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曲:郭婧 趙曼
音樂製作:張雪峰
受疫情影響,往年人氣火爆的草莓基地,如今門可羅雀。尤其疫情期間,大量草莓滯銷。但記者採訪發現,白音他拉蘇木廟屯民俗村草莓採摘園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將草莓的銷售渠道轉到線上,採取線上訂購、線下配送的方式,降低了疫情帶來的經濟損失。
走進白音他拉蘇木廟屯民俗村草莓採摘園的大棚,一顆顆鮮紅飽滿的草莓在翠綠葉子的掩映下嬌豔欲滴。
眼下,正是大棚草莓成熟上市的季節,採摘園裡的草莓長勢喜人,購銷兩旺。
為了不讓正值採摘旺季的草莓園「遇冷」,廟屯民俗村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通過微信,採取「線上銷售+線下直送」的方式銷售,極大地增加了草莓的銷售量。
截止目前,線上銷售已達3000餘斤。最大限度減少了疫情帶來的影響。
「今年是咱們廟屯第二年種植草莓,去年採摘旺季,通遼和開魯過來採摘的就不少,當時銷售的特別好,供不應求。今年的草莓剛成熟,正好趕上肺炎疫情,我們就採取了線上銷售的方式,通過微信訂單銷售,就像送外賣那樣……」
提到今年的銷售方式,寶玉民告訴記者,「這種線上銷售方式效果特別好,現在網絡發達確實有好處,我們也實實在在的受益了。旗委宣傳部還建了一個專門銷售農副產品的微信群,群裡每天都有訂單,我們就按客戶的訂單要求,進行配送。」
春季以來,廟屯民俗村在積極拓寬銷售渠道的同時,為確保群眾吃到綠色放心的草莓,草莓基地要求農戶在草莓採摘、裝盒、配送等環節嚴格落實好各類疫情防控措施。對於團購草莓,專門安排無接觸配送車輛,嚴格落實車輛內外消殺措施,讓群眾吃得安心。
「草莓這種作物,不怕冷,越冷越生長,特別適合咱們這邊的氣候。」負責管理的寶育國對種植草莓頗有經驗。草莓園在每床草莓上分別種植了小柿子和大蒜兩種作物,小柿子屬高科作物,其茂盛的枝葉能遮擋草莓,避免太陽直射,大蒜則是最好的天然殺菌作物,套種大蒜起到了生物殺菌作用。
近兩年,廟屯民俗村積極探索蒙古族特色食品,並藉助民俗旅遊進行銷售,除草莓採摘、香菇採摘,還有手工粘豆包及手工製作的奶豆腐、奶皮子、黃油等特色奶製品。
一直以來,廟屯民俗村以「舊址民俗體驗遊」和「新村田園休閒遊」為主題的旅遊正在進一步豐富旅遊內涵,增強旅遊帶動脫貧功能,實現群眾增收和集體經濟的雙項發展。
來源:奈曼旗融媒體中心
記者:劉曼、王陽
編輯:石耀霞
審核:李文靜
終審:侯顯峰
王愛國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