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字,預計閱讀時間。
2019年10月24日,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我們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並要求「相關部門及其負責領導同志要注意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提高運用和管理區塊鏈技術能力,使區塊鏈技術在建設網絡強國、發展數字經濟、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對區塊鏈的定義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區塊鏈主要有三個特點,即去中心化記錄數據、分布式存儲數據和不對稱加密形式傳輸數據。區塊鏈技術應用可以實現信息數據多方維護共享、不可篡改、可追溯並基於此實現業務協作,對於構建可信現代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發展數字經濟具有基礎性影響。
根據我國《公證法》規定,公證是公證機構根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依照法定程序對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的真實性、合法性予以證明的活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對公證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從具體業務到辦證流程,從執業區域到管理體制,從業務協同到數據整合,從公證規範改革發展到公證公信力建設。我們簡明扼要地基於區塊鏈技術應用特點,結合公證業務場景,從以下四個維度來分析這種影響。
從信息交互角度而言,公證是專業機構基於法律授予的職能依照法定程序對相關信息進行核實確認來降低交易的信任成本。區塊鏈技術應用所產生數據記錄方式的變化,對於公證的影響是根本性、直接和深遠的。
區塊鏈可實現數據的去中心化記錄、分布式存儲,達到數據共享共治、不可篡改、可追溯,基於算法實現數據的可信記錄。這將對數據的記錄、收集、存儲、利用以及證據認定效力等活動產生根本性影響。
一方面,區塊鏈技術使得信息搜集方式和信息確認方式都將得到顛覆性改變。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據材料將以區塊鏈方式記錄、存儲、查詢、利用。由於信息都被記錄在區塊鏈上,信息的驗證與核實都自由進行,一般情況下可能並不需要政府授予特定的主體來完成信息的驗證或核實。
另一方面,人類第一次實現可以在沒有中心化主體控制的情況下,在沒有信任基礎的個體之間,就公開透明的交易過程達成共識。區塊鏈成為沒有中心化機構控制、中立的數字基礎設施,越來越多的民事商事活動將基於區塊鏈的可信、中立環境進行,數據信息權益得到保護,數據融合利用前景廣闊。當信息都被記錄於區塊鏈上,交易信息的獲得與使用、傳遞都可以得到清晰地追溯,使得交易風險可基於區塊鏈記錄的主體和資產的全量信息更好地被量化。
越來越多的生產生活、交易場景基於區塊鏈形成證據,將對公證業務包括但不限於保全證據業務產生直接的影響。
區塊鏈證據形式本質上屬於電子證據。區塊鏈是一種本質上是一種計算機技術,因此區塊鏈證據本質上仍是屬於通過計算機系統所形成的數據信息。因此可以認為,區塊鏈證據屬於電子證據。這一點也得到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2018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認可。該白皮書認為,電子證據是以數字形式存儲的證據信息。例如電子合同、電子文章、電子發票、電子郵件等。區塊鏈因其本身具備不可篡改、可追溯特徵,極適合與電子存證相結合,存證也因此成為區塊鏈的典型應用場景之一。
基於區塊鏈證據形式受到司法認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網際網路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18〕16號,2018年9月7日起施行)第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當事人提交的電子數據,通過電子籤名、可信時間戳、哈希值校驗、區塊鏈等證據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術手段或者通過電子取證存證平臺認證,能夠證明其真實性的,網際網路法院應當確認。」
