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者老師教智障孩子做肢體動作訓練。
志願者老師幫助智障孩子吃飯。本報記者 盧偉山攝
這是一個特殊的「幼兒園」,因為一群特殊的志願者,也因為志願者的精神力量和奉獻,蘭州智殘「學員」在這裡享受儘可能的溫馨和生活。
特殊的「幼兒園」「快去撒尿,記住!撒尿的時候要把衛生間的門關上。」大清早,馬玉對著李雪不停地重複著這句話,她臉上的笑容露出來然後又消失,如此一遍一遍地重複。可李雪依舊蹲在地上用手摳自己的鞋子。其他幾名老師對此「熟視無睹」,他們的工作一樣不輕鬆,慧靈智障人士服務中心的9名老師,每個人要照顧好幾個智障學員,他們的工作困難和馬玉一樣。
「光照顧她們上廁所,嗓子都喊啞了。」李雪走進廁所,馬玉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在離她不遠處,幾名剛剛起床的學員還在和老師拉扯。
在火星街曦華源小區的一棟住宅樓上,蘭州慧靈智障人士服務中心就在這裡。成立於2008年5月的蘭州慧靈智障人士服務中心(下文稱慧靈)是一家專門為智障人士提供生活服務的機構。曦華源小區的住戶對那些面孔並不陌生,有人說那是一個小企業,也有人說那是一所民辦學校。
其實,慧靈既不是企業也不是學校,其正式稱呼叫「非政府組織」,英文縮寫是NGO。它指的是在特定法律系統下,不被視為政府部門的協會、社團、基金會、慈善信託、非營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營利為目的的非政府組織,其原動力是志願精神。
慧靈也不是一個人,9名志願者共同呵護這個充滿希望的名字。
這是一間不到70平方米、兩室一廳格局的房間,兩間臥室是工作人員的辦公室,客廳則被用作學員的教室。兩間地下室,其中一間是學員做手工的工作間,另一間兼有學員午休、員工宿舍和倉儲的功能。由於智障人員的特殊性,23名學員讓這裡總是充斥著各種吵鬧和千奇百怪的無釐頭行為,使它看上去更像一座幼兒園。
馬玉老師在帶領學員做一些簡單的肢體動作和朗讀訓練,她要求學員在喊「一」時,雙手各伸出一個指頭,喊「二」時伸出兩個指頭,依此類推。在正常人眼中如此簡單的訓練,在這裡卻進行得極為艱難,學員中有的人從來不肯喊出數字,有的人總是不願意伸出手指,或者因為協調性比較差,伸出的手指要麼錯誤,要麼彎曲得讓人很難分辨表達的究竟是幾。
患有苯丙酮酸尿症的19歲女孩小貝蹲在靠近窗戶的地上,不停地咬自己的手指,間或喃喃自語。「她才來沒幾天,不願和人交流,除了吃飯和上廁所就一直蹲著,誰也拉不起來,我們正在想辦法幫她改善。」馬玉說。
在馬玉帶著學員朗讀時,學員鄧博選擇了不停地搞衛生,一會拿起抹布擦擦門窗,一會又拿起拖把拖幾下地。「因為他早上搞衛生表現好,得到了表揚,所以他還在繼續!」馬玉說,「他們就像小孩子,非常在意我們的認可和表揚。」
不遠處,一名今天剛剛入校的小男孩則聲嘶力竭地喊著要媽媽,掙得小臉通紅、滿頭大汗,怎麼安撫也不肯安靜下來。
慧靈,就這樣在重複中開始了新的一天。
本篇新聞熱門關鍵詞:
倉儲 基金 苯丙 苯丙酮 苯丙酮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