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baby新劇豆瓣評分竟然衝到了8.1。
新劇,《摩天大樓》。導演,《催眠大師》和《記憶大師》的陳正道,劇集口碑,從一開始聽說是baby出演被質疑,到現在實打實國產懸疑劇中的佼佼者。
劇集口碑穩了,但baby的演技,依然是爭議焦點。
#Angebaby哭戲#,一度攻上熱搜第一。但,群嘲也如約而至,劃重點——「這演技,真配上熱搜?當觀眾好騙?」
有一條吐槽,最為打眼——有網民放上一張截圖,圖中有網友表示「看見anglebaby就沒興趣看了」,而與該劇編劇殳俏同名的網友回覆:「沒事,她上來就是一具屍體。。。。。。」所以,這算「官方吐槽」?
由此引發的另一種質疑是:導演是不是沒自信,才要找流量來撐場。
但,陳正道拍懸疑片,什麼時候靠過流量?黃渤、段奕宏、徐崢、莫文蔚,是流量嗎?那,為什麼最愛用國產實力派拍懸疑片的導演,會啟用baby,真是向流量低頭?
一口氣刷完大結局,有底了。直接給結論——陳正道用baby,不是爛棋,是妙手。
網友說話——「沒有人比baby演這個玻璃一樣易碎的美女更合適了」。
可正確的選角,不代表演技過關,再次引發觀眾演技大討論的baby,這次到底是演技翻車,還是演技翻身?對她演技的質疑,是有的放矢,還是戴著有色眼鏡?
或者乾脆這麼問:演技進步了還被嘲「拖後腿」,baby這次冤嗎?
沒見過這麼會演的baby?
通常來說,懸疑劇最考驗演技。
《摩天大樓》,主打懸疑犯罪。和之前大火的《隱秘的角落》是同一題材,而且,都是群像劇。
演員,大多是實力派。郭濤,直男癌風波不提,《父母愛情》之類的表演,站得住,楊子姍,哪怕後續換臉沉寂,還是公認會演。
一個擅長拍懸疑的導演,一群業務能力過硬的演員。在這中間, baby當然顯得打眼。
但別忘了,正是陳正道,用他的第一部網劇《結愛》,讓之前演技一直被群嘲的女主角宋茜實現口碑大逆轉。
輪到baby了,還能再逆襲嗎?先蓋章:這的確是在電視劇中表現最好的baby。
劇集開場,一個停電的夜晚,伴隨著一段鋼琴曲,角色依次出現,有人在哭,有人被送上救護車,有人在焦急地等待,前後不到五分鐘時間,鋼琴曲從舒緩到緊張,鏡頭節奏不斷加快,到最後,住在高檔小區摩天大樓C棟20層的美女店長鍾美寶(楊穎 飾)意外身亡。
所以,本劇的劇情可以簡單概括為:到底是誰殺了baby?
在很多的懸疑品裡,角色往往都是案件的工具人,沒什麼個性。但陳正道的作品裡,人物總是和劇情同等重要。甚至可以說,往往是角色的化學反應,引發出人性的複雜難辨,最終推導出讓人大跌眼鏡的意外結局。
《摩天大樓》裡,每個人都有可能是兇手。
可能是大樓保安。可能是女主的建築師情人。也可能是女主的繼父。
一個美得引人犯罪的女住戶之死,牽扯出了摩天大樓背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他們都和死者鍾美寶有著錯綜複雜的關係,所有故事和秘密都離不開鍾美寶,但至於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可以說不到最後一集的最後一分鐘,陳正道都一直在耍花槍。
那麼她到底是什麼人?baby演出這個角色沒?
