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全國首例細胞免疫治療晚期前列腺癌的臨床研究,在上海國際醫學中心取得成功
近日,上海國際醫學中心腫瘤科主任丁罡教授領銜團隊所承擔的「Sipuleucel-T在中國無症狀或輕微症狀的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安全性的臨床研究」課題實現了零的突破,順利完成了全國第一例細胞免疫治療研究,至如今患者沒有不適反應,出院隨訪。Sipuleucel-T是目前全球唯一一款實體腫瘤細胞免疫藥物。在美國FDA批准的一種由自身免疫細胞製成的前列腺癌免疫療法。目前已有超過30000名男性患者通過這項治療,在臨床上已被證明可以延長患晚期前列腺癌男性的生命。(新民網)
三年前開始反覆低鉀危及生命 仁濟醫院腎上腺多學科團隊微創手術成功解除「頑疾」
近日,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腎上腺多學科團隊合作下,內分泌科確診老何患有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腫瘤介入科行腎上腺靜脈採血(AVS)定位優勢分泌側,泌尿科手術團隊腹腔鏡下精準微創手術,成功幫助這位患有高血壓低血鉀的患者解除了困擾多年的「頑疾」。術後,患者在不服藥的情況下,血鉀值為4mmol/L,達到正常水平。
據悉,原醛症是指腎上腺皮質分泌過量「醛固酮」,導致體內瀦鈉、排鉀、血容量增多,臨床主要表現為高血壓合併低血鉀。在內分泌科科主任麻靜團隊明確診斷之後,先由腫瘤介入科副主任醫師池嘉昌為患者行AVS,最終明確患者左側腎上腺優勢分泌。(新民網)
植入起搏器,做不了磁共振怎麼辦?市一醫院完成滬首臺抗磁共振起搏器手術
對於需要起搏治療的患者,植入心臟起搏器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案之一。然而據統計,50%至75%的患者在置入起搏器後有進行磁共振檢查的需求,但傳統的心臟起搏器在接受磁共振檢查時會發生參數紊亂、電極穿孔甚至死亡風險。近年來,雖有磁共振兼容起搏器問世,但其核磁檢查流程非常繁瑣,為醫護和患者帶來很大不便。
近日,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為一位房室傳導阻滯患者植入了上海首臺具有全自動抗磁共振(MRI AutoDetect)功能的起搏器,該起搏器具有可「一鍵開啟」的「核磁模式」,開啟後14天內,患者可根據需要無限制接受磁共振檢查,在確保安全的同時,大大節省醫生和患者的時間。(上觀網)
上海市人民政府、復旦大學共建「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
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上海市傳染病與生物安全應急響應重點實驗室今天在復旦大學揭牌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與復旦大學籤署協議共建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兩大機構的成立和建設也是貫徹落實上海市公共衛生建設大會和上海「公共衛生建設20條」的重要舉措。市委常(文匯報)
世界愛滋病日:上海市愛滋病感染者人數下降明顯,達3年來降幅最大
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自1987年本市報告第一例愛滋病病毒感染者以來,截至2020年11月20日,上海市累計報告愛滋病病毒感染者25972例,愛滋病病人8917例,死亡2207例。2020年1月1日至11月20日,上海市共報告愛滋病病毒感染者1482例,較去年同期下降24.1%;愛滋病病人559例,較去年同期下降25.3%;愛滋病死亡病例258例。無母嬰傳播病例報告。
2020年,本市愛滋病疫情呈現五方面特點:
一是本市報告愛滋病病例下降明顯。報告的感染者人數(1482例)較去年同期(1952例)下降24.1%,為近3年中報告人數下降幅度最大;
二是本市報告的愛滋病病毒感染者仍以男性為主。報告的男性感染者1355例,佔91.4%,與去年同期持平;
三是經性途徑傳播仍是本市愛滋病的主要感染途徑,並且仍以男性同性性傳播為主。在報告發現的愛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經性傳播佔97.0%;男性同性傳播佔性傳播途徑的62.4%;
四是本市報告的60歲及以上老年感染者報告比例與去年持平。報告60歲及以上老年感染者153例(10.3%),其中男性佔84.3%,60歲以上老年感染者及其中男性感染者佔比均與去年持平;
五是本市已連續11年無母嬰傳播病例報告。(解放日報)
江蘇
醫保電子憑證有望年內啟用 以後看病買藥一「碼」搞定
目前蘇州市正在進行醫保掃碼支付上線前的程序調試,預計年底前,激活國家醫保電子憑證的參保人員可在我市試點醫院和藥店實現醫保脫卡支付。蘇州已有200萬人激活醫保電子憑證,根據國家醫保局的統一部署,年底前,全市將有30%以上本地參保人激活該項服務。目前,我市正在進行醫保電子憑證掃碼支付的程序調試,參保人員有望年內在我市試點醫院和藥店,掃碼搞定掛號、就醫、購藥等業務。下一步,隨著醫保信息化建設推進,市內所有定點醫藥機構將實現醫保電子憑證支付全覆蓋。(蘇州日報)
