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劇豆瓣8.1、編劇卻「官方吐槽」?baby這次到底冤不冤?

2020-12-11 肥羅大電影

誰能想到,baby新劇豆瓣評分竟然衝到了8.1。

新劇,《摩天大樓》。導演,《催眠大師》和《記憶大師》的陳正道,劇集口碑,從一開始聽說是baby出演被質疑,到現在實打實國產懸疑劇中的佼佼者。

劇集口碑穩了,但baby的演技,依然是爭議焦點。

#Angebaby哭戲#,一度攻上熱搜第一。但,群嘲也如約而至,劃重點——「這演技,真配上熱搜?當觀眾好騙?」

有一條吐槽,最為打眼——有網民放上一張截圖,圖中有網友表示「看見anglebaby就沒興趣看了」,而與該劇編劇殳俏同名的網友回覆:「沒事,她上來就是一具屍體。。。。。。」所以,這算「官方吐槽」?

由此引發的另一種質疑是:導演是不是沒自信,才要找流量來撐場。

但,陳正道拍懸疑片,什麼時候靠過流量?黃渤、段奕宏、徐崢、莫文蔚,是流量嗎?那,為什麼最愛用國產實力派拍懸疑片的導演,會啟用baby,真是向流量低頭?

一口氣刷完大結局,有底了。直接給結論——陳正道用baby,不是爛棋,是妙手。

網友說話——「沒有人比baby演這個玻璃一樣易碎的美女更合適了」。

可正確的選角,不代表演技過關,再次引發觀眾演技大討論的baby,這次到底是演技翻車,還是演技翻身?對她演技的質疑,是有的放矢,還是戴著有色眼鏡?

或者乾脆這麼問:演技進步了還被嘲「拖後腿」,baby這次冤嗎?

沒見過這麼會演的baby?

通常來說,懸疑劇最考驗演技。

《摩天大樓》,主打懸疑犯罪。和之前大火的《隱秘的角落》是同一題材,而且,都是群像劇。

演員,大多是實力派。郭濤,直男癌風波不提,《父母愛情》之類的表演,站得住,楊子姍,哪怕後續換臉沉寂,還是公認會演。

一個擅長拍懸疑的導演,一群業務能力過硬的演員。在這中間, baby當然顯得打眼。

但別忘了,正是陳正道,用他的第一部網劇《結愛》,讓之前演技一直被群嘲的女主角宋茜實現口碑大逆轉。

輪到baby了,還能再逆襲嗎?先蓋章:這的確是在電視劇中表現最好的baby。

劇集開場,一個停電的夜晚,伴隨著一段鋼琴曲,角色依次出現,有人在哭,有人被送上救護車,有人在焦急地等待,前後不到五分鐘時間,鋼琴曲從舒緩到緊張,鏡頭節奏不斷加快,到最後,住在高檔小區摩天大樓C棟20層的美女店長鍾美寶(楊穎 飾)意外身亡。

所以,本劇的劇情可以簡單概括為:到底是誰殺了baby?

在很多的懸疑品裡,角色往往都是案件的工具人,沒什麼個性。但陳正道的作品裡,人物總是和劇情同等重要。甚至可以說,往往是角色的化學反應,引發出人性的複雜難辨,最終推導出讓人大跌眼鏡的意外結局。

《摩天大樓》裡,每個人都有可能是兇手。

可能是大樓保安。可能是女主的建築師情人。也可能是女主的繼父。

一個美得引人犯罪的女住戶之死,牽扯出了摩天大樓背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他們都和死者鍾美寶有著錯綜複雜的關係,所有故事和秘密都離不開鍾美寶,但至於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可以說不到最後一集的最後一分鐘,陳正道都一直在耍花槍。

那麼她到底是什麼人?baby演出這個角色沒?

必須說,Angelababy在這部劇的演技是有所提高的,如果僅憑對baby的演技印象,就直接腦補她本劇表演是垃圾,就是徹頭徹尾的偏見了。

和之前難以自控的瞪眼式演技相比,這次能明顯感覺到她有了表情管理。

整體演得不浮誇,也不尷尬,看上去還是舒服的。

之前上熱搜的哭戲,也不算完全上得沒道理。

和演技派比,當然隔山隔海,可是和自己相比,是質的突破。

她是能「真」哭了。

甚至於,一哭一笑都演出了層次感:被正妻扇耳光這場戲,哭。眼淚流出了當面被扇耳光的羞恥感,

接著是看到情人不顧她毫不猶豫追妻後的笑,這一笑,就笑出了內心的自嘲和心酸。

當然,有人說,這進步都建立在原本零分甚至負分的基礎之上。但,進步就是進步。

當初演《我的真朋友》的時候,就有人建議baby去演鬼片。沒成想,一部第一集就成功領盒飯的懸疑劇,真的讓她演到了8分劇, 到底是誰令她脫胎換骨?

