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指導 |《高考翻身記》那一年,我們都還有機會!

2021-02-11 中學數學教與學

一段意外的邂逅,兩場命定的拯救。

她延續他的生命,他重寫她的未來。

絕症老師和失足少女的治癒故事,

如果你不曾放棄,請同我靜待花開。


自從我們畢業了,或工作了、或讀了大學、考了研,似乎高考離我們已經很遙遠了。常常會有人感嘆,高三那年掌握的學問算是人生當中的巔峰時刻了。

這本書讓我想起了電影《墊底辣妹》,那部電影同樣給了我深深地鼓勵和感動,給陷入絕望的人力量和鼓勵,讓我們知道經歷過痛苦過後就能夠看見希望。

如果你正在讀高中,這本書能幫你考上大學。

如果你是大學生,這本書能幫你順利讀研。

如果你工作了,這本書能讓你向著升職加薪的路奮進。

這是一本令人看後熱血沸騰的小說,它鼓勵每一個看似走到絕境,毫無希望的人:「如果我們把能做的事情都做了,我們真的能讓自己大吃一驚。」  

被無數日本學生奉為應試指南的小說,也讓無數已經走出校門的人重新回憶起那些拼搏奮鬥的日子,從而振作精神,再戰江湖。

小說由作者首次執導的同名電影改編而來,電影《高考翻身記》又名《東大灰姑娘》,在第五屆摩納哥國際電影節上囊括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演、最佳女主演、最佳劇本四項大獎。

被譽為「應試指導之神」且大獲成功的五十嵐,某日被醫生告知自己已患上癌症且只剩下一年半的壽命,在回家路上常去的那家便利店裡,他結識了因家境貧困而高中中途退學的少女真紀。

兩幕人生的交匯處,他決定靠教育幫這個孩子改變命運。在人生的最後階段,他傾盡全力且免費輔導真紀準備高考,他要將這個貌似與學校無緣的灰姑娘送入日本的最高學府——東京大學。

究竟這一對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師徒,能否完成各自的心願呢?!

「高考」「青春」,這兩個詞交織著美好、痛苦、絕望與拼搏,在記憶中留下一道抹不去的痕跡,讓每一個經歷過的人頻頻回首。

現在關於高考、青春的小說電影有很多,劇情往往跌宕起伏,不以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為主線似乎都無法太吸引觀眾眼球,但這並不是真實的普通高三生活。

真實的高三比之更為精彩,讓你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回放重溫。


表面上看來枯燥壓抑,實則暗流湧動,每一次聯考,從上考場到圍觀成績表,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每一位高三學子都是主角,在自己的人生舞臺上,上演著峰迴路轉柳暗花明的劇情,直至高考當天,利劍出鞘直指長天劃出鏗鏘錚鳴。


《高考翻身記》講述的就是這種精彩。有人說「當今社會最大的不公,是教育的不公。」這個現象不只中國存在,每個國家都是如此。本書寫作背景是2011年的日本。

在當今差別教育的社會環境中,最大的問題便是在國家推行的寬鬆教育政策的影響下,如果進不了初高中連讀的升學名校,就很難靠近東京大學或是有名大學的醫學部,經濟條件差的和鄉下的孩子便被大大擠壓了這種機會。導致這些人最終的學習量大大減少,不得不放棄考入一流大學的念頭,對未來失去希望,輕易放棄人生,從而造成一個很大的社會問題。

因此,作者才有了創作電影的念頭,希望通過文字以外的媒介來呼籲,激勵下層社會的「自暴自棄層」,喚起他們的考學動力。

電影要求長度控制在兩小時之內,為了彌補信息量不足的遺憾,作者便寫了同名小說,將學習方法具體化。

這本書寫於七年前,劇情少了狗血,比較溫暖、平實,看慣了狂風暴雨式的故事,再看這本書或許會覺得有些乏味。

這本書並沒有編輯推薦中所說那麼大的震撼力,講到的搶分策略針對的也多是小學水平為起點的真紀和日式的高校選拔制度,所以小編並不是來安利這本書的。

只是如作者所說,「無論是電影還是小說,我都有著一種強烈的思考在裡面。」我想說的正是作者的思想,和書中有益的學習方法。


五十嵐的補習班名為「米奇塔」,在俄語中是「希望」的意思。人是不會為沒有希望的事而努力的。

對於我而言,只要我相信自己能做到的事,我就一定可以。當我仔細回想,為什麼當年沒考上北大,原因很簡單,因為從沒想過自己會考上北大。

所以說,高考首要的是給自己設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它不能太輕易實現,否則何以激勵你的鬥志,也不能太飄渺,否則何來希望可言。然後,就朝著你的目標堅定地努力吧。

