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開啟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新徵程
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開闢了全面依法治國理論和實踐的新境界,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新時代。
當前,我們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擁抱新時代、踐行新思想、實現新作為、展示新氣象、踏上新徵程,滿懷激情投身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的偉大事業。
堅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指導思想是一個政黨的精神旗幟。思想決定方向,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黨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論創新、最重要的政治成果和最深遠的歷史貢獻,就是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立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綱和魂,是全黨全國人民統一思想的精神旗幟和團結奮鬥的力量源泉。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全面依法治國總目標確立為「八個明確」之一,把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十四個堅持」基本方略之一,把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確定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目標,標誌著全面依法治國構成了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基本方略和奮鬥目標的重要內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思想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法治體系、法治實踐為基礎,對全面依法治國提出了一系列開創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涵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指導思想、性質方向、根本保障和總目標、總路徑、總任務、總布局等各個方面,深刻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向哪裡走、跟誰走、走什麼路,實現什麼目標、如何實現目標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極大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黨的十八大以來五年多全面依法治國的偉大實踐和重大成就,充分彰顯了這一思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指導意義和根本引領作用。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最重要的任務、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深刻認識這一思想對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指導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切實將其貫徹落實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各領域各環節各方面,在深化學習上躍升新高度,在堅定信仰上達到新境界,在堅決貫徹上取得新成就。
堅持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黨和法治的關係是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件大事能不能辦好,最關鍵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確、政治保證是不是堅強有力,具體講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縱觀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法治建設的發展歷程,最根本的經驗就是始終堅持黨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集中統一領導地位,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定海神針,是全面依法治國的總根基。堅持黨的領導決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必須貫徹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必須具體體現在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的各領域和各環節,必須把牢固樹立「四個意識」作為根本原則,把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作為根本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就是加強黨對法治中國建設統一領導的重大舉措,有利於更好堅持黨對一切法治工作的領導,確保全面依法治國始終沿著正確方向闊步前進。
把道路問題放在關係依法治國全局、決定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敗的中心位置,是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思想的一條最鮮明的紅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一個國家走什麼樣的法治道路,是由這個國家的基本國情和人民決定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如果路走錯了,南轅北轍了,那再提什麼要求和舉措也都沒有意義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最適合中國國情的唯一正確道路。
在當前西方國家紛紛出現民主亂象和人權亂景、很多轉型國家走西方法治道路陷入政治困境和治理困局的情況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就更加顯示出其獨特價值和重大意義。黨的十九大強調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向全黨全社會釋放出了正確而鮮明的信號,進一步統一了全黨全國人民的認識和行動,具有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重大意義。我們要以高度的政治自信沿著這條道路大踏步走下去,為世界其他發展中國家法治建設提供全新選擇,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堅持牢牢把握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總目標,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了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總目標的提出,既明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性質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工作重點和總抓手,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舉旗定向、綱舉目張的重大意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法治實踐的重大創新和重大貢獻,充分說明我們黨對我國法治建設的理論認識和實踐推動都更具科學性、更富規律性、更有創造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一個內容豐富的有機整體,是國家治理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骨幹工程。全面依法治國就是要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目前,我國共制定法律250多部、行政法規700多部、地方性法規9000多部、行政規章11000多部,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但還需要適應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的要求進一步完善。要緊緊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和提高立法效率這個短板,堅持立改廢釋並舉,增強法律法規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提高法律法規的可執行性、可操作性。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法律的有效實施,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和難點。建立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加強憲法實施,堅決糾正一切違反憲法的行為。要加快完善執法、司法、守法等方面的體制機制,堅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確保法律尊嚴、權威和全面有效實施。要以規範和約束公權力為重點,建立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增強監督合力,強化監督責任,提高監督實效,真正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要通過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強化法治機構和法治隊伍建設等建立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黨內法規既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依據,也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有力保障。要堅持依法治國與制度治黨、依規治黨統籌推進、一體建設,完善黨內法規制定體制機制,注重黨內法規同國家法律的銜接和協調,加快形成內容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運行有效的黨內法規體系。
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必須統籌兼顧、把握重點、整體謀劃,在共同推進上著力,在一體建設上用勁。」統籌抓好「一個共同推進」和「一個一體建設」,鮮明展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新思路和新布局。
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是有機聯繫的整體,三者本質一致、目標一體、成效相關,必須相互統一、共同推進、形成合力。依法治國要求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國,關鍵在於黨能不能堅持依法執政,各級政府能不能依法行政。依法執政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求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依法行政是各級政府活動的基本準則,要求各級政府必須依法全面履行職能,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三者相互聯繫、相互支撐、相輔相成。其中,法治國家是法治建設的目標,法治政府是法治國家的主體,法治社會是法治國家的基礎,三者共同構成全面依法治國的三根支柱,缺少任何一個方面,全面依法治國工作布局就不完整,總目標就無法實現。黨的十九大明確要求到2035年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這就要求,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三者同步規劃、同步實施,推動三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堅持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與時俱進提出了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建設「新十六字方針」,既涵蓋了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四個法治建設的主要環節,又明確了每個環節的重點要求,形成了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格局。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明確了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總藍圖總方向總抓手,對深化依法治國實踐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任務,要求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憲法修正案草案,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指導地位,把「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寫入憲法總綱第一條,完善國家主席任期任職制度,明確國家監察機關的憲法地位等,適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把黨的十九大確定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方針政策載入憲法,把黨和人民在實踐中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果上升為憲法規範,體現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成就新經驗新要求,反映了黨心軍心民心所向,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根本憲法保障。
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於實施。要切實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真正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運用憲法、維護憲法。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建設法治政府,推進依法行政,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逐利違法、徇私枉法。
當前,全面依法治國的宏偉藍圖已經繪就,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軍號角已經吹響。一分部署,九分落實。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深沉的使命憂患意識和強烈的歷史責任擔當,把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任牢牢扛在肩上,身先士卒、率先垂範、披荊斬棘、雷厲風行抓督察抓落實,為全黨上下樹立了光輝典範。我們一定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只爭朝夕、奮發有為、履職盡責、埋頭苦幹,奮力把建設法治中國的宏圖偉業加快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