終於有導演懂得拍baby?

答案當然是陳正道。

包括王家衛、呂克·貝松等很多導演都說過一句話:沒有爛演員,只有爛導演。

意思是:每個演員有缺陷,有表演的死角,重點是如何把ta身上的魅力完美地捕捉到影像中。

過去最會拍baby的導演,是徐克,完美拍出她的空虛之美。

但具體到這部劇,baby當然還是很美,但演員的美,和演員的演技表現,並不是一回事。

如何把baby的美融入角色,才是重點。而陳正道對baby的使用,堪稱妙手回春。

整部劇走的是電影級製作,一座摩天大樓,在影像營造下如同魔樓。在陰森森的氛圍裡,第一集就領盒飯的「鍾美寶」,只會出現在眾人閃回的片段裡。而這個人物,也是個複雜的多面體:

她美麗,嬌柔,從另一個城市搬來,充滿神秘,年紀輕輕就開了家咖啡館。還有人給她貼上美色侍人的標籤。

她家裡有許多奢侈品,拆都沒拆過,都是情人送的?還是她還和其他的男人糾纏?

可以說,鍾美寶自帶神秘感和多面性。每個人看她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人物也不同。

在迷戀她的保安眼中,美寶很完美,她獨立、善良,絕不是被包養的人。

在偷窺她的地產經紀眼裡,她一個人在家裡哭泣,脆弱多情。

可是故事越發展觀眾又越覺得:這個角色好像背負什麼秘密?她是不是沒那麼簡單?

可以說,在陳正道的設計下,baby確實演到了一個很適合自己的角色。

因為作為死者,她一直活在別人的敘述和回憶裡,她的形象也隨著敘述者的不同而隨時發生變化。觀眾透過羅生門般的敘述重新認識了這個死去的女人。她有悲慘的身世,驚人的美貌,以及一顆善良的的心。

問題是,這一切是真實還是謊言呢?

這正是陳正道使用baby最妙的地方:他把baby的演技放入了劇集的敘事詭計中。

你看到的,聽到的,都未必會是這個角色的真相,而是一個不斷被推翻和重構的人物,這讓她始終是一個謎團。觀眾自以為已經確定的人設一直都在反轉,而劇情也隨之天翻地覆。

所以baby片段式的表演,缺乏整體性的人物性格,甚至是缺少人味,恰好完美實現了導演想要的隔閡感。陳正道要的,就是令觀眾捉摸不透的——假面美人。

在羅生門般的敘事下,baby表演中的眼神和笑容,即使詞不達意,也會顯得似乎意有所指,令人毛骨悚然。

同時,電影級別的膠片質感,講究的鏡頭語言,魔幻的場景設置,更營造出一種阿加莎·克裡斯蒂小說式的復古和華麗感。

而這種影像又極好地幫助了演員的表演。

比如鍾美寶與林大森在一起時,往往是暖色調的溫馨放鬆;她獨處時,整個房間又變得色調濃烈而冰冷黑暗。

這一切都讓觀眾感到角色不只美,更有故事藏在裡頭。

有了影像和敘事打底,在需要她展示自己美貌的戲份裡,她只需要本色出演就很有說服力。

甚至太過強烈的表演技巧和個人風格,反倒會破壞這種懸疑感,美就好。

從這個意義上說,baby完美達標。

可為什麼觀眾還是不滿意,只是因為刻板印象嗎?

那為什麼網友說baby演技沒翻身?真的輸在微笑唇?觀眾冤枉baby了?