傳統電子證據被存儲在自有伺服器或雲伺服器中,文件在備份、傳輸等過程中容易受損,導致證據不完整或遭到破壞。此外,除了加蓋電子籤名的電子合同具有不可篡改性,其他形式的數據和證據在被傳輸到雲伺服器的過程均有遭受攻擊和篡改的風險,降低了電子證據可信度。區塊鏈技術在電子證據領域主要有兩個應用優勢:安全存證和提高取證效率。在存證環節,利用區塊鏈技術存儲電子證據可有效解決傳統存證面臨的安全問題。在電子證據生成時被賦予時間戳,電子證據存儲固定時通過比對哈希值來驗證數據完整性,並在參與節點之間基於對等網絡分布式存儲,在傳輸過程中採用不對稱加密技術對電子證據進行加密保障傳輸安全,充分保障了證據真實性和安全性。在取證環節,由於區塊鏈存證方式為分布式存儲,允許司法機構、仲裁機構、審計機構等多個節點在聯盟鏈上共享電子證據,理論上可以實現秒級數據傳輸,降低取證的時間成本,優化仲裁流程,提高多方協作效率。
公證業務流程主要包括公證受理、審查、取證、核實、出證,後面還有公證文書使用。公證業務辦理過程包括對材料取證審查及審批製作、公證證據保全、公證文書流轉等,均可以通過區塊鏈進行達到數據共享、流程信任。
如果我們把公證業務流程包括辦證過程、公證文書對外提交過程都基於區塊鏈進行,那麼所有與業務相關的證據/業務相關證明材料、卷宗相關材料都在鏈上記錄保存,那麼相當於實現卷宗材料基於區塊鏈實現多方實時動態記錄存儲,可改變傳統操作中卷宗形成存儲由公證員、公證機構單方控制的局面,將對規範公證員、公證機構執業行為產生顛覆性影響。
圍繞公證業務流程,公證機構應用區塊鏈網絡方式有兩種,一是自建或與他人共建平臺,二是應用他人已有平臺。從優化業務流程提升公信力、實現數據共享、提升數據存儲安全性角度選擇技術路徑,在應用層自建,但底層建議使用公信力強的平臺。先從業務關係近的機構建設聯盟鏈開始,針對具體業務場景包括但不限於取證環節、文書流轉環節、業務辦理環節建設等入手操作。但無論那種方式,其核心都是圍繞著公證業務流程,體現公證業務辦理邏輯,提升數據交互和共享效率。
以區塊鏈技術應用為核心的數位化轉型是通過技術轉換,達到數據融合與業務模式重構,以解決數據孤島為核心,結合基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應用,在保護相關數據權益的同時加速促進業務協同、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公證數位化轉型可以實現公證執業方式、公證運營管理方式、公證監管方式的根本性變化。
從公證執業方式看,基於公證業務場景,通過技術轉換將傳統公證傳統業務系統的信息轉變成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和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系統承載的數字,實現公證業務辦理數位化、公證流程數位化、公證機構運營管理數位化、公證監管數位化。在此基礎上實現數據融合,可以重塑公證業務辦理系統、公證業務運營管理系統。公證業務辦理系統包括公證當事人提交申請和材料,公證機構接受申請與進行材料核實、審批、出證等,基於區塊鏈去中心化應用的數據融合使得可以多方數據共享的形式,來形成不可篡改可追溯的數據系統。公證業務運營管理系統包括業務辦理系統數據、公證機構管理系統數據、公證管理部門系統數據,以及公證當事人信用信息系統等,基於區塊鏈的數據融合可形成有機一體化,形成一個真實、準確、完整、及時的數據系統。區塊鏈技術將能夠恰當地處理解決數據孤島促進數據融合和數據權益保護問題。
從公證業務發展看,當我們把公證活動基於區塊鏈上時,將實體狀態的數字轉變成信息系統的數字、數位化系統的數字,結合區塊鏈去中心化應用,可以有效保護數據權益同時打破業務數據孤島,打通全方位、全過程、全領域的數據實時流動與共享,實現信息技術與業務管理的深度融合,使公證業務辦理系統轉變為基於區塊鏈的公證數據結構化收集分類分析系統,一方面在有效維護數據權益基礎上形成數據主體用戶畫像,可據此實現更具個性化的有針對性的公證服務,並更好對接我國各類社會誠信數據體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公證數據實現公證業務發展與機構運營發展戰略研究可視化,有針對性地尋找公證業務的薄弱點,恰當地解決公證業務需求滿足和公證業務發展方面的矛盾。
從公證執業監督看,把公證員執業過程、公證機構運營管理過程、公證行業自律行為都基於區塊鏈存證、運行,結合區塊鏈去中心化應用,改變過去事後、靜態、被動監管局面,變為實時、動態、主動監管,實現對公證員、公證機構和公證行業監督管理和公證執業監管方式的根本性變化。
非常感謝您的報名,請您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沙龍分享群。
[Source]
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首圖來自圖蟲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