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收養27個智障孩子 借錢辦起託養中心(圖)

2020-12-11 搜狐網

  孝感男子收養27個智障孩子 借錢辦起託養中心

  荊楚網消息 (楚天都市報) (記者王進良 通訊員姚香明)8年前,小品演員黃宏憑藉電影《25個孩子一個爹》,獲得了夏衍電影文學獎。在孝感,有個和電影中的養雞戶趙光相似的人,他有27個「孩子」。和趙光收留的孤兒不同,他的「孩子」都是智障者。

  噩夢:一場高燒兒子智障

  現年46歲的陳福喬,20年前有個雖不寬裕但也溫馨的家,夫妻倆都在國企上班。1990年,兒子陳佳軍的出生,更給這個家增添了不少歡樂。

  然而,兒子出生後體質較差,經常到醫院打針輸液。3歲那年,兒子突發高燒幾天不退。妻子楊新香不得不離職,專門照看兒子。為了生計,她開了家小賣部。

  出院後,同齡的孩子早已圍著爸媽撒嬌了,可陳佳軍卻還是站不穩,稍微一動就摔跤,也不會說話。

  為給孩子治病,夫妻倆用盡了偏方:捉刺蝟、逮鴿子,煨湯給兒子喝,還曾花700多元為兒子買燕窩吃——那是兩人半年的工資。

  一番苦心卻並沒帶來奇蹟。兒子5歲時到醫院檢查,被告知因發燒後腦神經受到壓迫,成了智障。夫妻倆頓時感到頭頂的天,塌了。

  堅持:父母早晚陪兒苦練

  「如果及時治療,或進行針對性鍛鍊,陳佳軍不是現在這個樣子。」出院時醫生的訓誡,讓陳福喬夫妻愧疚不已。為了讓兒子有所好轉,陳福喬也辭職回了家。

  那時,在孝感市長徵路口居住的居民,每天都可看到這樣的情景:清晨,一對年輕夫妻,彎著腰,一左一右攙扶著一個小男孩的胳膊,沿著馬路一步步往前走,爸爸口中喊著「腿用力、眼前看」;晚上,這一幕重現;後來,只有爸爸一個人攙著;再後來,小男孩在前顫巍巍地走,爸爸在後面跟著。這種場景持續了1000多個日日夜夜。

  會走後,陳福喬每天帶兒子學立定跳遠,短跑,兒子進步很快,說話也比以前利索多了。

  欣慰:兒子奪得特奧冠軍

  見此情形,一些智障孩子的家長也找到他,讓陳福喬幫忙照看。就這樣,截至目前,他已收了27個「孩子」,最大的37歲,最小的11歲。

  在孝感一所高校,時常可看到陳福喬領著一幫智障者鍛鍊。2008年,在全省首屆特奧會上,兒子陳佳軍獲得百米短跑冠軍,另有6個孩子獲得二、三等獎。

  「讓他們儘可能多的和人交流,才恢復得快,這是智障者最需要的。」陳福喬說。

  這些年,給兒子治病,帶智障孩子訓練、比賽,花了不少錢,都是靠妻子的小店撐著。成立一個智障人託養中心,教他們走路、說話、吃飯等簡單的生存技能,在陳福喬心底生根發芽。

  陳福喬最終說服妻子,拿出了多年的積蓄,又找親朋借了些。本月8日,一個投資10多萬元、1200平方米、可容納40名智障者的「福橋智親陽光中心」在該市後湖路護家咀村成立,當天就有5人入住。

  節儉:掉的米粒撿進嘴裡

  昨日中午,記者再次來到「福橋智親陽光家園」,剛好趕上孩子們吃飯。大白菜、胡蘿蔔、醃蘿蔔、黃瓜炒火腿腸,還有魚。「筷子要比齊,左手端碗」,陳福喬邊說邊示範。他挨個給孩子們夾菜,把魚刺剔除後再放到孩子碗裡。見孩子吃完後桌子上掉了不少米粒,他用筷子刮到碗裡,再放進嘴裡。「這些孩子很可憐,一定要用更多的愛心、關心和耐心來對待他們。」52歲的生活老師汪阿姨說,這是老陳交代最多的話。老陳現在每晚和孩子們睡一起,晚上帶他們上廁所,清晨教他們穿衣、疊被、跑步。

