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個人再次成為了全世界的焦點。他似乎什麼都懂,別管是不是真的,至少敢於信誓旦旦的侃侃而談。上至天文,下到地理,就沒有人家不知道的,甚至對於醫學和疫苗這種高深的科技,也敢表現的如專家一般,而真正的專家卻只能無奈的站在他身後衝著他微笑。
這個人,在這幾年時間裡,對於我們來說再熟悉不過了,但我們可能一直沒有意識到他已經74歲了。這幾乎是他最後一次站在世界舞臺的聚光燈下進行自己的表演,但他的離開會讓美國或者世界變得好一點嗎?
他就是唐納·川普,是美國年齡最大的總統,也是爭議最大的總統。一些人認為他是希特勒,另一些人認為他是救世主,作為一個沒有任何從政經驗的商人,他到底是怎麼當上美國總統的?
1946年,川普出生在紐約皇后區,母親瑪麗·安妮·麥克勞德是蘇格蘭人,父親是弗雷德·川普是德國移民的後裔。川普自幼滿腹自信,活力四射,無法靜下來用功讀書。
他的作為一個頗有成就的房地產商人,對川普的影響非常大。在父輩的言傳身教之下,川普早年就對商業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1966年,他在紐約的福坦莫大學就讀兩年後,轉入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沃頓商學院,修讀房地產專業。等到兩年之後畢業的時候,他已經迫不及待的渴望在商業世界裡大展拳腳了。一畢業,他就進入了家族企業下的川普管理公司,不斷地積累經驗。三年後,父親就讓他成為了公司董事長,他將公司名改為了「川普集團」,而那時的川普才能到25歲。
1974年,川普遇到了他人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羅伊·科恩。羅伊是紐約最臭名昭著的律師,雖為律師,卻對法律和人性充滿著蔑視。他人脈廣泛,手眼通天,曾受到FBI局長胡佛的賞識,之後又因此被推薦給麥卡錫,成為麥卡錫的委員會的首席律師。
多年後,他從華盛頓轉戰紐約。50年代的紐約,各大黑手党家族橫行霸道,警察兩頭受賄,腐敗無處不在。這種環境,在羅伊這樣的「黑暗愛好者」看來,簡直是天堂。在這裡讓他如魚得水,也多次為黑手黨教父辯護。他是美國政治傀儡的操縱者,黑白兩道通吃的他,深諳關係勾兌之道,熱衷操縱權力槓桿,是「合法世界」和「非法世界」之間的橋梁。
六七十年代是羅伊的鼎盛時期,他活躍在名利場中,收穫了一批頂級客戶,其中就包括川普。他們認識的時候,川普只有23歲。川普非常欣賞甚至崇拜羅伊,把他看作自己最重要的參謀。羅伊很快就為川普上了一課。當時政府發現川普的公司不把公寓租給黑人,這是違反美國法律的,政府決定起訴川普。羅伊讓川普「不要認罪,只管全力對付司法部門」。與此同時,羅伊卻宣稱川普受到了美國政府的迫害,反訴美國政府,要求一億美元的賠償,最後雙方和解。川普需要定期向政府提交住戶名單,以確保沒有種族歧視。
羅伊的這一波操作給了川普很大的啟發。他一直牢記羅伊告訴他的那句話:「攻擊!別和解,別道歉!攻擊!」這句話深深地影響了川普一輩子的行事風格,在這之後的幾十年裡,面對他人的攻擊,川普都是全盤否認,然後反過來攻擊對方。從那以後,他總是底氣十足,信心滿滿,趾高氣昂的態度,面對一切敵人。直接導致了如今所有人看到的川普那樣,脫離問題本身,直接攻擊執法部門、攻擊媒體,製造虛假問題,直到討論的重點完全改變為止。
經此一役,羅伊感受到他和川普之間的相似之處。他把川普視為自己的徒弟,把自己的經驗悉數傳授給他,其中包括如何擺脫執法部門、避免留任何書面材料、如何在被當成靶子的時候出賣別人、如何迎合併操縱權貴等等。
他還給川普介紹了許多重要人物,其中包括黑手黨頭目,以及媒體大亨默多克。川普和默多克這段靠著羅伊介紹的、始於70年代中期的關係,在2016年川普競選總統時,起了大作用。這些好處,讓川普對羅伊這個無所不能的師父佩服不已。他在一張他與羅伊的合照上寫「羅伊是我最棒的朋友」,並附上一封感謝信。