港真,即使陳正道將baby的表演裝入羅生門之中,但當角色遇到更劇烈、更複雜的情感時,baby就沒了招數。

幾場情緒戲,比如和青梅竹馬的哥哥再次重逢, baby依然無驚無喜,一張臉上只剩麻木呆滯。

已婚的竹馬突然登門。她一臉不要影響我下班的表情。

保安明明在和她傾訴自己不如意的生活,她卻像置身事外。

作為對比,說一個劇集中的小彩蛋,在劇中扮演baby小時候的是《隱秘的角落》裡的王聖迪。就是我們的普普。

一個觀眾的吐槽點就是:成年baby演不過幼年普普。

實際上普普這次戲份較少,也沒有深度戲,不特別顯示演技。可是那段替童年林大森背鍋的戲,她還是把鍾美寶的善良、倔強、隱忍,都展現出來了。

細微表情,作為觀眾的我們不由自主陷入了角色的魅力。

而baby的問題是:太像上綜藝了。

整個角色時常穿越回跑男baby,時常搖頭晃腦,神態、形體,都在向觀眾宣布:這是一個天真少女。

這是因為baby只完成了劇情要求的基礎情緒,而缺乏那種更加細膩、複雜的心境。

開心的時候就笑,放鬆的時候晃腦袋,嚇一跳就瞪眼。最令人出戲的還有Angelababy的微笑唇:傷心流淚時,嘴角在微笑,生氣憤怒時,嘴角在微笑,就連被害時,嘴角還在笑。

當然,導演很聰明地完成了揚長避短,將她變成了一個劇集的神秘符號。但如果真的是一個實力派女星來演,的確可以讓人物隨著劇情發展,產生性格上的改變,呈現出更多角色應有的層次感。

能把角色立住的演技,才可以讓觀眾體會到劇中人的心境。

什麼是真正的表演?陳凱歌對周迅有一句評價很貼切:「很好的心靈溝通者。」

就說令周迅備受質疑的《如懿傳》,其中一集是:如懿被打入冷宮, 聽說外頭的父親死了。

她先是倔強和不信:「我不信阿瑪就會這樣走了。」

這時候,她的表情還是繃住,沒有大哭。但她內心極大的情感波動,全在肢體動作上——

手背在身後眼淚抑不住時迅速低頭,身體不自覺發抖。

但最後一滴不爭氣的淚,終於還是流下來。可這眼淚還沒掉下去,她又在下一刻,把自己隱回外殼裡,用笑容掩藏所有悲傷與脆弱。

她用最輕微靈巧的動作,打開了你的心門,讓你通向角色複雜幽微的人性。

反觀baby演技雖然進步,演出的依然是一個角色的外殼。

她能給劇集帶來的,就是提醒觀眾:角色的死肯定不簡單。

但《摩天大樓》還是一部偏向女性觀眾的懸疑劇。

女性向懸疑劇有什麼特點?是要解謎,但解謎不是第一位的,深挖人物的情感和內心才更是。因此baby這個角色,原本當然可以挖掘出更多的深意和更深邃的意蘊,而現在一切都停在反轉了。從這個意義上說,觀眾沒有冤枉baby。

別吹爆,也別捶死baby的演技

那麼最後的問題就是:我們該如何理解輿論對於baby演技的評價,高口碑劇集,到底該不該用流量演員?

以《摩天大樓》的經驗看,用baby,帶來的是一場口碑兩極:

一方面,熱搜登頂,一個備受爭議的流量花,演技成為話題焦點,說她演技變好了,自然會引起普通路人的好奇,引發爭議帶動劇集出圈。

但另一方面,也會引發迷惑滿滿的評論區,以及許多路人觀眾的:我們不信。

結果是難以統計有多少人因為好奇點開了這部劇?又有多少人根據刻板印象直接被演員勸退?

《摩天大樓》有10000豆瓣網友打出8.1,播出4天貓眼熱度第八,總體成績尚可,事實證明陳正道對baby的使用堪稱範例,但仍然令人忍不住去想:不用baby,換一個實力派女星,打出全演技派陣容,劇集成績會更糟,還是更好?

這種假設背後的問題其實是: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baby這種流量花的演技?

該吹爆嗎?

當然事實證明,baby進步明顯…

但這裡的進步,參照物是和劉德華對戲,用上催淚棒和眼藥水落淚的小鳳仙。

是一次次平面式演技展示。

是災難式的哭戲。

是坐在汽車後排,看著暗戀的人羞澀一笑,結果秒變恐怖片《真朋友》嚇人片段。

Baby的表現,是從不及格,到及格。

如果及格的表演,就已經可以被吹爆。眼圈紅了,就是入戲。陷入悲傷,就是演技。

流量花一落淚,就可以得到誇讚和表揚,擁有自己「哭戲演技炸裂」的熱搜,那無疑是一種影視劇市場表演的審美降級:

我們給及格演技熱搜以流量,劇方就會生產出更多這種熱搜。

我們給樣板化及格表演以讚揚,市場就會回饋給我們更多樣板化的表演。

日子久了觀眾就會說,哭也哭了,笑也笑了,這還不是炸裂演技?