必須說,Angelababy在這部劇的演技是有所提高的,如果僅憑對baby的演技印象,就直接腦補她本劇表演是垃圾,就是徹頭徹尾的偏見了。
和之前難以自控的瞪眼式演技相比,這次能明顯感覺到她有了表情管理。
整體演得不浮誇,也不尷尬,看上去還是舒服的。
之前上熱搜的哭戲,也不算完全上得沒道理。
和演技派比,當然隔山隔海,可是和自己相比,是質的突破。
她是能「真」哭了。
甚至於,一哭一笑都演出了層次感:被正妻扇耳光這場戲,哭。眼淚流出了當面被扇耳光的羞恥感,
接著是看到情人不顧她毫不猶豫追妻後的笑,這一笑,就笑出了內心的自嘲和心酸。
當然,有人說,這進步都建立在原本零分甚至負分的基礎之上。但,進步就是進步。
當初演《我的真朋友》的時候,就有人建議baby去演鬼片。沒成想,一部第一集就成功領盒飯的懸疑劇,真的讓她演到了8分劇, 到底是誰令她脫胎換骨?
終於有導演懂得拍baby?
答案當然是陳正道。
包括王家衛、呂克·貝松等很多導演都說過一句話:沒有爛演員,只有爛導演。
意思是:每個演員有缺陷,有表演的死角,重點是如何把ta身上的魅力完美地捕捉到影像中。
過去最會拍baby的導演,是徐克,完美拍出她的空虛之美。
但具體到這部劇,baby當然還是很美,但演員的美,和演員的演技表現,並不是一回事。
如何把baby的美融入角色,才是重點。而陳正道對baby的使用,堪稱妙手回春。
整部劇走的是電影級製作,一座摩天大樓,在影像營造下如同魔樓。在陰森森的氛圍裡,第一集就領盒飯的「鍾美寶」,只會出現在眾人閃回的片段裡。而這個人物,也是個複雜的多面體:
她美麗,嬌柔,從另一個城市搬來,充滿神秘,年紀輕輕就開了家咖啡館。還有人給她貼上美色侍人的標籤。
她家裡有許多奢侈品,拆都沒拆過,都是情人送的?還是她還和其他的男人糾纏?
可以說,鍾美寶自帶神秘感和多面性。每個人看她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人物也不同。
在迷戀她的保安眼中,美寶很完美,她獨立、善良,絕不是被包養的人。
在偷窺她的地產經紀眼裡,她一個人在家裡哭泣,脆弱多情。
可是故事越發展觀眾又越覺得:這個角色好像背負什麼秘密?她是不是沒那麼簡單?
可以說,在陳正道的設計下,baby確實演到了一個很適合自己的角色。
因為作為死者,她一直活在別人的敘述和回憶裡,她的形象也隨著敘述者的不同而隨時發生變化。觀眾透過羅生門般的敘述重新認識了這個死去的女人。她有悲慘的身世,驚人的美貌,以及一顆善良的的心。
問題是,這一切是真實還是謊言呢?
這正是陳正道使用baby最妙的地方:他把baby的演技放入了劇集的敘事詭計中。
你看到的,聽到的,都未必會是這個角色的真相,而是一個不斷被推翻和重構的人物,這讓她始終是一個謎團。觀眾自以為已經確定的人設一直都在反轉,而劇情也隨之天翻地覆。
所以baby片段式的表演,缺乏整體性的人物性格,甚至是缺少人味,恰好完美實現了導演想要的隔閡感。陳正道要的,就是令觀眾捉摸不透的——假面美人。
在羅生門般的敘事下,baby表演中的眼神和笑容,即使詞不達意,也會顯得似乎意有所指,令人毛骨悚然。
同時,電影級別的膠片質感,講究的鏡頭語言,魔幻的場景設置,更營造出一種阿加莎·克裡斯蒂小說式的復古和華麗感。
而這種影像又極好地幫助了演員的表演。
比如鍾美寶與林大森在一起時,往往是暖色調的溫馨放鬆;她獨處時,整個房間又變得色調濃烈而冰冷黑暗。
這一切都讓觀眾感到角色不只美,更有故事藏在裡頭。
有了影像和敘事打底,在需要她展示自己美貌的戲份裡,她只需要本色出演就很有說服力。
甚至太過強烈的表演技巧和個人風格,反倒會破壞這種懸疑感,美就好。
從這個意義上說,baby完美達標。
可為什麼觀眾還是不滿意,只是因為刻板印象嗎?
