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華
傷痕美術代表
1955年生於南京
從16歲步入畫壇起在全國性美展中多次獲獎
17歲擔任軍隊報社美術編輯和攝影記者
1982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
四川省油畫學會會長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傷痕美術」及「四川畫派」的創始人之一
「超級繪畫」領軍者
中國寫實主義繪畫的重要代表
曾先後執教於四川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和重慶大學藝術學院,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名譽院長並特邀擔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評審專家。
作品賞析
《為什麼》
「傷痕」美術時期最早出現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高小華用寫實的手法向我們展現了「文革」期間一場武鬥間隙的場面。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之後,紅衛兵們疲憊不堪,傷痕累累。他們為這場無謂的戰鬥付出了血的代價。畫面中心的那位頭纏繃帶的紅衛兵以一種困惑的神情直視觀者,他似乎從心底發出了不僅是他,也是作者的同代人,更是全國人民的一個共同疑問:「為什麼……」
《趕火車》
1981年作品《趕火車》開創了時代藝術直面現實與人生的理念,被中國美術學界譽為油畫的「清明上河圖」,1999年該作品獲得美國亞太藝術研究院「20世紀藝術貢獻獎」 勳章,2003年《趕火車》由中國嘉德拍賣,創21世紀初當代中國油畫最高價。
《我愛油田》
1978年冬,川美77級油畫班去到川西南礦區體驗生活。在那個全然不可宣洩自我意識的「集體主義」年代,高小華出自本能的同情與人道意義的情懷,再加上不可推卸的「課堂作業」,開始很努力認真地構思、創作這幅為人性禮讚的悲情油畫。
《布拖人》組畫
粗放凝重且令人難忘的《布拖人》組畫;那正是他在彝人身上體驗並以油畫語言表達、呈現出來的所謂:「彝味」(土味、汗味、油味、煙味)。像這樣直面現實與人的繪畫,成為那個時代,前衛藝青們共同的探索與追求——從對現實社會的反思、批判轉向了對現實生活中人性的關注、同情和對傳統文化的渴求與理解。
《列車長》
《暖冬》
作者想要捕捉的是東方女性特有的溫靜、柔忍與細膩的美感;他把西方古典油畫與中國略帶平飾性的技巧熔於一爐;然而,他的繪畫又是具有現代人氣質的,在他筆下的黃傘無疑帶著某種隱喻及象徵意義,那些反覆出現在作品中的紅、黃、藍三原色,似跳躍的音符,將具象與抽象的形式組合有序、獨具匠意並深含理智、內秀和高貴感。
《紐約客》
《美國亞太博物館館長》
1985年移居美國,作品連年參加世界各地區藝術邀請展並獲獎;其作品廣為歐美、亞太各地博物館、畫廊及個人所收藏。同時還受邀為:美國堪薩斯大學訪問教授,美國海外藝術家協會理事、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全俄羅斯畫家聯盟榮譽會員等。
《喚起民眾·堅持抗戰》
《周恩來和他的朋友們》局部
2000年回國從事藝術教育。2001-2011年主持領銜三項國家重點大型公共文化藝術項目:一.重慶紅巖紀念館之大型藝術景觀《紅巖村啟示錄》的總設計與系列油畫創作,從而產生出:《周恩來和他的朋友們》、《喚起民眾》、《紅巖之春》等一批巨幅油畫經典作品;二.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大轟炸》半景畫;三.《淮海戰役陳官莊地區殲滅戰》全景畫創作。
《重慶大轟炸》
其中高小華於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作《重慶大轟炸》半景畫開始,真正進入到「超級油畫」 的領域。在這個畫布近2噸重,有四層樓高,呈巨大弧形的畫面裡,凝聚著70多年前中華民族艱苦抗戰的慘烈歲月,亦凝聚著畫家本人自幼的「重慶情結」與大畫之夢。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其作品就廣為世界各地所收藏。出版個人專集:《高小華畫肖像》、《高小華彝人油畫選》、《當代中國名家高小華-歷史與現實》、《中國當代實力派畫家-高小華油畫藝術》等。傳略收入:《中國當代藝術家名鑑》、《世界藝術家名人錄》、《美國華裔名人年鑑》等典冊。
專做匠人的畫家
每當大作來臨,高小華的不安與興奮感也隨之而來。
2013年,當接到「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負責人的邀請時,這種感覺又來了。
2016年11月,經「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專家委員會投票評審驗收,高小華歷時三年創作的《周易·佔筮》以高票入選,贏得了專家們的高度評價,並永久收藏於國家博物館。
巨幅油畫《周易·佔筮》
現存於國家博物館
入選證書與專家評語
2016年盛夏,高小華展開了全面創作,成都夏天最熱的兩個月,不習慣開空調的高小華是在美術館裡與《周易》度過的,每一次創作的新進展都讓躁動的空氣少了一絲不安。
油畫《周易·佔筮》採用異形的直立穹頂式構圖,以上古時代周文王姬昌「大人」為主體,手執筮草,仰望星空,佔卦乾坤,天人合一;背景宏大而奇幻:明暗混沌的蒼穹,萬籟星空,日月同輝,黑日(日食)白月(滿月)——以奇異的天象自然詮釋出一幅原始的陰陽「太極」「河圖」!
