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剋星敦級航空母艦設計容納百架戰機,抱憾太平洋戰爭

2021-01-11 戰史

列剋星敦級航空母艦的出現,離不開1922年籤署的《華盛頓海軍條約》。列剋星敦級原本是美軍於1920年陸續開工的戰列巡洋艦,該級戰列巡洋艦亦是美國海軍首次建造戰列巡洋艦。1920年經過多次修改後確定設計方案,裝備8門雙聯裝16英寸(406毫米)火炮,航速33節,設計排水量35000噸。計劃建造6艘。按照1922年籤訂的華盛頓海軍條約規定,世界各大海軍強國都必須根據條約限制本國所擁有的戰列艦數量與火炮口徑,而籤署該條約的底線是,五個籤署國(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和日本)在建的所有主力艦都必須取消建造並將其報廢。

對於戰列巡洋艦,其中包括美國的列剋星敦級,日本的天城級戰列巡洋艦。對於美國海軍來說,如果它按照該條約放棄所有六艘列剋星敦級,則將損失至少1340萬美元,但條約準許美國利用規定必須廢棄的軍艦船體改裝兩艘3萬3千噸級航空母艦。美國因此於7月1日下令將其改建為航空母艦(日本的赤城號與加賀號亦有相似命運)將停建的列剋星敦級中進度最快的列剋星敦號和薩拉託加號改建成航空母艦。原設計中的4座雙管16英寸(406毫米)主炮、裝甲、彈藥庫等被移除,排水量減低了8,500噸。舷側的裝甲被保留、而甲板裝甲則被強化。龍骨的大體結構與及水下防護並未更改。兩艦皆於1927年完工,列剋星敦級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它們擁有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飛行甲板,並且在此後的18年中一直穩居世界上最大航空母艦的地位。其採用封閉艦首,單層機庫,全通式飛行甲板長達271米,島式艦橋與巨大而扁平的煙囪設在右舷。4座雙聯裝203毫米口徑火炮分別裝在上層建築前後,用於打擊水面目標。列剋星敦級的防護裝甲與巡洋艦相當,起初艦上亦裝有起重機,可回收水上飛機及飛船,戰時則可被改為防空炮。機庫最初設計可容納120架飛機,但後來卻只能容納90架。該艦裝有16臺主鍋爐,採用渦輪-電力推進器,最大功率可達135240千瓦,列剋星敦級亦曾是世界上功率最大的艦船。有例為證:1930年1月,列剋星敦號亦曾為華盛頓州塔科馬市的10萬居民供電一個月。由於當地冬季嚴重乾旱,水力發電中斷,美軍將列剋星敦號龐大功率的蒸汽輪機接通岸上的電纜,成為臨時「發電廠」。總共供電425萬千瓦時。列剋星敦級亦為美國提供了許多寶貴的使用航空母艦的經驗。

1941年的大部分時間裡,列剋星敦號待在夏威夷進行演習。當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發生時,她正作為第12特混艦隊中的一員(TaskForce 12)執行運載飛機,支援中途島的任務。在受到珍珠港遇襲的消息後,列剋星敦號隨即派出偵察機搜索日軍,並與企業號(CV-6)前往瓦胡島西南進行防禦,在12月13日返回珍珠港。次日,美軍打算派列剋星敦號突襲賈盧伊特環礁上的日軍,以減輕威克島方向的壓力,但計劃在20日就被更改成直接增援威克島。23日,威克島淪陷,兩艘航母於27日返回珍珠港。

列剋星敦號很快加入了由威爾森·布朗(Wilson Brown)中將指揮的第11特混艦隊(Task Force 11),並擔任旗艦。列剋星敦號在珊瑚海巡航至3月6日。當日她與約克城號編成特混艦隊,前往突襲歐文斯坦利山脈,並於3月10日將薩拉毛亞及萊城的日軍運輸補給徹底摧毀。稍後列剋星敦號返回珍珠港,於3月26日抵達。