  孝感市殘聯負責人稱,殘聯會設法籌措資金對託養中心予以支持。市殘聯還建議,發展一段時間後,託養中心適當收取生活費用。

  對話

  壓根沒想靠這個賺錢

  記者問陳福喬,「你怕不怕別人說你收這些智障人另有目的,比如說賺錢、騙取政府補貼?」

  頓了一下,陳福喬說,「我根本沒往這方面想。我自己有個智障兒子,我知道父母和這些孩子的苦,我只是想讓他們也獲得生的權利」。

  記者問,目前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麼?老陳說,經濟是一方面,更放不下心的是,「靠我個人摸索出來的經驗教孩子畢竟有限,我希望有特教老師來教他們。可是由於經濟條件有限,我聯繫了多個,卻都不願意來。」

  用什麼糾正 上帝的筆誤

  李欣

  有人說,每一個智障的孩子,都是上帝的筆誤。當上帝不公平的時候,需要人間來彌補這一缺憾。

  這個人間是誰?我們習慣將之歸於社會的責任。事實上,我國2004年就發起了關愛和援助智障人士的「啟智工程」,但不得不說,囿於社會發展等諸多客觀因素,智障孩子的康復機構和教育機構,容量依然有限,作用有待拓展。更多的智障孩子,只能在各自的家庭裡接受非專業的甚至「破罐子破摔」的撫育,這種撫育因不同家庭的差異而頻生變數,比如我們常見的遺棄。風險與責任被轉嫁的同時,也滋生了諸多人間悲苦。

  上帝關閉了一扇門,我們期待他開啟一扇窗。陳福喬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舉動,做了那個開窗人。

  老陳善舉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在社會救助短板與智障家庭需求之間,迫切需要民間組織的發育成熟,探索運作路徑,分擔政府責任,尋求社會支持,讓那些弱勢卑微的群體,完成生的權利,進而追逐那些平凡而又可貴的夢想與激情。

