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寶寶都嗜糖如命?
今年一月份,四歲的貝貝被爸爸媽媽帶到了醫院做檢查。經過醫生檢查,爸媽才得知貝貝口腔裡出現了嚴重的齲齒,而且要做手術的牙齒有十顆之多。
本該快快樂樂享受美食的貝貝,卻要無可奈何地被送上手術臺做牙齒手術。而造成這一切的元兇,竟然是看似微不足道的糖果。
據貝貝爸爸說,貝貝從小就喜歡吃糖,而且是無節制地吃,一開始還沒在意,想著孩子反正要換牙就沒放在心上,直到後來事態嚴重時才發現為時已晚。
事實上,寶媽們應該知道,其實孩子對吃糖的欲望並不是他們自己能控制的。不過,這並不是縱容孩子無限制地吃糖的理由,不然孩子們就會像貝貝那樣小小年紀就要被送上手術臺。
寶媽們都不想自己的孩子像貝貝一樣有糖癮,為了幫助寶寶戒糖,寶媽們首先要知道孩子問什麼喜歡吃糖。
第一個原因就是糖意味著甜味,甜味能給大腦提供快樂的感覺,這也就是為什麼小孩子哭了我們給他幾個糖果就能哄好的原因。
而且,糖是快樂的象徵,相比於其他食物,糖能給大腦更多快樂的刺激,而這種刺激又是不限量的,吃的越多刺激越大。再加上糖果的包裝本身就很絢麗多彩,容易引得孩子的關注,所以孩子也就越來越喜歡吃糖了。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小孩脾胃虛弱,糖又是能量的象徵,為了迎合肝氣,孩子們會本能地更喜歡甜食,尤其是糖果。
孩子吃糖,僅僅危害牙齒嗎?哪些健康問題寶媽該當心
那麼孩子喜歡吃糖甚至嗜糖如命,真的只有像貝貝那般危害牙齒這麼簡單嗎?答案肯定不是,其實還有很多潛在的健康問題寶媽們還沒發現,而這些問題日後會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影響,更值得寶媽們關心防範。
(1)營養不良
與以往饑寒年代沒東西吃的營養不良相比,現代孩子營養不良的罪魁禍首就是形形色色的糖果,那麼你可能會問:沒東西吃營養不良理解,都有糖吃了怎麼還會營養不良?
其實,雖然現在的糖果包裝紙上寫了各種營養成分,但最主要的成分還是蔗糖。而在營養學上,蔗糖被稱為「空能量」食物,因為提高血糖快,能提供飽腹感,但提供的終究不是能量。
這也就導致嗜糖如命的孩子吃完糖後沒有了飢餓感,也就不想再吃飯,長此以往下去,自然而然的就有了營養不良的症狀。
(2)免疫力下降
像上面說的一樣,因為孩子飯吃的少了,蔬菜糧食的缺乏讓孩子所獲取的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匱乏,這就成了孩子免疫力下降的一個原因。
而另一個原因就體現在免疫細胞吞噬細菌的能力上。
科學研究顯示,隨著人體攝入糖量的增加,免疫細胞吞噬細菌的能力呈逐漸降低的趨勢,比如你吃了一塊麵包時,免疫細胞還能殺死十幾個細菌,但當你吃了糖果或者很濃的甜羹後,免疫細胞就只能殺死幾個細菌了。
這時寶媽們可能才會回想起為什麼自己的孩子老是生病,這跟孩子大量吃糖逃不了干係。
(3)晚上睡眠不好
如果孩子晚上不能按時按點睡覺,這對孩子和家長都是一種折磨,而這種現象經常發生在喜歡吃糖的孩子身上。
因為大量吃糖的緣故,孩子的消化系統也開始紊亂起來,也就會讓孩子一直都有飽腹感,這不僅會在吃飯時讓孩子吃不下飯,還會一直延續到睡覺的時間段。
肚子一直脹脹的,白天還好,感覺較小,但一到晚上就會被無限放大,而且孩子攝入過多的糖分,因為只是「空能量」,所以神經的營養也開始跟不上,那麼睡眠也會受到相應的影響,那麼孩子睡不著也是合情合理的。
走出糖果誘惑,寶媽該如何正確幫娃戒糖成功
既然孩子吃糖除了影響牙齒之外還有這麼多的壞處,那麼寶媽們該如何幫助孩子走出五花八門的糖果的誘惑,幫孩子成功戒糖呢?
(1)尋找糖的替代品
成年人減肥時總是喜歡用吃蔬菜水果來代替吃飯的方式來達到目的,其實給孩子戒糖也一樣。
水果本身也是甜的,但是它和糖相比,熱量低,還能補充大量的維生素,是替代糖的不二之選。
其次我們還可以用一些甜甜的蔬菜來代替,比如黃瓜西紅柿或者炒熟的菠菜來代替,只要孩子慢慢養成習慣,吃糖的量就會自然而然的降下來。
(2)定量給糖,慢慢減少
突然切斷孩子糖的供應,孩子一定受不了,這時我們要學會慢慢給糖,間斷給糖。
比如我們可以減少每天給孩子糖果的量,或者不減量卻讓兩次吃糖的間隔變長,心急的家長也可以而這配合使用。
只要在合理的範圍內,孩子會慢慢適應糖的減少,糖癮也就慢慢被戒掉了。
(3)建立獎懲政策
寶媽們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跟孩子講述吃糖的故事,比如一起看蛀牙的動畫片讓孩子對自己的小牙齒產生憐憫之心。
但孩子還是不會因為這個而就此不吃糖了,這時就可以跟孩子玩個遊戲,比如孩子吃飯吃的比昨天多,就獎勵他一顆糖,孩子不聽話惹媽媽生氣就罰他不能吃糖。
這樣下來,孩子不僅慢慢認識到吃糖的危害,還會在遊戲中慢慢戒掉糖癮,一舉兩得。
寶寶喜歡吃糖的原因以及危害有很多,但吃糖是孩子的天性,我們不能強硬的剝脫他們吃糖的權利,只要孩子吃糖在合理的範圍內,他們可以開心的吃著糖果,而且一旦發現孩子吃糖上癮了,我們可以用以上的方面予以撥正,幫助孩子成功戒掉糖癮。
你認為孩子吃糖的危害還有那些?你認為幫助孩子戒掉糖癮還可以怎麼做?歡迎在下面留下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