4月15日,以列剋星敦號為首的特混艦隊準備再度出擊。在這段期間裡,列剋星敦號上的8英寸(203毫米)火炮被移除,改為裝上四聯裝1.1英寸(27mm)防空炮。她於5月1日加入第17特混艦隊,與約克城號前往珊瑚海,以阻止日軍向澳大利亞及紐西蘭擴張的腳步。爾後便因此爆發了珊瑚海海戰。日本寄希望於組建1個環形防線(所謂「絕對國防圈」),意圖以漸減迎擊的消耗戰來應對盟軍的反擊。為了加強在南太平洋的防禦範圍,在戰爭爆發後不久,日本海軍軍令部的參謀部提出了入侵澳洲的計劃,與此呼應,3月12日時任日本內閣首相及陸軍大臣東條英機稱:「澳洲和紐西蘭正受到日軍的威脅,它們應該知道任何反抗都是枉然的,如澳洲政府仍堅決不改變對日本的態度,它將遭受與荷屬東印度同樣的命運。」日本決定攻佔莫爾茲比港(在紐幾內亞)和圖拉吉(東南部索羅門群島)。這一計劃被稱為「Mo行動」,進攻艦隊包括兩艘艦隊航母(瑞鶴號和翔鶴號)和一艘輕型航母(祥鳳號),為入侵部隊提供空中掩護。這支艦隊由日本海軍上將井上成美領導。

該計劃要求從海上發動進攻,5月10日攻佔莫爾茲比港,計劃也提到要在5月2-3日佔領圖拉吉島,在此地針對同盟國在南太平洋的存在建立水上飛機基地,為偵察機提供支持。在完成MO作戰後,海軍將發起RY作戰,利用MO作戰後的戰艦15日攻佔諾魯島和大洋島,以奪取島上的磷酸鹽礦產,此外還計劃了FS作戰,在MO和RY作戰結束後佔領斐濟、薩摩亞和新喀裡多尼亞。但在薩拉馬瓦-萊城的作戰中,日軍3月在紐幾內亞地區受到盟軍陸基及艦載飛機的襲擊,蒙受了相當的損失,井上遂請求聯合艦隊為MO作戰部隊提供空中支援。其中尤其讓井上憂心忡忡的是盟軍駐紮在澳洲湯斯維爾和庫克敦的轟炸機,那些基地遠在日軍自己駐紮在拉包爾和萊城的轟炸機的航程之外。與此同時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將正在策劃在中太平洋的中途島發動一場大戰,以引誘躲過了珍珠港偷襲而依舊完好無損的美軍航母出擊,圖謀一戰定勝負。美國通過情報部門得知了該計劃,遂派出兩支航母特混艦隊以及一支美澳聯合艦隊迎擊進犯的日軍。

4月29日,尼米茲下令4艘艦隊航母以及輔助艦艇趕赴珊瑚海,弗萊徹麾下的第17特混艦隊(下簡稱TF17)早已經在南太平洋,包括約克城號,還有擔任護衛任務的3艘巡洋艦阿斯託裡亞號、切斯特號、波特蘭號,和4艘驅逐艦,以及1個由2艘油船(尼奧肖號、蒂珀卡努號)和2艘驅逐艦組成的補給船隊,4月27日離開湯加塔布島駛向珊瑚海。奧伯利·費奇海軍少將指揮的第11特混艦隊(下簡稱TF11)在斐濟和新喀裡多尼亞之間,下轄列剋星敦號以及2艘巡洋艦(明尼阿波利斯號、紐奧良號)、5艘驅逐艦(菲爾普斯號、杜威號、埃爾文號和莫納乾號)。威廉·哈爾西海軍中將的第16特混艦隊(下簡稱TF16)包括企業號和大黃蜂號,剛剛完成杜立特空襲的任務而回到中太平洋的珍珠港;雖然TF16立即出發,但終究沒能趕上戰鬥。尼米茲下令在哈爾西趕到之前,由弗萊徹代行指揮。雖然珊瑚海是在麥克阿瑟的指揮區域,但弗萊徹和哈爾西在此地區依舊向尼米茲匯報,而沒有向麥克阿瑟匯報。

另一方面,日本根據截獲的情報認為TF16回到珍珠港後中太平洋就只有1艘美軍航母,但日本並不知道最後1艘航母的所在,但直到MO作戰已經全面展開,才發現美軍這艘航母已經出動。

在4月底,日軍潛艇呂33和呂34對預定的登陸區域進行了偵察。這兩艘船探查了羅塞爾島,德博因群島的錨地,喬馬德海峽,以及從東面進入莫爾茲比港的航路,一路上都沒有發現盟軍的船隻,遂分別於4月23、24日回到了拉包爾。

