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線的白衣天使,也是錯過孩子生日的媽媽,讓我們來聽她們的故事

2020-12-17 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記者陳倩 通訊員諶繁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劉中燦

5月12日是護士節,空降兵部隊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程珊珊和疾病預防控制科護士長黃靜,用工作的方式度過自己的節日。

在今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她們和自己的同事一起,堅守在抗擊病毒的一線近3個月。

她們也是母親,因為防疫的需要,不得不和自己的孩子分開近3個月,都錯過了孩子的生日。

沒有生日蛋糕,3歲孩子自己吹蠟燭唱生日歌

程珊珊的手機裡,一直保留著兒子3歲生日時的視頻。那是她第一次沒有給兒子過生日。那一天,她正在重症醫學科的病房裡值班。

2019年11月,空降兵部隊醫院重症醫學科開科,程珊珊被任命為重症醫學科護士長。在這之前,她被派到西京醫院進行重症醫學專科護士的培訓,結合醫院的實際,她編制了重症病人的特護單。這些在接下來的防疫行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月13日,空降兵部隊醫院收治了一位重症患者,後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從1月16日開始,程珊珊就沒有再回家。隨著武漢關閉離漢通道,社區管控不斷加強,直到3月27日她才回家看到兒子。

和兒子分開的日子,只能依靠短暫的視頻通話見到他。兒子過生日那天,因為蛋糕店都沒有開門,程珊珊想在網上訂一個生日蛋糕,因為無法配送,也沒能如願。正好同事在網上團購到了一些麵包,她讓公公到醫院來給兒子帶回去了一個,算是有了生日禮物。沒有生日蛋糕,媽媽也不在身邊,爺爺奶奶給他準備了一個大燭臺,插上一根大圓蠟燭,小傢伙自己使勁鼓著腮幫子,吹滅了蠟燭,給自己唱生日歌。這段視頻,爺爺奶奶發給程珊珊以後,她一直保留著。

直到兒子的生日過了幾天以後,程珊珊才在網上訂到了生日蛋糕。儘管遲到了幾天,兒子還是吃得很開心。

程珊珊說,每次在病房裡感到累得支撐不下去了,看看兒子的這些視頻,就給了她動力。

回家之後,程珊珊感覺到兒子又開始黏自己了,她去上班的時候被兒子看到,他會說:「媽媽多陪我玩一下吧。」早上起來,他會滿屋子找媽媽。

沒有媽媽陪伴,6歲兒子用街舞給媽媽鼓勁

疾病預防控制科是防疫的第一道防線,黃靜和同事們在1月中旬就進入了防疫狀態。武漢關閉離漢通道前一天,在鐵路系統工作的丈夫出車,沒有人照看6歲的兒子,黃靜把他帶到了值班室。因為夫妻倆一直是自己帶孩子,工作又都比較忙,兒子已經習慣了一個人靜靜地等爸爸媽媽下班。雖然值班室是清潔環境,但病房裡還有大量發熱患者,黃靜一再叮囑他:「外面有病毒,你千萬不要出來,就在這裡等媽媽或者其他護士阿姨過來。」直到中午吃飯的時候,她才找到一個同事,讓她去帶兒子吃飯。

兒子從4歲開始學街舞,過年前原本繼續報了舞蹈培訓班,因為疫情的原因也關閉了。因為防疫的需要,黃靜不能回家,兒子就在家自己跳學過的街舞,錄成視頻發給媽媽看。輪班戰友知道她家的情況,主動幫她照顧孩子,還給孩子起了個暱稱「小軍護」。「小軍護」也很懂事,不僅很少哭鬧,還常常給照顧他的叔叔阿姨們表演在幼兒園學到的兒歌,用自己的方式幫助她們緩解壓力。在摸底了解一線醫務人員困難時,醫院黨委了解到2月23日是「小軍護」的生日,便給他準備了一個生日蛋糕。和程珊珊一樣,黃靜也是第一次沒有陪兒子過生日。

