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學院校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大學畢業生就業是大學生人生的一次重要選擇。初次就業和第一份工作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至關重要。大學畢業生如何儘快適應社會,成為許多人共同關注的話題。大學畢業以後五年,十年,二十年,同學之間在學識、成就、以至於職位等方面,差別很大,原因是多方面的。畢業生走向社會,崗位千差萬別,環境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從學生生活環境進入了職業生活環境。即將走向社會的大學生,多數同學都擔心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甚至乾脆找不到工作,有了工作又害怕不適應工作環境,丟了工作。包括社會上人際關係複雜,難以應付,害怕處理不好,影響自己的發展。我們要重視人際關係,這是十分必要的。但更多的是如何為自己增加適應社會的「砝碼」,使自己儘快融入社會。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本文將圍繞大學畢業生擇業與創業,提高個人能力的問題展開分析,從如何擇業,如何創業,如何提高口才能力等方面對大學生如何適應社會這個問題進行簡單分析,進而探索、尋求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
要贏在起點
每一個剛進入大學校園的人都應當掌握七項學習:學習自修之道,基礎知道知識,實踐貫通,培養興趣,積極主動,掌控時間,為人處事。只要做好了這七點,大學生臨到畢業時的最大收穫就絕不會是「對什麼都沒有忍耐和適應」,而應當是「對什麼都可以有自信和渴望」。只要做好了這七點。你就能成為一個有潛力,有思想,有價值,有前途的快樂的畢業生。
1.1大學是步入社會的準備階段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許多年前,毛澤東的一首《沁園春•長沙》不僅膾炙人口,而且激發了幾代青年人的豪情壯志。
作為一個有抱負的男人,大學時光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關鍵時期。大學四年的光陰可以造就一個人,也可能毀掉一個人。四年的大學生涯,有太多的事情要準備,好好把握,就能贏在起點。
不管大學生活是艱辛枯燥還是輕鬆愉悅,對於這些名人來說,大學,是他們人生的一個起飛點。大學給予他們的財富,讓他們終生受益無窮!
1.2要珍惜自己的大學生活
大學是步入社會的準備階段。大學生活意味著新的體驗、新的希望、新的追求,同時也意味著結束。所以,一定要明白,大學生涯是我們一生中最後一次有機會系統性地接受教育並完善自己的知識系統,大學生涯也是我們最後一次能在相對寬容的環境中學習為人處世之道的時期。
大學雖是人生的關鍵階段,卻不是理想的樂園,而是實現自己與社會接軌的中轉站。大學是人生的分水嶺,有人像高燃、張朝陽那樣厚積薄發,贏在起點,進入社會後如魚得水;有人卻在無所事事中迷失自己,做出諸如向黑熊潑硫酸、將小狗放在微波爐之類的喪心病狂的事情;有人則像馬加爵那樣,因為找不到情緒的出口,要麼將屠刀舉向朝夕相處的同學,要麼索性走向自我毀滅;而大多數人則因為沒有經營好大學時光,走出校門後,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就業市場,一次次地尋找,一次次地應聘,最後只能「鎖定」一個千元左右收入的工作崗位,長久地掙扎在溫飽線上……
在大學裡,我們要正確地認識自己,定位好自己,不要太狹隘地去看待自己,學習不突出,不用太傷心,有的人適合做學問,有的人並不一定適合,也不是只有研究所、學校才可以就業,或許自己的特長並不在於搞學術研究,而在其他的方面,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當然,學習成績既突出,又有著優秀的能力,那是最好不過,這種人有,但畢竟是少數,所以不必太苛求自己非得在學習上各科都精通,樣樣都出色。樣樣都了解,不如讓一樣嶄露鋒芒、出類拔萃。
1.3大學要為未來做準備
這是一個到處充滿著殘酷競爭的社會,如果在大學時代渾渾噩噩,缺乏競爭意識和生存意識,那麼,畢業之時就是失業之刻。觀察大自然,會給我們很多的啟示:農村裡的小貓小狗生下來後經常在一起廝打,這是幹什麼7是在培養和鍛鍊自己的生存能力,待幾個月後,它們自己就可以尋找足夠的食物來維繫生命。小貓小狗能活多長時間?大致就是20年。然而它們學習本領的時間卻不到一年,僅佔生命的1/20,而我們從生下來開始算,卻用了生命近1/4的時間在做這個準備。大學四年是我們學習本領的最後四年,想想離開學校的那一刻,對比一下自然界的生命表現,我們準備好了嗎?