高木武雄海軍少將的MO機動部隊於5月1日從位於特魯克的基地出發,以妙高號重巡洋艦為旗艦,除了第五戰隊兩艘重巡(妙高號、羽黑號)外,還有原忠一海軍少將的的兩艘大型航母(翔鶴、瑞鶴,旗艦瑞鶴),4艘驅逐艦(有明號、夕暮號、白露號、時雨號)。機動部隊將位於所有部隊的最東側,進入瓜達爾卡納爾島(簡稱瓜島)以南的珊瑚海,為攻略部隊提供空中支援,消滅莫爾茲比港的空中力量,並且一俟盟軍的海上力量進入珊瑚海即將其殲滅之。

機動部隊在路途中曾經嘗試往拉包爾運送9架戰鬥機,但由於天氣惡劣,兩次嘗試均告失敗,戰鬥機被迫返回航母,其中更有一架零戰墜海。為了不耽誤MO作戰,高木放棄了運送戰鬥機的計劃,而是前往索羅門群島加油。

日軍為了對盟軍的艦隊動向提供早期預警,還派出了潛艇伊22、伊24、伊28、伊29,在瓜島西南建立警戒線。但弗萊徹的艦隊在日軍潛艇就位前就進入了珊瑚海,因此日軍對其行動並不知曉。日軍另有一艘潛艇伊21在努美阿附近警戒,5月2日遭到約克城的飛機的攻擊。但伊21毫髮無損,而且渾然不知自己曾經受到過攻擊。努美阿附近另外還有一艘日軍潛艇伊27在警戒。呂33、呂34則被派去封鎖莫爾茲比港,這兩艘潛艇5月5日就位。日軍潛艇在戰鬥中無一與其他盟軍艦艇交火。至於盟軍,5月2日弗萊徹曾經派出驅逐艦安德森號和希姆斯號尋找日軍潛艇,兩艦3日早上返回,一無所獲。

盟軍方面,5月1日TF17與TF11在新喀裡多尼亞西北約300海裡(560千米)處會合。弗萊徹立即讓兩支艦隊加油。TF17次日即完成加油,但TF11回報加油要持續到5月4日。弗萊徹遂命令TF17駛向路易西亞德群島,而TF11在加油完成後與正從雪梨和努美阿趕來的特混艦隊44會合。TF44(以下簡稱TF44)是一支美澳聯合編成的艦隊,歸屬於麥克阿瑟旗下,由約翰·克雷斯海軍少將指揮,包括澳大利亞巡洋艦澳大利亞號、霍巴特號,美國巡洋艦芝加哥號,以及3艘驅逐艦(帕金斯號、沃克號和法拉格特號)。

在五月六日,美軍取得了巨大戰果--來自列剋星敦的SBD機隊在發現了祥鳳號後,率先出擊,命中祥鳳兩枚450千克炸彈和5枚魚雷,造成了嚴重損傷。後續趕來的來自約克城號的機隊繼續攻擊。在來自約克城號的SBD機隊抵達35分鐘後,祥鳳號航空母艦沉沒。在這一天,美日雙方艦隊剛好處於互相攻擊範圍的邊緣,但由於技術原因,雙方都沒有發現對方,錯失了先發制人的最佳時機。

5月8日,珊瑚海上的兩軍都已準備完畢。日機動部隊現在還有96架可用的作戰飛機,包括38架戰鬥機、33架俯衝轟炸機和25架魚雷機,而他們的對手則擁有更多的戰機—此時美軍可用的作戰飛機有117架,其中戰鬥機有31架,SBD型俯衝轟炸機65架,TBD型魚雷機21架;美軍的戰鬥機數量略少於日軍的戰鬥機數量,同時從質量上來說,日軍的A6M「零」式戰鬥機的機動性能也優於美軍的F4F「野貓」戰鬥機,但美軍擁有更多的俯衝轟炸機。

5月8日8時15分,美軍偵察機發現日機動艦隊:由「翔鶴」號和「瑞鶴」號為核心的日機動艦隊正在沒艦隊東北約175海裡的方向以每小時25海裡的速度向南行駛,但僅僅在幾分鐘後,美軍就從無線電臺收到了日軍的報告,顯然他們也發現了美軍艦隊。美軍隨後起飛了15架戰鬥機、46架SBD型俯衝轟炸機和所有的21架TBD型魚雷機,總計82架飛機浩浩蕩蕩的撲向了日軍艦隊;不久後,來自約克城號上的機隊發現了日軍的兩艘航母,它們正在向東南方向行駛,相隔8英裡作業,各由兩艘巡洋艦和若干驅逐艦護航。此時,「翔鶴」號趁著美機做判斷的時間,出動了更多的戰鬥機,而「瑞鶴」號則躲入正下著暴風雨的附近海域,首次進攻的美軍亂了陣腳。SBD型俯衝轟炸機和TBD型魚雷機被「零」式戰鬥機衝散,只有兩枚炸彈命中了「翔鶴」號,其飛行甲板因燃油洩漏而起火。