相關焦點

  • 民辦殘疾兒童託養機構渴望支持(委員信箱)
    編輯同志:對家有智障、精神疾病等殘疾孩子的家庭,貧困和後顧之憂總如影隨形。尤其在農村,不少家庭因此在崩潰邊緣掙扎。然而,我們身邊更有這樣正能量的故事: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於明輝,因20多歲的自閉症兒子無處託養,自2013年起辦起了殘疾兒童託養康復中心。該中心己收養4至25歲、來自農村家庭的殘兒近40名。這類「來自星星的孩子」沒有機構願意收養。於明輝曾說,這樣的孩子無處託付,當父母的日漸年邁體衰,咋能安心離去。
  • 萊陽首家智障兒童康復託養中心掛牌開班
    煙臺大眾網7月3日訊 7月1日,萊陽市首家智障兒童康復託養中心掛牌開班,20名智障兒童在家長的帶領下,高興地步入了乾淨整潔的教室。一位孩子家長激動地說,「我的孩子有希望了」。
  • 長治愛心人士出錢出力為智障兒童託養中心升級廚房設備
    潔淨的瓷磚,嶄新的灶具,潔白的牆面……近日,長治市義工協會為潞州區啟明星智障兒童託養中心升級了廚房設備,改善了孩子們的生活環境。圖為:義工們粉刷牆面(照片由市義工協會提供)據了解,3月5日市義工協會的義工們到該託養中心義務勞動時,看到斑駁的牆面和廚房裡簡陋的灶具,就想幫忙做點什麼。與園長霍娟閒聊後獲知她正在發愁這個事情,原來,託養中心已經接到了相關單位的整改通知,但是苦於資金不足、人手短缺,這個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
  • 智障孩子的母親創辦浙江首家民營智障兒童託管中心
    浙江在線05月16日訊23歲的「智障兒童」高弘毅,跟年齡相仿的6個同樣重度智障的「兒童」一樣,憨憨地笑著,一邊高舉起雙手,擺出一些誇張的舞蹈動作……昨天是第21個全國助殘日,作為我省首家民營智障兒童託管中心,杭州彎灣託管中心正式掛牌成立。  創辦託管中心也是一位重度智障孩子的母親,叫徐琴。
  • 夫妻辦託養中心收留孤殘人士 無資質面臨尷尬
    位於西安西郊阿房一路上一家由夫妻二人創辦的愛心孤殘託養中心,從創辦至今已經半年時間。夫妻二人把自家錢拿出來貼補託養中心,可是該中心並無資質。 民房中收留孤殘人士 一間不大的二層民房內居住著10多名孤殘人士,他們中有年紀尚幼的孩子,也有智力身體欠缺的殘疾人。
  • 講好重慶殘疾人故事:啟明星智障兒童康復託養中心託起明天的星星
    華龍網11月3日14時訊(記者 劉柳)「聖經中有使苦水變甜的傳說,如果我們付出了真誠的愛,奇蹟也許就像清晨的啟明星般,每天都會出現,愛與奇蹟無處不在……」重慶市南岸區啟明星智障兒童康復託養中心成立于于2002年6月,2008年在重慶市南岸區民政局註冊,是重慶市第一所由家長籌辦的為心智障礙者服務的民辦機構。
  • 蓋如垠看望慰問智障兒童傷殘軍人託養老人等群眾
    哈爾濱新聞網訊(記者 季佳瑩)「兩節」臨近,在走訪慰問勞動模範、困難職工群眾後,昨天,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蓋如垠與市委常委、秘書長聶雲凌一同專程趕赴香坊區,看望慰問智障和自閉症兒童、黨員義工服務隊、下崗創業明星、傷殘軍人、居住在老年公寓的託養老人及去年在清冰雪中受傷的環衛工人,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送上新年的問候和祝福
  • 智障孩子的好媽媽:軍嫂借錢辦智障學校
    好軍嫂徐建英將大愛播撒每名殘疾兒童,希望社會能夠給一米陽光,更多的關注智障兒童的生活。衢州市衢江區智障兒童培智學校有一群特殊的智障孩子,他們不能像正常的生命那樣去看,去聽,去說,去思考……但是,有一個人,她堅信殘缺的生命也能綻放出美麗的光彩。她就是軍嫂徐建英。徐建英是浙江總隊衢州支隊一大隊大隊長喬建水的妻子。
  • 白智超:無私收養流浪智障老人
    無私收養流浪智障老人整整7年的白智超家庭就世代生活在這裡。    2006年冬天的一個雪夜,白智超與兒子開著機動三輪車從縣城回家時,發現路邊有一個滿頭白髮的流浪漢蜷縮在一堆破紙箱裡,凍得瑟瑟發抖。白智超心頭一熱,天氣這麼寒冷,若無人照看,老人恐怕會被凍死。他脫口而出:「跟著我回家吧?有衣服穿有熱飯吃。」老漢聽了,顫巍巍地站起來。
  • 廣州慧靈智障人士服務機構
    全稱:廣州慧靈智障人士服務機構(註冊名稱:廣州市慧靈託養中心)簡稱:廣州慧靈機構簡介:廣州慧靈成立於1990年,是一間專門為不同年齡、不同程度的智障人士提供服務的民辦非營利組織。屬下服務單位有:幼兒園、學校、青少年展能中心、庇護工場、託養中心、和農場,並先後開設十三間社區家庭讓智障人士融入社區生活。慧靈遠景智障人士平等參與社區建設,共享社會文明成果。慧靈使命推廣社區化服務模式,提高智障人士生活品質。