如果你不想在畢業時四處碰壁,如果你想從容地面對自己的未來,那麼,就好好利用大學四年,好好培養自己的生存和競爭能力。到畢業時,你應該具備下面這些能力和素質:
1.自我決策能力
自我決策能力是一個人能否獨立思考、果斷處事和獨立完成某項工作的能力。對於即將畢業走向社會的大學生來說,面臨求職擇業,別人的意見和忠告各種各樣,最終都要靠自己決定,這就是對自我決策能力的一次檢驗。在未來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個問題以及它們的變化進展都不可能像在學校那樣有老師作指導,而必須靠自己迅速作出決定,及時予以處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決策能力對大學生就業是十分重要的。
2.適應社會能力
從高中步入大學,從大學步入社會,我們的生活一直在變化,唯有不斷地適應變化著的生活和社會,才能成為生活的強者。對社會、對環境的適應,應是主動、積極的適應,而不是消極的等待,更不是對消極現象的認同,大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走向社會後才能儘可能地縮短自己的適應期,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3.實踐操作能力
實踐操作能力是人們將知識轉化為物質力量的憑藉,是專業工作者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教學、科研、生產第一線,大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強弱,將直接影響到其作用的發揮。比如,作為一名教師,只有豐富的知識是不夠的,還要有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的能力。因此,大學生應注意克服只注重理論學習而輕視實踐操作的傾向。一個大學畢業生如果在實踐操作上有過硬的本領,一定會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
4.表達能力
表達能力是指運用語言闡明自己的觀點、意見或抒發感情的能力,主要包括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一個人要想讓別人了解你、重視你,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其前提就是要有表現自己的能力。要準確表現自己,就離不開出色的表達能力。不僅在參加工作走向社會後,會立即強烈地意識到這一點,而且在求職擇業的時候也會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寫求職信,自薦信、個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員提問,接受用人單位的面試等,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較強的表達能力。
5.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實際上就是與他人相處的能力。社會上的人際關係遠不如學校中的同學、師生關係那麼簡單。大學生步入社會後,要與各種各樣的人發生這樣那樣的關係。能否正確、有效地處理、協調好工作生活中人與人的各種關係,不僅影響一個人對環境的適應狀況,而且影響著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業的成就。因此,大學生自覺地培養良好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
6.組織管理能力
雖然不是每個大學畢業生都會從事管理工作,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每個從業者都會不同程度地需要組織管理才能,現代社會職業表明,不僅領導幹部、管理人員應當具備組織管理才能,其他專業人員也應當具備。隨著時代的發展,純「書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近年來,許多用人單位在挑選錄用大學畢業生時,在同等條件下,往往會優先考慮那些曾擔任過學生幹部,具有一定組織管理能力的畢業生,這正反映了時代的客觀要求。
擇業
一份心理學問卷調查顯示:「如果一個人對某份工作滿意,他能發揮其全部才能的80%-90%。並且能長時間保持高效率而不疲倦;相反,如果他對工作不滿意,則只能發揮全部才能的20%-30%,還容易產生厭倦。」可見,對第一份工作的主觀評價,決定了你是否能將它做好,更關係到今後的職業發展。
