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不少人開始思索,到底什麼是真正的幸福,當然,哈佛教授在課堂上的連珠妙語,是他們思考的重要參照。
哈佛、耶魯、麻省理工、斯坦福……這些地球另一邊的世界名校,因網絡公開課程的流行而與本地年輕人近在咫尺,都市裡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網絡淘課一族」,他們多是30歲左右的白領,熱衷於在網絡上搜尋各種名校公開課程。對他們來說,業餘時間逛街購物早就「OUT」了,「宅」在家裡學習才是時尚。「以前上大學逃課,現在上網『淘課』。」白領小柯笑著對記者說。
學習小組如雨後春筍
其實,哈佛、耶魯等諸多世界名校早在10年前就在網上推出了一些公開課程,但長期處於「只有少部分人知道」的狀態,直到今年年初,知名美劇字幕組「人人影視」將一些課程的英文字幕翻譯成中文,這些課程才在都市白領中流行起來。
網上學習小組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知名社交網站豆瓣上,創建於今年5月的「國內外大學公開課程」小組的成員已有1056人;創建於10月底的網易公開課小組成員則有2000人;耶魯公開課小組成員有276人。更神奇的是豆瓣資深網友「一隻特立獨行的貓」於4日發起的「每天早起一小時,網絡公開課天天上」小組,10天不到,就募集了上千成員,從IP來看,不少來自廣州。小組絕大多數成員是上班族,為了響應「早起一小時」的倡議,很多人都要在凌晨五六時起床,聽完課再去上班。「上大學都沒有這麼用功過。」有成員這樣說。
聆聽全球最頂級的智慧
上網絡公開課既拿不到成績,更沒有文憑,這些年輕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熱情呢?對此,「每天一小時,網絡公開課天天上」小組組長「暖乎乎」的回答頗有代表性。當記者問及他的學習動機時,他說:「這麼好的資源,一定不能浪費啊,要學習去思考,去提升自己。」「暖乎乎」最感興趣的是哈佛大學開設的《幸福課》,因為他覺得「名字太有愛了」,而且「以前很少受這方面的教育」,上課後覺得豁然開朗。
學習英語也是不少白領熱衷網絡課程的一大原因。有趣的是,很多最初只準備提高英語水平的白領,上課以後卻被課程本身深深吸引。在天河一金融企業上班的白領小柯就是一例,他正在準備金融分析師考試,選擇了耶魯大學的《金融市場》一課,本來只是為了提高英語、開闊視野,誰知越上越興奮。「你想知道次貸危機到底是怎麼回事嗎?羅伯特·希勒教授比一些專家講得明白多了。」他興奮地說。經過近一個月的學習,小柯的英語也突飛猛進。「再考一次GRE都沒問題。」小柯說。
故事 光棍節學習哈佛《幸福》課
11月11日,民間俗稱「光棍節」,豆瓣「每天早起一小時,網絡課程天天上」小組開始了哈佛大學公開課程《幸福》的學習。在將近一周的學習過程中,不少成員開始有了幸福的感覺。網友「暖乎乎」受發起人「一隻特立獨行的貓」的委託,當上了小組長。他說:「在小組最大的快樂,是有一幫人和你一起學習,大家好像同班同學一樣。 」
學習近一周後,「暖乎乎」發起了「你覺得最幸福的事情」的調查,不少成員都跟帖稱:「加入這個小組,是最幸福的事。」
不少人開始思索,到底什麼是真正的幸福,當然,哈佛教授在課堂上的連珠妙語,是他們思考的重要參照。
「對自己也要寬容,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對著鏡子笑,它回饋你的也是燦爛的笑容。」這是「迷糊小桃桃」貼出的筆記。
「幸福就是不斷發現內心中那個真實的自己。」whoopi19說。
小組成員也很欣賞上課的老師。「這種頂級大學的課程都會由一個話題會延伸出很多新的問題,他們從不強迫學生接受老師的觀點,他們鼓勵你形成自己的觀點,感覺視野都開闊了。」一個組員貼出的感想引起了組員深深的共鳴。
編輯手記 本地大學如何應對高等教育全球競爭
「上大學的時候逃課,現在上網淘課,其樂無窮。」網絡淘課族一句感言,卻引起了筆者對高等教育本質的深深思索。
筆者上大學時也曾逃過課,但逃課卻是為讀書,老師在課堂上照本宣科,令我昏昏欲睡,點名應卯後出其不意溜出課堂,一頭扎進圖書館,徜徉在知識的海洋裡,只覺得大腦裡每一個神經元都處於激活狀態,不亦樂乎,這種樂趣,跟現在的「淘課族」在世界名校大師的連珠妙語中越學越興奮,並無本質區別,只是其技術手段更先進而已。
不管優秀的成績、燙金的文憑有多麼吸引人,但對知識的熱愛也是人類的心理本能,如果沒有這個心理本能,我們這個物種就不可能走出山洞,邁進資訊時代。
所以,教育者必須保證自己提供的知識能跟得上時代的步伐,能夠回答年輕人心中最迫切的問題,能夠給他們打開一個新的世界,這樣,它才能像磁石一樣吸引住年輕的心靈,也只有這樣,它才能為社會作出無量的貢獻。
網絡的普及使世界名校與本地年輕人近在咫尺。本地高校也因此平添了無比強勁的對手與其競爭年輕人的注意力。阿爾文·託夫勒曾在《第三次浪潮》中預言,未來大批實體學校將慢慢消亡,只有最優秀的學校才能倖存下來。這個預言聽上去似乎有些悲觀,但競爭的號角顯然已經吹響。面對這場競爭,本土高校該交出怎樣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