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暴虎馮河中的「勇」與「謀」

2021-02-08 論語課

編者按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劉敬敏、鄭雨桐和楊雪婷同學,此文是2020年冬季我的「讀《論語》」課程指導學生小組研討的系列成果之一。雖然這些同學還是大學中文系二年級的學生,不免稚嫩,但是他們積極探索、熱烈研討值得肯定。這些文章是他們認真思考、嚴肅討論的學習結晶,今後將陸續發在此「論語課」公眾號,歡迎大家指導、批評、討論。

    文中引用均加了參考文獻,還有一些學習和參考的資源來源於網絡,如有引用請與本公眾號聯繫。本公眾號聲明所有版權屬於本文和被本文引用文章和引用觀點的原創者。

    特此聲明。



【摘要】

  本文因筆者對「暴虎馮河」一詞自帶的貶義色彩覺得不妥,進而展開辯論,從勇和謀的詞義切入,接著探討兩者間四種不同的關係及其本身意義,輔之各類名人豪傑的真實事例用以佐證,直至最後拋出筆者辯證思考和判斷過後的結果。所以,綜上分析與探究,對於「暴虎馮河」一詞,我們不應只持有單一片面的觀點,而要辯證地分析看待,在不同的情境中更好地運用「勇」與「謀」。 


【關鍵詞】

 《論語》 孔子 子路 暴虎馮河 勇 謀 

 


一、「勇」與「謀」


 (一)定義

    勇,本作勈,或作恿;形聲,從力甬聲;從力,與力氣有關。本義:果敢,大膽。對於本義的理解,《說文》:「勇,氣也。」又《論語·憲問》:「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又《國語·周語》:「勇,文之帥也。」再《左傳·昭公二十年》:「知死不闢,勇也。」此外,勇字的另外幾個基本字義為:①勇氣,勇力。《論語·先進》:「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又《與陳伯之書》:「將軍勇冠三軍。」②中國清代戰爭時期地方臨時招募的兵卒,也泛指士兵。如:鄉勇,勇丁;遊勇。③姓。據統計,「勇」字在《論語》一書中共出現了16次,其含義可大致分為三類:一是勇敢。從積極意義上論述勇,與儒家推崇的「仁」、「義」、「禮」、「智」相關;二是,好勇。從消極意義揭示「勇」的含義,表明「勇」與「不學」和「疾貧」的關係;三是君子之勇,孔子所追求的「勇」。

謀,《說文解字》中釋義:「慮難曰謀。從言某聲。,古文謀。,亦古文。」本義:考慮,謀劃,策劃。《論語·衛靈公》:「君子謀道不謀食。」關於謀字,還有幾個基本釋義為:①主意,計謀,計策。《論語·衛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②商議。《廣雅》:「謀,議也。」③姓。通過統計,「謀」字在《論語》一書中共出現了9次,不及「勇」字多,其含義主要是謀劃、策劃、考慮,從個人修行到為國效力,與人的道德修養和理想追求、志向所在密切相關。其次是計謀,計策,這便與儒家思想層面上的「知」相關聯,但不能夠說有「知」是有「謀」的前提。還有,經過對比分析,我們發現勇和謀二字在書中並沒有直接一同出現,故說兩者並不似骨肉那般相連不可分割。


(二)暴虎馮河中的勇與謀

「暴虎馮河」一詞(暴,徒手搏鬥;馮,徒步渡河),出自於《詩經·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聞名於《論語·述而》:「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就如孔子的觀點一樣,對於「暴虎馮河」一詞的認識,大多數人都囿於「暴虎馮河者,有勇無謀也」。但這些認知更像是一種思維上習慣性地停滯,甚至是對「聖人」的麻木追從,並沒有公正地從辯證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僅僅是趨於一種隨大眾的心理認同感,所以說這不能代表一個人經過了深思熟慮而得出的結論和秉持的觀點。那究竟該如何去認識「暴虎馮河」中蘊含著「有勇無謀」的深層含義呢?