十多分鐘後,來自列剋星敦號的機隊趕赴戰場,但列剋星敦號的機隊僅有一發炸彈命中「翔鶴」號,負責掩護的3架戰鬥機被擊落。

10:55分,列剋星敦的CXAM-1雷達偵測到了68海裡(126千米)以外日機來襲,並引導9架F4F戰鬥機起飛攔截。美國人對日本魚雷機的高度嚴重低估,其中6架戰鬥機防守在比敵機實際高度低得多的位置,使得日機從其頭上飛過,未能成功攔截。14架日機對列剋星敦號發起了攻擊,還有4架選擇了約克城號為目標。11:20分列剋星敦號命中兩枚九一式魚雷命中列剋星敦號:第一枚卡在了左舷的航空燃油儲存槽中,汽油蒸汽遂瀰漫於各艙室,此時無人發覺;第二枚命中左舷主水管,使得前部3個鍋爐艙水壓降低,迫使艙內的鍋爐停機。列剋星敦號被兩枚命中以及數發近失彈命中,並且造成了火災。列剋星敦號上的損管隊奮力撲滅了大火,讓該艦重新恢復運作。12:47分,一臺沒有人注意到的電動機產生的火花,點燃了瀰漫在艦中控制室的汽油蒸汽,引發了大爆炸,燃起了大火,25人喪生。14:42分,艦上發生了第二次爆炸,造成了另一場大火。第三次爆炸發生在15:25分到15:38分之間,船員報告火勢已經無法控制。17:07分,列剋星敦號船員開始棄艦。在所有乘員撤離後,驅逐艦菲爾普斯號19:15分對著烈焰中的列剋星敦號發射5枚魚雷。列剋星敦最終於19:52分沉沒。

雙方在戰鬥後都宣稱自己取得了勝利。單就擊沉艦艇而論,日軍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日本人擊沉了一艘艦隊航母、一艘給油船以及一艘驅逐艦,總噸位42,497噸;代價是一艘輕型航母、一艘驅逐艦和幾艘小型艦艇,總計119,000噸。單單列剋星敦號的沉沒,就意味著美軍喪失了在太平洋戰場上25%的航母數量。但在戰略層面上,盟軍取得了本次戰鬥的勝利。日軍從海上進攻莫爾茲比港的計劃被盟軍挫敗,減輕了日軍對美國和澳大利亞之間的海上運輸線路的威脅。雖然約克城號從戰場上撤退後,美國人將該地區拱手讓給了對手,但日軍已經被迫中止了原本的作戰計劃。

珊瑚海海戰其中一個最顯著的影響要數「翔鶴」號和「瑞鶴」號缺席了隨後展開的中途島之戰。山本原定計劃要將「翔鶴」號和「瑞鶴」號投入到對美軍航母的戰鬥中去,把「祥鳳」號用來支援日軍對中途島的地面進攻。日本人以為自己擊沉了兩艘美國航母,但美軍依然還擁有兩艘航母企業號和大黃蜂號,可以用這兩艘航母來防衛中途島。美軍航母的載機數量普遍比日軍航母要多,再加上中途島的陸基飛機,在即將發動的戰役中聯合艦隊在飛機數量這一項上依然不能佔據絕對優勢。而實際上日本人在中途島將會遇到3艘美國航母:約克城號儘管在珊瑚海一役受創,但其憑藉著美國強悍的工業能力,在接受了緊急維修後,再度披掛上陣。並在中途島之戰之時,重創了其中的兩艘日本航母。

