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研究生招生,部分學校已經塵埃落定,公布了最後的複試結果和擬錄取名單,比如34所自劃線院校,以及最近幾天公布最終結果的部分院校,在這些公布擬錄取的院校中,很多考生考生成功;更多的學校目前正在舉行或即將舉行複試,可以預計,還有更多的考生會被錄取。
但是,總體而言,能考研成功的考生,不到考生總數的30%,比如,今年報考人數341萬,但實際錄取的全日制人數,粗略估計,不到80萬人,大多數考生考研會失利。
為何那麼多人考研失利當了「炮灰」呢?其實,歸納原因,主要有以下兩種大的類型:
1、對於考研,並沒有真正當作一件大事來做,之所以考研,主要是隨波逐流的結果。
這樣的考生其實每年都很多,他們對於考研本身就沒有想清楚,之所以考,很大程度上在於周圍人都在考,所以他們也考了。實際上,他們內心並不是很想考,自然,在備考中沒有明確規劃,沒有合理目標,複習備考也容易三天打魚兩天嗮網。
沒有下什麼功夫,實力自然欠佳,最終,他們中的很多人,還沒有走進初試考場,就提前放棄了,要麼不進考場,要麼考完一兩門就放棄了後面的考試,這就是「棄考」。棄考是每年都有的現象,根據粗略估計,每年都有總數的10-20%的考生棄考。
另外部分人,雖然沒有棄考,但也是「打醬油」而已,因為備考根本不充分。這類人數量也不小,可佔總數的10%以上。這些人實際上屬於「假考研」。
2、考研難度大,雖然努力了,按因為主觀上存在很多問題,客觀上考研難度較大,最終失利。
這些人往往比較努力,但因為要麼缺乏經驗,學習方法不佳,導致學習效率不高,要麼沒有合理分析自身情況,目標太高,要麼跨考的專業跨度大,而基礎不佳,等等等,種種原因導致自身主觀方面問題很多,而客觀上看,考研難度一年比一年大,這兩年整體難度確實較大。
最終,導致很多人要麼連國家線都沒通過而失利,要麼,雖然通過了基本國家線,但沒能順利被目標院校錄取而失利,甚至也不願意參與調劑,或者參與了,最終沒找到自己覺得可以接受的院校而失利,等等。總之,失利了。
這樣的考生,數量很多,可達總數的30-40%。這些人是「真考研」,只是因為各種原因,導致了失利。
綜合以上兩種大的類型,可以看出,無論考研難度如何,「假考研」的考生考研失敗幾乎都是必然的;而」真考研「的考生失利的原因,主要並不是因為沒有堅持下來,而是方方面面的。
如果你想考研成功,以上這些導致考研失利的原因都需要引起足夠重視,避免出現類似問題,你知道該怎麼避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