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判我孩子錯?學生「40+2=42」被打叉,這題恐怕大學生也不會

2020-12-17 騰訊網

現在學生的題目五花八門,有很多小學生的題目連家長都不會做,學校比較喜歡創造性思維,多是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的,不過培養思維能力,困難最大的還是家長。

豪豪今年上一年級,他把自己的試卷拿回家給媽媽看,媽媽發現一道錯題很費解,她覺得算得不錯,但卻被老師判錯,這是為什麼呢?題面是這樣的:圖上畫著4捆木棒和2根木棒,其中每捆木棒有10根,讓孩子寫出算式。孩子寫了40+2=42卻被打叉,這個答案不對嗎?

其實這道題是有歧義的,有很多種答案,但孩子這種也不能說錯。寶媽後來去問了老師,老師說這是考驗孩子的發散性思維,其實答案不是只有一個,可以有無限可能。不過這道題目對小學生來說確實太難了,媽媽說:恐怕連大學生也很難做對。那麼你覺得答案是什麼呢?

這裡提到開放性思維,對孩子非常重要,什麼是開放性思維?所謂開放性思維,是指突破傳統思維定勢和狹隘眼角,多視角全方位看問題的思維。開放性思維可以讓人不斷地發現、創造、前進,創造性思維是人類思維發展的內在根據。

為什麼要著重培養孩子的開放性思維呢?知識的掌握是分步驟的,從不知道到知道,這是課本上的累積;從運用到傳授,這說明孩子已經熟練掌握知識並能傳授知識。孩子的開放性思維,就是能把掌握的知識重組,用不同角度運用知識,學會舉一反三。

那麼家長要如何培養孩子的開放性思維

豐富孩子的知識和經驗

孩子的知識豐富,自然思維變得活躍,父母應該讓孩子多讀些書籍,豐富孩子各方面的知識,孩子遇見問題,就會自己獨立思考,並且看問題時會更有大局觀,思維會更加全面透徹,變得靈活而敏捷。

培養孩子想像力

其實孩子最可貴的就是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想像力給思維插上翅膀,父母應該啟發孩子的思維和聯想,讓孩子的思維更發散,鼓勵孩子天馬行空,讓孩子的思維快速運轉,思維能力不斷提高。

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不懂就要問,任何知識都是建立在提問的基礎上,孩子要不斷思考問題提出問題,不斷談論探究問題答案,在分析中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時培養思維能力。