那無疑是演技大貶值的時刻, AI式表演終將一統江湖。

但反過來說,baby取得了演技進步,還要被觀眾吐槽拖後腿,被嘲只是演了個屍體,公平嗎?

同樣不公平。

因為這種對流量花進步的無視,也會產生螺旋效應:既然演好演砸都一樣,那何必再努力?

既然演技不脫胎換骨就難免繼續被群嘲,那還不如接著用流量演戲。

日子久了,是不是流量們更加不願意努力?

事實是:熱搜上的baby,實際上一再被觀眾兩種刻板印象所牽扯而分裂。

一種是「黑」:「演了個屍體」,不用看就是渣演技,看到名字就不想點進去……

一種是「吹」:流淚演技炸裂、姐姐乘風破浪,完美突破!

兩者,都沒有真正的共情。

baby到底需要什麼?是愛護角色,不消費演員、是運用演員的導演;是更加自知的自己;

更是不輕易唱衰或熱捧的我們——觀眾。

怎樣才算正確對待流量的演技?舉個例子,當年港片新生代頂流陳先生拍《無間道2》,演青年劉建明,覺得自己很會演戲,去到片場,心不在焉。

終於有一次,導演劉偉強招呼他過來,問,「累不累」。

陳:不累。

劉偉強啪的上去就是一巴掌:不累,就給我好好演戲。

結果,《無間道2》演完,港片真的多了兩個希望之星。

這背後才是對待流量的真態度:演的爛,給巴掌,演的好,該給糖給糖。只有觀眾更公正地對待流量,流量們才能更專業地對待演技。

表演,當然是直覺,是技巧,是經驗。

但優秀的表演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成為角色。

流量明星優秀的表演首先要做到什麼?甩掉流量、忘掉自己。

不必說什麼奉獻,演戲只是演員的本分,演員需要的,是敬畏。

baby新劇演技到底是翻身還是又翻車?跟《摩天大樓》一樣,在不同的觀眾眼裡,答案註定是羅生門。

演技進步依然被嘲拖後腿,當然冤,但真正重要的問題是:baby是否有一天,真能用自己的表演打破所有的「演技濾鏡」?

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取決於:這些流量明星是否能超越所有的粉絲追捧和過度質疑,找到對演技二字,真正的敬畏。

