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大學生專業價值觀培養

2020-12-25 中國教育新聞網

倡導和教育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專業價值觀,引導大學生理性地認識自己的專業和未來將要從事的行業與崗位,將自己的需求和社會的發展需要結合起來,建立起良好的從業的價值觀基礎。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出要引導和培養青年特別是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並要求教育者引領幫助學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別是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這不僅表達了黨和國家對大學生的期待,也對高校的大學生專業價值觀的引導和培養提出了新要求。

為何要重視大學生專業價值觀培養

專業價值觀是學生衡量專業優劣的內心尺度,是學生對待某個專業的一種信念。專業價值觀影響著學生對專業的理解、選擇和態度,影響專業精神的形成,同時也影響著學生對未來從事相應職業的態度。專業價值觀是大學教育的核心內容。倡導和教育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專業價值觀,引導大學生理性地認識自己的專業,認識未來將要從事的行業和崗位,將自己的需求和社會的發展需要結合起來,建立良好的從業的價值觀基礎,十分必要。

重視大學生專業價值觀的培養,是高等教育發展趨勢提出的必然要求。從全球來看,隨著現代工業社會的出現,大學越來越多地承擔起為社會培養專業人才的使命,校園中出現了針對社會行業需求的專業分化。對社會開放和融合是現代大學呈現的趨勢,專業的增長與多樣化是與社會行業的發展、與大學生就業崗位的變化相適應的,因此,近些年新的學科、新的專業在大學校園不斷出現。專業的產生不僅意味著學科知識的分化,大學生的價值觀也必然向專業滲透,專業價值觀成為大學教育需要值得重視的問題。

目前我國對大學生專業價值觀的教育不夠重視,其原因不是單一的。歸納而言,有兩點需要高度關注:一是教師的實用化傾向加劇了學生對學習的功利性態度,而教師的實用化傾向根源在於大學管理的功利主義傾向。二是大學教育只注重教授專業知識和教會學生專業技能,忽略了對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關懷的培養,忽略了學生對知識的價值承載的教育。

大學生專業價值觀形成的過程

大學生專業價值觀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我國實行新的高等教育體制和勞動就業制度以後,考生進入大學前就應當認真考慮將來畢業後的就業和長遠發展問題,慎重選擇院校和專業,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要看專業「好不好」。學生評價專業「好不好」,表面上看是關乎他將來就業或繼續深造是不是有優勢,關乎自己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長等心理因素和其他條件相適應,實質上是與考生的價值觀相關聯的。例如,什麼樣的專業才是好專業抑或少投入多掙錢?選擇專業主要看自己的個性特徵,還是多想想國家對人才的需求?等等。當然,無論如何,考生是基於主客觀的考慮選擇了他的專業。

大學生在校期間,是其專業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過程通常要經歷三個階段:一是認知認同,大學生能對專業價值觀的理論知識、歷史形成以及文化精髓正確掌握、充分理解和領悟。二是情感認同,大學生能夠意識到所學專業的價值,並能夠通過行為體現出對專業的認可。這是專業價值觀認同承上啟下的過渡環節,既是對認知認同的進一步深化,同時也是認知認同的重要基礎。三是行為認同,大學生在行為上把專業價值觀作為學習和實踐的指南,包括專業學習、社會實踐及就業崗位的選擇等。

專業教師和課程是專業價值觀形成的引領和載體

專業教師是大學生專業價值觀形成的引路人。在大學生專業價值觀形成上,專業教師在是否應該引路、引什麼樣的路、怎樣引路三個環節上都是至關重要的。專業教師在大學生專業價值觀形成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對大學生最具影響力的群體。高校要從制度上加強設計,引導和激勵專業教師在課堂上下言傳身教,通過培訓使專業教師掌握科學的方法和手段,與學生分享自身對人生的思考,幫助學生尋找自己的道路,引領大學生的專業力量、專業信念、專業追求和專業認同。

