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駕駛域控制器的車規級大腦是怎樣煉成的?|行家說

2020-12-14 汽車之心Autobit

編者按:8 月 13 日,「汽車之心·行家說」第 34 期邀請了黑芝麻智能科技 SOC 設計總監何鐵軍,分享車規級自動駕駛感知晶片設計的實踐與思考。

「汽車之心·行家說」由汽車之心主辦,辰韜資本聯合主辦。汽車之心致力於推動汽車與科技的融合。

我們認為車規級的感知晶片,就像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的大腦,作為智能駕駛中的核心的器件,它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是高算力,不管做融合感知還是決策控制規劃,都需要大算力的支持。

其次,低功耗也非常重要。不同於其他工業類或消費類的產品,汽車上的應用環境是非常惡劣的。比如在太陽照射下,車內溫度會達到 60 - 70度,散熱是非常大的挑戰。所以晶片的功耗越低,發熱量越小,也更容易實現量產。

作為自動駕駛感知晶片,必須支持多傳感器接入

最後,車規級也是必要的條件。

作為汽車的自動駕駛晶片,必須要滿足 ISO26262汽車功能安全等級的要求;還要滿足 AECQ100汽車可靠性的要求。

黑芝麻華山系列感知晶片的路線圖

黑芝麻智能科技創立於 2016 年,CEO 單記章先生在矽谷從業了 20 多年,也是世界知名的圖像晶片公司 OV(Omni Vision)的創始團隊成員。他本人擁有視覺感知領域 100 多項專利。

今天在歐洲和美國的很多車廠的視覺方面的技術,很早都是來源於 OV 最初的一些技術。

COO 劉衛紅在汽車製造和零部件研發行業多年擔任著名車企和零部件廠商的高管。

黑芝麻的核心團隊,大多數來自於國內外知名的汽車和IC設計公司,平均擁有超過 15 年以上的經驗。

我們的 IC 團隊有超過 10 顆中大規模晶片的量產經驗,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能夠在兩年之內連續研發出華山一號和華山二號,並且都一次流片成功。

IP 層面上,公司研發了兩個非常重要的 IP:

一個是高性能圖像處理 IP另一個是低功耗神經網絡 IP

這兩個 IP 可以保證自動駕駛系統在複雜的光線條件下,能非常清楚準確地感知外部的環境信息,然後讓晶片的神經網絡算力能夠充分發揮作用。

華山二號晶片,整個性能功耗比達到了6 TOPS/W。

黑芝麻華山系列感知晶片的路線圖,分為三個階段:

1.去年發布的A500的晶片,是 28 納米的工藝,能夠提供 5 到 10 TOPS 的算力,功耗小於 3 瓦。

目前這款晶片已經有客戶在使用。

2.今年我們又陸續發布了華山二號A1000 A1000L

這兩款晶片瞄準 L3 和 L4 自動駕駛。

A1000 是 16 納米工藝,能提供 40 到 70TOPS 的算力。

它也是滿足 ASIL-B 的汽車功能安全等級要求,在運行主流的神經網絡時,整個晶片的功耗不到 8 瓦。

A1000L 是針對 L2.5 級自動駕駛場景的,相對於 A1000 而言,算力和接口類型要稍微弱一點。它的算力水平也達到了 16 TOPS,整個功耗大概只有 5 瓦。

3.明年我們將會發布下一代華山三號A2000的晶片,A2000 是一個非常高端的面向 L4 和 L5 自動駕駛的晶片,我們預計會採用 7nm 的工藝,算力水平會達到單顆晶片 200TOPS。

同時它也會支持 128b lpDDR5,帶寬會達到幾百個兆每秒,功能安全等級預計會達到 ASIL C。

黑芝麻 A1000,是一個擴展性很強的晶片,它的架構支持 L2 到 L4 的應用場景。

作為一個獨立的 SoC,它也提供了非常豐富的的接口,可以實現晶片之間的級聯,包括乙太網接口、PCIE 接口等。

同時 A1000 也支持非常多的傳感器接入,包括相機、雷射雷達和毫米波等等,最多可以支持 12 路相機 1.2Gpps 的高動態圖像處理。

ISO26262 汽車功能安全

與 AECQ100 汽車可靠性設計

ISO26262 汽車功能安全等級越高,整個系統出錯的風險就越小。所以我們開發晶片的時候,都希望把功能安全等級做高一點。

常常有人問我,汽車功能安全跟其他的安全,比如數據安全有什麼不一樣呢?