  • 桐花樹下,以愛為家——張家界市桐花樹殘疾人託養中心的感人愛心故事
    …… 愛是一種呵護和陪伴 「他們變得愛乾淨了,愛說話愛交流了,有些甚至可以自食其力了……」說到桐花樹殘疾人託養中心給託養的殘疾人學員帶來的影響和改變,中心負責人劉娟介紹說。自託養中心成立以來,劉娟和同事們就不斷探索著如何讓託養的學員得到更好的呵護和成長。這些學員大多是智力障礙,也就是常人眼中的「智障」、「憨寶」。智力上的殘疾是先天的,愛的陪伴是後天的。但在社會上,甚至在大多數家庭裡,智力障礙殘疾人一無是處。在生活中,無論走到哪裡,他們都會吸引別人「異樣」的目光。也正是這樣的社會環境和生活環境,讓一些原本智力障礙的他們愈加內向和抬不起頭來,愈加一無是處。
  • 「感動吉林」人物胡豔蘋收養智障男孩
    1994年,孩子的母親不辭而別,周寶忠不顧眾人阻攔收養了這個四五歲的孩子,取名叫周洪偉。周洪偉一天天長大,智力卻有缺陷。去年,周洪偉和鄰居小奎玩耍時,被竹子扎壞了左眼。周寶忠毅然賣掉房子為周洪偉治病,為了維持生計,父子倆每天撿拾廢品。    本報訊(記者 呂金輝) 智障男孩周洪偉的不幸遭遇,深深刺痛了2008年度感動吉林十大人物之一——胡豔蘋的心。
  • 廣州32歲腦癱女後續 已經準備送往託養機構(圖)
    經本報連續報導,在海珠區殘聯與江海街道的積極聯繫下,白雲區一家康復機構答應託養李影會,費用並不是太高,關婆婆考察後如果滿意的話就可以入住。  關婆婆表示,這個星期就會把李影會送去託養,區殘聯和街道能考慮得這麼周全,她非常感激。
  • 浙江首個民營智障孩子託管中心昨天掛牌成立
    浙江在線05月16日訊杭州錢江四苑8幢,一個130平方米的房子裡,集體生活著7個20歲出頭的重度智障人。陪伴他們的是一位特殊教育老師和兩個生活阿姨。  每天上午8點,7個重度智障孩子(雖然他們都已經20多歲了,但智商都只是孩子)準時被父母送到這裡,開始學習、交流、打掃、做飯、活動和「上班」。
  • 從住所到託養中心 一位15歲自閉症少年的死亡之路
    記者注意到,兩間病房一間住了3個病人,另一間則住了4人,病人身形消瘦,眼神渙散,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一位戴口罩的中年男子自稱保安,稱這兩間病房24小時有人值守。  醫院方面稱,這兩間病房的病人,平時由託養中心派來的一位女護工負責看護。
  • 鎮江仁愛「文化助殘」綠色行 智障孩子「美麗路上」一起走
    在第70個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5月30日鎮江仁愛社會工作事務中心在市殘疾人聯合會的指導下,依託市殘聯公益項目《美麗路上一起走——「仁愛益站」文化助殘項目》,聯合市智力殘疾人親友協會、市公交公司第三黨支部、焦山公園黨支部、鎮江春在堂文化藝術公司,開展「親自然 學分類 愛環保」的快樂六一「牽著蝸牛去散步·綠色行」公益活動,來自市殘疾人託養中心的15位智障殘疾人及其親屬,在志願者的陪伴下,走進大自然,
  • 穗試點設殘疾人公辦託養機構 精神病人可申請
    廣州市殘聯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廣州登記在冊的精神殘疾人數量為13.56萬(包括精神病患者和智障人士),而2010年登記在冊的廣州重症精神病人就達到4萬多人。記者調查發現,不少患者由年老的父母養著,面臨著父母去世後無處安身等諸多困難。對此,廣州市殘聯表示,將在各區試點設立殘疾人政府公辦託養機構,精神病人也可申請。
  • [Q]南京智障男子被打渾身是血 嫌疑人被抓獲(圖)
    智障男子阿德短短幾天內連續3次被打 時長:1'38'' 播放:65032 來源:安徽電視臺 【南京毆打智障男子的嫌疑人已被警方抓獲】南京市公安局下關分局證實
  • 單身母親收養智障女孩 母女情深二十三年
    剛才大家在我們短片中看到的兩個女人,一個叫奇奇,是曾被親生父母遺棄的智障女嬰,一個叫範芳和,是至今還未婚的單身母親。這兩個人原本毫無血緣關係,卻生活在一起了23年,而且她們之間的親情比親生的母女之間有過之而無不及。齊齊有輕微的智障,由於範芳和給予她的母愛以及堅持,曾經智障的奇奇奇蹟般地康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