課程是大學生專業價值觀形成的載體。首先,在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上,要增加對大學生進行專業價值觀引導的課程。一是通識類的課程,如哲學、倫理學方面的課程;二是專業倫理的課程,如科技倫理、學術倫理、護理倫理等;三是實踐性的非正式課程,使得大學生通過參與社會服務、公益組織特別是未來工作崗位的專業實踐等活動,增強社會關懷,培養奉獻精神和公民意識。

其次,在課程與教學組織和設計中,注重專業價值觀這一目標的實現。在此環節上,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將教育目標分為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個領域,並按照由低到高、由簡單到複雜順序,把每個目標領域分為若干個層次和水平。價值觀是情感目標要解決的問題,屬於高級的教育目標。因此,專業教師在課程的設計上以及具體到每一門課程上,在制定學生的學習目標時,均要把專業價值觀的教育作為教學一個重要目標。

總之,要重視並通過多種路徑引導和教育學生確立正確的專業價值觀。大學不是要標榜招來了多麼聰明的學生,而是應該培養學生具有遠大的理想抱負,要使學生通過專業的歷練去體現出個人將來的職業理念,即社會責任感、應該為社會做些什麼。

(作者系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教授)

《中國教育報》2016年08月18日第3版 

相關焦點

  • 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缺失和塑造
    【關鍵詞】大學生 價值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圖分類號】G416 【文獻標識碼】A大學是我國現代化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基地,大學生價值觀是影響其個人行為以及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多元、複雜的社會轉型時期,面對各類不良社會思潮的侵蝕,大學生優秀價值觀缺失的現象凸顯。
  • 華中農業大學:推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在大學生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必然要求,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吸引力的迫切需要和凝聚青年學生投身實現「中國夢」偉大徵途的根本途徑。近期,華中農業大學抓住時機,切實把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教育引導大學生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頭等大事,高度重視、精心安排、系統規劃、創新方式,取得了明顯成效。
  •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大學生健康人格
    高校應積極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大學生人格塑造中,滋養心靈,陶冶情操,砥礪品行,使大學生真正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承者、踐行者和守護者。在這個階段,一個人的人格基本形成,並會直接地、強烈地對個人和社會發展產生基礎性和長期性的影響,因而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和整個社會的高度重視。  首先,人格塑造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眾所周知,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把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這一根本任務的完成,必須以造就青少年學生的健康人格塑造為基礎。
  • 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幾個關係
    正確處理培養什麼人和怎樣培養人的關係,力促高校立德樹人   「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是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推進核心價值觀教育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欲成才先成人,在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必須把「培養什麼人」的問題解決好,才能更好地解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處理好這一關係,最根本的是要確保高校立德樹人。
  • 如何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
    大學作為育人機構和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應成為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淬鍊器,不斷增強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 科學剖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漸進過程 從個體的價值接受規律出發,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主要歷經認知認同、情感認同、理性認同和行為認同四個階段。
  • 就業價值觀影響大學生就業質量
    就業價值觀影響大學生就業質量 2016年03月16日 20:4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潘文慶 楊麗 錢偉超 字號 內容摘要:就業價值觀影響大學生就業質量?
  • 加強大學生價值觀自信教育實現從自覺、自律到自為
    價值觀自信教育是高校立德樹人的客觀需要   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係著高校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必須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高校立身之本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這既揭示出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人才培養、立德樹人過程中具有的主導、統帥和決定性作用, 也進一步揭示出當前對大學生進行價值觀自信教育與引導的迫切需要。
  • 李建華:大學生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十大機制
    二要組織大學生集體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要定期組織學生集中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經典文本,以院、系或者專業班級為單位開展小組討論、交流學習心得體會,深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三要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校園宣傳活動,通過建立校園宣傳欄、組織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徵文、評優活動,拉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距離。 二、課堂教育機制。