基於多方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有勇但乏謀者亦可是熟稔於心的風雲人物,一如耳熟能詳的「愚公移山」,清·黃宗羲《張蒼水墓志銘》:「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常人藐為說鈴;賢聖之為血路也。」我們對愚公那敢為人先、持之以恆的精神爛熟於心,絲毫不覺其是不自量力、枉費心力,不然它又為何能夠流傳至今並且成為傳統文化美德之一。又如「荊軻刺秦王」,《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裴松之註:「凡為刺客,皆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也。」這是基於仁義層面對刺客之勇進行的褒揚,後人更是把荊軻歸入英雄豪傑一類,試問誰人不曉?再如武士樊噲「奉命於危難之間,受任於拔劍弩張之際」,倘若沒有他的「勇」——側其盾以撞、拔劍而入,漢王劉邦又怎能脫身鴻門宴,豈再會有漢王朝的大一統盛世。三如西楚霸王項羽,雖以「無顏見江東父老而自刎江東」來終結其一生,但項王之曉勇何人不知?李曉芳如是評價:「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張宣亦有詩云:「重瞳將軍蓋世雄,淚流暗逐烏江水。」李清照更是詩作:「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諸如此類,不勝枚舉,經此研究對比,顯然發現此類人——所謂的有勇無謀者,在後人眼裡並非飽受詬病,也沒有被啐唾於口沫之中,相反他們被當成「勇夫」而不是「莽夫」。也就是說,勇者無謀也,蓋不是因為「勇」居多而「謀」在對比之下就顯得非常遜色了,久而久之眾人也就默認此人無「謀」。簡而言之,人們對「有勇無謀者」也是秉持不同觀點的,有褒有貶,只是針對於不同的人物身份定位、性格差異、自身能力而言。但多數人尚未意識到或學習到這種辯證思考模式,撰寫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展現筆者對此的辯證思考和判斷。

 

二、勇與謀之間不同的權重佔比表現


不知你是否發現,當我們在評論一個人的「勇」時,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關聯到這個人的「謀」,這似乎陷入了一種評價一個人的「勇」就必定會牽扯到「謀」的魔咒。其實不然,「勇」是膽量,而「謀」是智慧,兩者看似密不可分實則不同,我們可以也需要去打破這個潛意識裡的魔咒。正常來講,人人都希望自己既有勇又有謀,但芸芸眾生裡,真正做到有勇有謀的人又有幾個?「暴虎馮河」固然是一種不完美的人生品質,也無法媲美於「有勇有謀」,但我們對這個詞的理解不應該簡單地盲目跟風、固守前人之貶義看法,而是要看到它是普遍存在於大多數人之中並有著一定作用的,雖不褒揚但也無需貶抑,客觀公正地去看待它具有的意義。

