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歙縣會館,看盡數百年觀念博弈

2020-12-24 北京日報客戶端

清樽夜話黃山樹

彩筆朝題紫陌花

這是清代學者鮑桂星為北京歙縣會館所撰聯。歙縣今屬安徽省黃山市,距黃山不遠,聯中「黃山樹」有懷鄉之意。紫陌即大路,「紫陌花」暗喻仕途成功。

據《歙事閒譚》記,有清一代,歙縣本籍、寄籍(指長期離開本籍,居住外地)共出狀元5人,即徐元文、金榜、潘世恩、洪瑩、洪鈞;榜眼2人,即江德量、洪亮吉;武榜眼1人,即鮑友智;另有探花8人,進士296人。歙縣還出了4位大學士,7位尚書,21位侍郎。撰聯者鮑桂星亦曾任內閣學士。故此聯意態豪橫,實在是底氣太充沛、無法低調。

從清代後期起,歙縣會館日漸衰落。據2002年出版的《宣南鴻雪圖志》載,其遺址「基本保留,只是沿宣武門外大街的一排房屋已被拆改」。

近日,西城區面向公眾發布了第一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共7處),這是北京市首次規模推出文物建築活化利用項目,歙縣會館也在其中。

諸多歷史名人曾在歙縣會館留痕,它是北京會館的活化石。期待在新項目幫助下,歙縣會館重新煥發生機。

歙縣會館有4處?

提到今宣武門外大街路西103號、105號、107、107號的歙縣會館遺址,不少材料稱始建於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是北京最早的會館之一,實誤。

在《續修會館錄節存原編記序》中明確寫道:「自嘉靖季年,楊、鮑諸君倡起始;許、劉諸君蕆(音如產,意為完成)其成,舊在菜市中街,狹隘不稱,乃營西城。」

「楊、鮑諸君」,指楊忠、鮑思;「許、劉諸君」指許標、劉嵩。都是旅京的歙縣名流。記序的意思是,歙縣會館建於嘉靖季年(似為嘉靖三十九年,即1560年),在菜市口附近(今廣安門大街東段)。明嘉靖四十一年(一說嘉靖四十二年,即1563年)移到「西城」,也非今址,在正陽門西則世廟,毀於明末戰爭。

清代初期,歙縣人張習孔(官至山東提學僉事,相當於後來的省教育廳長)將牛穴胡同的私宅捐出,建新安會館,作為旅京徽州人的聚點。牛穴胡同可能是天橋街道東北的牛血胡同,此處多宰牛戶,故名。民國時改造香廠地區,將牛血胡同、高臺階巷合併,稱留學路。

新安會館狹小,同鄉聚會只能借浙紹會館。

乾隆五年(1740年),黃履昊捐出私宅,改建成歙縣會館。經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和嘉慶九年(1804年)三次改擴建,遂成後來規模。

會館在永定門外下馬社(俗稱石榴莊,今豐臺區南苑鄉雙廟村)另設義阡(公共墓地),始於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初期僅3畝。

有會館,打官司就是方便

歙縣會館遺址東西長55米,南北寬46米,佔地超2500平方米。規模如此之大,與徽商崛起相關。

古徽州分歙縣、休寧、婺源、祁門、黟縣、績溪六縣,多山區,乏良田,人民被迫外出經商,歙人居其半。明張居正執政時,「歙人聚都下者,已以千萬計」。

明初鼓勵商人販糧到邊,行「開中法」,以商人長途販糧食數量,或在邊地開墾上繳糧食數量,換取鹽引,再用鹽引到政府壟斷的鹽場換鹽,銷往指定地區。鹽是必需品,且嚴禁私賣,商人獲利甚豐。換鹽引處在山陝,晉商、陝商得以把持局面。

後因鹽引發放太多,政府收入銳減,明孝宗改輸糧為交銀,即花錢買鹽引。因無需再到山陝換鹽引,徽商紛紛進駐距兩淮鹽場不遠的揚州,晉商、陝商亦來,卻很快被排擠出局。

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明臣袁世振鑑於鹽商太多,不便管理,改行「綱法」,即商人先繳巨額銀兩「認窩」,換某區壟斷經營權,由此形成八大綱首,世代販鹽,其中4家出自歙縣。清代亦如此,直到清道光年。徽商長期壟斷鹽業,控制全國財政的4/7。