新起點 再出發 啟東市中醫院順利完成三級中醫醫院覆核評審
11月29日至12月1日,按照江蘇省中醫藥管理局的統一部署,省中醫醫院評審委員會專家組一行14人,在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原黨委書記王小寧組長的帶領下,對啟東市中醫院進行了為期兩天的三級中醫醫院覆核評審。
30日上午,評審工作匯報會在啟東環球大廈博聖南廳舉行,全體評審組專家,中共啟東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蔡毅,南通市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徐金華,啟東市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陸健泉等相關領導以及啟東市中醫院中層以上幹部參加會議。評審工作匯報會由省衛生健康委中醫醫政處副處長陸敏主持。(中國江蘇網)
無錫實現醫保電子憑證結算
「電子醫保憑證的全面推廣,意味著無錫醫保從『卡時代』正式邁進『碼時代』,網際網路+醫保服務的全新升級,將極大地方便市民。」從市醫保部門獲悉,當前,大市291家定點醫療機構、1263家定點藥店已實現醫保電子憑證結算,「掃碼付」結算達6.67萬筆。其中,宜興地區定點零售藥店和江陰地區定點醫院已全面開通醫保電子憑證功能,其他定點醫藥機構也在陸續開通中。
據了解,由國家醫保信息平臺統一籤發的醫保電子憑證,是全國醫保線上業務唯一身份憑證。參保人可通過醫保電子憑證進行身份認證和授權、醫保掃碼支付、在線結算、醫保帳戶查詢等多場景使用。參保人員可以直接通過國家醫保APP、國家醫保局和江蘇省醫保局認證授權的第三方渠道激活使用,也可直接在「無錫醫保」或「江陰醫保」微信公眾號「電子憑證」菜單直接領取,不需要到服務大廳領取和激活。(無錫觀察網)
南京鼓樓醫院國家公共檢測實驗室揭牌
日前,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南京鼓樓醫院)國家公共檢測實驗室在鼓樓醫院江北國際醫院正式揭牌,這標誌著華東片區又增加了一個日檢測量達3萬人份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實驗室。當天,省衛健委李少冬副主任和醫政處劉益兵處長在韓光曙院長的陪同下參觀了實驗室,並聽取了鼓樓醫院相關工作匯報,隨後,江蘇省衛健委李少冬副主任和鼓樓醫院韓光曙院長共同為實驗室揭牌。(南京鼓樓醫院新聞)
罕見病多學科診療優勢資源下沉基層 江蘇省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治中心分中心落戶新疆
日前,「江蘇省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治中心伊犁分中心揭牌儀式」與第一期消化內鏡技術培訓暨消化系統疾病診治新進展學習班在新疆伊犁州進行。
此次成立的江蘇省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治中心伊犁分中心將匯集新疆伊犁州友誼醫院的消化內科、腫瘤科、胃腸外科、肝膽外科、胰腺外科、影像科、病理科、核醫學科、老年病科、消化科腔鏡中心等多個科室力量,通過結合各專科專家知識,進行個體鑑別診斷和治療選擇,改善患者療效,為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治規範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中心的成立標誌著伊犁州友誼醫院學科建設的一個重要進展,體現了醫院立體交融的學科群的理念。(江蘇省人民醫院新聞)
浙江
台州市康復醫院正式掛牌成立
12月3日,台州市首家康復醫院——市康復醫院正式掛牌成立。台州市康復醫院在台州恩澤醫療中心(集團)路橋醫院基礎上成立。
2016年開始,台州恩澤醫療中心(集團)路橋醫院按照三級康復醫院標準,轉型成為一家集「醫、康、養」為一體的全新複合型三級康復醫院,擁有床位500餘張。轉型後的路橋醫院實行臨床康復一體化模式,以三級乙等醫院為平臺,依託台州恩澤醫療中心(集團)及恩澤醫院資源優勢,著重打造神經康復科、骨與關節康復科、脊髓損傷康復科、疼痛康復科、心肺康復科、兒童康復科、重症康復單元等七大康復學科和獨立運行的康復治療部,成為我市首家大型專業康復醫院。(台州新聞客戶端)
《浙江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辦法》正式實施
12月1日,《浙江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辦法》正式實施。該《辦法》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要求,重點圍繞提升我省依法防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解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暴露的問題和短板,總結提煉疫情防控工作中好的經驗和做法,為新冠疫情防控提供堅強的法治保障。(健康浙江)
《醫療機構呼吸道烈性傳染病病原檢測實驗室生物安全規範》省級地方標準發布實施