在遊戲中提高思維能力

遊戲是培養孩子思維能力的最有效途徑之一,在玩耍中學習,充分調集孩子的思維積極性,孩子在輕鬆中不斷探索求新,拓展自己的智慧,讓大腦不斷發展,思維越來越提高。

結語

封閉性思維會讓人對事物的認知單一,看事情浮於表面,如果是具有開放性思維的人,他能從不同角度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能力強。開放性思維不但讓人思維更活躍,還能讓人品德更高尚,更好解決社會和家庭關係。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孩子寫4+4+2=10,老師說算錯了,家長:這是腦筋急轉彎?
    1+1可能不等於2,因為1+1可能等於1,問:王老師有個孩子,李老師也有個孩子,那麼兩位老師有幾個孩子呢?此題當中,1+1=2是錯誤的,1+1=1是正確的,因為兩個老師是夫妻,他們總共有一個孩子,聽到答案之後,網友們都無語了。
  • 「孩子這題哪錯了」3600÷9=400被打叉,寶媽找老師評理反遭打臉
    文/小朵朵說育兒孩子從出生開始就需要不斷地學習,尤其是上了學之後,家長很擔心孩子的考試成績,大部分家長都會在孩子考試捲紙發下來後認真看看試卷,跟孩子一起分析錯題,幫助孩子改正錯誤。3600÷9=400被打叉
  • 「我閨女錯哪兒了?」3600÷9=400被打叉,寶媽質問老師反被打臉
    「我閨女錯哪兒了?」3600÷9=400被打叉,寶媽質問老師反被打臉孩子上學後,父母都會嚴抓孩子的考試成績,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孩子在學校有沒有努力學習,而且有一些父母還很較真,知道孩子的分數後還要拿著試卷細細查看,總覺得自己瀏覽過一遍了才能放下心。
  • 一年級孩子數學題被打叉,90後寶媽不服氣:我覺得孩子做的沒錯
    有的家長也會為自己孩子打抱不平,覺得孩子寫的答案並沒有錯,一位90後寶媽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小學一年級數學題,從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有那麼幾隻鴨子,第二問是大一點的鴨子排在第幾位,圈出後面三隻鴨子,孩子圈出了大鴨子後面的3隻鴨子卻被老師打了叉,老師解釋是讓圈最後面三隻鴨子,因為上一問後面是句號。
  • 小學生作業「連一連」火了,老師打叉遭回懟,網友:這題哪錯了
    張女士發的圖片,原題顯然是考驗孩子形容詞的能力,然而孩子卻突發奇想,明明有標準答案,但是仍舊按照自己的思維寫出了另一套答案,當然,畢竟考卷都是有標準答案的,因此老師只好打叉了。然而就因為這個打叉的關係,也引起了部分網友的爭論,使得這個小學生的作業"連一連"在網上火了,而老師的打叉也遭到了不少網友的回懟,甚至有的直接表示:這題哪錯了?
  • 「我孩子哪裡錯了」4+6+1=11被打叉,寶媽質問老師被打臉
    最近,一個網絡用詞&34;上了熱門話題,形容家長們在輔導孩子作業時像在渡劫,一輔導就情緒失控的狀態。這足以證明,在大多數家庭中,輔導孩子作業成了家長的一大難題。而家長輔導孩子作業只有一個目的:提高孩子的成績。當腦筋急轉彎與數學題碰撞後,家長們會如何應對呢?「我孩子哪裡錯了?」
  • 「憑啥判我兒子錯?」小學生「11-4=7」被打叉,寶媽質問反被打臉
    11-4=7被打叉 小琪對孩子的管教十分嚴格,雖然兒子比較調皮,但是腦瓜子可靈活了,兒子每次考試都位列班級前列,小琪平時輔導孩子的作業也十分輕鬆。 兒子作為一年級的小學生,平時小琪對孩子教導有方,如果孩子的成績出現下滑,小琪會對孩子進行嚴厲地批評教育,反之,如果孩子的成績有所提升,也會相應地給予孩子獎勵。
  • 我兒子哪錯了?小學試卷1.2+6.8=8被打叉,寶爸質問老師
    01「我兒子哪錯了?」於是,他接過試卷想幫兒子分析一下錯題原因,結果映入眼帘的題目讓他非常驚訝,1.2+6.8=?孩子給出的答案是8,卻被老師打叉,扣了3分。再一細看,孩子列出的豎式計算也是正確的,「1.2+6.8=8」沒毛病啊,想著肯定是老師誤判了。
  • 「我兒子哪錯了?」小學生試卷「1.2+6.8=8」被打叉,寶爸質問老師
    然而,有時孩子小學的題目,家長看過後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我兒子哪錯了?」 於是,他接過試卷想幫兒子分析一下錯題原因,結果映入眼帘的題目讓他非常驚訝,1.2+6.8=?孩子給出的答案是8,卻被老師打叉,扣了3分。
  • 小學列豎式計算1.2+6.8=8被打了叉 家長:哪錯了
    孩子寫的答案是60,這個確實沒錯,但是我看他豎式計算的時候6×6=26,後面一個豎式又寫的:36+24=60。顯然在第一個豎式計算的時候,孩子犯了粗心大意的毛病。把36寫成了26,但是老師並沒有扣他的分數。家長有點擔心,這樣評分放得太鬆了。這種問題不扣分,不給孩子指出來,以後在重要考試的時候,是要吃大虧的,相信過來人深有體會。
  • 小學語文月考試卷這道題的答案正確,為什麼老師卻打了一個紅叉
