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自2014年新高考改革以來,賦分製作為取消高考文理分科的產物就出現了。有人說,高考賦分制已經成了歷年高考的最大變數,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北京的新高考改革始於2017年,北京與上海、浙江、天津一起決定採取「固定等級比例賦分制」改革試點,2020年高考考生就迎來了改革後的第一場高考。
由於選考科目的不同,相對於文理分科而言,新高考選考科目組合更加靈活多元,為了解決在同一標準層面對選擇不同科目的考生進行評估,就採用了以等級排位為主導的賦分制,也就是決定考生最終被賦予分值的,主要是考生在各自群體中的相對位置和區間。
實際上,在考前各學校已經對此政策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解讀和宣傳教育,所有考生都意識到偏科是賦分制的大敵。相對於原始分數的簡單累加計算,是否偏科影響不了考生最終成績。但是如果賦分制下,考生選考科目出現弱項和短板,比如,有的考生化學成績原始分為92分,但是由於大家選擇化學作為選考科目的人佔總考生的70%以上,而且由於今年化學成績普遍較高,那麼賦分制就會出現一個令人驚異的現象:
裸分100分的賦分為100分,裸分99分的賦分為97分,裸分98分的賦分為94分,裸分97的賦分為91分,以此類推下去,裸分93分的賦分就只有79分了,以至於有的考生原始分和最終賦分相差了20多分!
高考成績出來之後,北京一些在化學方面具有傳統優勢的強校,由於賦分制原因,導致二三等級的分差被放大,總體成績較之往年出現大幅下滑。除了人大附和清華附兩校之外,其它各高中成績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以至於,很多教師和家長都驚呼:北京高考文科時代來臨!
事實上,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個方面的:
一是考生各科成績不均衡,造成了得分相對較低的狀況;二是今年化學這門考試課目的報考人數,確實多得超乎尋常。以上兩個因素同時存在,才造成了化學作為選考科目的賦分區分度,出現了如此驚人的現象。
按照通常的做法,高考屬於難度係數相對較高的選拔性考試,只有不斷提高複習階段的難度水平,才能確保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但是旨在實現選考科目難度平衡的賦分制,改變了高中階段一味追求難度係數的學習導向。那麼應該如何複習備考呢?
一是要讓突出優勢,讓強項更強。在現實中,採用賦分制可能會拉大考生分類差距。根據上表不難看出,以選考科目賦分起始分為40分,滿分為70分計算,相鄰兩級之間的分差為3分,根據這樣的賦分方法,就會出現一種現象,原始卷面分差4分,賦分卻能夠相差12分。也就是說,排名越靠前的考生,與排名落後的考生相比,實際賦分高出原始卷面分的比例越多,整體也就越受益。
二是要及早規劃,實現均衡發展。過去是高考結束再填報高考志願,選擇高校專業,而高校則可以根據自身學科發展建設的實際要求和特點,來設定該專業的文科和理科要求,一般分為3種情況:理科、文科或文理科均可報名。依照新高考科目設置的要求,學生可以經過高中一年級各科目的學習熟悉後,結合自己學科興趣特點以及優勢特長,開始確定等級性考試的科目。也就是說,學生可以在高一學年結束時就確定那3科高考科目了。提前確定科目後,就可以結合實際科學規劃學習階段性目標任務,加強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是要努力補齊短板,堅持每分必爭。根據著名的木桶理論我們知道,補齊相對較短的那塊木板,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儘管在一定程度上,按照現行的考試原則,賦分制也會出現縮小考生之間分數差距的情況,比如,原始卷面分為100分和91分的兩位考生,有可能最終獲得的學科賦分都是100分的滿分。但是通常情況下,對於我們最不滿意的那一科來說,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和決定考試成績的最終排名,這種情況下,在平時和衝刺階段都要格外關注該科目的學科動向和趨勢,堅持第個知識點必過,每一分必搶。
最後,預祝大家心想事成,旗開得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