大學應試是以總分過不過線決定的。很多同學都會偏科,偏得特別厲害的,會參加競賽,走保送或自招這兩條路。但保送生名額已經越來越緊縮了,自招也還是要參加高考的。

所以高考仍是絕大多數同學的必經之路。

如何保證總分達到並超過目標分數線呢?

根據自身情況,給每一科劃定一個分數,保證總分過線就可以。薄弱的科目可以靠強勢科目來彌補,但不應在任何一門上花費過多時間,除非真的太差了,這時候在一輪複習就需要打好基礎。

弄清自己的起點水平。基礎知識永遠是最關鍵的,也是能實現快速提分的部分。

所以一個知識點不懂,一定要追根溯源,搞清楚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真正用於複習的時間與效率成正比。學校效率高的時候,一天可當成八天來用。學習時間並不是一個很有參考意義的指標,what actually matters 是解題數量,是你在這段時間內所獲得的知識儲備容量。

舉個慄子,我有一個大學同學掛科了。他從考完試就開始準備補考,要知道當時離補考時間還有兩個多月呢,正常情況下考前突擊幾天就足夠了。我們問他,為什麼需要那麼久,他說,我一天複習一點點,一天複習一點點。

我們就都無語了……繩子拉得太長,很難繃緊,考試戰線拉得太長,容易懈怠。如果說我連著複習兩個月,每天就花一兩個小時,其餘時間要娛樂和休息,那和我花10天複習一天七個小時比,哪個更好呢。

高考戰線長達一年,確實讓很多人聞風喪膽,但也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證效率。

解題一定要弄懂。不會的問題,不能遺留不能積攢。

我高三一年基本上沒刷過自己的題,除了老師發的必須要做的卷子,和同學平時問我的題。因為我發現,我只要把現有的題全弄懂,就可以比做題多得多的同學考得都好。因為理解是最重要的。

如果只是為了做題而做題,那做題本身就是沒有意義的。

你做起資料來,再「破萬卷」也只是營造一種刻苦努力的表象,真正內化為知識才是王道。

高中三年的知識點再多,在老師給出的題中也基本上全包括進去了,每次不過是舊題換新衣而已。

所以,一定要總結,把不同的題中相似的解題方法或思路歸納到一起,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當然我沒有和那些很厲害的大學霸大學神相比。如果你想上清北,除了理解,刷題也是必要的。

刷題一個好處就是訓練速度,另一個是可以遇到新穎的題型和解題技巧。

這是這本書中提出的一個比較「有悖常理」的技巧。當然不是死記硬背答案,而是記解題思路。

真紀在做數學題的過程中,有的苦戰30分鐘能想出來,有的想再久也不會做,在她氣餒的時候,五十嵐告訴她要看答案,明明不會卻要浪費時間自己來解就是愚蠢。真紀反駁說不自己做出來不就等於作弊嗎?

五十嵐說了這樣一段話:「你之所以這麼頑固,一定是因為以前自己曾經獨立解開過問題,對吧?可是,那也不過是因為記住了解題要領才解開的。比如,有這樣一道畫輔助線來解的圖形題。如果一個人此前從未做過一道畫輔助線來解的問題,卻能想出畫輔助線的思路,那他覺對是一個數學天才。實際上,在很久很久以前,就算是那些名垂青史的數學家也有想不到這一點的時候。可是,如果在做過了幾道畫輔助線的習題之後,人就很容易想到這種思路了。」

在反覆思考無解的情況下,不妨看一眼答案,往往讓你茅塞頓開。(當然考場上除外~)然後你要做的就是,遇到類似的題,能迅速反應出用相同的方法。

一味地追求自己求解,即使解開了,也不過是能有那麼一會洋洋得意,但花費的時間用來多做幾個題何嘗不是另一種收穫呢?

