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有不少大學生發現自己莫名「被入職」。
所謂「被入職」陌生企業,是指個人身份信息被某些企業盜用,進行個人所得稅虛假申報。不良企業用他人信息發一份虛擬工資,目的就是為了逃相關稅費。
發生多起
常州大學懷德學院2014級學生全班40多人,至少有30多名學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入職」了公司。原西北工業大學明德學院大一至大四年級共有614名學生可能存在冒用信息。
北京某設計諮詢公司冒用高校25名大學生身份信息進行虛假申報,寧波3家公司冒用779名大學生個人信息,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部分學生查到工資記錄但並未就職。
信息洩露
學校裡列印店價格低廉,但很多同學沒有注意到,這裡是隱私洩露的高發區。
在列印店裡都曾看到過四級準考證,六級準考證,班級信息這些資料裡包括了你的姓名和身份證號、學號、手機號,你的個人信息就這樣被悄悄地曝光了。
學校統計信息時在全校範圍各種轉發核對:教務處、醫務室等後勤部門在核對學業信息、普通話四級等證書考試、保險等材料時,將帶有學生姓名、班級、身份證號、手機號、家庭地址的表格在各個院系和班級傳閱核對。
學校、學院要求學生們下載app或者聽機構的各種講座,留下自己的聯繫方式。大家要考各種證書,考公,考研,出國,就業總要參加培訓,導致學生成為這些機構的肥肉。
被入職影響徵信
尚未就業的大學生信息被冒用後,由於到期沒有申請彙算清繳,可能會產生欠稅、無法列印完稅證明等問題。畢業後就業時,用人單位可能會對其應屆生身份和個人誠信產生誤會。
此類處理申訴存在一些困難。在核查過程中,由於涉及多個部門、多個區域,存在權限和地域分布。
當學生信息被冒用或者涉及個人信息洩露時,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
社會是個大環境,它可能不會直接改變一個人,但它會影響人們。今天的世界,人們都在追逐利益,而資訊時代的來臨讓他們發現了新的商機,所以我們更加不要輕易透露自己的個人信息,提高自己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