隔離病房裡救出昏迷同事,她們的過節方式是如常工作

防疫一線的近3個月時間,讓兩位護士長難忘的事情還有很多。

空降兵部隊收治的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被轉入ICU病房,進行隔離治療。因為長時間穿著不透氣的防護服,顧不上吃飯,護士許子靖突發低血糖,昏倒在了隔離病房的緩衝區裡。顧不上換防護服,程珊珊和同事們在只有基本防護的情況下衝進緩衝區,把她拉了出來。許子靖後來回憶說,自己依稀聽到很多人在叫自己的名字,卻沒有力氣回答,她還聽到了護士長的聲音說:「沒事的,你會好起來的。」

程珊珊說,她當時最擔心的,是所有救人的同事沒有穿防護服,有感染的危險。不過經過緊急檢查,所有人都沒有被感染,這也讓她鬆了一口氣。

零感染是需要有完善的制度和規範的操作做保證的。早在疫情爆發前,程珊珊帶領科室護理團隊加班加點建立各類記錄單、制定各類規章制度、工作流程、質量管控,並積極籌備、完善辦公用品、醫療器械等,迅速讓剛組建的ICU走上正軌。防疫期間,她加強醫護人員的培訓,並根據醫療衛生機構標準預防要求,制定防護措施及程序, 增強醫護人員的感控意識,並積極協調好科室工作人員在院自行隔離, 避免護士與家人交叉感染的情況發生。2月9日,因新冠肺炎患者不斷增加,醫院新增設呼吸四病區。作為一名黨員,一名軍嫂,程珊珊主動請戰前往新增的呼吸內科四病區增援。護理部再次安排程珊珊負責新病區的護理管理工作,她帶領護理組,僅耗時兩小時完成了搬遷和防護物資的準備工作,為及時收治新冠病人贏得了寶貴時間,當夜即收治了28名新冠肺炎患者。

在第一道防線戰鬥的黃靜,也一樣在緊張有序地忙碌著。

1月20日,根據醫院統籌部署,發熱門診進行人力調配,梳理優化流程,開展發熱門診輸液室。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黃靜克服科室護理人員少、工作量大的困難,一小時內即讓發熱門診輸液室投入使用。最多的時候,一天有80多位病人要打針,黃靜和同事們想了一切辦法,錯開注射時間,儘可能增加輸液座位,最後把所有人都妥善地安排下來。

從科室布局、請領搬運物資到規範消毒隔離制度和流程,從理清工作流程、制定各班工作職責到指導幫帶增援人員穿脫防護用品,為了讓醫護人員直接面對疫情時減少感染風險,黃靜加強對進入隔離區的所有工作人員進行穿脫防護服培訓,同時,對現場工作區進行嚴格督査並指導隔離衣防護服的穿脫。

隨著疫情的好轉,空降兵部隊醫院已經恢復了正常的醫療,兩位護士長度過自己節日的方式,是和同事們一起繼續工作。她們說,城市能恢復正常的生活,就能證明自己和同事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相關焦點