不可否認的是,有勇有謀之人更易取得人生成功。古今中外,諸如此例比比皆是。

《三國志•漢書•霍去病傳》中記載:「諸宿將所將士馬兵不如去病。去病所將常選,然亦敢深入,常與壯騎先其大軍。軍亦有天幸,未嘗困絕也。然諸宿將常留落不耦。由此去病日以親貴,比大將軍。」由此可知,霍去病所率的士卒常常選拔驍勇善戰的人來補充自己的軍隊,而且他自己也敢於深入敵區,常常與精壯士卒奔馳於大軍前面。他的英勇之名名副其實。除此之外,「上嘗欲教之吳孫兵法,對曰:「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霍去病不局限於古兵法,他更推崇的是戰場上依戰事而變的謀略。其英勇加之謀略,這一個不可多得西漢名將使「犯我強漢天威者,雖遠必誅。」霸氣迴蕩在歷史的長河。古有名將霍去病揚西漢威名,今有開國元帥毛澤東護中華之奮起。「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的革命生涯,是一首波瀾壯闊、亙古未有的英雄史詩。每當歷史的重要關頭,他總是以超常的智慧,作出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偉大決策,領導革命航船迎著狂風暴雨,繞過暗礁險灘,戰勝驚濤駭浪,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經過兩萬五千裡長徵,勝利到達陝北。然而,危機並沒有消除。日寇侵佔東北、覬覦華北。國難當頭,蔣介石卻調集東北軍和西北軍對紅軍繼續「圍剿」,企圖在陝北徹底撲滅革命的火焰。在重大考驗關頭,毛澤東作出了超乎尋常的戰略決策:與國民黨蔣介石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現「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標。與國民黨蔣介石建立統一戰線,這無疑是一個石破天驚的決策,它體現了毛澤東那膽識過人的英勇決然。當然,毛澤東的「勇」中也涵蓋了他的「謀」,無論是抗日和平統一戰線的提出,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的提出,這些決策我們都可以明確地了解他的「勇」,但他之所以敢如此「勇」在於他較徹底地了解中國所處的時代背景與社會矛盾,而不是毫無謀略的莽夫之勇。當然,除此之外,還有西漢名將衛青、三國謀士諸葛亮等等,這些人的成功離不開他們的謀略與英勇。

勇與謀兩者兼備固然最好,但這著實不多見,不可否認的是缺其一或其二也不是不可以成功的。春秋第一宰相——管仲, 「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 我們對他的雄韜偉略心生欽佩,但或許沒有多少人贊同他是有勇有謀之人,相反他比較惜命。《史記•管晏列傳》中記載:「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雖然管仲是因為家中有老母要贍養,但也無法改變他「無勇」的事實。他作為將士在戰場上衝鋒時躲在後面,凱旋時卻走在最前,甚至是當過逃兵,這缺少了將士該有的英勇,所以用「有謀無勇」來形容他更加貼切。《史記》中對管仲如此評價:「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豈以為周道衰微,桓公既賢,而不勉之至王,乃稱霸哉?」這樣一個有謀無勇之人,照樣是取得了成功,名垂千古。這讓我們看到了「有謀無勇」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狹路相逢勇者勝。 「武松打虎」故事選自於《水滸傳》第二十二回《橫海郡柴進留賓 景陽岡武松打虎》,武行者靠的不是謀略,而是一身英勇之氣。宋元時期龔開《宋江三十六人贊》中記載:「行者武松:汝優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財氣,更要殺人。」當然,除了小說中武松是婦孺皆知的「勇者」外,東漢末年名將呂布,善於騎射,驍勇尚武,號稱「飛將」,時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三國志•呂布傳》中,陳壽如此評論道:「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 《十六國春秋》:「張茂謂馬岌曰:『劉曜自古可誰等輩也?』岌謂曰:『曹孟德之流。』茂默然。岌曰:『孟德,公族也;劉曜,戎狄;難易不同,曜殆過之。』茂曰:『曜可方呂布、關羽,而雲孟德不及,豈不過哉!』」由上述歷史記載可知,呂布的英勇之名可謂是流傳千古,但他的謀略是他的不足之處,但這不影響他的威名遠揚。而且,古戰場上先鋒部隊的英勇之氣尤為重要,因為他們需要有足夠的「勇」去鼓舞士氣,這是戰勝的關鍵之一,而「謀」對他們而言不是首要因素;再者出謀策劃之人當為「軍師」,所以先鋒部隊可以不需要有「謀」,只需要聽取軍師之「謀」發揮其「勇」進而激發軍隊之勇即可。