徽商廣建會館,名義是「吾徽人篤於鄉誼,又重經商,商人蹤跡所至,會館義莊,遍及各省」,實際目的可能是「每遇鄉裡之訟,不啻身償之,又以眾幫眾,無非為己身地也」。

道光七年(1827年)七月,內務府程氏兄弟侵義莊土地,被在京歙縣鄉紳告至官府,其中京官就有10人,均為御史、員外郎等,程氏兄弟後援僅1名候補知縣,自然慘敗。

在商不言商,只想當大官

一般來說,會館是為商人服務的,可北京的歙縣會館卻出現了去商人化。

據鄒怡的《善欲何為:明清時期北京歙縣會館研究(1560—1834)》,乾隆六年(1741年)剛遷到新址,歙縣會館便立《會館公議條約》,提出:「創立之意,專為公車(指來京考試的舉人)以及應試京兆而設,其貿易客官自有行寓,不得於會館居住以及停頓貨物。」

科舉三年才一次,房屋空置怎麼辦?《會館公議條約》稱:「謁選官及外任來京陛見者,皆聽會館作寓,每間輸錢三錢」。可能是費用太高,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修訂公約時,改成「每間輸錢一錢」。

寧降價,也不給商人住。

早期公約允許歙商「每年二人輪流」管理,置兩名歙人京官審議。可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修訂公約時,改成「自本年為始,鬮定京官二人輪流掌管」。

徽商與晉商同屬「儒商」,但晉商認為「賈可以習儒,儒亦可賈」,徽商則堅持「儒為名高,賈為厚利」,經營一旦有成,立刻轉向官場。安徽休寧會館亦如此,館規明確提出:「會館乃冠裳之地,不得借貯憑物。」

會館冷漠,歙商亦回報以冷漠。明代建館和幾次大修,共253人捐款,其中239人是官員。清代則以一人捐為主,捐款者多有企圖。比如黃履昊,本是大鹽商,乾隆下江南時曾寓黃家私宅「黃園」,並賜名「趣園」。捐建會館前,黃履昊剛捐得五品刑部郎中,是乾隆年間在京的最高文職捐官。黃履昊捐私宅外,另捐1800兩(項目全部獲捐3014兩),他後來果然被加恩為從三品。

有人修館,沒錢維持

在京任官的歙人吳煒為擴建會館,曾趁兩淮鹽商進京時召集共謀,眾人「乃議撥二千金郵寄京師」,可回去後卻無人寄錢。後吳寬任內閣中書,抓住豪商徐士業、徐士修兄弟,終於完成擴建,徐家兄弟由商入仕,徐士修「累階至二品」。

至於嘉慶九年(1804年)的重修,則是鮑漱芳獨力捐資2100兩,鮑漱芳的父親鮑直道是八大綱首之一,鮑漱芳曾為官軍平叛捐款,當上了鹽運使。

商人不願幫襯,會館經營艱難。

據鄒怡鉤沉,歙縣會館主要經費來自三方面:一是強制本籍新晉官員捐納,但平均每年才52兩;其二是科舉成功的同鄉在會館繳費設匾,每次不過幾人,「兼有惜費而不題名者」;其三是投資放債,最多時年收利息192兩。

這麼點錢,怎麼夠花?好在從嘉慶十六年(1811年)起,額外多了一筆「邗項」。

「邗項」始於名臣阮元鼓動下,兩淮鹽商合力資助了在京的揚州會館,內閣學士鮑桂星以此為例,召集兩淮鹽商向兩淮鹽運使阿克當阿申請資助,結果從工程款下每年支給歙縣會館3000兩(後減為2400兩)。揚州運河古稱「邗江」,故此撥款名為「邗項」。

「邗項」被批准,因地方官每年要向收入低的京官支付「炭敬」「冰敬」等陋規,以換取工作上的方便,這筆錢應由私庫支出。包裝成「邗項」後,其中2500兩明確規定劃給在京中下級歙官,把私人支出轉成公費,剩下的500兩歸歙縣會館使用。

「券門」究竟去哪了

傳說鮑桂星對辦成「邗項」極感自豪,為歙縣會館撰聯:

鍾毓本山川,問練水黃峰,幾多人物;

