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已到八月中旬,一批躍躍欲試的準大學生們已經在籌備著自己接下來的大學生活了。那麼說到大學生活,父母到底該給上大學的孩子每月多少生活費呢?有幾個不同的檔,家長朋友可以參考一下。大學老師也給出了最實誠的參考:兩三千的太離譜,言外之意就是不用那麼多的。所以家長們可以放鬆一些。
關於大學的生活費問題,這個更多的取決於家庭的條件。如果家庭富裕可以相對多給一些,家庭條件一般的就少用一些。上大學的孩子們雖說是剛剛從高中走出去,但是他們已經年滿十八歲了,是成人了。都要對社會開始自己的嘗試。然而他們對社會上的單位大學還是缺乏一定的了解和體驗。所以家長在生活費方面就有所顧慮。到底應該給多少生活費比較好?
可以說這個檔次是個平均值水平,一般家庭可以承受,孩子也足夠溫飽的。這樣其實對家庭和對自己本人都比較有益。首先家庭方面不會因此受太大影響。考上大學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如果因為生活費太高而讓家庭犯愁,那其實也不會是國家的目的。對於孩子來說,一日三餐按普通可以吃飽來算,一天可以計20元,一個月30天,1000元已經足夠。剩下的錢可以用來生活花銷。大學的課程並不是像高中那樣緊張,除了學習吃飯的時間,還會有大量可以自己支配的時間。那這個時候選擇課餘時間小兼職也是一件有益的事情。生活費也可以不從家裡拿了。
這個檔次對比檔次一就每月有了多出的500~1000元可以充實自己的生活。這種條件算是大學生活的小康水平吧。一日三餐標準可以提升到25元/天。然後剩下多餘的錢可以買更多的學習資料,或者投入自己的興趣愛好。這個錢對於家庭條件也將有一定的要求。你的生活費支出不能超出家裡總收入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如果家庭條件很一般,不建議給孩子更多。久而久之,孩子拿著拿著就會認為是理所當然,忽視了家庭沉重的壓力。
大學生每月生活費達到兩千五百塊每個月已經是個非常富足的狀態了。他可以在學校吃得好,或者不合胃口出去餐館吃飯都不用擔心沒錢。可是家長們再次回味,如果在社會上比較平庸的人,工資低的也就是兩千多。孩子上學只花銷的錢數就相當於一個底層勞動人民的一個月的辛苦。這樣不利於孩子體會到生活的艱辛。孩子花再多的錢也是舒服的,認為自己是該得的。作為家長還是自己先做表率,告訴孩子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再拿多少錢。
當然除此三個檔次,還有其他的,就是可以隨便花那種家庭條件的孩子,或者是1000月根本就是天文數字的家庭。這些孩子們由於受家庭條件影響,在大學生活中也會有天壤之別。我們國家剛剛倡導的杜絕浪費,節約用餐就是在呼籲每個人都能節儉用餐。不浪費。所以富家子弟們在生活中切記不要因為錢,而鋪張浪費。在大學階段,也不要因為錢可以做到的事情太多而忽視自己本身的學習發展。否則大學畢業也只能弱弱地啃老。然而家庭貧困的孩子們也不要氣餒,父母供自己去上大學,就是全家的希望,要勤儉節約,更加發奮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