相關焦點

  • 「列剋星敦」號在這裡!首次參與海戰的航母殘骸終於被發現
    據美國《大眾機械》月刊網站3月7日報導稱,一支團隊成功地發現了美國「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的殘骸,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珊瑚海海域被擊沉的早期航空母艦。在1942年5月的珊瑚海海戰中,「列剋星敦」號與「約克敦」號航空母艦一道,與3艘日本航空母艦進行對決,標誌著一種全新海戰形式的出現。在5月7日和8日兩天的戰鬥中,日方發動的襲擊令「列剋星敦」號發生了多次爆炸,油艙起火,200多名軍人陣亡。
  • 美軍「列剋星敦」號級航空母艦(圖)
    美國海軍航空母艦  ——列剋星頓號(Lexington)  列剋星頓級航母與日本聯合艦隊的赤城號和加賀號類似,設計之初為戰列巡洋艦,而後受海軍公約的影響改為航空母艦,共有列剋星頓號(CV-2)和薩拉託加號(CV-3)兩艘。兩艦在太平洋戰爭初期發揮了重要作用。  1.
  • 幸運之鶴 淺談:「瑞鶴」號航空母艦
    建造背景 在日本海軍艦船史上,「瑞鶴」號航空母艦是不可能被一筆帶過的。這艘航母不僅充分體現了當時日本造艦技術的最高成就,而且它也見證了日本海上霸權的迅速膨脹和最終崩潰。在太平洋戰爭的多次重大戰役中,盡忠盡孝。
  • 微軟聯合創始人宣布發現「列剋星敦」號航母殘骸
    美國微軟公司聯合創始人之一、億萬富翁保羅·艾倫5日宣布,他的團隊在澳大利亞以東珊瑚海發現美國海軍「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的殘骸。這艘航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沉沒。艾倫團隊的考察船4日在距離澳大利亞東海岸800多公裡、海平面以下大約3000米處發現「列剋星敦」號航母及艦載機殘骸。艾倫團隊發布的照片顯示,保存完好的艦載機停在海床上,機翼和機身上美軍的五角星標誌依舊清晰。美軍太平洋司令部經由社交媒體「推特」證實這一發現。
  • 中途島的南雲忠一為航空母艦戰術繳足了智商稅
    因為航空燃油大火無法控制而最終被棄艦的「列剋星敦」號,美國人從中學到了損管的秘訣0735分到0745分,長考中的南雲內心一定是極不喜歡遇上這種糾結,他開始下意識地求助於僥倖,萬一那支美國艦隊裡沒有航空母艦呢?
  • 不只《決戰中途島》,15部影片看太平洋戰爭始末
    「太平洋戰爭」幾場主要戰役示意圖。戰況美國:航空母艦「列剋星敦」號沉沒,1艘驅逐艦和1艘油船被擊沉,66架飛機被擊毀,543人傷亡。日本:輕型航空母艦「鳳翔」號沉沒,1艘驅逐艦和3艘登陸船被擊沉,77架飛機被擊毀,1047人傷亡。
  • 日軍零式戰機,太平洋戰爭初期的「王牌戰機」,為何跌下神壇?
    二戰後期,戰爭資源面臨枯竭的日本急於開闢新戰場,經過多方考慮後,日本於1941年12月7日對美國珍珠港海軍基地發起了偷襲,太平洋戰爭就此爆發,由三菱重工研製的零式戰機,一出場就給了美國等國家軍隊沉重打擊。相關數據顯示,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海軍總共在太平洋戰場上投入了250架零式戰機,並因此佔據了一定優勢。
  • 那年四月,登上美國無畏號航空母艦
    無畏號航空母艦(舷號CV-11)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三號艦。是美軍第四艘以無畏為名的軍艦,艦名源自美國海軍於1803年俘獲的一艘火船。無畏號於1941年開始建造。建造僅開始數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加快建造無畏號等航空母艦。1943年無畏號下水服役,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
  • 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時享有多大優勢?
    1941年12月7日,在日本聯合部隊總司令山本五十六的指揮下,日軍偷襲美國太平洋艦隊所在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那麼在發動這場戰爭前,日本到底享有多大優勢?1941年12月在太平洋水域中同盟國所擁的海軍實力有主力艦11艘,航空母艦3艘,重、輕巡洋艦各有14和22艘,驅逐艦100艘,潛艇69艘。而日本海軍有主力艦10艘,航空母艦10艘,重、輕巡洋艦各為18艘,驅逐艦113艘,潛艇63艘。
  • 獨家盤點:美國退役航空母艦大全[圖]