汽車功能安全主要是針對兩種錯誤:

一種叫 Random fault;一種叫 Systematic fault。

前者主要講的是這個東西永久地損壞,後者是設計過程中引入了錯誤。

數據安全通常是指數據的完整性被破壞了,或者是數據傳輸過程中被竊取了。

雖然中文都叫安全,其實它是Security,汽車功能安全叫 Safety,是不一樣的。

黑芝麻從建立之初,我們從一開始就完全依照 ISO26262 的標準去建立安全團隊,我們的安全團隊成員都有相應的證書,我們的整個開發流程也符合 ISO26262 的要求。

除此之外,我們還設計了完整的安全架構,實現了非常多的安全機制,包括針對 memory 的保護,針對關鍵路徑的Redundency(冗餘),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還有我們針對一些關鍵模塊做的一些周期性的 LBIST 和 MBIST 檢測,都能及時發現後面的 fault。

另外還實現了錯誤檢測和終端錯誤上報的一些機制。

A1000 晶片的安全等級其實已經是非常高了,雖然我們是按照 ASIL B 設計的,實際上整個真正評估的話,是已經達到了ASIL C 的級別。

說到汽車安全等級的話,就不能不說 ISO 26262 Certification 的 Flow,它分三個部分:

一個是開發流程的管理,考察開發流程是不是符合 ISO26262 的要求;另一個是產品的安全機制,是不是滿足 ISO26262 的評分標準;還有產品是否符合,是不是 ISO26262 Complaint 標準。

只有三個認證做完了,才是完全符合 ISO 26262 的產品。

A1000 目前是國內唯一完成 ISO26262 ASIL B-ready 認證的 AD 和 ADAS 晶片。

ISO26262 解決的是什麼問題?——Random fault 和 Systematic fault 導致的功能安全的問題。

它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來解決 random fault,是通過設計一些 safety machinism 等。

如何解決 Systematic fault,是通過開發流程管理 Process Management 解決。

在車規級的設計裡,AECQ 100 就是核心的設計標準。在 AECQ100 中有非常多的 Test group,包括壓力測試,還有針對封裝的測試等。

做晶片的同仁都會發現,做 Consumer 或者是工業類的晶片也會做這些測試,這有什麼不一樣呢?

AECQ100 作為車規級的質量標準,它的測試項,是貫穿晶片從一開始設計到完成,從頭到尾都需要滿足特定標準的 Qualification。

而其他的晶片,不管你前面是怎麼設計的,採用何種工藝,只要最後通過了測試,就認為一款晶片是滿足要求。這是車規晶片與其他晶片在測試上很大的差別。

從測試樣品的數量來看,AECQ 100 測試的數量非常多,一般至少有三個 Lot,然後每個 Lot 可能要 77 顆,測試樣品的數量要多很多。

AECQ100 的每一個測試項的設計,包括測試條件和測試時長都不是隨便定義的,都是從產品的需求而來。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應用需求,它決定了不同的測試條件和測試方式。

車規級晶片的測試與製造

產品是否滿足 AECQ100,主要是依靠設計和製造,而不是測試出來的。

為什麼這麼說?

在車規晶片的設計過程中,首先要有一個 Mission Profile 的概念,它會定義一些常見的內容目標:

包括這個產品設計使用多少年,每天準備用多少小時,每天開關多少次,工作的環境溫度是怎麼樣的,這些都有詳細的參數。

基於 Mission Profile,再考慮選擇什麼樣的工藝,才能夠滿足 Mission Profile的要求,以及選擇什麼樣的 IP 才能滿足要求。

在選擇晶片產線時,也必須要選擇符合車規的產線。

最後還要強調Test Coverage的問題。

Test Coverage 一般是在 CP 和在 FT 測試的時候才會考慮,但是這個問題不能等到 CP 和在 FT 測試時候才考慮,一定要在設計階段就要去考慮。

因為做 FT 或者 CP 測試,實際上大部分情況是為了篩選生產的圓晶或者篩選封裝好的晶片,一旦這個篩選的結果是不可信的,相當於會把有問題的晶片拿去量產,這是非常危險的。

為什麼會造成把有問題的晶片拿去量產?

