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粉碎機/文】甫一入夏,關於西瓜的說法又一次引起了公眾的關注。「不法商販利用注射器向西瓜內注射色素、甜味劑,讓西瓜變得又紅又甜」的說法通過各種渠道流傳出來,彼此影響,逐漸擴大,或許可以算作這個夏天的第一個熱門消息。
在這之中,有網友指出西瓜瓤中的黃色粗纖維部分就是打針的痕跡。其實,這是對西瓜正常生理現象的一種誤讀。此前果殼問答中, 就已經有網友對此進行了批駁 。然而,相關的報導並沒有說清楚這種「給西瓜打針」的工作究竟如何操作。因此,也有很多人對「給西瓜打針」這個行為的可行性提出了質疑:用注射器給西瓜打針,究竟能不能打進去?西瓜表面會不會留下明顯的針孔?打針西瓜和普通西瓜相比,真的能以假亂真嗎?還有,打針之後的西瓜會不會加快腐爛?
對於這些疑問,謠言粉碎機希望能用實驗來做一個直觀的解答。
之前在微博上,有人誤將西瓜的正常胎座組織當成了「打針」留下的痕跡 |
實驗能說明什麼、不能說明什麼?
我們的實驗並不能回答「打針西瓜是否存在」這個問題,因為一次實驗所代表的只是在某一種條件之下的情況,無法涵蓋西瓜銷售中的各種因素;此外,就算實驗結果表明這種方法並無效果,也不能排除實際生活中真的有人會去嘗試。說到底,要杜絕「打針西瓜」之類的劣質食品存在的可能性,只能依靠政府監管和行業自律。
不過實驗也並非毫無用處。實驗結果可以顯示出:如果「打針西瓜」真的存在,它可能是什麼樣子、有什麼特徵、是否可以被識別出來等一些問題。
實驗如何做的?得到了哪些結果?
謠言粉碎機編輯在超市買來了新鮮西瓜,又準備了5毫升注射器、食用色素、甜味劑溶液(我們沒有買到甜蜜素,以市售家庭用阿斯巴甜代替)和桶裝飲用水。為了清晰地看到注入液體在西瓜內的擴散情況,我們使用的是藍色色素。需要指出,這裡只是一個簡略的實驗,只為了展示最普遍的情況,沒有做嚴格的條件控制。儘管如此,我們仍然可以初步回答以下一些問題:
1. 液體能打進西瓜嗎?
很多人認為,注射器是無法將液體注入西瓜內的;而一些媒體在描述自己的測試時則表示這個動作「容易」。
我們的實驗結果顯示:確實可以通過注射器向西瓜中推入若干毫升溶液。 在瓜蒂和瓜身部位,注射並不需太大力氣。實驗最後出現了西瓜裂開的現象,推測與注入量、西瓜成熟度、注射位置和手法有關。
實驗過程:我們選擇了瓜蒂、瓜臍和瓜身三個部位,分別嘗試注射食用色素溶液。結果發現,在瓜臍處(瓜蒂對面的黃色「疤痕」處)幾乎完全打不進去(圖1);在瓜蒂和瓜身注射相對容易,(圖2)。其中一個瓜在推入了約5毫升液體後直接裂開了(圖3),推測可能與西瓜成熟度較高有關,或可能是打針操作本身的作用。此外,我們發現西瓜的成熟度可能對打針效果產生影響。
圖1 從瓜臍處注射非常困難,幾乎打不進去。 |
圖2 從瓜蒂處注射,可以很容易打進去 |
圖3 從瓜身處注射時,西瓜突然裂開 |
2. 是否會留下可辨別的針孔?
結果顯示:注射會留下針孔,依注射部位等因素不同,一些針孔比較容易分辨。
實驗過程:我們選擇了西瓜上的三個部位:瓜皮黑色部位、瓜皮淺色部位和瓜蒂部位,分別進行注射,並在注射完成和放置48小時之後觀察針孔外觀(圖4)。結果發現:其中一些針孔清晰可見,很容易被發現;但也有一些,特別是瓜蒂部位的針孔,不仔細看會看漏。不過總體來說,由於針孔外形呈規則圓洞,而這種痕跡在正常西瓜表面不易出現,所以並非完全無法識別。
圖4 1、2、3:在瓜身淺色部位進行注射、注射之後、放置48小時之後的針孔外觀;4、5、6:在瓜身黑色部位進行注射、注射之後、放置48小時之後的針孔外觀;7、8、9:在瓜蒂部位進行注射、注射之後、放置48小時之後的針孔外觀 |
3. 注射色素後的西瓜是什麼樣子?色素是否會在西瓜內部擴散開?
結果顯示:注射器推入的溶液在一小片區域內較均勻地擴散開,但因注射溶液體積有限,擴散範圍比較小,並不能將整個瓜完全染色。
實驗過程:我們給西瓜注射了藍色食用色素(每個注射點推入的溶液量為1.5毫升,溶液濃度未做詳細定量),分別在注射完成和放置48小時之後,沿注射點切開觀察擴散情況(圖5)。結果發現:染成藍色的區域以針頭所在位置為球心,呈球形分布。放置48小時與馬上切開所看到的染色區域大小相似,也就是說隨著時間推移,色素擴散的速度非常慢。考慮到注射液體體積受到限制,不太可能將整顆淡色的生瓜「染成」熟瓜。值得一提的是,瓜皮的部分也受到了色素的影響,效果非常明顯。不過這可能與針頭較短、注射部位靠近西瓜邊緣有關。
圖5 1:瓜蒂注射色素溶液(4毫升)後擴散情況;2:瓜蒂注射色素溶液(約1.5毫升)放置48小時後擴散情況;3:瓜身注射色素溶液(約1毫升)後擴散情況;4:瓜身注射色素溶液(約1.5毫升)放置48小時後擴散情況 |
4. 注射色素和糖溶液,是否會加速瓜的腐壞?
