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愛美的女性都會到美容院做保養,美容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門。而在以前,女子美容的重要手段就是「絞臉」。當絞臉師手中的棉線從面部掃過,臉上的汗毛被絞去,皮膚變得光滑。昨日,合肥經開區蓮花社區明珠居委會就邀請了兩位「絞臉美容師」,讓居民了解、體驗這門老手藝。
絞臉手藝母女相傳
絞臉曾一度很風行,是以前愛美女性常用的一種美容方式,每逢佳節皆去絞臉。然而隨著新式美容院、各種化妝品的出現,絞臉逐漸從街頭巷尾消失。
66歲的解啟珍從13歲開始跟母親學習絞臉手藝。解啟珍說,「我母親70多歲時還在給別人絞臉,每天最少有六七個人,忙的時候午飯都顧不上吃的。這門手藝是祖傳的,外婆傳給我母親,母親又傳給我。」
解啟珍說,現在很少有人做了,但她的女兒也掌握了這門手藝,而且每隔一個月都會做一次。「這是一種傳統的美容方法,和現在醫院的除毛是不一樣的,絞臉之後皮膚會變得很光滑,膚色也會提亮。」解啟珍的女兒林巧雲說,通過絞臉不僅能除去臉上汗毛,而且能按摩臉部皮膚,使皮膚光滑細膩,更容易上妝,且不傷害皮膚。
古時出嫁前要絞臉
林巧雲告訴記者,絞臉也叫「開面」,是中國古代女子在出嫁前必須經過的一道環節。「以前人們叫未婚的女孩『黃毛丫頭』,開面之後,意味著姑娘時代就結束了。」
在現場,林巧云為一名即將結婚的年輕女子進行了「開面」。女子在椅子上坐定,微閉雙眼。林巧雲拿出一團棉線,拉出兩尺多長,纏絞成一個8字形的活套。接著,她用牙齒咬住線的一頭,左手捏住另一頭,右手將線圈貼近面部,開始絞面。
林巧雲先從面部絨毛密集的髮際線上端和前額開始「絞」,隨後是唇部絨毛最密集的地方,接著是兩邊臉頰。
隨著林巧雲左右開弓,棉線快速有力地一張一合一拔,8字線套從面部拂過,所到之處的汗毛被連根拔起。見女子臉頰微微泛紅,林巧雲解釋說:「第一次絞臉都會感到輕微疼痛,十幾分鐘平復一下就好了,整個人會變得容光煥發。」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
絞臉美容是否適合所有人?對此,記者諮詢了解放軍105醫院整形美容科的戴醫生。他認為,絞臉雖能除去面毛,但是也是暫時性的,沒多久還會長出來,且處理時會有疼痛感。
「長期絞臉有可能讓皮膚變得鬆弛,絞臉過程中若不注意衛生情況,也許會出現臉部感染。」戴醫生同時提醒,臉部有炎症時(如毛囊炎),最好不要絞臉。
楊紅梅 高爽 餘亞平 新安晚報、安徽網記者 宛婧/文 陳群/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