當然,如果你問「無勇與謀的人能否取得成功?」我們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雖然這有點不可思議,也不能輕易使你信服,但歷史上確確實實存在這樣的例子。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如管仲般足智多謀、如子路般「暴虎馮河」嗎?否然,不僅劉邦比不上他們的「勇」或「謀」,司馬遷在《史記》一書中多次採用互見手法,在《項羽本紀》、《季布欒布列傳》等諸多篇什中揭露劉邦作為一個草根皇帝的種種負面形象。但誰也沒想到如此草根之人還不乏陋習之人居然成為西漢的開國皇帝。如此無勇無謀之人的成功,依靠的當然不是他自身的「勇」與「謀」,而是他善用人才、聚謀士與勇士為之所用。《史記•漢高祖本紀》中記載:「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故說,「勇」與「謀」只是評價一個人成功與否的因素之一,對成敗存在著一定的影響,但不是決定性的。

綜上所述,「暴虎馮河」一詞雖意為「有勇無謀」,但它不該局限於貶義詞性,而是要趨向於中性色彩。當然,「勇」與「謀」在每個人的評價中所佔的比例不同,這不意味著缺其一二就不能取得人生的成功,只是成功的可能性會有所差異而已。當然,個人的「勇」與「謀」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來增加我們的勇氣與謀略。


三、勇與謀之間不同的權重佔比分析


(一)原因


子路、冉求二人同屬於孔子門下,二人都在窮其一生努力實踐孔子的思想,但二人的「勇」與「謀」卻體現出了不同的特點,在為政處事風格也有一定的差異性。「好勇過人」、「尚勇重義」是後世後代對子路常有的評價,無論是思想還是行動,子路都將「勇」發揮得恰到好處。孔子在《論語》中也這樣評價過自己的學生:「柴也愚,參也魯,師也闢,由也喭。」認為子路相較其他學生更加勇莽直率。而冉求的個人特點則更突出於自身的政治謀略,他以自身優良的治國處事才幹為季氏所賞識和倚重,以自身的美德學識為周圍人所欽佩。冉求在政治領域取得了一定成就,將「謀」的層面在為政處事上有了很好的體現。但冉求在面對現實時常常需要深思熟慮而行動,性格較為優柔寡斷。

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在孔子眼中,子路武功、勇氣都比自己強,就是對事情不知道仲裁。同子路相比,作為二人的老師,孔子更側重於「勇而不敢」,即在一定的範疇內的「勇」,而非逞一時意氣之莽。

究其原因,除了不同個人性格對行動選擇的影響以外,還有其他一些因素在其中發揮著作用。子路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下社會動亂不止,春秋戰國時期中央政權由統一趨於分裂、又從分裂走向統一,逐步推動著儒家政治社會思想由理想化逐漸走向現實性。子路在思想和行動上受到儒家道德的影響,延續了儒家思想中重要的「孝」、「義」思想理念,獨特的文化思想薰陶推動著子路踐行著「勇」。


(二)辯證


如此,我們將從不同的身份地位、性格特點角度來論證我們的觀點,即「暴虎馮河」本身就無對錯,「有勇無謀者」並不全是一無用處,它也可以發揮出本該有的卻被忽略掉的作用。

從人物自身不同的身份地位來看,人物所處環境不同也會影響「勇」在其中的發揮需求。正如《論語》中,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明•徐渭《英烈傳》中也有「將在謀而不在勇」的記述。統率三軍將軍在基於勇氣的基礎上,更強調自身的謀略能力。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孔子不願與「暴虎馮河者」共事,而更願意選擇謹言慎行、有謀略的人。而從士兵的角度出發,則更強調他們的「勇」而非「謀」了,因為衝鋒陷陣時「勇」更為重要。

《漢書·藝文志》中記載:「形勢者,雷動風舉,後發而先至,離合背鄉,變化無常,以輕疾制敵者也;權謀者,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而後戰,兼形勢,包陰陽,用技巧者也。」在歷史上就有對「勇」、「謀」在戰場上不同表現的記載,勇者注重戰時的靈活應變,謀者注重戰前的運籌帷幄。在不同位置上的人勢必要在不同的情境中發揮出自身的作用。身為執行者的士兵往往具有較強的個人勇武品質,依靠自身勇氣和力量優勢衝鋒在前;身為謀劃者的將領與謀士,則將制定完善的作戰計劃和應付突發情況的預案作為自己的第一要務,行動上側重於對作戰的具體策略和戰況的綜合考慮。「謀」者通過策略指揮對「勇」者力量進行充分整合,使整個團隊得到最大化的成效。