好好總結,注意重點,而且是站在主考官角度上考慮的重點。回想我高三那一年,其實記了不少自以為是的重點,都是一些比較偏、自己覺得比較炫酷的知識。

比如語文的字詞吧,我們省第一題只考書上出現過的易錯字詞,但平時考試會考一些比較偏的,我就喜歡把這些偏的都記下來,其實在高考是沒用的,不如把每一本語文書翻開,一課一課地去總結。

關於考點和重難點的解讀,很多精編的資料後面都會有的,自己也能通過平時考試進行總結。

模考可以檢驗自身實力,但考完之後才是最重要的。要全部複習一遍答案,將不會的地方理解並記牢。

模考最大的意義在於檢驗自身的不足,分析失誤原因,整理錯題。

在一次次考試中,還要磨練應試心態,「勝不驕敗不餒」「少緊張少焦慮」。就算你平時大考小考在班裡穩居第一,最終決定勝負的是高考。

確實,就算你高考沒考好大家還是會覺得你很厲害,但時間久了呢。更好的高考成績讓你進入更好的大學,四年之後,是很不一樣的。


● 要弄清自己的起點水平

● 要考慮時間與得分的成本效果

● 不要被他人擺布。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

● 考試不要從最初的問題解起,要先尋找自己會的問題,然後下手

● 考試即將到來時,由於速度會加倍,效率會加倍,有效學習時間也會加倍,所以一天的時間可以當作八天來用。要一氣呵成,堅決實現逆轉考取

● 終點,即是下一個起跑點


若是畏懼

那就想像一下

考上之後的自己吧

五十嵐去世後,留給真紀的最後一張卡片上寫道:考取東大並不是最後的終點,而是下一個戰場的起點。你究竟能否讓自己綻放出新的花朵,這將完全取決於你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把備考的要領轉化為人生的要領,在多大程度上把在備考中鑄就的能力和自信發揮到人生中去。


高考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打贏這一仗,後面還多著呢。

一仗不爭,何以爭天下

在人生的路上遇到過不去的坎兒時,

想想高考時的那一年吧。

高考不是人生的終點,

而是起點。

沒有什麼能阻擋你

前進的步伐! 

@賀蘭敏之:

比那些成功學什麼的勵志多了~

@聞夕:

似乎可以借著這本書整理自己到現在為止的人生。

@I'm...:

很現實功力考法,當初就應該這麼學啊

@二月二十一:

在人生路上遇到過不去的坎兒時,想想高考那一年吧。


版權歸原作者 I 如有侵權 I 請您聯繫刪除

歡迎關注中學數學教與學

 學會思考觀察推理發現才是 

學習數學的真正價值

中學數學教與學

 免費分享高清PDF高清視頻資源 

 QQ群:324623715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 |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評論功能 | 現已開啟