結果顯示:放置48小時後,注射區域從外觀上看,腐壞特徵不明顯;但實際品嘗可以察覺明顯異常。
實驗過程:為了模擬傳言中給西瓜「染色」和「染色+增甜」兩種效果,我們配置了兩種溶液:一種是純的藍色食用色素溶液,一種是加有藍色食用色素的飽和阿斯巴甜溶液(我們假設不法商販為了給西瓜增甜,會儘量提高甜味劑的濃度)。我們分別對兩隻新鮮西瓜的部分區域注射了上述兩種溶液。
我們將實驗用西瓜放在果殼辦公室的中間位置,這裡不會受到陽光的影響,再加上常常開著空調,所以溫度明顯低於室外溫度。
在放置48小時後,我們沿注射點切開了這兩隻西瓜,進行了觀察和試吃。在試吃階段,為了排除實驗人員知情帶來的幹擾,謠言粉碎機編輯從果殼網研發部徵募了一名無辜的程序猿志願者,他對於整個實驗流程並不了解,僅被要求對吃到的西瓜樣品進行口感、味覺的評價。
結果顯示:1,從外觀上看,排除染色效果之後,注射部位並沒有出現變軟、潰爛等明顯的腐壞特徵(圖6、7)。2,實際品嘗測試則表明:志願者表示這兩隻西瓜整體均已不太新鮮,但注射部位的味道與非注射部位相比,還是有明顯的區別。注射食用色素的瓜瓤帶有難以描述、令人不快的味道;注射食用色素和飽和糖溶液的瓜瓤則帶有典型、濃鬱的西瓜腐壞變餿的味道。
圖6 注射色素溶液,放置48小時後瓜瓤外觀變化
|
實驗通過兩組對照來解答下述兩個疑問:
怪味兒是因為注射液體帶來的,還是瓜皮破損導致的。
我們在注射上述溶液的同時,在同一西瓜上用空針扎了若干空針。放置48小時後,這些空針孔附近的瓜瓤與其它完好部位並無明顯區別。這說明打針形成針孔並不是引起西瓜腐壞的主要因素,怪味兒與注入液體有關。
這些味道是由注射液體本身帶來的,還是注射之後、在放置過程中產生的?
我們試吃了注射完成後立即切開的西瓜樣品,並品嘗了兩種溶液本身,發現這些樣品都沒有出現上述怪味、餿味。因此我們判斷怪味兒是在放置過程中產生的。
據此,我們推斷,這些怪味兒與色素、甜味劑溶液中的微生物有關。很可能是由於「打針」的行為將這些微生物注入了西瓜,從而加快了西瓜的腐壞速度。
5. 注射的溶液是否會沿針孔流出?
結果顯示:注射色素溶液後未觀察到明顯的溶液流出現象;注射色素+飽和糖溶液後,有部分溶液從針孔中流出。 推測可能原因是:飽和糖溶液為高滲溶液,使得西瓜組織中的細胞液滲出,溶液體積增大,流出針孔。
實驗總結
正如我們在一開頭所說,這個實驗本身較為粗略,但我們依然可以了解到一些情況:1、用注射器確實可以將少量液體注入西瓜,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考慮到生瓜組織較熟瓜緊實,故此推測生瓜可能更難注入;2、注射時色素溶液會擴散,但擴散很慢;3、給西瓜打針留下的針孔,比較容易分辨;4、注射行為有可能會加速西瓜的腐爛,使之在口感上發生明顯變化。
實驗的不足與改進
受時間、條件限制,我們的西瓜打針實驗比較簡略,很多設計並不盡如人意,留下了一些沒能解釋清楚的問題。如果有網友打算進一步實驗,這裡提出一點建議,或可作為參考。
1. 實驗對象需要在成熟度等方面儘量一致。理想狀況下,為了儘可能地模擬傳聞中不法者的操作條件,有必要直接從瓜農處購買同一批次、大小和成熟程度相似的未成熟西瓜若干。
2. 實驗器材方面,為了能直接注射到瓜中心,有必要購買足夠長的針頭。實際上在一些購物網站很容易找到長度30釐米以上的注射器針頭。(在此提醒:針頭、注射器有一定危險性,需謹慎操作。)
3. 實驗設計方面,應設置未經任何處理的對照組,觀察放置一段時間後處理與未處理的瓜之間的區別。最好能用紅色色素做一組實驗,與未經處理的生瓜相對照,觀察著色是否自然。為了確定糖水和色素濃度的影響,可以考慮設計濃度梯度。此外還應設置無菌與非無菌操作的對照,進一步探討西瓜腐壞的根本原因。
4. 結果評價方面,應當考慮進行單盲測試。由實驗者將統一條件下拍攝的西瓜剖面照片或樣品編號分組,交由不知情的志願者比較顏色深淺、口味、觸感。為了避免視覺影響味覺判斷,或可讓被試蒙眼嘗味,或將西瓜榨汁後再品嘗。考慮到試吃這事對實驗者的健康可能有潛在的危險,可以根據評價食品腐敗程度測定的一般方法和西瓜的特點,使用測定pH值以及菌落數的指標來評價腐敗變質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