從人物自身不同的性格特點來看,不同的性格影響下對「勇」與「謀」的側重也會有所不同。正如《論語》中的一則典故,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因為冉求總是退縮,所以孔子鼓勵他;而仲由好勇過人,所以孔子約束他。

由此可知,性格各異之人,「勇」與「謀」在他們身上所佔的權重比值是不一樣的,其發揮的作用也並不總是等值的。這正是在告知我們:跳出固有的思維,辯證看待「暴虎馮河」!


【參考文獻】

[1]  錢穆.論語新解[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8.

[2]  班固,顏師古.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5.

[3]  裴松之,陳壽.三國志[M].北京:中華書局,2011.

[4]  裴駰,司馬遷,司馬貞,張守節.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2011.


【承諾】

作者鄭重承諾,本論文為作者獨創,如有抄襲,責任自負。



【歡迎點擊批評:2020年冬讀《論語》研究成果】

試述《論語》中儒家天命觀及其後世發展

「三年之喪」中「仁」學的一體兩面 ——形與思的辯證統一

儒家的孝道及其現實意義
宰予之「辯」思路及觀念超前性與現實性的辯證統一

從「三年之喪」看孔子與宰予不同的思維方式


【歡迎點擊批評:2019年冬讀《論語》研究成果】 

「陋巷之樂」——說顏回

承前啟後:子夏思想對儒家的繼承與對法家的啟發

從宰予之辯到儒家思想分化

淺析春秋時期孝文化興盛的原因——以閔子騫「蘆衣順母」為例

談談禮文化中「敬」與「簡」的關係

先秦儒家與道家「命觀」之對比

從暴虎馮河中淺析子路的「勇」與「謀」

五國遊說中子貢的言語道德分析

春秋戰國之變與「君子三變」的聯繫

師生對「儀式感」現實運用態度之比較——試析宰予「三年之喪」背後的形和意

顏回的樂中之苦及其隱現出的「道統」窘境

論「居敬行簡」的敬畏性、有效性和普遍適用性

宰予開戰國辯取藝術之先河

論儒家入世之樂與道家出世之逍遙

端木賜與戰國策士之「辭」異同觀

淺說數術與國學的關係

君子為政 以孝為基——從閔損看孝與政治的關係

從子遊的禮樂思想實踐探究春秋禮樂思想的新變



【蟲洞碎玉】


        自從2008年秋天開始,我帶領本科二年級的學生讀《論語》,迄今已經十三年了。我在學校的三水校區帶領學生讀《論語》,三水校區位於佛山三水雲東海森林公園,環境清幽,遠離市區,是一個讀書做學問的好地方。跟隨我讀《論語》的每一屆學生,表現都很努力,我自己也在反覆閱讀中收穫頗多。

        《論語》是一本耐讀的書,讀一遍有一遍的收穫,讀的久了,便覺得在現實中,我們說的很多話,都是多餘的。這樣讀下去,我自己產生了暮氣。這就容易使學生產生暮氣,所以,我要將《論語》的研讀引向現代學術體系,特別是引向與現代學術機制相關聯的方向,這樣一方面是為了避免因讀《論語》帶來歷史的洞穿感而沮喪,避免因人性的滯著感讓人過於冷靜而缺乏熱情;另一方面也為了適應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讓他們儘早的熟悉現代學術規則。

        於是,這兩三年,我便組織學生建立學術研討小組,引導學生進行現代的學術討論。近三年來,隨著經驗的積累,我看到了一些變化,特別是在研讀過程中,我看到學生一年比一年更進步,他們研討的成果學術性更強。我希望這樣的閱讀能夠持續發展,得出一些有益的經驗,供同道者參考。這樣的閱讀,更希望能給跟隨我讀《論語》的學生帶來一些收穫,在他們未來的學術與人生中,起到建設性的積極作用。