☺灰常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讚美☺

點讚是種鼓勵分享傳遞快樂

相關焦點

  • 我們參加高考的那一年 1021
    跟我姐同一班上過學的謝生,那一年還以高分考上了北京師範大學。回溯這一段歷史對照,我就不由得為老姐嘆息。在《追憶姥姥》這篇散文中,我敘述她不自發憤,卻對勵志向學的姥姥反唇相譏:你不讓我媽讀大學,我又憑甚麼要去高考?
  • 那一年,我們的高考
    我們參加的高考是恢復高考後唯一一次在冬季的高考。考試的那幾天,外面寒氣逼人,我們都穿著棉褲、棉子。雖然天氣冷,但是一看到答不出來的題目,一急也是渾身冒汗。40多年過去,那一幕仿佛還在昨天。師生同場競技。那一年,教過我的老師有四五個都跟我一起參加了當年的高考。有考上的,也有落榜的。讀書改變命運。那時候的高考真的是鯉魚躍龍門,是改變命運的一搏。考上了,跳出農門轉戶口,一夜之間成為天之驕子,讀書,分配,有工作。考不上,還得回去當農民,土裡刨食挑大糞。但那時的錄取率極低。
  • 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走春季高考上本科還有機會嗎?
    2021年高考報名繳費今天開始啟動,相對於往年,今年的報名繳費增加了很多新的「花樣」。之前每年的繳費形式都是通過銀聯的實行,微信支付寶今年也加入進來,大大增加了繳費效率。在繳費的過程中,同學們也都遇到了很多這樣那樣的問題,有些學生高三成績不理想,現在想再轉學春季高考,但又怕時間來不及,對明年的高考感到非常的迷茫。其實解決這種問題很簡單,確定兩個問題就可以解決。確定自己現在的成績明年高考能不能在本科線以上。
  • 我是鹹魚,我要翻身:來自貿大老學姐的高考乾貨
    所以,在現在的備考階段,在你做到將每一天都當成奮鬥的一天,而不是裡高考更近的一天來對待,一步一個腳印踏好每一步的時候,也不仿練習練習如何通過轉移注意力來消除負面情緒的幹擾。我上大一的時候,有位教授就說過&34;,對於他的這句話,我至今深以為然。
  • 高考政治備考指導與考點突破訓練。
    對於學習高考政治的內容,首先我們要知道圍繞知識點,會常考哪些題型,每個單元考查的知識點重點集中在哪些部分,並且掌握相關答題模板與方法。如果這些內容同學們都吃透,提分是完全沒問題的,重在方法。今天的內容就是高考政治答題技巧的總結,關於考點與備考的指導。需要電子版跟完整版列印的同學,私信學姐:高考政治備考指導,就可以了。
  • 譚韶芸:實習的意義不止於學習技能|鹹魚翻身記(六)
    比起在實習中學習更多的職業技能,對於仍處於學生階段的我們而言,為將來的人生道路準備好選項是更為重要的一件事情。1. 將來有志於從事律師行業的同學們,確實應該利用假期機會多去實習,讓自己的履歷和經驗更豐富。當我大四去實習的時候,儘管我已經擁有大二實習的經歷,我的老闆還是會在意為什麼這麼多個假期只實習了一次?之前的假期都在幹什麼呢?
  • 屯昌縣2020年中高考學科備考策略指導活動
    2020年6月7日,在屯昌縣教育局精心策劃與屯昌縣教育研究培訓中心組織下,「屯昌縣2020年中高考學科備考策略指導活動」在屯昌中學順利開展。6月7日上午進行中考學科備考策略指導活動,本次指導活動按語文、數學、英語、化學、物理、歷史、道德與法治、生物、地理九個學科設九個會場進行指導交流。
  • 贏得備考時間才會贏高考
    我寫作文之所以快,是因為我先打腹稿,然後一氣呵成,一般在40分鐘左右能寫800字在右的文章,都得班上最高分,同學們稱我是快速作文高手。這種寫作速度還有待提高。為了練達快速作文,我實施了逐漸縮短作文時限。我每天寫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第一個15天,我力爭40分鐘寫成1篇;第二個15天力,我力爭30分鐘鍾寫1篇;第三個15天,我能在20分鐘內寫1篇。
  • 舉重若輕,鞭辟入裡 ——記李建鵬老師《高考複習與備考》的講座
    上午8:30-11:00,石家莊二中李建鵬老師主題為《高考英語複習備考策略》的講座在天學網app學生端的網絡直播課上推送。     李建鵬老師有著豐富的高考備考經驗,難得的是面臨目前如此複雜多變的高考命題內容,如此繁雜的高考複習任務,如此層出不窮的高考複習策略,李老師能夠另闢蹊徑,推陳出新,給聽課者以醍醐灌頂的啟發和行之有據的實操指導。
  • 高考失利要不要復讀?用一年換一次改變人生的機會,太合算
    他們都有諮詢我意見,要不要選擇復讀。而我的答案都很明確,復讀吧,再給自己一次改變人生的機會。為什麼要復讀?我對復讀的深刻認識來源於我身邊的兩個親人。一個是我的姐姐,她2002年高考失利,因為家裡條件不允許,要供我上學,於是沒有給她復讀的機會。