近日,浙江省人民醫院牽頭起草的DB33/T 2281-2020《醫療機構呼吸道烈性傳染病病原檢測實驗室生物安全規範》省級地方標準正式實施。本標準的正式實施,既為新冠疫情下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提供依據,也提高了我省實驗室規範化建設與管理水平,指導新發、突發重大傳染病早期病原學檢測的生物安全防護,在確保病原學檢測質量的同時,實現實驗室人員零感染。(健康浙江)
浙江人大落實縣域醫共體
2020月11月27日,浙江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浙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促進縣域醫療衛生服務共同體健康發展的決定》,此法旨在推進健康浙江建設,增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滿足人民群眾醫療衛生健康需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就促進縣域醫療衛生服務共同體健康發展作出相關決定。(浙江人大)
安徽
安徽穩定實現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障全覆蓋
安徽省出臺《關于堅決完成脫貧攻堅硬任務的實施意見》、《關於高質量打贏醫療保障脫貧攻堅戰的通知》等文件,進一步完善醫保扶貧制度體系。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省醫療保障系統組織開展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抗疫情、補短板、促攻堅」專項行動,建立健全貧困人口參保核查聯動機制,全面摸清貧困人口新冠肺炎患者、貧困人口及貧困邊緣人口參保基礎數據,動態清零未參保問題。截至2020年10月,全省共通過醫療救助基金資助337.4萬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醫保,資助金額8.43億元,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覆蓋範圍。(安徽醫保局)
安徽省在全國率先出臺重大疫情綜合醫療保障應急預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有關疫情防控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做好重大疫情綜合醫療保障應急處置工作,安徽省醫保局根據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七次會議要求,在全國率先制定出臺《安徽省重大疫情綜合醫療保障應急預案(試行)》,切實發揮醫療保障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科學有效、迅速應對重大疫情。此次預案確定了適用範圍、建立聯席會議、明晰部門職責、嚴格程序要求、建立綜合保障政策、創新醫保應急資金。(安徽醫保局)
「智慧醫療」,提升健康獲得感
手術還能直播?近日,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舉行的手術直播,吸引近30萬人次在線觀看、交流互動,並引發熱議。安徽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安徽省將「智醫助理」全科輔助診療系統建設工程納入民生工程。
目前,「智醫助理」覆蓋全省縣(市、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使用醫生達到3萬多人,提供輔助診斷7300萬次,慢病服務居民2230萬人次,協助基層醫生建立電子病歷5193萬份,規範率達到91.8%。「今年底安徽將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智醫助理』全覆蓋。(安徽衛健委)
1金1銀1銅!安徽省立醫院院在第六屆全國醫院擂臺賽總決賽中載譽而歸
日前,由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指導,健康界傳媒主辦的「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全國醫院擂臺賽總決賽在湖北武漢擂起戰鼓。醫院獲評本季擂臺賽「最佳管理獎」,健康管理中心、西區護理部與西區麻醉科、醫務處、信息中心團隊在總決賽的十大主題中分別斬獲金獎、銀獎、銅獎和價值案例。
「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是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主推的項目,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全國醫院擂臺賽是健康界傳媒響應國家衛生健康為「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發起的服務案例競比活動,每年一季,至今已舉辦至第六季。賽事旨在面向各地醫療衛生機構廣泛收集醫療服務典型案例,匯聚和傳播來自醫療服務一線、改善成效顯著的創新經驗和優秀做法,傳播助力健康中國戰略實施。(安徽省立醫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