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朗媽咪(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段時間某大學的一位教授做個這樣一個調查實驗:
他找來20名外國留學生20名中國學生,帶他們一起去做了一個科學實驗,試驗完之後,教授讓他們各自回去寫一份實驗總結報告,沒有要求什麼格式,要寫什麼。
報告交上來之後,中國學生的報告內容多數一樣,先是實驗目的,然後實驗要求和用具,接著是實驗中要注意的事項,然後再多一個總結,而總結的內容多數是學到了什麼知識。
而外國留學生的實驗報告就五花八門,有的學生寫實驗過程中產生的疑問;有的學生寫到實驗場地的問題。甚至有一名學生的報告就一句話,問了教授一個實驗外拓展的問題。
中國學生和外國學生的思維方式出現了很大的差異,文化教育差異導致思維方式存在差異。
誠然,這樣的差異存在合理,當是我們不禁反思,中國學生的實驗報告真的能幫助到學生們更好的做到一個總結和提升嗎?
一、中國孩子普遍的標籤:缺乏「創造性思維」
應試教育下的中國學生常常被冠以「書呆子」、「考試機器」的「惡名」。誠然,成績和高考對孩子來說最公平最好的機會,但是應試教育下的中國學生太過缺乏「創造性思維」。
孩子們只是為了成績去學習,為了高分去被迫思考,而不是孩子真的想去了解。
孩子缺少獨自思考,探索真理的興趣和動力。
孩子們學習和思考的是課本上已知的知識和內容,並沒有對課本外的知識進行了解,更沒有對已知知識做一個創造性的思考。
二、什麼是「創造性思維」?對孩子來說意味著什麼?
所謂的「創造性思維」是指一種具有創新創造意義的思維活動,即開拓人們的認知,創新人們的生活行為方式。
而對孩子來說,「創造性」思維就是讓孩子對已知知識有一個不同角度的創新理解,對舊的認知有一個創新和改造。創新知識能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知識,讓孩子收穫更多,幫助孩子成長。
缺少創造性思維容易導致孩子產生思維定勢,讓孩子變得死板固執,不利於孩子的大腦發育和身心健康成長。
三、是什麼讓孩子缺乏「創造性思維」?
1. 「填鴨式」教育讓孩子吃飽但是沒有真正的消極吸收。
不管是家長的教育還是學校社會對孩子的培養,都是為了讓孩「考高分,上名校」,給孩子強壓了太多的學習壓力,一味的給孩子「吃下去」,而卻忘記了讓孩子「細嚼慢咽」。
2. 家長的限制導致孩子缺少機會去創造。
家長們知道成績對孩子來說意味著什麼,有多麼的重要。於是一些家長不讓孩子去做學習之外的事情,限制孩子的自由,恨不得孩子每時每刻都在學校,孩子休息一分鐘都是在浪費時間。家長們的過多限制導致孩子沒有機會去實踐去探索。
3. 很多時候家長的威嚴和命令壓迫了孩子創造的天性。
孩子小時候比較調皮搗蛋,有些家長習慣用命令的口氣來教育孩子,希望用家長的威嚴來讓孩子聽話,導致孩子變得膽小,不敢去嘗試和創造,導致孩子的天性受到壓迫,影響孩子「創造性思維」的塑造。
家長們過多的幹預和限制孩子的行為,是導致孩子缺少「創造性思維」的主要原因。
四、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
前段時間熱播的《銀河補習班》相信很多家長都看過,鄧超飾演的父親因為背黑鍋被關進牢裡,導致孩子缺少父愛,變得叛逆不愛學習。
父親出來之後,將孩子接過來自己身邊培養,鼓勵孩子好好學習,當是孩子對自己已經失去了信心,不相信自己可以考進年段前十。
後來在父親的悉心鼓勵和引導下,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孩子開始主動思考起來,變得勤奮刻苦。孩子長大之後成為了一名太空人,成為了父親的驕傲,也成為了祖國的驕傲。
正是因為家長對孩子的不放棄和悉心引導,才讓孩子用一個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學習,同時在自己喜歡的行業上有一個創造性的思維去思考,才讓孩子取得成功。
那麼,家長們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呢?
1. 引導孩子多思考,而不是為了完成作業而完成作業。
做作業是為了讓孩子對已學知識有一個更好的理解。俗話說「溫故而知新」,作業是為了讓孩子從舊知識中創造探索出新的知識,而不是為了給孩子事情做。
家長們應該注重的是孩子在完成作業過程中的思考,而不是簡單的讓孩子完成作業。
2. 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發掘孩子的天賦。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促使孩子探索和創造最好的動力,家長們要善於發掘孩子的天賦,看到孩子身上的優點,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在學習自己喜歡的技能時,多思考,多探索。
3. 給孩子更多的支持和信任,讓孩子大膽的去嘗試。
孩子往往因為膽小,缺乏自信心而不敢去嘗試和創造,家長們要在言行上都給予孩子支持,表達出自己的孩子的信心和信任,給孩子最基本的自信去創造。
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錢老的疑問正是對中國教育下孩子缺少「創造性思維」的質問和遺憾。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孩子缺少「創造性」思維不僅影響孩子自身的成長,也會讓一個國家缺少創新力量。
家長們不應該為了成績讓孩子變成一個「考試機器」,要讓孩子大膽的去思考,去探索去創新,支持鼓勵孩子,給孩子自信心和動力去創造。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我是小朗媽咪,是一名2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讚 + 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