甚至可以這麼說,羅伊·科恩的所作所為,不僅深刻的影響了他所在年代美國政壇的潛規則,甚至在他死後三十多年的現在,還仍然在通過川普產生巨大的影響。
這裡推薦一部HBO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回顧了羅伊·科恩(Roy Cohn)的生活,羅伊·科恩(Roy Cohn)是美國總統唐納·川普贊助人,是一位同性戀者和社黑會教父,也是《教父》原型。
1975年,川普迎來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機會。他已經不能滿足於和一輩子在皇后區耕耘的父親一樣,他想要飛得更高,此時的川普對曼哈頓的繁華羨慕不已。他敏銳的覺察到紐約中央車站附近的一家破舊旅館有利可圖,於是打算把它買下來,翻新成豪華酒店。父親的經驗此時給了他很大的幫助,他在父親那裡學到了人脈的重要性。於是他四處出擊,通過不斷的遊說,說服了紐約的政客批准他的建設計劃,並且還得到了一筆幾百萬美元的免稅優惠,這大大降低了的項目成本。
接著他用重金邀請著名建築師設計酒店外觀,並親自監督重建工程。1980年,那個破旅館搖身一變成了凱悅酒店。它豪華的設計吸引了絡繹不絕的賓客,成為了川普房地產事業的第一個裡程碑。與此同時,他認識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來自捷克的模特伊凡娜。伊凡娜就像一個女版的川普,她是如此野心勃勃,在設計上也有不俗的品味。結婚後擔任川普的室內設計副主席,主要負責建造川普家族企業名下多處酒店和賭場。
整個八十年代,川普夫婦齊心協力,共同開創了屬於他們倆人的事業,包括紐約的川普大樓、大西洋城的賭場、佛羅裡達的莊園。他們聲名鵲起,逐漸的成為了上流社會的領軍人物。他們生了三個孩子,一家人恩愛的樣子也成為了別人眼中的模範家庭。
在事業節節攀升的同時,川普也開始出現在各種電視節目當中。當主持人問他:「如果你今天失去了所有財富,那你明天會去幹什麼?」他不假思索的回答:「我會去當總統。」與父親一輩子的低調謹慎不同,他性格張揚,享受被萬人矚目的感覺。他同時也嗅到了成為家喻戶曉的名人的商業價值,他想要藉此提升自己的品牌價值。川普的第一個電視角色出現在1985年《傑斐遜一家》(The Jeffersons)的「你永遠不可能發財」這一集。劇中,主演們去大西洋城旅遊,川普則是大西洋城裡的賭場老闆。
他擅長營銷炒作並且樂在其中,不知道還有沒有比他更早的「網紅」。在攝像頭前,他表現得極度自信,心直口快,常常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似乎他只關心效果,而絲毫不在乎自己說了什麼,或者他根本也不知道自己說過什麼。這樣囂張的性格,讓他成功的吸引了媒體的大量關注,他幾乎從不拒絕任何閃光燈和麥克風,和一切能夠發聲的機會。一有機會就發表自己的觀點,營造輿論攻勢,讓自己的聲音被人聽到,從來不曾懼怕回應的是不是嘲笑。和大多數美國成功人士一樣,他也沒忘了出書。1987年,他的自傳《交易的藝術》出版,並連續48周登上暢銷書排行榜,這更讓他聲名遠揚。
然而,沒有人的一生總是一帆風順的。時間來到了90年代,美國房地產業都低谷,1988年,川普買下紐約廣場飯店,該酒店於1992年提出破產申請,川普失去了他擁有的一半股份。再加上一系列投資失誤,川普的個人資產從17美元縮水到5億美元,他債臺高築,沒有銀行再願意借錢給他,他連利息都快還不上了。就在這時,一個神秘人出現在了他的賭場裡,買了幾百萬美元的籌碼卻沒有下場賭博。這筆錢幫助川普暫時克服了眼前的困難。後來他才知道這個人是他父親派來的。
川普一生都想證明自己比父親更優秀,他總是想以對抗父親的忠告方式證明自己的正確。但是他身上不可避免的流著父親的血液,並且在他最危難的時候,也只有他父親肯伸手撈他一把。