        田泊識於2021年元旦



相關焦點

  • 成語「暴虎馮河」是什麼意思?
    暴虎馮河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比喻有勇無謀,魯莽冒險。語出《論語·述而》: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憑)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子路以勇著稱,聽了老師表揚顏淵有些不服氣,於是就以己之長,預設了一個問題,結果又在老師這兒討了個沒趣。後來子路在衛國做了官。公元480年,衛國發生內亂,死了許多人。孔子知道了說:「哎,子路這一次有難了!」果然,子路一個人奔回京城,堅決要求懲處作亂的人,結果被殺。
  • 每天學點國學: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子曰: 「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譯文】孔子對顏淵說: 「我們的主張要是被用就施行,不被用就隱藏起來,這個只有你和我才能做到吧!」暴虎馮河,見於《詩·小雅,小旻》【見解】孔子的學說和主張,是從人類最基本的道義來闡述的,不是為哪個統治階級學者著書立說,唯有去其功名利祿,方能穿越時空而致永恆。 司馬遷著書有志於立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
  • 古語「暴虎馮河」
    暴虎馮河釋義暴虎:空手與虎搏鬥。馮河:不用工具渡河,即赤足涉水過河。形容人行事魯莽,有勇無謀。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典故春秋末期,魯國卞地有一位名士,姓仲名由,字子路。他性情剛直,酷愛耍弄兵器,年輕時就是鄉間出了名的勇士。後來,子路拜孔子為師。
  • 論語經典成語故事之三 暴虎馮河
    暴虎馮河出自《論語·述而篇》:「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在孔門諸弟子中,孔子對他稱讚最多,不僅贊其「好學」,而且還稱其為「仁人」。有一次,孔子對顏淵說:「當自己被任用時,就大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人不用我時,我就把自己的政治主張收起來,躲得遠遠的,這一點,恐怕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吧!」子路聽了老師的話,問老師說:「老師您如果統帥三軍,那麼您和誰在一起共事呢?」
  • 「暴虎馮河」該怎麼讀?大部分人都會不由自主地念錯
    「暴虎馮河」就是今天的出場的主角。 一、注釋 這個成語在今天看來,確實有些生僻。四個字表面上沒有難點,其實很多讀者並不容易猜測它的含義。它的意思是有勇無謀,冒險魯莽。暴虎馮河說的是兩件事,一是暴虎,指空手與老虎搏鬥,二是馮河,指的是徒手渡水。
  • 勇立潮頭敢為先,奮楫揚帆謀新篇——四川省南充師範學校舉行秋季開學典禮暨表彰大會
    &34;九一八&34;在九一八這個特殊的日子,四川省南充師範學校迎來了秋季開學典禮暨表彰大會,黨委書記、校長楊震開學典禮致辭,號召全體&34;勇立潮頭敢為先,奮楫揚帆謀新篇。會上表揚了2019-2020學生年度優秀班主任、十佳服務明星、先進班級和2020級優秀新生。秋季開學典禮暨表彰大會由學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何世林主持。
  • 讀「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有感而發
    「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暴虎、比喻徒手博虎。馮河,比喻徒步渡河。勇氣固然是很重要的,同時不藉助任何的在外力量,好似以卵擊石,螳臂當車。先不論結局如何,其實勝算概率極小,勝算概率極小的事仍然要去做,就是不自愛。
  • 勇士有勇更有「謀」 底下高傲頭顱和灰熊玩肉搏
    勇士有勇更有「謀」 底下高傲頭顱和灰熊玩肉搏 2015-05-13 13:48:12來源:齊魯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姜貞宇 2015年05月13日 13:48 來源:齊魯晚報
  • 我們常說的「騎者善墮」是啥意思,「暴虎馮河」呢?看後長見識了