到那一天,才算對得起侮辱演技這兩個字。

相關焦點

  • 受「許可馨事件」的影響,中國藥科大學受到輿論抨擊,到底冤不冤
    那麼,中國藥科大學到底冤不冤呢?聽聽「贏在高三」老師怎麼說。哪個學校,也沒法保證每一個學生都是三觀很正的學生,如果中國藥科大學沒有違規,就不能因為許可馨而受到連累,許可馨的父母也是一樣,這正是「禍不及父母」!
  • 巴阿大戰出現2次爭議,阿根廷到底冤不冤?
    巴阿大戰出現2次爭議,阿根廷到底冤不冤?2019年7月3日,巴西美洲杯半決賽上演重量級對決,最終依靠熱蘇斯和菲爾米諾的進球,巴西2-0戰勝阿根廷挺入決賽。但比賽的兩次爭議,成為球迷賽後的熱談。但比賽結果已經結束,結果已經更改不了,等待梅西的只能是回家,重頭再來,2020年美洲杯再見。不管怎麼說,在球場上主裁判的權威不允許任何人的挑戰。不管這次爭議的對錯,作為球迷,我們只希望在這麼重要的比賽中,能夠讓雙方踢出一場精彩的比賽呈現給球迷,讓雙方不管是輸還是贏,都能夠心服口服,從內心上接受比賽結果。
  • 馬布裡為翻譯「背鍋」冤不冤?
    馬布裡為翻譯「背鍋」冤不冤?參與互動    中國籃協根據採訪視頻處罰北京隊  馬布裡為翻譯「背鍋」冤不冤
  • 中央美院副院長徐冰的「英文書法」被噴「多此一舉」,冤不冤?
    藝術家徐冰不管你承認與否,儘管有不少人吐槽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徐冰先生是當代中國乃至世界行為藝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但徐冰先生的確是當代非常活躍的一位藝術家,並通過自己勇於探索的藝術實踐和不斷取得的藝術成就
  • 說說滴滴的事情:「冤大頭」滴滴
    1,滴滴冤不冤?一出事所有人都在罵滴滴,我朋友以前在滴滴工作的,表示滴滴很冤。其實我一開始也覺得滴滴挺冤的,不只是這次,以前很多次都是。我就想知道這到底怎麼審核,不論你怎麼樣,滴滴能查到的只有這個人有沒有犯罪記錄,根本不可能對每個司機都進行挨家挨戶的上門訪談,根本不可能有這個人力——如果真這麼做了,因為「性格孤僻」等傳聞就拒絕人當滴滴司機,那又要被罵歧視「性格孤僻」,又要被罵根本打不到車了。
  • 15元一根烤腸的雪鄉到底冤不冤?東北那麼大,看雪不被坑很難麼?
    而且每次上熱搜的原因都不太光榮,今年的原因則是:雪鄉賣的烤腸15元一根,被遊客吐槽價格過高。事情發酵的速度很快,再次引起了旅行者們的熱議。對此黑龍江日報還專門發文為雪鄉鳴不平,這篇名為《嘆一聲雪鄉「竇娥冤」》的文章中稱,雪鄉太冤了。
  • 理性分析:蘇偉冤不冤?
    轉載內容只以信息傳播為目的,僅供參考,不代表本號認同其觀點和立場。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原作者負責。今天一大早CBA聯盟就傳來了一條勁爆的新聞,讓球迷朋友和媒體一直議論紛紛,那就是關於廣東隊球員蘇偉的後續處罰情況。CBA聯盟給出的官方處罰消息是:蘇偉被禁賽2場,同時罰款5萬元。
  • CSSCI被批,它冤不冤
    如果說《武漢大學學報》聲明所言「目前的學術評價與期刊評價體制對於人文科學是嚴重不公平的,但我們又無法擺脫這種體制,這既是我們辦刊人的悲哀,也是中國學術界的悲哀」是對CSSCI抗議的怨念悲情版的話,《同濟大學學報》主編的個人聲明,則是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搞笑反諷版本。無論是悲情版,還是反諷版,所說的都是同一件事,所談的都是學界被影響因子所綁架這一老話題。
  • 我們的冤親債主是怎麼來的?化解冤親債主的方法
    這就形成了冤親債主,歷代宗親的關係。彼此的各種因緣,纏結得愈深,不論是良善的或不良善的,彼此就愈容易在來世的輪迴中再次相遇。屬於情感引起的業緣,這次就用情感的形式解決,物質或生命引起的業緣,這次就以同等的形式償付。
  • 5歲女童鑽紙箱被汽車碾壓,司機全責冤不冤?
    5歲女童鑽紙箱被汽車碾壓,司機全責冤不冤?    全國網友「吵翻天」常州律師「說己見」報導一出,立即引起了全國網友的大討論,很多網友認為司機有點冤,不該是全責。因為小女孩的家長沒有盡到照顧義務,也應該負一定責任。也有一部分網友認為,那麼大一個紙箱在路邊,司機不管不顧,直接開車壓上去,根本沒有起到開車時應有的「注意」義務,全責不冤。那麼,這個司機究意冤不冤?這個事件是不是還有其他責任方嗎?本期的法治大講堂邀請江蘇禾邦律師事務兩位律師來講一講他們的觀點。
  • 【網絡誠信日】「逗鵝冤」你可能比鵝還冤!