  • 兒子給媽媽的第一封生日祝福信
    在「戰疫」最前線,他們身著白衣戰袍和死神賽跑,他們是逆行無畏生死的「白衣天使」,同樣也是父母、妻子、丈夫、兒女……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熊慧是一名護理文職人員,來到武漢抗疫一線的第16天恰好是她的生日,兒子侯浚翔第一次通過寫信的方式遙祝媽媽生日快樂。
  • 為什麼媽媽是我媽媽——一定要講給孩子聽的生日故事
    孩子總是會好奇我究竟是怎樣來到這個世界的?作為媽媽的你通常會怎樣回答呢?嚴謹的科普還是含糊而過?其實關於孩子怎樣來到這個世界,我們可以給到他們一個溫暖的故事,讓他們知道自己的獨一無二,知道生命是一場旅行。下面就為大家分享一場我曾經為孩子做過的一場生日會吧。
  • 「很想感謝白衣天使,卻不知道她們的樣子」
    防控疫情 我在一線【「很想感謝白衣天使,卻不知道她們的樣子」】對於哈市阿城區的馬先生(化姓)來說,這個年他終生難忘。如今已經痊癒出院的馬先生告訴記者,「我雖然不知道這些白衣天使的容貌,但是我記住了她們提到孩子就會流淚的眼睛,等我隔離結束,我要做一名志願者,為防疫工作出一份力。」 ​
  • 致敬我家的「白衣天使」
    今天放學回家我對媽媽進行了一個小的專訪活動,學習並了解到許多關於她職業的知識與故事。媽媽說5.12國際護士節的由來是為了紀念近代護理創始人——英國的南丁格爾。而5月12號正是這位偉大的護理學創立者的生日。媽媽最初上大學選擇高級護理這個學科,也是對那一身白衣充滿了敬畏與憧憬。媽媽對我說選擇了一個行業就要全身心的熱愛它並擔負起它的責任。媽媽是一位負責兒科預防保健工作的護士。
  • 您放心在戰「疫」一線奮鬥,孩子我們來輔導
    然而,由於缺乏有效的招募學生的宣傳推廣渠道,難以接觸到更多一線醫護工作者家庭,團隊目前只招收到10位小朋友進行一對一的線上輔導。田浪苦笑道:「這種『僧多粥少』的局面確實有點尷尬,也是我們始料未及的。」
  • 致敬·美麗白衣天使|請記住她們的名字
    致敬·美麗白衣天使|請記住她們的名字 2020-04-01 15: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琅琊區:原創歌曲《想媽媽》,致敬逆行而上的白衣天使
    2020年初,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所有中華兒女的心,無數白衣天使不懼危險、逆行而上,紛紛請纓奔赴武漢,投身抗疫一線,她們中有的是媽媽、是妻子、是女兒……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每當從電視新聞報導上看到白衣「戰士」們奮戰的身影,身在滁州市琅琊區的陳友友就十分感動,內心深處萌發出對白衣天使無限的尊敬與感激。
  • 隔著屏幕的生日祝福 送給抗疫一線的媽媽
    1月31日是江西第一批援助武漢醫療隊隊員黃琳35歲的生日。「媽媽,我想你!」「媽媽加油!」黃琳的兩個兒子畫了兩幅生日蛋糕畫,送給在武漢一線抗疫的媽媽。   近日,不少江西人在朋友圈轉發一段暖心視頻,兩個孩子舉著畫有蛋糕的圖畫說「祝媽媽生日快樂!」雖然這是兩個孩子一句簡單的祝福,但卻有著一個不平凡的故事。
  • 媽媽堅守在戰疫一線 女兒送上一份特別的生日禮物
    星辰在線2月2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劉賓 通訊員 朱文青 李晶)「媽媽,知道你報名參加了防疫志願者,今天我要送一份特別的生日禮物給你。」2月1日,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婦科護士長歐陽玲收到了女兒手繪的六幅漫畫,漫畫中的人物都是抗擊在疫情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女兒的用心,讓歐陽玲感動不已。
  • 找回錯過的春天和美食!網紅「聯盟為「白衣天使「送福利
    蘇州市立醫院的曹麗君是援湖北醫護隊中的一位「巾幗逆行者」,她說分享了自己與武漢的「故事」:剛畢業時曾去過武漢旅遊,那裡優美的風景、友善的人民、地道的美食,都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不止一次給自己的朋友推薦武漢的熱乾麵、鴨脖,並一直計劃著「二刷」武漢。「沒想到,第二次去武漢,居然是因為疫情。
  • 晨晨,你是我們大家的寶貝!生日,我們陪你過!