那為什麼網友說baby演技沒翻身?真的輸在微笑唇?觀眾冤枉baby了?
港真,即使陳正道將baby的表演裝入羅生門之中,但當角色遇到更劇烈、更複雜的情感時,baby就沒了招數。
幾場情緒戲,比如和青梅竹馬的哥哥再次重逢, baby依然無驚無喜,一張臉上只剩麻木呆滯。
已婚的竹馬突然登門。她一臉不要影響我下班的表情。
保安明明在和她傾訴自己不如意的生活,她卻像置身事外。
作為對比,說一個劇集中的小彩蛋,在劇中扮演baby小時候的是《隱秘的角落》裡的王聖迪。就是我們的普普。
一個觀眾的吐槽點就是:成年baby演不過幼年普普。
實際上普普這次戲份較少,也沒有深度戲,不特別顯示演技。可是那段替童年林大森背鍋的戲,她還是把鍾美寶的善良、倔強、隱忍,都展現出來了。
細微表情,作為觀眾的我們不由自主陷入了角色的魅力。
而baby的問題是:太像上綜藝了。
整個角色時常穿越回跑男baby,時常搖頭晃腦,神態、形體,都在向觀眾宣布:這是一個天真少女。
這是因為baby只完成了劇情要求的基礎情緒,而缺乏那種更加細膩、複雜的心境。
開心的時候就笑,放鬆的時候晃腦袋,嚇一跳就瞪眼。最令人出戲的還有Angelababy的微笑唇:傷心流淚時,嘴角在微笑,生氣憤怒時,嘴角在微笑,就連被害時,嘴角還在笑。
當然,導演很聰明地完成了揚長避短,將她變成了一個劇集的神秘符號。但如果真的是一個實力派女星來演,的確可以讓人物隨著劇情發展,產生性格上的改變,呈現出更多角色應有的層次感。
能把角色立住的演技,才可以讓觀眾體會到劇中人的心境。
什麼是真正的表演?陳凱歌對周迅有一句評價很貼切:「很好的心靈溝通者。」
就說令周迅備受質疑的《如懿傳》,其中一集是:如懿被打入冷宮, 聽說外頭的父親死了。
她先是倔強和不信:「我不信阿瑪就會這樣走了。」
這時候,她的表情還是繃住,沒有大哭。但她內心極大的情感波動,全在肢體動作上——
手背在身後眼淚抑不住時迅速低頭,身體不自覺發抖。
但最後一滴不爭氣的淚,終於還是流下來。可這眼淚還沒掉下去,她又在下一刻,把自己隱回外殼裡,用笑容掩藏所有悲傷與脆弱。
她用最輕微靈巧的動作,打開了你的心門,讓你通向角色複雜幽微的人性。
反觀baby演技雖然進步,演出的依然是一個角色的外殼。
她能給劇集帶來的,就是提醒觀眾:角色的死肯定不簡單。
但《摩天大樓》還是一部偏向女性觀眾的懸疑劇。
女性向懸疑劇有什麼特點?是要解謎,但解謎不是第一位的,深挖人物的情感和內心才更是。因此baby這個角色,原本當然可以挖掘出更多的深意和更深邃的意蘊,而現在一切都停在反轉了。從這個意義上說,觀眾沒有冤枉baby。
別吹爆,也別捶死baby的演技
那麼最後的問題就是:我們該如何理解輿論對於baby演技的評價,高口碑劇集,到底該不該用流量演員?