    【網絡誠信日】「逗鵝冤」你可能比鵝還冤!這次從表面看似乎是「逗鵝冤",但事實上這是大家都有的錯誤潛意識!如果不提高警惕下次你可能比鵝還冤!更多精彩請點擊世界文化遺產 千年哈尼梯田網站:www.hhyyxc.gov.cn原標題:《【網絡誠信日】「逗鵝冤」你可能比鵝還冤!》
  • 因為不是名校畢業被Pass,丁輝到底冤不冤?
    文 | 米粒媽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米粒媽之前介紹的職場綜藝《令人心動的 offer2》。這檔真人秀,主要講述了懷抱著律師夢想的法學院學生們,經歷為期一個月的頂級律所實習生活後,爭奪兩個律所轉正offer的故事。這些是實習生們,個個都是一路名校的學霸,只有一個叫丁輝的孩子,是二本逆襲華東政法的研究生。
  • 肖戰有錯,但當年的談莉娜,她不冤!
    肖戰有錯,但當年的談莉娜,她不冤!談莉娜,這個名字,當下的很多觀眾可能已經不認識了,但90後觀眾應該大部分都認識她,尤其是提到《一起又看流星雨》這部大爆劇。當年的談莉娜,憑藉《快樂女聲》出道,之後被力捧,出演了大爆劇《一起來看流星雨》第二部裡的蔣媛,且戲份非常多,和男主的感情戲差點比女主都多了。
  • 江蘇文科狀元無緣清北到底冤不冤?新高考改革詳解!
    講了這麼多,江蘇省真正冤的其實是這些考生:3門總分略低去不了清北復交,但選測等級雙A+。為什麼呢?那就需要來科普一下江蘇的高考錄取模式,以下討論不涉及高考規則的利與弊、公不公平等等。01 現行的江蘇高考模式江蘇省現行的普通高考模式:「3+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
  • 感天動地竇娥冤
    ,有一天竇婆婆去找賽盧醫索取債務,賽盧醫由於無力償還,便想要將蔡婆婆勒死,恰巧被路過的張驢兒父子救下,不幸的是張驢兒父子並非好人,要強取蔡婆婆和竇娥為妻,由於竇娥不從,張驢兒便要將蔡婆婆毒死,逼迫竇娥嫁於他,沒想到誤將他父親毒死,從而他嫁禍給竇娥,昏官桃杌不明是非將竇娥判處死刑,竇娥臨死許下三發毒誓,一一應驗的故事。
  • 有償補課被解聘,代課老師到底冤不冤?
    ——本文系紅網第五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近日,有市民舉報山西原平市教師楊某在校外私自補課,「課上不講課外講」。這一神聖崗位不應被當作牟利的資本和籌碼。再者,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當教師把大片心思和精力放在課外補習班上時,誰又能保證「課上不講課外講」的情況只是誇大其詞,而不是真實存在的呢?懲罰沒有商量的餘地,可「代課教師」制度中存在的問題也不能被忽視。代課教師是指在公立學校中沒有事業編制的臨時教師,與學校保持著合同關係。
  • 人人都有冤親債主嗎?哪來那麼多冤親債主?
    冤親債主是什麼?相信很多學佛人都聽過這個詞,而且熱衷於超度它們,把每次做佛事的功德都回向它們,仿佛它們的存在,讓人身體多病,運氣衰敗,會搗亂人的正常生活,所以很多佛弟子是敬三寶而畏冤親債主的。佛法告訴我們,應當是敬三寶畏因果才對,那因果與冤親債主又有什麼關聯呢?
  • 化解冤親債主的方法
    印光大師說:「凡屬危險大病,多由宿世現生殺業而得。」一碗之肉,冤魂纏繞,一念殺心,罪債難逃。它們被我們殺害時產生無量的痛苦,這個怨恨就像無形枷鎖,把它們的痛苦牢牢的鎖住,讓它們無時無刻不在痛苦的折磨中,而不得開解。它們痛苦如此之大,難怪今世遇到殺害它們的人,就迫不及待的要討債──討回一個公道。我們看到人臨終時的痛苦現象,看起來都不忍心。為什麼會有那些現象?
  • 貨主不給壓車費,卡友私自扣留10萬貨物被刑拘,冤不冤?
    扣留10萬貨物被刑拘,卡友冤不冤?壓車成為了行業慣例,說好的當天可以裝車,但是就是遲遲不裝。說好到貨當天卸貨,但是遲遲不卸,壓車白壓,有時候耽誤的時間不會有任何補償。可是卡友心裡並不平衡,左思右想感覺這單虧本,想要加價1千但是物流中介早已告知貨運延期雙方已經籤訂合同,不存在加價的情況,貨主也拒不加價。
  • 流浪狗撞倒60歲老人,致十級傷殘,法院判流浪狗餵食者賠償4萬,冤不冤?
    對此大家的意見各不相同,這是萬某某在抱怨其為什麼要怪在他的頭上。這次撞擊直接導致60多歲的昝某某右側肋骨骨折,醫生判定為十級傷殘。對此家屬立即趕來將其送往醫院救治。法院判決:萬某某系豢養該狗,賠償6萬元雙方就這件事爭執不下,最終正安法院下達了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