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歷史事件喚起人們的記憶

2020-12-14 百家號

對於一些歷史的事件,不知道大家平時是怎樣看待的?在學習歷史時期,大家都會對一些歷史時間沒有記憶,其實還是當時的自己沒有找到最合適的方法,現在看來,其實也沒有想像中那麼難了,一些歷史事件我們通過中外進行對比,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中國的發展進程。

在清朝時期,大家都應該是到乾隆盛世,當時他有一個稱號,被稱為「十全老人」,現在如果我們把中國的歷史和西方的歷史時間都放到一起進行一個融合對比,就會發現乾隆皇帝在位的時候,西方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多大事的出現,在此其中就包括了英國的工業革命以及法蘭西革命,還有我們所說的北美獨立戰爭等其他一些事跡,這些事件在當時看來都是比較重要的,而在這個時候清朝正在執行閉關鎖國,這也就導致了從此之後走向衰退的道路,才有了歷史上所說的鴉片戰爭出現。

我們也可以把乾隆比做成一個不務正業的人,在位時期沒能夠做好一個為老百姓著想的皇帝,康熙和雍正都給他留下了非常好的基礎,所以在這期間,他總是不思進取,自己不往好的方向努力,到了他這一個時期就變了另外一番景象,然而在我看來清朝時期的衰敗,乾隆皇帝起了非常重要的因素,他們並沒有做好一個皇帝,做好真正應該負的責任,在我們平時當中所聽到的一些歷史消息當中,中國歷史肯定是比較多的一方面,在與西方歷史所接觸的背景之下,在我們的記憶和理解當中就會產生很多的幫助,一些時間所發生的事跡,我們也能夠一一列舉出來。

1、在乾隆十三年,孟德斯鳩出版的論法精神。

2、乾隆十七年 1752年狄德羅的百科全書出版。

3、乾隆三零年 1765年珍妮紡紗機發明,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4、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瓦特改良蒸汽機發明成功

5、乾隆三十六年 1771年建立第一個水力紡紗廠,標誌著現在工廠的誕生。

6、乾隆三九年 1774年召開第一次大陸會議決定以武力抵抗英國。

7、乾隆四零年 1775年第二次大陸會議召開,組建大陸軍,華盛頓為總司令。

8、乾隆十一年 1776年亞當斯密發表國富論,獨立宣言等發表,標誌著美國的建立。

9、乾隆四二零年 1777年英國通過邦聯條約,成為獨立戰爭轉折點。

10、乾隆四六年 1781年美國宣布正式結束。從此走向正確的道路。

11、乾隆四七年 1782年瓦特蒸汽機開闢了中國新的時代進程。

12、乾隆十八年 1783年巴黎和約,英國也承認了美國獨立。

13、乾隆五二年 1787年通過憲法的成立,確定了美國聯邦體制向共和體制的改革。

14、乾隆五四年 1789年出現法國大革命的爆發。

15、乾隆五七年 1792年巴黎人民起義,推翻法國君主政權,同時在9月的時候也成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通過以上這些事跡,我們都可以全部列舉出來,這樣大家看起來就會清晰一些,從中也可以找出很多事情都存在著一些聯繫,能夠幫助我們找到更好的記憶能力,你們在1973年的時候,英國大使進入中國領土,當時是能夠代表英國與中國建交。

所以在當時大史和乾隆見面的時候,對於怎樣的行禮方式,自己還是猶豫不決,在這個時候乾隆已經82歲,當時的英國帶領軍隊還想表演一番禮炮,讓中國皇帝進行檢閱,當時的乾隆並不喜歡西洋的這些禮炮,沒有中國的鞭炮更能夠烘託氛圍,便讓太監們把這些西洋的玩意兒全都運送進了圓明園的倉庫裡。

直到1860年,有了英國的侵略和佔領,人們也是驚奇的,才發現當時,都被人們藏在公裡,沒有人發現,更是滿滿的灰塵,當英國看再次看到的時候,就感到有些害怕,如果在當時前輪能夠及時打開這些禮物,並且安排人們去研究學習,或許這個時候的清朝實力,已經遠遠超出他們的想像,對於中國的國門也不會那麼輕易就打開,因為當時的一些事情都錯過了很多的時機。

一些歷史事件的對比,我們可以發現他們之間都存在著很多的聯繫,在取得記憶的同時,各個國家的發展他們之間都存在著很多的聯繫,在知道這些歷史事件的時候也就能夠更好的理解和記憶,最後感謝大家能夠認真的讀完小編列舉的這些對比事件如果有更多新奇的事件,小編也會第一時間給大家分享。