2.1第一份工作對人生的影響
雖然現在就業形勢日趨嚴峻,但對第一份工作的選擇絕對不能馬虎。一個即將要踏上社會的畢業生就像一張「白紙」,質樸單純,隨著社會閱歷的增長,這張「白紙」會被染上不同的色彩,而第一份工作的經歷無疑為此定下了基調。
第一份工作不但影響畢業生的態度和行為,而且會影響到以後對待其他工作的心態。因此第一份工作除了考慮職位,薪酬等外在條件外,更重要的是考慮企業是否具有正確,深遠的發展理念。這些也放許目前不能帶來明顯的利益,但是卻深刻影響人生的發展。
第一份工作的成敗,還會影響到一個人的自信心。對於大多數畢業生來說,懷著對發展前景的期待,往會對第一份工作會出相當大的心血,一旦發現這種努力會對第一份工作會出相當大的心血,一旦發夙這種努力並不能給自己帶來更進一步的發展,工作熱情便會大大降低自信心也會因此受到打擊。
所以,第一份工作的選擇,必須注重是否能提升素質,利於能力的培養,是否有足夠的學習機會為自充電。成功未必贏在等一步,但第一步就贏往往共聚更容易成功。無論第一份工作是你心儀的還是差強人意的,抑或是你特別心不甘情不願的,都得善待這份工作。因為,對於二十幾歲初入社會的你來說,第一份工作極有可能影響你的一生。
當第一份工作是心儀已久的工作時,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一頭扎入工作的同時,請放慢節奏,做好三項功課:
1.熟悉麼司的組織結構。包括公司部門的設置,各個部門的職能運作方式如何,自己所在部門在公司中的功能和地位,所在部門內同事的頭銜和級別,珠晉升機制等。對公司整體槓架有了概念,你就能初步明確自己在公司的發展前景,不至於只顧埋頭式作而忽略了發展方向,能將被動地接受調動,工作委派和晉升變成主動爭取和計劃。
2.了解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做完了第一項功課,就該將眼光放的更遠。關注麼司的戰略發展。比如公司是否屬於行業中的領跑者,是不是面臨內憂外患,業績正在下滑等,這樣你就知道能公司在行業內有哪些發展機會,自己能和公司一起走多遠。你的三五年計劃也就有了雛形。
3.了解行業的發展狀況。你需要對行業進行宏觀分析:該行業是朝陽產業還是夕陽行業?這樣你就知道幾年後自己積累的式作經驗對職業發展有什麼幫助。如果轉入相關行業,還需要補充哪些技能,成自己可對哪些領域進行研究,謀求發展,你可以在工作中不斷關注行業評論,聽取前輩們的觀點。漸漸深認識。
把三項功課做好了。工作起來才能有的放矢,更有計劃生和目的性,否則進放公司半年後還是懵懂,工作狀態就會呈一條明顯的拋物線:從積極主動到熱情消失,到滿意度下滑,最後盲晶跳槽。
2.2當第一份工作差強人意時
1.端正態度,積極學習。「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即使麼司在規模,盈利和薪酬等各方面都不算好,但是對新人來說,有夠足夠的東西可以學習就是最寶貴的,工作技能,企業規章制度,保企業管理上崗培訓的知識積累,以及對職場禮儀,辦公室政治等職場潛規則的學習,都是職場生存的重要基礎。
2.關注職業機會。在做好本職工作,積累職場經驗的同時,還可以極積地為下一份工作做準備,如了解心儀職業的職業定義和應具備的職業技能,核心競爭力,利用空餘時間提升自我。
3.調整心態,認識自我。應該剖析自身的缺點,而不是成天抱怨工和。如果經過努力仍然無法像其他同學那找到滿意的工作,說明你的職業競爭力偏弱,在專業知識或者團對合作,溝通能力等方面可能有所欠缺。因此,你關注的重點不應該是所在麼司有多差、有多少,而應笑看到自己的弱點。
2.3設計自己的職業模型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工作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部分時間都在與工作打交道。順此從某程度上說,設計你的職業模型,就是設計你的人生。
2.3.1充分了解自身的情況
1.我擁有什麼。把自己的專業,年齡,性別,家庭情況,特別長等一一列出來,看看自己擁有什麼,這些東西又能為自己的職業人生帶來怎樣的效果。
2.我會做什麼。問問自己會做什麼,這樣才不至於在職場中犯眼高手低的毛病。
3.我喜歡做什麼。看看自己有什麼愛好,如果能將愛好和職業聯繫起來,那將會對你的職業人生有很大的幫助。
2.3.2分析自己的情況
對自身的情況光是了解還不夠,還得好好分析一下,自己在職場競爭中有什麼優勢和劣勢,所處的環境如何擁有哪些社會關係,有多少能對自己的職業人生產生重要影響的「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