事業下滑的同時,川普也遭遇了嚴重的家庭危機。他出軌了,而且被發現了。一夜之間,消息佔據了所有報紙的頭版,原本這個被無數人豔羨的幸福家庭瞬間破碎。他的名聲也因此毀於一旦,努力打造的商業帝國也受到波及。川普曾說自己最喜歡的電影是《公民凱恩》,電影裡凱恩有了很多錢,但是卻和妻子漸行漸遠。諷刺的是,川普自己也如出一轍。川普最終以2500萬美元的賠償金離婚。
賠償金給完之後,川普更窮了。在最危急的時刻,他的嘴又一次救了他,他說服了債主,如果他破產清算,那麼債主借出去的錢也還不上多少。因此,不如再給他一次機會,即使破產重組,把債權轉為股權。這一波熟練的商業操作最終讓川普鹹魚翻身,他僥倖度過了危機,公司也漸漸恢復了盈利。
到了1999年,川普滿血復活,再度活躍於投資界。1999年,川普在位於佛羅裡達州西棕櫚灘開設了第一家自己的高爾夫球場——川普國際高爾夫俱樂部。2001年,在紐約市聯合國廣場建立了72層的川普世界大廈;同年,開始建造川普廣場。
就在1999這一年,發生了兩件改變川普命運的事:第一件事是他的父親去世了,失去了商業領路人的他,開始將目光轉向別的領域;另一件事則是關於傑西·文圖拉。傑西是一名美國職業摔跤手,與川普在一次比賽中相識。但令人意外的是,完全沒有從政經歷的傑西,卻在1999年成為了明尼蘇達州的州長。這引起了川普的極大興趣,似乎他由此發現了他在商業轉型之後的目標。他頻繁與其聯繫,了解傑西的競選策略。
川普驚喜的發現,原來沒有從政經驗的人也可能贏得選舉,從而在政壇身居高位,這件事是真的可以發生的,這大大刺激了川普的野心。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他常常抨擊時任總統,並且以開玩笑的姿態說,如果我是總統會如何如何。如今傑西的例子讓他忍不住去想,也許我真的能當總統。在這之後,川普頻頻放出風聲,說他有可能參加美國大選。為了把勢造足,基本上每次選舉他都會跳出來,蹦躂幾下,吸引一波注意力,最後又宣布不會參選。這一系列操作的背後,川普有自己的盤算,他在一次次的試探民眾對他的反應,他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
2011年4月30日,白宮記者晚宴。由於之前川普屢次質疑歐巴馬的出身問題,歐巴馬就借著這個場合狠狠的回擊了川普。在場所有人都在笑話川普,而他就坐在人群中臉色鐵青,一言不發。那一刻他感受到了屈辱,這程度似乎比當年自己要瀕臨破產時還要刺痛人心。那一天晚上,川普下定決心,他一定要贏,一定要當上美國總統。
羞辱並沒有讓一個商人輕易的失去理智,經過盤算,他明知的放棄了2012年的競選,因為阻止歐巴馬連任並不現實。商人的習慣讓他只有見到最大的利益時才能捨身一搏,而時間從來不是問題,他決定再等四年。2016年,川普已經70歲了,到了古稀之年的他,終於可以出手了,這一次他真真正正的站在了美國大選的舞臺上。他的對手是美國前第一夫人,前國務卿,有兩位前總統支持的希拉蕊·柯林頓。希拉蕊有著37年的從政經歷,在白宮裡就呆了12年,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政治精英。
面對這樣的對手,她本身就是傳統套路的高手,怎麼能奢求通過傳統套路贏她?川普劍走偏鋒,成為了歷史上最另類的總統候選人。他深刻的理解,他不可能贏得所有人的支持,但必須抓緊那些支持他的人。於是,他不走中間路線,旗幟鮮明地擺出自己的立場。他反建制,反精英,反全球化,反自由主義,反政治正確。
希拉蕊描繪了一個多元化的,開放的,充滿活力,創新的美國。但這是美國精英階層的夢,但這個夢卻是普通人觸及不到的。川普尖銳的指出,美國正在危險的邊緣,社會面臨重重挑戰,傳統價值觀受到衝擊,製造業外流,失業率升高,中產階級和低收入人群並未分享發展紅利。他描繪的夢是「讓美國再次偉大」,這是一個對於普羅大眾更熟悉的夢。人們希望在這個夢中找回父輩曾經享有的特權和優越感,中產階級的舒適生活,以及作為一個美國人的驕傲。