    在第4次向西太平洋部署期間,「珊瑚海」號參與了越南戰爭,最初對越南行狂轟濫炸。在這次部署期間,「珊瑚海」號的艦載機進行戰鬥出擊達1萬多架次。在整個越南戰爭期間,它的艦載機在空戰中國擊落6架「米格」噴氣戰鬥機,在地面攻擊中,其艦載機航空聯隊共損失69架飛機、59名飛行員和飛行軍官(其中25人被俘,後被釋放)。
  • 列剋星敦天主教高中,成就精英的搖籃
    Amerigo Lexington 全名為列剋星敦天主教高中(LexingtonCatholic High School),位於美國肯塔基州列剋星敦市
  • 日本拿下「不沉」航母,8.2平方公裡面積,停百架戰機
    不過,由於「出雲級」直升機航母(排水量2.7萬噸)的「準航母升級計劃」遲遲無法實現,日本軍方開始另闢蹊徑。去年,日本媒體就報導,日本政府耗資1.46億美元,從私人手中買下了位於大隅群島的瑪格西瑪島。名義上來說,日本的這一做法是為了轉移和平息國內民眾抗議「衝繩美軍基地擾民」事件的怒火,為駐日美軍重新打造一個遠離本土的軍事基地。
  • 美國或提前封存逾百架A-10"疣豬"戰機
    摘要:服役多年,曾在波斯灣戰爭、科索沃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立下輝煌戰功的A-10「疣豬」戰機,恐因經費不足而無法起飛。美國空軍高層表示,由於A-10攻擊機服役多年,當前有超過百架的現役戰機仍然在等待國會批准經費,從而進行機翼與相關零組件的更新,若無法及時獲得經費,恐有至少3個中隊,從明年度開始將無法起飛執行任務。
  • 兩手都要抓的典型,日本Junyo「隼鷹」級航空母艦
    日本海軍「隼鷹」級航空母艦共有兩艘,「隼鷹」為一號艦、「飛鷹為」二號艦,其前身為客輪「橿原丸」。1939年3月於三菱長崎造船廠開工,1940年10月客輪尚未完工即被日本海軍徵用而改造成航空母艦。 「橿原丸」(Kashiwara Maru)的設計噸位為27500噸,航速24到25節,乘客890名左右。「隼鷹」1941年6月26日下水,1942年5月5日服役。在設計階段就考慮戰時改裝為航母的能力。水密隔艙按軍艦標準布置。
  • 永不沉沒的騎士,二戰功勳輕巡克利夫蘭級,榮獲13枚戰鬥勳章
    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是白頭鷹在二戰期間設計建造的一型輕巡洋艦,是布魯克林級輕巡洋艦的發展型。事實上,由於"海軍假日"的結束,原本克利夫蘭級可以做得更大一些,但克爹畢竟是在條約期間設計的,其艦體和排水量已經是當時最大的了,克利夫蘭級的排水量相當於是條約重巡的水平。
  • 搭配五代隱形戰機,領先世界20年
    二戰時,日本對美國的珍珠港軍事基地發動了偷襲,太平洋戰爭爆發。太平洋戰爭前期,日本憑藉著海軍引以為傲的航母打了很多勝仗,而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也就是中途島海戰,日本失去了強大的航母,從此也就一蹶不振了。那之後,美國也非常重視海軍,尤其是航母的建設。現在,美國已經擁有了11艘核動力航母,幾乎達到了整個世界的一半,美國海軍的實力也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
  • 二戰中最為強大的大和級戰列艦,為何在戰爭中只能成為無用之物?
    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海軍而言,其最出名的戰艦並非是他們的各型航空母艦,而是他們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斥巨資建造的大和級戰列艦。這種標準排水量64000噸,滿載排水量72810噸的戰列艦,是當時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巨艦。然而這種強大的戰列艦卻在誕生之初就已經落後,在整個太平洋戰爭中就沒有什麼亮眼的表現,幾乎淪為了一個笑柄。
  • [特別關注-北京]美二戰沉沒航母「列剋星敦」號殘骸被發現
    [特別關注-北京]美二戰沉沒航母「列剋星敦」號殘骸被發現 美二戰沉沒航母「列剋星敦」號殘骸被發現。
  • 反擊戰時期,我們出動上百架戰機,為什麼不到1小時就飛回來了?
    導語:反擊戰時期,我們出動上百架戰機,為什麼不到1小時就飛回來了?眾所周知,在對越反擊戰發生之前,越南曾爆發了20年的越戰。在越南戰爭中,我們曾經幫助過他們,給予大量的武器裝備和各種軍資。只不過在戰爭結束之後,對方卻對我們邊境進行了襲擾,嚴重侵犯了我們邊境的安全。最後,不得已出兵自衛反擊,打擊其囂張氣焰。對越反擊戰發生在1979年的2月17日,我軍兵力有56萬人。這次我軍在一個月的時間就取得勝利。戰況持續時間越長,越對我軍不利。其實,在對越反擊戰的這段時間內,我國也出動了空軍部隊,當時出動的戰機有上百架,但是,卻不到一個小時就全部飛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