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廣東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辦公室 廣東省普法辦 廣東省司法廳關於舉辦第二屆廣東省法治文化節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黨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辦公室、普法辦、司法局,省監獄局、戒毒局,廣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省落實普法責任制廳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
為貫徹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根據中央宣傳部、省委宣傳部等關於加強民法典學習宣傳的部署,省委依法治省辦、省普法辦、省司法廳定於2020年10—12月,舉辦以「民法典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第二屆廣東省法治文化節(以下簡稱文化節)。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
(一)指導思想:以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貫徹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緊緊圍繞憲法、民法典學習宣傳教育、「三大攻堅戰」、掃黑除惡、「服務大局普法行」主題實踐活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中心工作,充分履行普法依法治理職能作用,以宣傳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推動法治實踐為主旨,充分發揮法治文化的引領、薰陶、教化作用,使人民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憲法法律。著力以生動活潑的形式,以文化人,打造廣東法治文化建設品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治文化需求,在全省營造濃厚的法治文化氛圍。
(二)工作原則:一是圍繞中心的原則。緊扣憲法、民法典宣傳等黨委政府宣傳重點,弘揚法治精神,突出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主題,突出民法典宣傳,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為明年正式實施營造良好氛圍。二是喜聞樂見的原則。充分運用傳統形式和新媒體技術,通過創作多樣作品,採取多種形式,通過網上網下立體平臺,增強普法作品產品的感染力。三是廣泛參與的原則。激勵全社會積極參與創作,體現群眾性。重點動員青少年學生和政法系統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參與,發揮「小手拉大手」和法律專業人員的作用,推動全社會學習宣傳民法典。四是注重實效的原則。網絡展示為主,現場比賽為輔,防止浪費和形式主義。
二、主題和目標
(一)主題:民法典讓生活更美好
(二)目標:發動公民積極參與法治文化活動,通過創作、展覽、展演、展播、交流、評選、競賽、宣傳等多種形式,充分運用「報、網、端、微、屏」等媒體平臺以及法治文化建設陣地,創作面向新時代、廣受群眾歡迎的法治文化藝術作(產)品,傳播法治理念,突出宣傳民法典,逐步打造廣東特色法治文化品牌,進一步推進法治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結合,推動新時代普法方式方法的創新和發展,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法治文化育民惠民的「大普法」新格局 。關注微信公眾號【寫作投稿副業優選超市】(微信直接搜索ID:tgzwyz8),及時了解投稿進度。
三、主辦單位及參與單位
主辦單位:省委依法治省辦、省普法辦、省司法廳。
協辦單位:省教育廳、省工商聯等36個廣東省落實普法責任制廳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省婦兒工委。
承辦單位: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江門市司法局,《中國法治》雜誌社,部分法治文化示範企業。
協助單位:省總工會,省文聯、省美術家協會、省書法家協會、省作家協會、省律師協會、省法學會衛生法學研究會。
新聞媒體:南方日報、廣東廣播電視臺、廣州廣播電視臺、南方網、鳳凰新聞網、騰訊·大粵網。
四、時間安排
(一)作品徵集階段(10月-11月初):面向全社會徵集法治文化作品,各類作品截止報送時間以各類作品參賽細則為準。同時,製作文化節視頻宣傳片。
(二)作品海選階段(11月中上旬):主辦單位對全省報送的參賽作品進行海選。
(三)入圍作品評選階段(11月中下旬):11月上旬,入圍作品集中在「廣東普法」公眾號及網站展播並進行網絡投票,每類評選活動中得分靠前的作品可進入總決賽。11月中下旬,採用現場比賽或演繹的形式,組織評委集中對作品評分。
(四)主題活動舉辦及獲獎作品頒獎(11月下旬至12月初):一是11月下旬在深圳市舉辦文化節頒獎活動;二是12初啟動「憲法宣傳周」(線上),同時開展憲法宣傳進企業主題活動,展演文化節獲獎作品。線上線下形成聲勢,將文化節、憲法宣傳周各項活動推向高潮。
(五)成果展示利用階段(12月下旬-次年2月):
1.在傳統媒體、新媒體上對文化節優秀作品進行展示、展播,並彙編錄入作品庫,整理編印出冊。
2.2021年春節前,組織優秀作品「三展」下基層等活動;
3.及時總結文化節的經驗做法,向中央依法治國辦、中央依法治國委守法普法協調小組、司法部等匯報。
五、活動安排
以「4+4+2」模式組成文化節系列活動,即「4賽、4展、2主場活動」。
(一)4賽:即「一講一頌一寫一播」