如果測試覆蓋率不夠高,就會存在邏輯有問題的晶片。例如損壞了,或者有問題的器件沒有被測試出來,導致有問題的晶片被拿去量產之後商用,這是非常危險的。

做車規晶片必須要選擇車規的產線,它需要通過各種的認證。車規產線不像工業類或者是消費類晶片的產線,整個生產的測試標準非常嚴格,會有更多的項目和測試點。

操作車規產線的工人,都是專人。同時,產線的文件記錄也會保存非常長時間,並且是可追溯的。這樣的措施,都是用來保證產線的生產良率,減少出錯。

Foundry 晶圓廠之外,封裝廠的車規產線和非車規產線也有很大的差別。

車規生產需要的材料可靠性遠遠高於非車規的產品,產線的生產記錄會保留 20年,產線設備也是通過 AECQ100 認證。

總結一下 AECQ100,它主要是解決在設計生產、製造、測試環節,如何保證 DPPM 的問題。

這要求晶片採用車規的工藝進行設計,選擇車規產線進行生產製造,設計中必須要滿足必要的 ESD 等設計要求,包括在封裝的設計過程中,也要考慮到車規要求。

測試環節應該選擇合適的實驗條件,必須要保證高標準。

當下自動駕駛量產對晶片的要求有哪些?

下面我們來說一下華山 A1000 系列 EVB 平臺的情況,目前我們已經開始提供這個板子給客戶使用了。

另外一塊板子是FAD 硬體平臺,目前是非常接近最終形態的車規級平臺。

FAD 的板子大概 9 月份可以提供給客戶試用。它採用了兩顆 A1000,可以支持 L3 自動駕駛的等級。

每個 A1000 支持高達12 路攝像頭輸入,也支持包括乙太網接口、PCIe 等接口來與外部的 MCU 做連接。

隨著自動駕駛等級不斷提高,車廠和 Tier 1 對自動駕駛感知計算平臺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第一個是算力

現在主要的問題是算力不太夠。實際上真正能夠提供大算力的晶片目前不多。目前看到可能NVIDIA和特斯拉的晶片算力會比較高一點,其他的晶片都還處於L2級別。

第二個是功耗

車上的應用環境比較惡劣,功耗越低,整個設備散熱成本都會降很多。

第三個是對第三方算法開放

眾多的車廠和Tier 1都在不斷強調,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發展趨勢。

同時晶片必須要滿足 ISO26262 和AECQ100,如果做不到符合 ISO26262 汽車功能安全設計的話,是不能用於量產車上的感知應用的。

要提供完整的工具鏈,以及從算法到晶片、硬體的全方位支持。

自動駕駛晶片未來的發展趨勢

自動駕駛晶片現在的整個趨勢是怎麼樣的?

2019 年 12 月,友商 N 公司正式發布了新一代用於自動駕駛和機器人的 SOC,並且宣布將於 2022 年在汽車上量產。

它是採用三星的 8 納米的工藝(實際上是 10 納米的工藝),有內置了 12 個 Arm 的高性能 CPU,提供 200 TOPS 的算力。目前它應該是算力最強的一個晶片了。整個晶片也是達到了 ASIL B 的等級。

我們看一下它的功耗:

如果是 L2 方案,單顆晶片即可實現。單相機和4相機的功耗分別是 15 瓦和 45 瓦,提供的算力是 30T 和 100 T,L3 方案是兩個晶片組合,400T 130 瓦;L4 方案是 2000T,功耗是 750 瓦。

黑芝麻對於下一代車規級自動駕駛晶片的規劃:

用於L4、L5 的自動駕駛的晶片 A2000 現在已經在進行預研,計劃採用臺積電 7nm 的工藝

相比友商,我們預計晶片將會帶來更高的算力以及更低的功耗,和豐富的傳感器接入,能夠同時滿足 L2 到 L4 的自動駕駛。

晶片計劃於 2021 年底投片,到 2022 的 Q1 可能就開始可以供貨給客戶了,時間上基本上是與國外公司同步的。

相關焦點

  • 打響L3量產,車規級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照進現實
    從zFAS到IPU 03量產,這意味著在自動駕駛系統中,域控制器這個扮演著收集和分析數據並下發指令的重要角色,已經走過多年的幕後研發來到臺前。IPU03 的到來,也意味著國內有了第一個符合車規級的、大計算力的 L3 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圍繞這一先行條件,在中國,尤其在自主品牌中,更大範圍的自動駕駛量產將要到來。
  • 地平線車規級AI晶片量產發布,路線圖全公開
    自徵程2.0流片後,它在視覺感知輔助駕駛、高級別自動駕駛、眾包高精地圖與定位和智能人機互動這四大智能駕駛應用場景,已獲得一定的成就和突破。地平線憑藉徵程2.0車規級AI晶片,已獲得來自5個國家的客戶的前裝定點項目,為產品的大規模商業化落地打下基礎。
  • 智能駕駛的先決條件是什麼?2020年SOP的L3級自動駕駛採用了Xavier
    智能駕駛的先決條件是什麼?2020年SOP的L3級自動駕駛採用了Xavier 李倩 發表於 2018-07-05 11:35:04 智能駕駛的先決條件是什麼?
  • ...全球首創動力域控制器VBU 是車輛「最強大腦」也是電池「雲管家」
    6月11日,伴隨著陣陣掌聲,天際汽車第一臺動力域控制器(以下簡稱VBU)從薩康電子的生產線上正式下線。據悉,天際汽車VBU集成了新能源汽車核心關鍵技術整車控制器(以下簡稱VCU)和電池管理系統(以下簡稱BMS)功能,能夠更高效、精準地管理三電系統,同時便於平臺擴展及快速升級迭代。
  • 新銳丨智能駕駛布局新階段,芯馳科技自主研發IP智能汽車晶片
    SoC系統級晶片。 V9系列晶片是自動駕駛的核心大腦:是專為智能駕駛輔助系統設計的車規級汽車晶片,集成高性能CPU、GPU、CV引擎,作為域控制器核心,V9內置高性能視覺引擎,支持多達18個攝像頭輸入。
  • 中國首款車規級AI晶片出貨量超10萬
    12月1日,國內人工智慧晶片公司地平線對外公布,中國首款車規級人工智慧晶片地平線徵程2出貨量已超10萬,搭載此款晶片的汽車實現了L2+級自動駕駛。在第七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這款晶片還入選「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
  • 汽車智能駕駛深度研究與投資策略:久聞其聲,終見其來
    高等級的智能駕駛是智能交通體系的一部分,通過 V2X(車聯網)技術汽車能夠 與道路信息、交通信號、其他車輛等周圍環境聯接為一體,形成「人、車、路」高效 運行的交通體系。而在智能汽車內部,各種類型的傳感器代替了人的眼睛與耳朵,感 知著汽車周圍情況;強大算力的控制器代替了人的大腦,決策著車輛行駛路線;響應 靈敏的執行器代替了人的手腳,執行著智能大腦的命令。
  • 德州儀器JacintoTM TDA4車規級處理器助力百度自動駕駛領先算法...
    (原標題:德州儀器JacintoTM TDA4車規級處理器助力百度自動駕駛領先算法量產,Apollo攜手TI加速下一代智駕產品上車)
  • 廣汽自動駕駛量產六大原則:車規級和充分冗餘等是必備要素
    今年3月的兩會期間,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提出建議,希望加快國內自動駕駛汽車相關立法,加快制定專項法規、管理制度和探索專用保險等工作進度。值得注意的是,在多數車企準備實現L3量產時,乘用車領域部分車企對於L4的量產也已提出明確的時間節點。
  • 給「智駕」喝「咖啡」,長城汽車要當智能駕駛行業翹楚
    早年,車透君坐火車時,記得一位乘務員提著一壺熱水,並用他的方言吆喝道:「喝咖啡,喝茶?」對此畫面,車透君至今都記憶猶新。12月30日,長城汽車宣布,給其智能出行解決方案上「咖啡」。接下來,長城汽車重點解讀了在咖啡智駕上的6大冗餘設計,包括了感知冗餘、控制器冗餘、制動冗餘、架構冗餘、電源冗餘和轉向冗餘系統。據解讀,咖啡智駕搭載的是全球首個真正量產的車規級高性能、全固態、解析度最高的雷射雷達系統,能夠感知車道線、行人、車輛,甚至於20cm的微小物體。相比於其他車企較多使用的毫米波雷達系統,咖啡智駕用上了雷射雷達,一下子便拉開了差距。
  • 地平線副總裁張玉峰:車規級AI晶片加速自動駕駛量產落地|2019全球...
    來自主機廠、國內外一級供應商、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商、自動駕駛核心零部件、出行運營商等智能駕駛上下遊企業,車路協同專家學者、代表企業等1500餘位業內人士蒞臨現場。大會現場,地平線副總裁&智能駕駛產品線總經理張玉峰發表了《車規級AI晶片加速自動駕駛量產落地》的主題演講。張玉峰認為,自動駕駛的量產非常具有挑戰性,但目前還屬於研發和驗證階段。