    大家好,我是國學大觀園,今天我們來介紹2個成語,分別是「騎者善墮」還有「暴虎馮河」,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想要讀懂背後的道理,還要看成語背後的歷史典故。朝中大臣忠臣伍子胥向吳王進諫,他也不聽。夫差後來又重用一個人叫伯憘,這個人最會拍馬屁,看吳王的臉色行事,吳王喜歡什麼,他都極力讓吳王滿意。夫差對伍子胥漸漸疏遠,還因為伍子胥的忠言逆耳把他殺了。伍子胥死了之後,吳王更是完全聽信奸臣的話,動用乾枯的金銀修建姑蘇臺樓閣,供其尋歡作樂的場所。
  • 10個瀟灑大氣的帶勇字小男孩名字,總有一個戳中你的心
    現代社會中,名字就是人的第一張名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明白名字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因此,我們都需要一個好名字。以下吉生起名就帶來「勇」字起名大全,方便父母查找。一、與「勇」字相關的解釋1. 出處勇,氣也。
  • 陸軍裝甲兵學院|團結拼搏勇爭先 聚力強能謀打贏
    團結拼搏勇爭先 聚力強能謀打贏——陸軍裝甲兵學院學員一大隊三隊黨支部抓建紀實已經深夜「最近訓練成績提高了不少」「標準嚴格,鍛鍊方式多樣,效果顯而易見」……為提高學員訓練積極性,黨支部採用「計劃總體把關,訓練個人實施」的辦法,讓學員在訓練中自由發揮。學員曾建榮喜滋滋地說「現在我們開展體能訓練可以在操場,也可以在健身房,場地和方式都更加靈活,大家的訓練積極性明顯提高了。」同時,針對問題短板,黨支部分別成立文化課補習班、體能強化小組、減脂小組等。
  • 程咬金被誤解千年,非勇而無謀只會3板斧,為官45年不倒是明證
    追隨李世民開創了大唐的程咬金,一直活躍在各種小說演義和戲劇話本中,被人們津津樂道。可是小說演義和歷史戲劇都是藝術創作,所以裡面對於程咬金的塑造實際與歷史上真實的程咬金不太相符。在小說演義和歷史話本裡的程咬金是個有勇無謀的「鐵憨憨」,戰鬥力也只是會三板斧而已。
  • 大疆這家公司為啥要暴虎馮河?
    可是有誰知道自主創新者不得不暴虎馮河? 長期以來,老是有人指責中國科技企業多山寨主義,少自主創新。 為啥會這樣?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一旦有了創新,老虎就會越來越多,市場越來越小,創新免不了底氣不足,甚至於半死不活。
  • 響應號召,勇做新時代幹部
    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同新時代共同前進的一代,要將學習結合理論,結合黨章黨規,結合歷史使命,深入學習入黨精神,要勇擔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的時代大任。 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 李君山:堅守初心勇擔當,踐行使命善作為
    當前,全黨正在進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黨員幹部,如何堅守初心、踐行使命,答案就是「勇擔當、善作為」。回顧我們三線軍工企業建設的難忘歷程,正是一輩又一輩航天人擔當奉獻、白手起家,住幹打壘、喝稻田水,埋頭苦幹、主動作為,才取得了今天輝煌的成績。
  • 你身邊名字帶勇的人有多少?起名中勇字的用法詳解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見到名字是勇的人,比如王勇、趙勇、黃勇、朱勇……這類名字很多,也很容易重名。不過,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帶勇的都是男孩的八字,女孩如果名字帶個勇字,未免顯得怪怪的,我朋友中就有一個女孩叫劉勇,雖然知道她是個女孩,但是每次叫起這個名字的時候總是把她和男孩聯繫起來。
  • 聚焦100秒丨浦江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堅守初心 勇擔使命 做新...
    聚焦100秒丨浦江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堅守初心 勇擔使命 做新時代自然資源答卷人》 2019-12-03 20: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