科名關福命,知狀元宰相,不在文章。

曹振鏞看到後,將「不在文章」改成「不僅文章」,令鮑桂星嘆服。曹振鏞是歙縣人,為官54年,因「多磕頭,少說話」,歷三朝不倒。名臣林則徐是他的弟子。

有了「邗項」,歙縣會館仍未挽回頹勢。安徽原屬江南省,清初才分省,徽州、安慶、合肥三地區文化各異,彼此不甚認同。李鴻章崛起後,力推省籍觀念,捐銀千兩倡建安徽會館,以為同鄉「宦遊、讌聚、棲止之地,所以聯洽鄉誼也」。除李鴻章兄弟捐銀,淮軍將領又出資萬金。李鴻章親筆撰聯:

依然平地樓臺,往事無忘宣榭警;

猶值來朝車馬,清時喜賦柏梁篇。

安徽會館在今西城區後孫公園胡同,佔地9000多平方米,強勢如此,安徽下轄地區的會館自然不敢抬頭。歙縣會館亦如此,曾得官方託舉,不得不受打壓。

有趣的是,歙商不願扶持歙縣會館,卻積極幫助歙縣義阡,明末便7次擴地,清代道光年間,擴至40餘畝,到1947年時,達200多畝。

誰的效率高,一目了然,可惜時人被舊觀念所誤。

歙縣義阡原有陽宅,後被毀,僅存古蹟「券門」,於1986年5月成豐臺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列在不可移動文物目錄中,2011年時,有網友拍到它的照片,可後來再去找,卻沒找到。

會館裡最著名的住戶

歙縣會館歷史積澱豐厚,名臣曹文埴、曹振鏞父子,「揚州八怪」之一羅聘,清代著名思想家戴震,曾考取前清「狀元」、後成共產黨員的吳承仕(吳承仕參加的是1907年考試,此時科舉已廢,此考改稱舉貢會考,第一名改稱朝元),畫家黃賓虹,小說家張恨水……都曾在此居住,但最著名的住戶,莫過於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到的唯一中國人——王茂蔭。

▲王茂蔭

王茂蔭生於商人家庭,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進士(時年34歲),任京官多年,未帶家屬入京,故在歙縣會館長住。《清稗類鈔》載,權臣肅順曾拉攏王茂蔭,託人帶話,王心動,準備第二天拜見肅順,成行前,見會館的廳中有一大鏡,王茂蔭對鏡看了很久,突然說:「哪有姓王的幹這種事啊?」於是稱病不往。

1853年,王茂蔭任戶部右侍郎,清廷因財務困難,準備鑄大額錢,王茂蔭指出,這會引發通脹,推高物價,建議發行紙幣。次年,王茂蔭上《再議鈔折法》,提出紙幣、銀錢並行。他的建議被馬克思得知,在《資本論》第一卷的注中,他寫道:「他(指王茂蔭)受到嚴厲的申飭,他是否因此受到笞弄,不得而知。」

王茂蔭確實受到斥責,被調離戶部。晚年他奉命到山西查案,隨員受賄,致其受騙,名聲受損。1865年,王茂蔭病逝,終年67歲,曾國藩稱讚他說:「屋漏操修,尚同寒士,四海直聲,卅年儉德。」

民國初年,王茂蔭曾照的大鏡仍在歙縣會館中,如它仍存於人世,不失為修身養德的好教材。(責任編輯:沈灃)