  • 看看威馬和百度打造的車 具有L4級別自動駕駛能力 停車場還能幫你...
    日前,網通社從官方獲悉,威馬汽車第三款全新智能純電動SUV亮相百度「2020Apollo生態大會」。該車型由威馬汽車深度聯手百度Apollo平臺開發打造,具備特定場景下L4級別自動駕駛能力,計劃於2021年發售。
  • 讓科技有溫度 CES Asia「域」見合眾汽車
    根據汽車電子部件功能將整車劃分為動力總成,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等幾個域,利用處理能力更強的多核 CPU/GPU 晶片相對集中的控制每個域,以取代目前分布式電子電氣架構。域控制器的核心發展是晶片的計算能力快速提升,公用信息的系統組件,能在軟體中分配和執行,可實現以足夠的資源快速響應完成客戶需求,具備平臺化、兼容性、集成高、性能好等優勢。
  • BlackBerry聯手德賽西威為小鵬P7提供智能駕駛支持
    【TechWeb】8月25日消息,BlackBerry今日宣布與德賽西威攜手推出的自動駕駛域控制器IPU 03正式應用於小鵬P7並實現量產,該車是由中國電動汽車和技術公司小鵬汽車打造的超長續航智能轎跑。
  • 新能源車自動駕駛的最佳「載體」!智能駕駛輔助的差別你懂嗎?
    摘要:現如今,隨著汽車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駕駛輔助系統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上至百萬級,下至十萬級的汽車幾乎都有配備。但對於普遍消費者而言,這裡面或許會存在一個誤區,那就是駕駛輔助與自動駕駛傻傻分不清。...
  • 黑芝麻智能CMO楊宇欣:自動駕駛人工智慧晶片競爭,不僅要拼算力,更...
    他表示,大算力晶片是自動駕駛技術的基礎,軟體定義汽車需要高性能的車規級晶片。 楊宇欣介紹道,黑芝麻智能成立於2016年,定位於全球領先的自動駕駛人工智慧計算平臺提供商。黑芝麻智能可以根據車廠需求不同,用比較靈活的商業模式來支持客戶的發展,提供以晶片為核心的大算力平臺以及完整的工具鏈支持。
  • 兩企業填補國內無人駕駛晶片細分領域空白 數據與算法能力受關注
    《科創板日報》(南京,記者 王俊仙)訊,我國無人駕駛市場廣闊的市場前景,催生了一個新興的晶片行業,行業內的企業致力於為無人駕駛汽車提供「中國芯」的「大腦」。8月底,邊緣人工智慧晶片企業地平線宣布,量產中國首款車規級人工智慧晶片——徵程二代,其搭載自主創新研發的高性能計算架構BPU2.0(Brain Processing Unit),可提供超過4TOPS的等效算力,典型功耗僅2瓦,且具有極高的算力利用率,典型算法模型在該晶片上處理器的利用率可以高於90%。
  • 汽車自動駕駛產業鏈深度報告:晶片及軟體專題|智能座艙|軟體定義...
    其中博世的毫米波雷達已經發展到了第五代,攝像頭髮 展到了第三代,首款適用於車規的長距離雷射雷達也已進入量產開發階段。通 過將雷射雷達與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形成互補,為駕駛者提供可靠的路況信 息,博世正助力汽車行業加速實現 L3-5 級自動駕駛。在決策層,博世推出了域 控制器 DASy,該產品作為集中式整車架構的核心組件,具有高帶寬、強算力、 大存儲容量以及高安全性等特性。
  • 自動駕駛沒有寒冬,追求量產與落地的「漸進式」路線已成主旋律 |...
    偉世通是域控制器領域的領先者,目前有兩大域控制器產品:座艙域控制器 SmartCore 和自動駕駛域控制器 DriveCore。偉世通的 SmartCore 座艙域控制器與可擴展 DriveCore 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的智能全數字座艙。兩種控制器協同合作,實現了自動禮讓行人、智能分析路況、自動調整駕駛速度與行駛路線等功能,將帶來駕駛員和車輛間無縫的人機互動體驗,確保未來出行安全可靠。格裡菲斯大學教授 Ljubo Vlacic:人工智慧算法開發者還有什麼瞞著我們?
  • 自研人工智慧系統級計算晶片,黑芝麻智能科技獲近億美元B輪融資
    )北京】4月12日報導今日,人工智慧計算平臺研發商黑芝麻智能科技宣布獲得 B 輪融資,由君聯資本旗下專業半導體基金君海創芯領投,上汽集團、SK中國、招商局集團旗下招商局創投、北極光創投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參考設計研發、車規級軟體集成等。此前,黑芝麻智能科技曾於2016年11月獲得北極光創投的A輪融資;2018年1月,宣布完成近億元人民幣 A+輪戰略融資,由蔚來資本領投,芯動能投資基金、北極光創投等跟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