畫面深處:電閃雷鳴,龍捲海嘯,火山噴發,大地重生,彩虹乍現——另有:春夏秋冬,奇花異草,萬物生長,演示出天與人、自然與社會的玄妙關係——整個畫面呈現魔幻現實之景觀。
高小華與他的油畫《周易·佔筮》
跨越歷史時空的對話者
央視導演樓建軍在2019年,帶領他的團隊先後到美國洛杉磯、四川成都、浙江海寧、北京等地拍攝完成了一部紀錄片——《徐志摩和他同時代的人》。
該片中英文版於5月4日在美國中文電視臺開播,連續播出5周。
2019年四川成都央視製作組拍攝現場
它的同名歷史人物油畫《徐志摩和他同時代的人》則是著名油畫家高小華與移居美國的徐志摩嫡孫徐善曾用三年時間精心設計策劃,由高小華執筆創作六年完成的一部油畫精品。
精品油畫《徐志摩和他同時代的人》
高小華在創作
九年前,徐志摩的嫡孫徐善曾博士,從美國專程來到成都與畫家高小華結緣;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看到高小華創作的大型歷史人物油畫《周恩來和他的朋友們》。數年後,他正式委託高小華,希望以同樣的手法去畫他的祖父及同時代的文化大家們。
歷時六年,高小華精心創作完成了這幅歷史人物油畫《徐志摩和他同時代的人》。通過這些年創作中的反覆觸摸與閱讀,高小華覺得,「徐志摩們」已不再是一張張冰冷靜止的黑白照片,而是一個個有溫度鮮活的人。
高小華(左)與徐善曾夫婦(右)
2019年4月21日下午,由徐志摩嫡孫徐善曾委託高小華創作的歷史人物油畫《徐志摩和他同時代的人》的接儀式在高小華美術館順利完成。
該件作品創作時間長達6年之久,當作品完成時,其意義對於徐善曾來說是以畫作的方式來紀念祖父,而對於藝術家高小華來說,讓他重新認識了一次民國。
交接儀式現場
2019年4月,由中央電視臺2012年成功創作《徐志摩》紀錄片的著名導演樓建軍先生及攝製組,專程來到成都拍攝採訪高小華和徐善曾,完成了25集講述油畫《徐志摩和他同時代的人》創作背後的故事,並在同年國慶前後於CCTV11播出。
高小華和央視攝製組合影
近些年,以徐志摩為題材的繪畫不在少數,但是像高小華這樣集徐志摩和同時代的歷史人物共匯於一幅作品,展現時代大家群像的作品卻鮮見。
能有機會為徐志摩和同時代歷史人物造像,高小華直言很榮幸。
在當前疫情席捲全球的背景下,他認為,這部走出國門的紀錄片,在用藝術文化進行交流、撫慰人心的同時,或許也會讓不少觀眾從這些歷史人物身上受到啟發:我們該如何直面與應對時代的挑戰。
大家可關注央視《徐志摩和他同時代的人》紀錄片,了解更多背後的故事。
用畫筆勾勒歷史足跡
描摹時代輪廓
有匠人的執著
更有藝術家的情懷
願你也有這般對人間的熱愛
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