相關焦點

  • 還在問歙縣有哪些好玩的地方?看了別再說你不知道!
    徽州石頭粿看完這些美食很多人可能就迫不及待的想來歙縣品嘗了,這裡卡卡就首先告訴大家來歙縣的交通方式歙縣隸屬於黃山市,有多種交通方式可到達。A、飛機 可乘飛機到離歙縣最近的黃山機場, 然後到汽車站乘車前往歙縣,30分鐘。B、火車 可直接乘火車到歙縣火車站;也可先到黃山火車站, 然後再坐汽車前往歙縣。C、客車 黃山、上海、杭州、南京等均有到歙縣汽車站的客車,上海,杭州,南京依次大概需要5、2.5、6小時。
  • 徽州古城邀請全國高考生免費遊歙縣!
    歙縣「7.7」特大洪災,肆虐的洪水逐漸成為人民腦海中沉重而難忘的記憶,因此而延期的高考也成為了歙縣考生們最為獨特的成人禮,在全國人民的關心和支持下,50萬歙縣人民迎難而上,奮力拼搏,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下,歙縣考區2182名考生無一人因災缺考,2020年7月9日高考順利完成。
  • 山西會館傳承292年,攜手共創30年——山西會館的前世今生
    山西會館晉公館,創建於1728年,以五千年山西文化為底蘊,以山西傳統麵食為主體。走在館裡,猶如時空穿越,歷史再現,可體味文明、感懷人文、增加學識,是一座「能吃飯的博物館」。承五千年三晉之古韻,秉五百年會館之遺風,晉公館的前身是於1964年8月,由韓雅琴接手公私合營成立的新餐飲部門,1990年由高紹軍繼承改為白雲飯莊,2006年轉變為山西會館晉公館。
  • 南順會館「入非」 百年 繼續擔當中非交往橋梁和紐帶
    近日,南方日報「尋訪全球南海會館」調研組走進非洲模里西斯和馬達加斯加,走訪非洲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座南順會館,在南印度洋的潮聲中,親身感受兩座會館跌宕百年的時代節拍。  「搏命」非洲  從夾縫求生到傳承百年的艱難逆襲  路易港的天空藍如絲綢,大朵大朵的白雲像棉花糖一樣堆在綢緞裡。
  • 歙縣連夜操作神速地搭起了一座安全浮橋,高考第二天正常進行時
    2020年7月7日安徽歙縣大雨,當日的高考,語文和數學延期,讓全國上下牽掛不已2020年7月7日晚,連夜組織40多名民兵搭建浮橋在通往歙縣中學、歙縣二中兩個考點的路上,突擊描建應急交通浮橋全力保證高考應急線路7月8日,高考第2天,歙縣二中考點門口積水已退去
  • 【走進泰國】不忘奮鬥之初心,名揚泰華江浙情——泰國江浙會館百年追夢史
    題記:泰國江浙群體不算龐大但揚名泰華界,百餘年前,五世皇特下詔遣人去江浙滬地區招募身懷絕技的能工巧匠,之後,被招募的工匠築起了一座座美輪美奐的泰式宮殿
  • 堅持系統觀念 應對百年變局
    這些重要論述既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建設歷史性成就的方法論總結,標誌著我們黨領導經濟社會建設的理論自覺不斷提升,又為我們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提供了科學的方法指南。
  • 歙縣高考的孩子們笑了
    高考遇到暴雨洪災牽動無數人心幸好通往考場的路上有他們守護……歙縣考場外響起掌聲!武警背考生一路小跑赴考7月7日,高考首日,安徽歙縣遭遇洪災,語文和數學兩門考試未能如期進行。經連夜應急處理,今日歙縣2000多名考生按時參加高考。
  • 百年歷史北京臺灣會館即將重新開張 延續古典風格
    你好臺灣網5月3日消息 具有100多年歷史的北京臺灣會館近日修繕一新,即將重新開張。同時臺旅會(臺灣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北京辦事處及北京臺灣街將於4日及7日開業。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有可能出席北京臺灣會館開幕儀式,但相關事宜仍有待最後確認。
  • 歙縣中學校園內兩座功名坊,一座標誌坊
    牌坊原樣--原立於歙縣城東路(縣中南門牆內) 2.縣學~清甲第坊 古紫陽書院現為歙縣中學所在地。據《歙縣誌》記載,古紫陽書院 坐落於縣城城東華屏山南坡。始建於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名文公祠,以紀念理學大師朱熹,南宋淳祐五年(1245)宋理宗賜名紫陽書院。後院址屢有遷徙。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於舊址復建書院。名古紫陽書院。