    小學語文月考試卷中這道題的答案正確,為什麼老師卻打了一個紅叉?我們來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本次月考試卷中有這樣一道題「趙州橋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是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改為反問句,句意不變)」學生小麗改寫後的句子是:「趙州橋表現了勞動人民餓智慧和才幹,難道不是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小麗在考場上認為自己做的完美無缺,可是當老師把試捲髮下來時,自己卻傻眼了!自認為完全正確的答案上竟是一個叉,該題得分竟然也是0!曾經的必勝信念瞬間融化了!
  • 小學生「連一連」火了,老師打叉,網友卻反懟:這題怎麼錯了?
    前段時間,有一位老師就把孩子的試捲髮到了網上,但沒想到卻引來了網友們的反懟:這些題到底哪裡錯了?這是什麼情況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到底是什麼樣的作業題讓網友們這麼衝動。這位被懟的老師,是將學生們試卷中的連一連截圖上傳到了網上,上傳成功之後就引來了大量網友的圍觀。看著小朋友連完之後的題目,真的是讓人有點哭笑不得。
  • 「為啥判我兒子錯?」小學生「1.2+6.8=8」被打叉,家長群質問老師
    可以說,除了吃飯、睡覺、上班,剩下的時間都在為孩子忙活。從孩子的日常起居到上學課堂作業,都需要盡心盡力,生怕一不小心,孩子就落後於別人。小學生「3.2+6.8=10」被判錯,家長群裡質問老師。這天,兒子的數學試捲髮下來了,雖然還是考了97分的較高分,僅錯了一道題。這樣的結果總是差強人意的。看到回到家的兒子一臉悶悶不樂的樣子,陳先生非常困惑。在與兒子的交談中,得知了這個事情,便拿過兒子的試卷查看,到底錯了哪一道題。
  • 「我孩子哪做錯了?」3600÷9=400被打叉?家長質問老師反被打臉
    不過,有一位寶媽在看過孩子的試卷後卻久久「放不下心」,因為她覺得老師對女兒有偏見,女兒明明選對了答案,老師卻打了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女兒哪裡錯了?」雖然老師設置答案時有些「狡猾」,故意把「把」和「元」的單位混淆,學生一不小心就很有可能選錯鬧出笑話。但陳麗認為自己的女兒選對了,她明明白白地寫了個「D」,這不很明顯嗎?3600÷9=400(元),可老師為什麼打了個叉呢?
  • 「這道題哪錯了?」小學生「連一連」被打叉,網友反恁:滴水不漏
    被網友恁的老師把學生的試捲髮到了網上讓人們「圍觀」,被老師打叉的是一道「連一連」,因為連得太離譜,老師就判了叉,但是卻遭到了網友的質疑:「這道題哪錯了?」不過細看連起來的詞語確實是沒有什麼問題,只是有些「兒童不宜」。不止這一道題還有這個簡答題:「早餐不能吃什麼?」回答「午餐和晚餐」。
  • 小學生10-8=2被打叉,大學學歷家長不服質問,卻老師被打臉
    小學生「10-8=2」被老師打叉,大學學歷家長不服質問李先生有一個聰明伶俐的兒子,在邊上成績優異,每次都是第一名,不僅如此,數學從來都是滿分的,李先生經常在朋友面前吹噓說,這小子都是繼承了自己的數學基因。
  • 一年級看圖列式,4-1=3被打叉 網友:這道題出得不嚴謹
    這道一年級的題為啥都錯了 老師:難道真的看不出加法還是減法全班40多位同學,有超過20位以上的同學在這題丟分看圖列式學生列的式子是3+4+2=9, 結果被老師打了叉。孩子沒有理解左邊的3隻小雞朝左走,是離開的意思。
  • 老師打叉後,家長又強行打勾,這道題真的是老師改錯了嗎?
    最近,網絡上有道題火了。老師、孩子、家長都很蒙,好像都沒有錯,又好像都錯了。老師把孩子做完的題打上一個X後,家長在檢查的時候,又打上了對鉤,他們都認為自己沒有錯,為此,很多人開始一場無休止的爭論。雖然我是個數學學渣,不過我非常清楚地記得小學的時候,老師反覆強調除和除以不一樣,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原來這不是一道數學題,而是語文題。
  • 我女兒怎麼錯了,3600÷9=400被打叉,質問老師反被打臉
    文丨小豆爸爸的育兒經(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轉發分享)導語:自從孩子進入小學後,家長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放縱孩子,而父母抓孩子最嚴的就是學習,而體現孩成績的好與壞,就是孩子的考試成績案例:「我女兒怎麼錯了
  • 答案是對的為什麼打叉 老師:看看你列的算式
    要知道數學中錯了一個數字,計算出來的結果那可就完全不同了。如果在開始位置錯了,後面所做的一切都白費。看題不仔細。有些題並不難,大家感覺這題簡單,餘光一掃想當然地開始唰唰解題,結果試捲髮下來,傻眼了,送分題竟然成了送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