以《摩天大樓》的經驗看,用baby,帶來的是一場口碑兩極:
一方面,熱搜登頂,一個備受爭議的流量花,演技成為話題焦點,說她演技變好了,自然會引起普通路人的好奇,引發爭議帶動劇集出圈。
但另一方面,也會引發迷惑滿滿的評論區,以及許多路人觀眾的:我們不信。
結果是難以統計有多少人因為好奇點開了這部劇?又有多少人根據刻板印象直接被演員勸退?
《摩天大樓》有10000豆瓣網友打出8.1,播出4天貓眼熱度第八,總體成績尚可,事實證明陳正道對baby的使用堪稱範例,但仍然令人忍不住去想:不用baby,換一個實力派女星,打出全演技派陣容,劇集成績會更糟,還是更好?
這種假設背後的問題其實是: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baby這種流量花的演技?
該吹爆嗎?
當然事實證明,baby進步明顯…
但這裡的進步,參照物是和劉德華對戲,用上催淚棒和眼藥水落淚的小鳳仙。
是一次次平面式演技展示。
是災難式的哭戲。
是坐在汽車後排,看著暗戀的人羞澀一笑,結果秒變恐怖片《真朋友》嚇人片段。
Baby的表現,是從不及格,到及格。
如果及格的表演,就已經可以被吹爆。眼圈紅了,就是入戲。陷入悲傷,就是演技。
流量花一落淚,就可以得到誇讚和表揚,擁有自己「哭戲演技炸裂」的熱搜,那無疑是一種影視劇市場表演的審美降級:
我們給及格演技熱搜以流量,劇方就會生產出更多這種熱搜。
我們給樣板化及格表演以讚揚,市場就會回饋給我們更多樣板化的表演。
日子久了觀眾就會說,哭也哭了,笑也笑了,這還不是炸裂演技?
那無疑是演技大貶值的時刻, AI式表演終將一統江湖。
但反過來說,baby取得了演技進步,還要被觀眾吐槽拖後腿,被嘲只是演了個屍體,公平嗎?
同樣不公平。
因為這種對流量花進步的無視,也會產生螺旋效應:既然演好演砸都一樣,那何必再努力?
既然演技不脫胎換骨就難免繼續被群嘲,那還不如接著用流量演戲。
日子久了,是不是流量們更加不願意努力?
事實是:熱搜上的baby,實際上一再被觀眾兩種刻板印象所牽扯而分裂。
一種是「黑」:「演了個屍體」,不用看就是渣演技,看到名字就不想點進去……
一種是「吹」:流淚演技炸裂、姐姐乘風破浪,完美突破!
兩者,都沒有真正的共情。
baby到底需要什麼?是愛護角色,不消費演員、是運用演員的導演;是更加自知的自己;
更是不輕易唱衰或熱捧的我們——觀眾。
怎樣才算正確對待流量的演技?舉個例子,當年港片新生代頂流陳先生拍《無間道2》,演青年劉建明,覺得自己很會演戲,去到片場,心不在焉。
終於有一次,導演劉偉強招呼他過來,問,「累不累」。
陳:不累。
劉偉強啪的上去就是一巴掌:不累,就給我好好演戲。
結果,《無間道2》演完,港片真的多了兩個希望之星。
這背後才是對待流量的真態度:演的爛,給巴掌,演的好,該給糖給糖。只有觀眾更公正地對待流量,流量們才能更專業地對待演技。
表演,當然是直覺,是技巧,是經驗。
但優秀的表演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成為角色。
流量明星優秀的表演首先要做到什麼?甩掉流量、忘掉自己。
不必說什麼奉獻,演戲只是演員的本分,演員需要的,是敬畏。
baby新劇演技到底是翻身還是又翻車?跟《摩天大樓》一樣,在不同的觀眾眼裡,答案註定是羅生門。
演技進步依然被嘲拖後腿,當然冤,但真正重要的問題是:baby是否有一天,真能用自己的表演打破所有的「演技濾鏡」?
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取決於:這些流量明星是否能超越所有的粉絲追捧和過度質疑,找到對演技二字,真正的敬畏。
到那一天,才算對得起侮辱演技這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