在政治正確的大背景下,川普扛起了民族主義的大旗,把矛盾指向了全球化和外來移民,這是很多人敢想不敢說的。面對傳統媒體的大肆抨擊,川普開闢了新的輿論陣地,他利用推特直接和選民對話,瘋狂輸出自己的觀點。在語言上採用的單詞或語法,非常簡單直白易懂。自當選總統以來,川普在推特上宣布了許多重要決定,以至於為自己獲得了「推特治國」的稱號。川普稱推特是他對媒體「唯一的防禦形式」。
同時還會推出一個視覺化的概念,比如「一道牆」,來佔領選民的視覺想像空間。在美墨邊境造牆是川普最早的競選承諾之一。2017年1月25日,川普在國土安全部籤署旨在加強邊境安全和收緊移民政策的兩道行政令,並聲稱將動用聯邦政府資金,數月內開工在美墨邊境造牆。2018年末,邊境牆之爭導致四分之一聯邦政府機構停擺35天。2020年1月,美國完成在墨西哥邊境修建的100英裡長的邊境牆。川普在社交媒體上稱讚這是一堵「強大的」牆,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在大選結果出來之前,幾乎所有民調都顯示希拉蕊更有優勢。在電視上幾乎看不到任何支持川普的消息,媒體和精英們一如既往的自以為把握了話語權,就可以決定大選的結果,但是最後,沉默的大多數用手中的選票把川普推上了總統的寶座。
全世界的人都在思考,川普真的是一個好總統嗎?他奉行孤立主義,因為不想交會費,就退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國際組織,可這也降低了美國的世界影響力。喊出了美國優先的口號,找盟友要錢,連最親密的盟友臉上也出現了不滿。通過減稅和降低利息,歷史短期內把帳面數據做的很好看,但也把泡沫越吹越大。在政治立場上毫不妥協,為他吸引了一批死忠,但也加大了美國社會的割裂。因為沒有從政經驗,在重要場合頻頻失態,反覆打臉又拒絕認錯。
可以說當選總統之後,他依舊保留了自己的商人習性。他只在乎短期利益,而對於美國長期發展中的很多重要的利益都不在乎,頗有一種「我死後哪怕洪水滔天」的感覺。在這次疫情中,他更顯得捉襟見肘,他既不能控制住感染人數,也不能控制住失業人數。
他最不好的地方就是對制度的破壞。他做了很多制度不允許的事,但每次有人質疑他,他總是說「這是美國憲法給我的權力」。從邏輯上說,他說的這話似乎沒毛病,但是,這種做法會把人性中中最壞的一面暴露出來,極易造成美國社會甚至全球社會的割裂。商人可以「只要我高興,就可以做任何事,只要法律抓不住我就行」,但是總統不行。
你越是深入的了解他,越能發現他投機商人的一面。競選時,他迎合了時代的浪潮,走向了萬人之上的高位,可是當真正的危機出現時,他卻不能向支持者所期待的那樣力挽狂瀾。
川普是個善於反向思維的商人,極為務實的強人,同時也是一個難纏的政治異類。他攪亂了世界的秩序,也攪亂了人們對大國領袖的認知。川普的執政風格可謂鮮明,直接以商人身份問鼎白宮,並將商戰思維與行事特徵直接帶入美國政治之巔。一來精於談判,尤其擅長極限施壓與「議題打包」談判;二來精於聲勢浩大地宣傳,堅持以敏銳的直覺而非機制化的考量,最低成本地攫取最大程度的美國利益。
川普的執政風格與手腕固然帶有鮮明的個人烙印,但深度契合當前的時代背景。對民粹主義情緒的喚醒和集結,正是川普競選與執政的重要根基。在他崛起的背後,是一波洶湧的民粹主義潮流,是對貧富分化鴻溝的憤怒,也是美國乃至世界一道深深的分裂傷痕。對這樣一位踏入美國最高政治殿堂的人物,人們喜歡也好,討厭也罷,甚至譏諷或謾罵都無關緊要。愛或者不愛,他就在那裡。
當初,他的父親因為羅斯福新政而白手起家,成為了房地產大亨。今天特步卻不能像羅斯福一樣帶領美國從低估走向巔峰。他不是一個偉大的總統,也難以讓美國再次偉大,這是他個人的困境,也是美國社會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