  • 那一年高考,改變了我們的命運,其實,真相是...
    這樣也好,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高考備考上。而高考,也在那幾年裡開始有了變化。1996年那一年,中國高校還沒有擴招,上海本地學生參加高考,硬生生3個高中生中有1個要落榜!現在想想,非常殘酷,3個上海參加高考的本地學生,就有1個進不了大學,要麼復讀、要麼去自謀出路找工作。當時高考競爭壓力之大,不是現在幾乎人人都能進大學的高中生所能想像的。
  • 那一年,我們一起會考
    今天,是高二學生學業水平測試的時間,業內人士叫做「小高考」。我兒子是其中一員,祝願他考出理想成績。   我讀高中那會,也經歷過類似考試,那時候學業水平測試還叫「會考」,那時候我的年華正青春。  「會考」這個詞帶有很深的時代烙印,我固執地認為她只屬於我們這代七零後。
  • 高考失敗,專科真的還有機會翻身嗎?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從恢復高考至今,全國本科生佔我國14億人口的4%左右,2019年全國高校(含高職)錄取率為79.53%,全國本科錄取率僅為42%左右,而2019年高考報名人數有1031萬之多,可見全國每年大概有一半多的學生進入專科。那麼是否意味著專科生永遠落後於本科生?答案是否定的。
  • 備考與教學合而為一,做大語文素養,讓我贏得備考時間贏得高考
    這樣只要準確掌握漢語各種短語的結構,就可以輕鬆學足句式知識,這樣大大節省了語法知識的背記時間,無論是分析句子結構還是規範寫句子都轉易而舉了。最後是廣泛遷移最熟語文知識,比如我把複句知識用於數理化的應用題,把已知視為原因,把問題視為結果,然後根據因果關係類型確定等式,再據等式列式解答即可,大家這種觸題經歷,不贅述。用複句定格幾何證明題目的解答,與前者大同小異,你懂得,我就不哆嗦了。
  • 【學科名師獨家分享】2017高考語文閱讀複習備考指導
    也就是說換一個角度就是說,現在這個時代我們需不需要像薛寶釵這樣的人?那你必須要聯繫到時代的特徵。從這一點上,北京高考2016年考到了《神奇的書籤》,2015年《與英雄人物生活一天》,這恰恰都有想像類作文的這個印記,而想像就是基於現實的想像,在充分理解現實的基礎上,結合你的閱讀,這個應該是高考的一個方向。
  • 高考,不是唯一機會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季。因為疫情推遲到七月的考試,又碰上了汛情。雨下個不停,各地都出現了內澇或洪水,安徽甚至因此不得不推遲了開考時間。各種愛心人士送考、考生飛奔趕考、考場公正嚴明佔領了新聞畫面。現實中更是全員緊張,跳廣場舞的不跳了,卡拉OK都關門了(當然今年是根本還沒開門),警察叔叔都上路了,護士姐姐都來校了,喇叭不要響,道路先封閉。
  • 高考志願錄取專業不喜歡怎麼辦,不用慌,我們還有機會
    隨著高考錄取工作的陸續結束,同學們都分別知道了自己被錄取的學校及專業。但也有同學並不開心,因為被錄取的專業可能並不是自己想學的專業,或者因為就業等原因並不想上這個專業。但是沒關係,我們還有機會,那就是在大學裡我們還可以轉專業。
  • 一年高考三年備,備考應從高一始
    從教學的角度看,三年是一個整體,從備考角度說,備考從高一就已經開始,高三是高一高二教學的延伸。因此可以說,「一年高考三年備,三年高中一盤棋」。高考需要的是全程備考、全方位備考。高考考核考生12年的知識積累。高考不是高三的高考,甚至也不是高中的高考!
  • 高考那一年,你是如何發洩壓力的?
    你在聽課的時候,旁邊的人在小聲聊天開小差,當你一本正經記筆記、聚精會神聽講,生怕錯過一個知識點的時候,你的學渣同桌拋來看怪物似的眼神。總之,在那幫同學眼中,不努力學習才是正常的,努力學習反倒成了格格不入,好像你並不屬於這個群體。
  • 又是一年高考時,還記得你高考的那一年麼
    有一種青春叫「高考」,有一種經歷叫「高考」。 還記得你高考的那一年麼?還記得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麼?還記得問你借半塊橡皮的同桌麼? 還記得那是2008年的夏天,廣袤的華夏大地剛從「5·12大地震」的悲痛中漸漸走出,又迎來了舉國上下歡慶的北京奧運會。對於當年高考的我,似乎被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外界環境,影響地尤為悲傷和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