1.「我與民法典有個約」普法責任單位青年演講比賽。舉辦面向省、市、縣(市、區)普法責任單位40歲以下幹部職工的「我與民法典有個約」青年演講比賽。
2.「學法頌典」民法典原創朗誦詩作品比賽。面向全社會及省直單位徵集以民法典相關內容為主題創作,以現代詩為形式的原創朗誦詩作品以及詩作朗誦演繹比賽。
3.優秀普法小使者之「法治小記者」「民法典故事大王」評選。一是「法治小記者」評選,面向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和法律基礎知識,在校表現良好、形象端正,表達能力強、有特長,小學四年級至初中二年級在校學生進行選拔;二是「民法典故事大王」評選,向全省中小學生徵集以民法典為主題進行創作的故事並進行評選。
4.「我眼中的法治」微視頻作品評選。面向全社會徵集法治文化作品,參賽作品不限於專題紀實片、公益廣告片、動漫、MV、微電影、快閃等視頻。
(二)4展:即「一畫一書一照一品」
1.民法典漫畫普法作品展。形式為四格或六格漫畫、插畫(包含單幅畫),紙張尺寸統一為A4紙,橫幅或豎幅均可。
2.民法典「法語」書法作品展。圍繞民法典相關內容,面向全省具有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資格以上政法系統幹警職工徵集毛筆書法作品,書法字體不限。
3.「照片中的民法典故事」展。結合政法工作、行政執法、老百姓生活等方面組織選送攝影照片,能反映出民法典與我們息息相關,民法典是生活的百科全書等內容。
4.民法典普法創意作品、產品、書籍展。圍繞民法典普法進行創新性詮釋設計,面向各地市徵集創意好、形式新、貼近時代和群眾生活,充分展示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特點的,具備實用性及市場價值,可應用於現實生產生活的產品或作品。
(三)2主場活動
1.深圳主場活動。以「有典不一樣」為題,開展省、市、區民法典主題宣傳活動和文化節優秀作品頒獎活動。一是舉辦文化節優秀作品頒獎活動,同時展演部分獲獎作品。二是舉辦深圳民法公園開園儀式暨民法典普法嘉年華活動。在民法公園內露天小劇場舉普法獨幕劇、兒童普法小話劇展演;在民法公園內民法博物館展出民法典漫畫普法作品、民法典「法語」書法作品、「照片中的民法典故事」、民法典普法創意作品產品書籍等;辦理「開園第一單」婚姻登記;旁聽「開園第一場」民事案件庭審;在民法公園內舉辦法律諮詢活動;三是舉行全省「憲法宣傳周」啟動儀式。
2.廣州主場活動。按照司法部統一部署,廣東承辦全國「憲法宣傳周」活動七大主題活動之一。定於國家憲法日舉辦部、省、市廣東省主題日活動活動暨憲法進企業主題活動。一是學習宣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特別是關於憲法的重要論述等;二是學習宣傳貫徹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三是學習宣傳新中國憲法發展歷程、憲法的地位和作用、憲法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學習頒布民法典重要意義及基本原則,學習依法防控疫情重要意義;四是按照中宣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統一部署承辦司法部「憲法宣傳周」活動,在廣州舉辦「憲法進企業」「民法典讓生活更美好」主題活動;突出宣傳憲法基本原則、主要內容,培育社會公眾的憲法意識、國家意識、規則意識。倡導「依法辦企」的法治理念,組織「千人」同誦讀憲法活動;五是第二屆全省法治文化節優秀作品展演,獲獎嘉賓代表談創作體會;六是組織網絡媒體策劃開展形式多樣的憲法、民法典宣傳活動,促進憲法精神、民法典宣傳、抗疫精神的網絡傳播;七是採用主會場與分會場聯動、連線的形式,努力營造憲法、民法典宣傳的濃厚社會氛圍。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由於時間緊、任務重,各地普法辦、司法局要高度重視,明確主體責任,加強組織領導,採取有效措施,保障文化節活動所需經費,確保活動順利開展。
(二)創新活動形式。各地要結合文化節的內容,精心謀划具有自身特色的活動,積極探索創新法治文化宣傳教育方法形式,增強法治宣傳教育的滲透力和吸引力,各地普法新媒體應同步同期開展文化節各類活動及作品宣傳,全方位展示法治宣傳的成效。
(三)確保活動質量。各地要加大宣傳力度,動員和發動機關、學校、單位、企業結合工作實際,組織創作高質量作品和人員參加活動,認真篩選,確保報送質量。
「我與民法典有個約」普法責任單位青年演講比賽、「民法典故事大王」評選活動通知將另行下發,請各單位按照通知相關要求及細則落實。各地市普法辦在文化節結束後進行總結,於12月20日前將匯報材料及開展活動圖片報省普法辦。
附件:
1.「學法頌典」民法典原創朗誦詩作品比賽細則
2.優秀普法小使者之「法治小記者」評選細則
3.「我眼中的法治」微視頻創作作品評選細則
4.「4展」作品徵集細則
5.省落實普法責任制廳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
中共廣東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辦公室
廣東省普法辦
廣東省司法廳
2020年10月 日
附件5
省落實普法責任制廳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
省委政法委
省委宣傳部
省保密局
省人大監察司法委
省教育廳
省民族宗教委
省公安廳
省安全廳
省民政廳
省司法廳
省財政廳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省自然資源廳
省生態環境廳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省交通運輸廳
省水利廳
省農業農村廳
省文化和旅遊廳
省衛生健康委
省應急管理廳
省國資委
省市場監管局
省廣電局
省體育局
省信訪局
省林業局
省藥監局
海關總署廣東分署
廣東省稅務局
省法院
省檢察院
省工商聯
省總工會
團省委
省婦聯
省殘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