    昨天是一位叫晨晨的小女孩7歲生日,與往年不一樣,今年生日她既沒有父母的陪伴,也沒有禮物和生日蛋糕,因為她的爸爸媽媽都是武漢市肺科醫院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晨晨的爸爸陳國璽醫生在疫情暴發後就前往「一線中的一線」重症醫學科支援,媽媽陳欣護士也到新冠肺炎隔離病區支援,兩人都已經1個多月沒回家抱抱女兒了。▲晨晨生日當天,媽媽陳欣在穿好防護服準備進病房工作時,特意請同事幫忙在背後寫下了「晨晨生日快樂」幾個字,隔空傳遞對女兒的生日祝福。
  • 「雲上升旗」戰疫故事搬上雲端,小學生錄視頻致敬白衣天使
    長江日報-長江網5月11日訊(記者劉璇 通訊員劉望)「今年的春節,武漢真的是太難了,是你們——白衣天使拯救了武漢。我想大聲說謝謝你!祝你們節日快樂!」聽著孩子們質樸真摯的感激與祝福,不少醫護人員留下了淚水。(看了孩子們錄製的祝福視頻後,現場不少醫護留下了感動的淚水。 通訊員劉望 攝)育才二小立德校區教導處主任劉玲告訴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3月初學校推出了「雲上升旗」和「雲上班會」,每周「雲上升旗」都會邀請一位家長進行雲端「國旗下講話」。
  • 用愛與責任守護生命——來自濟南戰「疫」一線白衣天使的溫暖故事
    作為濟南市目前治療的年齡最小的新冠肺炎患者,他們出院背後凝聚著全體戰「疫」白衣天使們用愛與責任的守護。  1月22日,長期在武漢居住的宋先生夫婦帶著自己的雙胞胎兒子,乘坐高鐵返回濟南。1月27日,宋先生夫婦分別出現乏力、咳嗽等症狀。經核酸檢測,2月6日一家4口均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當晚轉入濟南市傳染病醫院隔離病房治療。
  • 戰疫之歌|錫歌聚焦白衣天使與家人情感,詞作者:我也是名軍嫂
    看到9歲的女孩,和當護士的媽媽只能隔空擁抱,我們淚目了; 聽著三四歲的小男孩,對著電視裡的醫生爸爸大喊「爸爸」,我們心碎了; 得知丈夫去武漢遠馳,怕妻子擔心而人們沒有忘記,這些人本身也是普通人,是父母的孩子,是妻子的丈夫,也是孩子的父母……他們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時間,與死神賽跑,留給親人無盡的牽掛與祝福。
  • 你護我們平安,我們送你出嫁!這份禮物送給海口抗疫一線的白衣天使們!
    你護我們平安,我們送你出嫁!這份禮物送給海口抗疫一線的白衣天使們!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也是有愛的一年, 面對肆虐的疫情, 許多醫務人員犧牲與戀人的相聚時光
  • 「媽媽,我最喜歡聽公主的故事了」孩子這麼說,家長的回答很重要
    小魯跟著聽了一下,發現豆豆聽得最多的是《豌豆公主》和《白雪公主》的故事,豆豆還給她說:「媽媽,我最喜歡最喜歡聽公主的故事了!」小魯不由得有點擔心,給老公說:「你說我們要不要給她換點」有營養「的故事聽?老聽公主的故事,將來會不會越來越嬌氣呀?」
  • 一線教師的心聲:「我是女教師,也是媽媽」
    媽媽,是孩子出生以來第一個會叫的名字。老師,是孩子生命中最難以忘懷的角色。有這樣一群人,她們除了是孩子的母親,也是教書育人的老師。今天教師節,教師媽媽們,你們不僅肩負著養育子女的重擔,更是在「哺育」著天下的孩子。我們是不是更應該向老師道一聲——
  • 中山馳援湖北一線女醫護,她們有這些心願……
    作為三八節的禮物,我們的隊員第一批開始短期的休整是上級指揮部給我們安排的。我想說,這是我們三八節收到的最最暖心的禮物啦。同時,我也想表達對男士們的節日祝福。我的隊友中有30%男士。我想他們是母親的兒子,是妻子的丈夫,也是女兒的父親。所以我同樣祝男士們家裡的女士三八快樂,男士也同樂。
  • 展現戰「疫」感人故事,致敬「戰疫」白衣天使
    前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文藝節目中心全新創作的原創戰「疫」MV作品《天使的身影》開始播出,作品聚焦「最美逆行身影」,邀請詞作家王曉嶺和著名音樂製作人何沐陽參與創作,由總臺女主持人朱迅、李思思、歐陽夏丹、陳星聯合寧靜、楊紫、王麗坤、韓雪、阿魯阿卓、鬱可唯六位女歌手、女演員共同演唱,展現戰「疫」感人故事,致敬「戰疫」白衣天使。
  • 武漢一線醫護人員日記:穿上紙尿褲 我們依然是美少女
    在武漢抗擊疫情最前線,戰鬥著一群白衣天使,他們是迎向危險病毒的逆行者,也是肺炎病患們的守護神。網友「牛牛媽媽」是一名奮戰在武漢一線的醫護人員,從小年夜起,她自願從武漢同濟醫院腫瘤科調去發熱門診。也是從那天起,她開始在小紅書發布「抗疫日記」,記錄工作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