  • 潮州會館:龍為元素,故事為主題,古色古香的廟宇
    與其他幾個會館相比,[潮州會館]的立柱和房簷更為精緻,以龍為元素或是故事為主題的雕塑充斥著整個會館,而從牆上的木雕作品中也不難看出華人的心靈手巧。潮州商人是中國三大商幫之一,即以海陽(今潮安)、澄海、饒平、豐順、潮陽、普寧、惠來、揭陽等縣的商人為主,號稱潮州八邑。
  • 安徽歙縣許村遊,聽人傑地靈的牌坊故事,嘗徽州豆腐宴
    許村是一座底蘊深厚的文化古村落,源於東漢,距今有1800多年歷史。唐朝以前為歙北要衝,曾名「昉溪源」,唐末有許氏遷居至此,後繁衍成大族,遂更名許村,現存有元、明、清及民國時期的古建築200餘座。既然許村不是看風景而是文化內涵,那麼買了票再請一名講解員最好,不然自己很難看個明白。許村的門票是40元/人。
  • 歙縣:文化惠民潤古城
    今年,歙縣汪石銘先生圖書館根據讀者需求,創新自習室服務模式,在原有1個自習室的基礎上,新增2個自習室,為考研、公考生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切實解決周末節假日「一座難求」的情況。夏鄒睿是一名備考研究生的學生,半年來,他把這裡作為自己的「充電站」,軟硬設施兼備的環境為他保駕護航。
  • 北京最大的兇宅,不是「京城81號」,而是「北平會館」
    而在傳說中的"北京四大兇宅"中最大的北平會館,也就是位於虎坊橋的湖廣會館,至今則依然神秘。電影《北平會館》所講述的,便是這座北平會館所發生的故事。北平會館,是一個建築群,總面積有四千多平,其中亭臺樓閣、假山花園樣樣齊全,更有在如今北京數一數二的舊式大戲樓,至今仍在排練和演出。
  • 歙縣旅遊攻略一日遊景點排行,帶好你的相機和嘴必去免費景點玩
    小北街的毛豆腐臭豆腐看完吃的,往前走就是賣衣服賣鞋子的了,各類的男女款童裝款老人款,應有盡有,如果你來的時候沒有帶衣服,那麼歙縣的衣服你可以考慮一下,很實惠!!!來看西園,就是看我們徽州特有的古建築,畢竟有年代感,有亭子,有塘,環境是非常優美的,不得不說我們徽派建築好美,哈哈
  • 徽墨之都,中國牌坊之鄉,安徽歙縣最美的六個旅遊景點
    下面就一起去看一下安徽歙縣最美的六個旅遊景點吧。一、徽州古城徽州古城古稱新安郡,又名歙縣古城,位於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徽城鎮,始建於秦朝,是一座具有獨特「城套城」風格的古城,也是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徽州古城自唐代以來,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古城分內城、外廓,有東西南北4個門。
  • 鬼滅之刃:上弦鬼月百年無人撼動,為何會被鬼殺隊盡數斬殺?
    從主角炭治郎在花街一戰與音柱等人合力斬殺了上弦之六的妓夫太郎與墮姬之後,上百年來無人撼動的上弦鬼月的結構也開始發生巨變,在無限城的決戰之中。鬼殺隊在付出死傷慘重的代價後終於將上弦之月盡數斬殺,最後一位boss僅剩屑老闆鬼王無慘一個。
  • 中原的那些明清會館……
    同鄉會館由同籍商幫合資而建,諸如山陝會館、山西會館、徽商會館(江南會館)、福建會館、江西會館、湖廣會館等等。同業會館由從事相同或相近行業的商人集資建立,如漆業商人所建的漆業會館、糧食業商人所建的陸陳會館等。商業會館誕生在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水平、而政府商業管理能力滯後之時。
  • 安徽歙縣高考恢復!明日語文數學將啟用副題考試
    截至8日上午9時15分,歙縣2000多名考生按時參加高考。連夜搭起兩座浮橋 布置備用考場安徽歙縣有兩個高考考點:歙縣中學和歙縣二中。為確保2000多名考生能夠及時安全到達考點,安徽歙縣連夜搭建了兩座浮橋:一座是通往歙縣中學的徽州路浮橋,該橋2米寬,125米長;另一座是通往歙縣二中考點的城許大道浮橋,長約300米。如果遇到嚴重積水,浮橋緊急啟動,保證考生順利通過積水點。此外,歙縣還準備了30艘衝鋒艇,全力為廣大考生順利考試保駕護航。
  • 安徽歙縣高考恢復!明日語文數學將啟用副題考試
    7日,受強降雨影響,安徽歙縣遭遇洪災,高考未如期開考。為確保8日高考順利進行,當地連夜搭建兩座浮橋、制定汛期應急交通保障線路。截至8日上午9時15分,歙縣2000多名考生按時參加高考。連夜搭起兩座浮橋 布置備用考場安徽歙縣有兩個高考考點:歙縣中學和歙縣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