  • 您意識到培養孩子價值觀的重要性了嗎
    因此我想到了一個詞「價值觀」。我們到底為了什麼而活?為了金錢而活?為了父母孩子而活?為了活著而活?我們為什麼不能為夢想而活,為什麼不能為了為社會做貢獻而活,為什麼不能為了給社會創造價值而活。可能有人會說:」我們都是成年人,再去追求夢想是不實際的,說到為社會做貢獻我可沒有那麼高尚,我這個年紀還能創造什麼價值,我只能為生活而活」。
  • 美劇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
    大學生是美劇的主要觀眾,其價值觀比較容易受美劇文化的影響。美劇文化有積極的一面,但也存在對大學生成長的不利因素。為此,可以通過加強媒介素養教育、重視價值觀教育、提高國產劇競爭力等幾方面來應對美劇文化的衝擊。
  • 如何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光明日報-光明網
    認知認同,主要是讓大學生完整、準確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實現認知認同不僅要讓大學生知曉認同「三個倡導」的具體內容,更要理解核心價值觀的歷史淵源、現實基礎、三個層面及每個層面內部的關聯性、優秀傳統文化與核心價值觀的聯繫等。
  • 培養大學生健全人格
    大學生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生力軍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其健全人格的培養更具現實意義。和諧人格能促進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健全人格的培養,可以幫助大學生明晰自己的人生目標,端正人生態度,並為其行動提供充足的動力,避免受到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的侵蝕,正確看待金錢、利益與個人價值的關係。
  • 新媒體傳播下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本文就新媒體傳播下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探討,意在闡明新媒體對構建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所起到的積極意義和深遠影響。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媒體;傳播方式 當今世界,民族、國家之間的競爭,集中體現在以文化軟實力為主導的綜合實力的競爭。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精髓,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和內涵。
  • 00後大學生社會主義心價值觀教育應當重視與新媒體的融合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馬克思主義道德價值理論中國化的重要成果,蘊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反映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屬性和價值取向。黨的十九大強調「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
  • 新媒體語境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軟傳播探析
    四、新媒體語境下實施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軟傳播的基本原則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原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有中國特色的價值觀;在該指導原則下,尊重大學生的多元化價值觀,將馬克思主義一元思想與大學生多元化的價值取向的思想特點相結合,巧妙、靈活、科學地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
  • 立德樹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維度
    高職院校必須堅持立德樹人使命,緊緊圍繞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切實推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創新職業教育路徑,持續推進高等職業教育事業發展,實現高職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成才。   立德樹人是高職教育的出發點   開展專業、專注、精準、創新和個性化培養的職業技能教育,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先導,促使學生養成認真、嚴謹的處世態度和形成一絲不苟、敬業守信的職業素養,培養教育學生具備未來大國工匠的基本素質。   從立德樹人視閾,高度重視高職院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踐意義。
  • 會計專業大學生如何培養專業技術能力
    會計專業是每年高校招生比較火爆的一個專業,現在學會計的人很多,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術能力才能在未來的就業競爭中佔據主動。會計專業大學生如何培養自身的專業技術能力呢?接下來提出幾點建議,希望對相關同學有所幫助。
  • 吳潛濤:總書記「八個字」要求是大學生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基本遵循
    因此,我們說針對這一代的大學生來講,我們怎麼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 總書記在北京大學五四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講到了八個字,吳潛濤覺得這八個字是對大學生來講的,是在大學生中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個基本的遵循。這八個字首先講的是勤學。勤學,他講學,過去講核心價值觀,是價值層面的問題,提出勤學,為什麼要學呢?
  • 有些大學生的超前消費可能是價值觀出了問題
    日前,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引導學生樹立金融理財和金融安全觀念,及時糾正學生超前消費、過度消費和從眾消費等錯誤觀念,引導學生培養勤儉節約意識。大學生們的「超前消費」如何呈現?到底是什麼在影響他們的消費觀念?名目繁多的「校園貸」為何成了「校園害」?
  • 當代大學生必須培養的三種能力,出了社會就遲了,教授:最好重視
    以便在以後的工作中利用這些能力取得成功,因此有一些能力要在大學裡面儘早的培養起來,也是當代大學生必須要培養的三種能力,如果等到畢業出了社會就非常遲了,來教授都表示,要重視青睞。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一下,這三種大學生都要具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