相關焦點

  • 歷史老師整理:初中中外歷史事件對照表,重點清晰明了,務必列印
    中外歷史事件對照表,一張表背完初中歷史6冊課本,真簡單歷史初一就開始接觸學習,歷史作為一門文科,肯定少不了大量的記憶和背誦。歷史需要記憶知識點都比較瑣碎,需要記憶的時間年份和對應事件人物、年份比較繁雜。
  • 中外歷史大事「時間表」,事件「對照表」,高考文綜複習必備!
    很多同學都對高中歷史感到頭疼,歸根結底,無非是因為歷史的知識點太過繁瑣和冗雜,尤其是關於歷史事件、時間和朝代極容易弄混,導致高考時答題模稜兩可,準確率不高。其實人類歷史久遠,中間發生過太多的歷史事件了,想要一一記住,全部掌握也是很困難的,因而很多同學在前期的學習上,偶爾出現丟三落四的現象也是在所難免的!但到了高三的複習備考的時候,就要逐漸校正錯誤,準確記憶,防止在高考中再犯類似錯誤。
  • 歷史中外重大事件時間軸
    最近就有同學問老師,歷史那麼多知識點,怎麼能全部記住啊。確實中學歷史教材內容比較龐雜,經常聽見小同學說初中歷史學習太難了,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太多太繁瑣,想要學好歷史太不容易了。其實老師想說初中歷史學科的學習,需要我們將主幹知識和關鍵知識點記住,並且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抓住重點和中心思想!
  • 考前記憶|高中歷史中外大事件年表,有這12張圖就夠了
    大家好哦,今天和各位同學分享的是高中歷史中外大事件年表。歷史試卷中的很多題型都涵蓋了對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的考查,如果能記住這些時間點,串成一條時間線,就能清楚的記住每個歷史事件發生的順序。給大家整理了歷史中外大事件年表,對於總是混淆時間順序或者沒記熟的同學是有很大幫助的。由於內容有點多,這裡先放部分截圖啦。學姐建議大家拿完整電子版列印成紙質版更方便複習和記憶哦。完整電子版已為大家準備好,戳私信發送【歷史01】即可領取!
  • 一種能喚起人們童年美好記憶的水果
    1月-3月草莓:每年春節前後(1-3月)溫暖和煦,海南島迎來了草莓豐收的時節,據說草莓是一種能喚起人們童年美好記憶的水果。
  • 傳承歷史記憶: 國家認同建構的重要路徑
    歷史記憶的認同功能歷史記憶是人們通過文本、圖像等媒介獲得和保存的關於歷史事件的記憶。歷史記憶對於建構國家同一性、形塑國民的歸屬感、激發國民為國家奉獻的決心和勇氣具有重要意義。國家認同表徵了一個國家在時間上的連續性。藉助於歷史記憶,人們能形成對於國家同一性和連貫性的認知;相反,失去共同歷史記憶,國家就會失去保持自身同一性的精神文化基礎。
  • 歷史時間軸大事件梳理,對比中外,覆蓋11章節知識點!(附8招記憶大法)
    原標題:歷史時間軸大事件梳理,對比中外,覆蓋11章節知識點!(附8招記憶大法) > 2、歷史大事年表(中外對比) 3、8招記憶歷史時間和事件 暑期充電第5站 歷史時間軸圖表 古代政治 中國
  • 名師繪製:中外歷史大事年表,重點一目了然,初中生應該收藏一份
    名師繪製:中外歷史大事年表,重點一目了然,初中生應該收藏一份歷史大事年表是依據歷史課本而整理歸納出來的內容,構架章節體系,便於學生更便捷地掌握歷史時間和相應的歷史事件。學習歷史對同學們來講,比較有難度的內容可能就是歷史時間及其標誌性事件。之所以會有難度是因為歷史知識點比較多、也比較雜,同學們在記憶的時候很容易將時間和事件弄混淆,出現「張冠李戴」的情況。很多學生在學習歷史之後,因為歷史時間和事件沒有掌握到位,因此,考試的時候同學們也不能準確的答題。
  • 人類記憶的形成和喚起可能因為一種腦電波振蕩
    這種腦電波每秒搏動三次,由大腦中的海馬體生成,而海馬體與激勵、情緒和記憶的調節有關。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長時間以來,由於人類思維的複雜性,記憶的形成與尋回過程一直令科學家們困惑不已。不過科學家認為,他們如今已經弄清了人類是如何學習、並將這些瞬間存儲在自己的「記憶銀行」中的。
  • 衡中名師:將中外歷史大事件製成「一張表」,全班竟無一人扣分!
    衡中名師:將中外歷史大事件製成「一張表」,全班竟無一人扣分!歷史是同學們初一就開始接觸學習的學科,歷史作為一門文科,肯定少不了大量的知識點記憶和背誦。歷史需要記憶的知識點都比較瑣碎,需要記憶時間年份和對應事件人物、都是比較繁雜。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同學對歷史學習沒有興趣的原因。經常聽到同學抱怨歷史知識又多又難記,特別是很多重大事件非常容易混淆。當然在記憶的過程中一定不能死記硬背,想要記得牢,記得快必須要理解性記憶,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識才不會忘記。
