實卻是,在第一次考試中,題目非常容易,全班的平均分是97分,小明的95分只排在全班倒數第十;而第二次考試中,題目難度非常大,全班的平均分是70分,小明的75分已經排到了全班正數第十名。
從這個例子看出來,考試的難度不同,使得分數的高低比較變得沒有實際意義,而高考是選拔性考試,要選拔相對優秀的人才。這也是新高考引入&34;方式的初衷!
一、現行高考與新高考對比,一目了然
解讀:高考是競爭性考試,高考分數線的本質是名次。
即在競爭者群體中的相對位置,而非原始分。簡單來說,就是將所有考生成績進行高低排行,在這排行中劃分為不同等級,賦予不同的等級分。
原始分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原始分的全省排名。是全省排名決定了你被放進哪個賦分區間。排名確定了,等級也就確定了,賦值區間也就確定了。反過來講,等級和賦值區間都是根據排名作為唯一依據而確定的。這體現了教育公平性原則。
賦分制:重點在排名! 原始分,重點在分數!
二、等級賦分規則
三、實行等級賦分的優點
四、舉例說明
五、等級賦分下,學生應該怎麼做
1、了解高考改革的實際意義
新高考下,6選3的選科模式表面上是考生的選擇權擴大了,實際上有助於考生提前樹立規劃意識,提高規劃能力,將高中所學知識與大學專業提前相結合,更好的適應未來社會。
2、針對多種高考升學途徑進行應對決策
隨著裸分進名校的機會越來越小,家長指導考生在選擇升學途徑時,最好選擇2-3種,為自己爭取更多的主動權和選擇權,有學科特長的考生要充分利用起來。
3、 正確認識自己,合理選科。
選科,不僅僅與賦分有關,更決定了可以報考的專業,而後者的影響是最大的,一旦選錯科目,就會影響大學專業的報考,這對一個考生的影響,是致命的,因此,山東新高考的選科,應該把握如下三個原則:
一是專業需求原則;選擇高考科目,首先要滿足自己將來大學的專業需求,比如你將來要從事理工科相關專業,就要選擇理工科專業所需要的科目。
二是高分原則;在專業選擇有了保障的前提下,我們要本著高分的原則,選擇自己有名次優勢的科目,提高分數。
三是競爭性原則;競爭性,指的是選科較少的學科,但如果某科選考人數可能較少,但該科卻並非你的強項,也不能盲目選擇。
四興趣原則:
當然,這幾條原則,可以辯證的來看,要從賦分制的實質來進行自我評估,科學選科。
4、確定目標,合理規劃學習
要&34;--敢於夢想自己的大學目標
要&34;--想的合理,有實現的可能,有使用的價值。夢想應該基於現實,科學、合理,還得適合自己。
要&34;--高考途徑有幾種,適合的才是最好的。要科學分析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朝著目標,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真正的&34;。
新高考改革,迫使考生提前了解高校的專業設置,對自己進行職業測評與自我省察,促使考生在高中階段就去了解和思考自己喜歡什麼,以後想要從事什麼。
新高考改革,一方面倒逼高校進行改革,另一方面也要求學生及家長要提升認知。尤其是考生,面對不同專業,考生需要選考的科目和要求不同,這就要求考生基於自己的個人興趣、未來人才需求、就業形勢等多方面,尋求一個契合點,全面應對新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