  • 「記憶」父母應當讓孩子知悉的歷史事件記憶法
    在世界腦力錦標賽中有一個歷史事件的比賽項目,記憶時間為5分鐘,誰在這個時間段內記憶的內容數量最多且準確率最高,那誰就可以獲得這個項目的冠軍。那腦力錦標上中記憶選手記憶的歷史內容是否跟我們平時學習的一樣呢?
  • 高中歷史年代記憶方法大全
    第二類,對照式  所謂對照式,即用中外對照或古今對照的方式來記憶歷史年代。  (4)古今對照法。也稱遠近對照法。公元零年為對稱軸,進行前後對照。以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公元後221年蜀國建立。再如公元前467年我國奴隸制結束,公元後476年西歐奴隸制結束。
  • 考試之前如何快速記憶歷史年代的有效方法
    ,相關的歷史事件間常常存在因果、影響等,記憶歷史年代是很重要的。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帶來關於如何快速記憶歷史年代的有效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記憶歷史年代的有效方法一、對照記憶法即用中外對照或古今對照的方式來記憶歷史年代。1、古今對照法。也稱遠近對照法。公元零年為對稱軸,進行前後對照。
  • 歷史的迴響
    83年前,南京大屠殺慘案震驚中外,30萬同胞慘遭日軍屠戮。為了深切緬懷遇難同胞,喚起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珍視,一系列以「勿忘國恥、圓夢中華」為主題的活動在線上線下展開。  在眾多活動當中,有一項活動,從2017年開展以來,已經持續了4年,這就是「不可忘卻的記憶-南京大屠殺史實」閱讀尋訪行動。
  • 超級「歷史順口溜」,7天記憶所有歷史事件,值得效仿學習!
    歷史是一個既簡單又難的科目,簡單在於,學習歷史就像在看故事書一樣,很有吸引力;難度在於,歷史時間、歷史事件太多了,在記憶的時候經常容易搞混淆,所以,孩子在學習歷史的時候應該用正確的方法去學習,這對孩子的歷史非常有好處。
  • 不能忘卻的歷史:讀《紅色記憶》有感
    不能忘卻的歷史:讀《紅色記憶》有感 發表時間:2011-07-01   來源:  然而,我們習慣了浮華生活,習慣了物慾橫流,這歷史漸漸被時間湮沒。記憶的碎片割斷了人們對歷史的敬仰與懷念,慢慢沉澱在內心最邊緣的地帶。喧囂蒙蔽了人們的眼睛,欲望扭曲了人們的心靈,人們淡忘歷史,忽視精神,浮躁地、無限地、肆意地擴張著自己對物質的渴求與佔有。人們就這樣漠視了歷史,於是沒有了信仰,沒有了理想,沒有了感情,沒有了責任感。
  • 菲媒:菲華報人陳華嶽新著《一千個意見》出版喚起共同記憶
    中新社馬尼拉10月21日電 題:菲華報人陳華嶽新著《一千個意見》出版喚起共同記憶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10月20日,馬尼拉OASIS酒店會議廳,86歲的菲律賓《世界日報》社社長、菲華著名評論家陳華嶽,在菲律賓僑中學院老同學
  • 《神堂記憶》:與主流歷史不盡相同的「社會記憶」
    在英文版、網絡流傳中譯版相繼流行十多年後,這段往事終於以中文版———《神堂記憶:一個中國鄉村的歷史、權力與道德》呈現在我們面前了。作為涂爾幹的學術繼承人之一,哈布瓦赫承認「集體記憶」作為一種社會整合力量的同時,指出「個體記憶」所具有的獨一無二的屬性,正是這種多元敘事的存在,賦予了個體具體的行為實踐。因此,在此項研究中,景軍藉助大川村民口耳相傳的口述歷史,重建了與主流「歷史」不盡相同的「社會記憶」。雖然在厚度上讓人稍有遲疑,但書中涉入的深度足以令讀者打消疑慮。
  • 歷史學家柯文:嚴肅歷史和大眾記憶之間的關係,遠比人們認識的更...
    《歷史三調》第一部分緒論中,我剖析了實際經歷和歷史的區別:實際經歷是混亂複雜、模糊不清的,而歷史為混亂帶來秩序和條例。我當時寫道,從根本上看,問題在於我們怎樣釐清歷史學家書寫的「歷史」,與人們創造和直接經歷的「真實」。這是史學界備受爭議的話題。一些學者,如已故的海登 ·懷特(Hayden White)認為,歷史和真實沒有本質上的連續性。
  • 中國歷史著名事件與世界史對照表,重點大事全概括,收藏
    中國歷史著名事件與世界史對照表,重點大事全概括,收藏!初中歷史,需要同學們背誦記憶的知識點有很多,並且這些知識點都比較細,稍不注意,同學們可能就會搞錯,導致自己歷史丟分。同學們學習,不管是哪一門功課,首先端正一個良好的學習態度是最重要的,學歷史也是一樣的,學史使人明智,同學們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學好歷史這一科的。